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激发学生求知欲

2022-11-08 来源:步旅网


激发学生求知欲,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亲密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学生关系、良好的课堂氛围,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更加高效,创设丰富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让课堂变成师生互动的平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价值观,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关键词】和谐 发展

伴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与推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共识。课堂是培养、教育学生的主阵地,课堂的和谐与否对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当今的课堂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因素,比如师生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等等。因此,如何构建和谐的课堂结构,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就成为当前教师要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课堂实践以及与同行们的讨论与反思,认为和谐课堂的构建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亲密师生关系,共建和谐课堂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亲密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序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也是和谐课堂形成的先决条件。学生往往为博取他所喜爱和尊敬的教师的好感和关注,为满足与教师交往的需要而努力学习,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便是这个道理。如果师生之间形成了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和谐亲密关系,学生在教育交往中就会感受到人格的尊严,体现出自主、张扬的个性,体验到人生的价值与幸福,进而发展自由的个性,形成健康的人格,这也就达到了我们构建和谐课堂的初衷。

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要通过师生间相处一点一滴的积累。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要热爱关心学生,尊重信任学生,公平对待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既表现出强烈的感情色彩,又表现出清晰的理智感和长远的目的性,因此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也是师爱的重要组成部分。“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课堂上老师一张真诚的笑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动的话语,一次真诚的交流,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教与学互相交融,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融洽学生关系,发展和谐课堂

课堂和谐氛围的形成不是靠几个学生的呼应,更不是靠教师在讲台上的精彩表演,而是靠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在这过程中,教师是引路人、点拨者,而真正动脑筋、想办法的是学生。因此生与生之间融洽的关系便是和谐课堂的基础。

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恰恰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融洽学生关系的途径。数学课堂中,“合作”主要采用的是交流合作的方式,学生之间的质疑、补充、引申也是合作的形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课题让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合作学习,大家通过相互的讨论交流,亲身体验,取长补短,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进而促进彼此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为学生成长后在社会中与他人和睦相处做准备。

三、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完善和谐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孩子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

是活跃的。因此,良好的氛围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关键。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在秉承这一原则的基础上,应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达到共建和谐课堂的目的。

1、发扬创新精神,创设有趣的课堂情景

对事物的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恰当地运用他们的好奇心,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那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探索规律”一课的教学中,老师从同学们熟知的儿歌开始:“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经过这种有趣的情景激起大家的兴趣后,老师可以抛出问题:⑴你知道一百只青蛙分别有多少张嘴,多少只眼睛和多少条腿呢?⑵你能将这首儿歌一直不断地唱下去吗?⑶如果有n只青蛙,情况又会是如何呢?然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讨论探究,逐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达到探索规律的目的。

通过这个课例可以看到,有趣的教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热情高涨的状态下形成了积极向上、共同参与的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2、理论联系生活,用现实数学模型鼓舞学生

目前,弗赖登塔尔所提出的“现实数学”的观点已经得到国际数学教育界的普遍认同,也为广大的数学教师所接受,在此观点下的数学教学就应具有现实的性质,既来源于现实生活,又要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比如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可以以方程、函数、概率与统计等知识的应用为载体,以用数学知识解决经济应用问题为目的,对学生实施经济知识的教学;从量化的角度让学生理解销售折扣、利息与利率、税收与税率、股票、成本、利润和收益等概念。而在这一系列内容的教学手段上,宜采用讲授、讨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获得一定的素材,如熟知的房贷问题,购物折扣等问题,在实际的情景中去感受生活对数学知识的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和强烈愿望。

在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联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化”思想,鼓励大家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达到和谐发展的最终目标。

3、指导探究合作学习,增强体验氛围

探究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此外,自身的参与更能使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从而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在数学课堂中,尽可能地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掌握使用的数学方法,了解常用的数学思想。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问题,这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会对一些简单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正确的判断,但对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问题的解决会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两种物体个数相同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会怎样?为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设计多次的摸球实验活动。第一次实验活动为各组提供了6个红球和1个白球,要求摸20次,并且把每次摸到的结果记录在实验卡上,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发现。第二次实验活动为各小组提供了一个红球和一个白球,让学生任意摸,次数要多于20次,也把实验的结果记下来,通过各自的分析思

考在小组里进行交流。丰富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经验,使每位学生都有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认识和发现。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再通过分析与交流即可得到正确的结论:当两种球的个数不同时,哪种球多摸到的可能性就大;当两种球的个数相同时,摸到的可能性也基本相同。

特别地,建立和谐课堂,教师自身的素养起着核心作用。身教重于言教,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在自己的课堂上营造具有个人特色的课堂文化,通过自己的工作和个人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

四、渗透德育教育,优化和谐课堂

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了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和谐数学课堂的建立,当然也就承载了学生德育教育这一任务。

听见过这样一节课例,由于毕业班任务的繁重,大家都表现出了涣散的情绪,厌学情绪也油然而生,班主任在发现了这种不良的学风后,给大家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数学课。老师给大家出了一道数学题目:在一个荷塘里种满了荷花,到了开花的季节,荷花每一天开的花是前一天开花量的两倍,已知经过30天整片湖可以被荷花覆盖完,问:到第28天的时候,湖里被花覆盖的面积是整个湖的面积的几分之几?在听到问题后,大家都不由自主地拿起笔演算起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终于有学生说出了结果四分之一。其实这是一道很简单的数学应用题,如果运用逆向思维来思考,运用条件是很容易得到答案的。这个时候老师又给出问题:通过这个答案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大家又七嘴八舌地讨论开来。到最后,大家明白了老师的苦心:一大片的荷塘,在第28天的时候荷花仅仅开了四分之一,而在两天之后,居然便覆盖了整片荷塘。这是怎样的一种力量,大家现在的状况难道

不正像这些花儿一样吗?同学们积蓄了几年的力量也终会在最后关头爆发,也会像花儿一样绚烂,但前提是你不放弃这最后关头的努力。

看吧,数学中的德育教育原来也可以这样的精彩,而且这样的实在!

苏联数学家辛钦曾指出,数学教育可以培养人正直与诚实的品质,以及坚韧和勇气。上面这一课例正体现出了“坚韧”这一点。当然,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做的更多。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结合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更多数学史的知识激励学生;通过一些数学家的故事,用他们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精神来鼓励学生;用正确的数学观指导学生;用“数学美”来陶冶学生;结合生活实例鼓舞教育学生等等。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既然课堂是主阵地,就应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互连接、相互影响。教育要适应社会工业化、民主化和科学发展等变化的要求,社会需要和谐,课堂教育也需要和谐。

总之,和谐的课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谐教育是一种动态的开放性的教育模式。构建和谐课堂既是教学改革的目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日积月累,不断提高我们的“课感”;需要我们用“思考和行动”来落实,用“实践和反思”来提升;更需要我们用自身的和谐发展去创造和谐的教学,以达到促使每个学生和谐发展的目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