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药学概论

2024-06-27 来源:步旅网


药理学 名词解释

1、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学说

2、 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人体及病原体产生药物效应动态变化规

律的科学,包括药物的作用及作用机制、药物的不良反应、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等。 3、 治疗指数——表示药物安全性的指标,数值越大,药物越安全

4、 不良反应——是指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者痛苦的药物反应

5、 后遗效应——指已停止用药、血液浓度也已降到最小有效浓度以下时,仍然残留的生物

效应

6、 半衰期——表示某一药物在体内的的量或血药浓度通过各种途径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

间,是药物药物在体内转运速度的指标

一般指血浆半衰期,即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还包括消除半衰期

7、 抗生素——是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属)的某些代谢产物,低浓度时能杀灭或抑

制其他病原微生物。包括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半合成抗生素

8、 生物利用度——指血管外给药时,药物制剂被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或指药物吸收进血

液循环的相对量或吸收程度)

9、 副作用——在规定的治疗剂量下发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效应,与药物的选择性低有关 10、

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口服给药、注射给药(包括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

舌下给药、皮肤给药、吸入给药 11、

糖皮质激素类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生理作用:

(1)对糖代谢的影响:促进糖异生,抑制糖原分解,减少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升高; (2)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促进蛋白质分解,抑制其合成,造成负氮平衡;

(3)对脂肪代谢的影响:长期大剂量应用引起四至皮下脂肪分解,重新分布,导致向心性肥胖;

(4)对水盐代谢的影响:有较弱的留钠排钾作用,使钙吸收减少,钙磷排泄增加 药理作用:

(1) 抑制免疫

(2) 抗炎作用强大,改善早期红肿热痛,抑制晚期肉芽形成 (3) 抗毒

(4) 抗休克

(5) 对血液及造血系统

(6) 其他作用:中枢兴奋作用、退热、对消化系统作用:使胃酸分泌增加,胃蛋白

酶活性增强

临床应用:

(1) 替代疗法

(2) 自身免疫病、过敏性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3) 急性严重感染,注意同时应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 (4) 消除炎症症状,抑制瘢痕形成

(5) 血液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

少症

12、 13、 14、 15、 16、

最常用的镇痛催眠药——地西泮

地西泮的药理作用: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癫痫;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 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的抗菌机制相同,都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吗啡是最好的镇痛药,但限制其应用的是——容易成瘾 氯丙嗪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1)抗精神病作用,用于精神分裂症、躁狂症 (2)镇吐,用于绝大多数呕吐、顽固呃逆

(3)降温,用于冬眠疗法、抗休克、高热惊厥、严重感染、创伤、甲亢危象辅助治疗 (4)加强中枢抑制作用,加强镇痛药、全麻药、镇静药的作用 17、 18、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抗血酸形成作用

“首过效应”——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都要先经过门静脉进入肝脏,再进入体循环。

药物经过肠粘膜及肝脏时经灭活代谢是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成为“首过效应”

常发生于口服给药时

19、

药物作用的治疗效果可分为: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

对症治疗的用药目的在于缓解或消除症状

对因治疗的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20、 21、 22、

遇到有生命危险的病人时,抢救时(最快),应该静脉给药 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供氧量

青霉素是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肌肉注射时可出现局部反应,如红肿

23、 24、

青霉素的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 半合成青霉素主要包括:

(1) 耐酸青霉素,青霉素Ⅴ

(2) 耐酶青霉素类,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氟氯西林 (3) 广谱青霉素类,氨苄西林、氨氯西林、阿莫西林、匹氨西林

(4) 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类,羧苄西林、替卡西林、磺苄西林、呋布西林、

美洛西林、哌拉西林

25、

氨基苷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1) 耳毒性,对耳蜗、前庭功能有损害作用 (2) 肾毒性

(3) 神经肌肉阻滞:可用钙剂和新斯的明救治

(4) 过敏反应:链霉素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仅次于青霉素,应用该集合肾上腺素救治 26、

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土霉素

抗菌谱广,对需氧和厌氧的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

螺旋体均有抑制作用。

抗菌机制: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A位结合,阻止氨基酰—tRNA进入A位,抑制蛋

白质合成

27、 28、 29、

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进行药物代谢反应的主要部位在肝脏

肝肠循环——有些药物经过肝脏转化为极性较强的水溶性代谢产物,可自胆汁排

泄,此时再经过粘膜上皮细胞吸收,经门静脉、肝脏重新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30、

不良反应的种类: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停药反应、后遗效应、特异质反

应、继发性反应、依赖性 31、

最小有效量——刚好引起药理效应的剂量

最大有效量——药物产生最大效应所需要的剂量 治疗量——介于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的剂量 极量——能引起最大疗效而不发生中毒反应的剂量

最小有效量——刚好引起一个个体产生疗效的剂量 半数有效量——引起半数个体产生疗效的剂量 最小中毒量——引起一个个体产生毒性反应的剂量

半数中毒量——引起半数个体产生毒性反应的剂量 最小致死量——引起一个个体死亡的剂量 半数致死量——引起半数个体死亡的剂量

1、生理活性成分——经过不同程度的药效试验或生物火星试验,包括体外及体内试验,证明对机体具有一定生理活性的成分

2、有效成分——及天然药物中代表其功效的化学成分 3、在植物界中,生物合成途径主要包括:

(1) 醋酸—丙二酸途径:脂肪酸类、蒽酮类、酚类化合物由此途径合成 (2) 甲戊二羟酸途径:甾体及萜类化合物由此途径合成

(3) 桂皮酸途径和莽草酸途径:天然产物中具有C6-C3结构的香豆素、木质素、苯

丙素及C6-C3-C6结构的黄酮类成分由此途径产生

(4) 氨基酸途径:天然产物中生物碱类成分由此途径产生

(5) 复合途径:某些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合成途径,如新

生霉素、大麻二酚酸等

4、溶剂分类:水

亲水性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丙醇

亲脂性有机溶剂:如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醚、饱和烷烃等 5、水/醇法:水提液+醇(数倍):可沉淀多糖、蛋白质等水溶性物质(杂质) 醇/水法:醇提液+水(数倍):可除去叶绿素、油脂等杂质

6、苷类:又成为配糖体,是糖或糖的衍生物(如氨基糖、糖醛酸等)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