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文言虚词 29课湖心亭看雪

2023-04-07 来源:步旅网
初中文言虚词第一学期汇总

:之在初中阶段文言文中出现,共有三种词性。分别为动词、

助词、连词。其中动词和连词比较容易区分。助词涉及文言语法作用的变化。用法较多。较难区分。 一. 助词:

1. 结构助词,翻译“的”(汉语结构助词有的、地、得) (1)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翻译:东面割对方肥沃的领土,北面收取邻国重要的城池。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大大小小的案情,虽然不能都一一明察,必然根据实际情况。

2. 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1)何陋之有?

翻译:(房屋)有什么简陋的呢?

注:本句省略主语。为了方便理解,可以在本句前面加上主语:房屋。

“何陋”翻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在句子中作宾语。“有”为动词作谓语。所以在原句当中:“何陋”做宾语,提前至谓语之前。 (2) 句读之不知,章之不解。 翻译:不知道标点符号。

注:知道作为谓语,“句读”翻译成标点符号。在原句中

提前至谓语之前。

3. 取消句子独立性(重点) 标志:“之”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不译

(1)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翻译:我拥有孔明,就像鱼有了水一样。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翻译:我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呀! 4. 定语后置的标志。 (1)云之崔嵬 翻译:崔嵬的云。

二. 动词

1. 到、往(判断标志:后跟地点名词) (1)吾欲之南海何如? 翻译:我想要去南海怎么样? (2)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 翻译:于是离开他自己的家到关中去。

三:代词

1.代“他”、“她”、“它”,做第三人称代词。

(1)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司马相如) 翻译:我见到司马相如,肯定羞辱他。(2)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翻译:公与他同乘,在长勺作战。

2. 代“他们”、“她们”、“它们”第三人称代词。 (1)何不试之以足?

翻译:为什么不拿脚试一下它们呢? (2)彼竭我盈,故克之(代指齐军)。

翻译:对方士气耗尽,我方充满士气,所以击败了他们。 注:之代指前文出现过的人或者事物,翻译时可译为“他”、

“他们”等。

而:

“而”在文言文中出现一般作为连词。用来连接前后词语

或前后分句。“而”在文言文中并不是孤立的存在的,“而”在表示不同类型的关系的时候可以翻译为各种不同的意思。

一. 并列关系。(判断依据:而连接的前后两个词语和分句可以互

相转化位置)

“而”连接前后并列词语,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和”。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翻译:邹忌身高八尺多,神采焕发容貌俊美。 (2)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翻译:永州的郊外产出奇异的蛇,黑底白纹。

二. 顺承关系。(判断依据:这种关系一般表示“而”前后的分句或

词语有动作的先后。)

“而”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

(1)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翻译:邹忌不自信,就又去问他的小老婆。 (2)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翻译:校尉拿着剑上前,吴广起身,夺剑(不译)杀了校尉。 三. 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1)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翻译:有这样子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 (2) 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翻译:如果是真的,我哥哥有(那么)美好的品德却早早地绝后了呢?

四. 修饰关系(判断依据:“而”前后的词语构成偏正关系,连接

状语和中心词,“而”肯定表修饰。表示时间、情态、方式、方向等)

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翻译:战鼓声音很大,兵器已经相交,丢掉盔甲拖着兵器地逃跑。

(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翻译:河曲聪明的老头笑着制止他说

:“以”在文言文当中出现频率极高,并且意思非常多,也很

难区分。“以”一般作为连词和介词用。在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先确定是属于哪种词性,然后再判断属于哪种用法。

一:介词(判断依据:在文言文当中以作为介词时,通常与名词连用,构成介宾短语在句子中做补语(介词结构后置)或者状语。) 1. 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方法。可译为:用、拿、凭借。 (1)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仰关而攻秦。(状语)

翻译:他们曾经用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攻打函谷关来攻打秦国。

(2) 蒙辞以军中多务(补语,介词结构后置)

翻译:吕蒙拿军营里事物繁忙来推辞。 (3)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状语)

翻译:我想晋朝是凭借孝道来治理天下的。

2. 表示行为动作的依据。翻译为根据。

(1)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根据实情去处理。

3.介绍动词涉及的宾语,或把宾语提前,表示处置的意思,可译

为“把”、“将”。

(1)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状语) 翻译:私自去见张良,把事情都告诉他。

(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宾语前置,倒装句。故临崩以大事寄臣,

将“臣”前置)

翻译:所以临死之前把大事寄托给我。

4.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翻译:意思就是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翻译:扶苏因为数次劝谏的原因,皇上派他到外面去统兵。

三. 连词

1.表示目的,可以翻译为“以便”“用来”(判断依据,“以”后的动作行为是前一个动词的目的。

(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

翻译:百姓谁不愿意用箪盛着饭食用壶装酒浆来欢迎将军呢?

(2)虚心以纳下.

翻译:虚心来接纳下属的意见。

2.表示原因,翻译为“由于”“因为”。(判断依据:连接分句)

(1)所谓华山洞者,以.

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翻译:人们称它华山洞,是因为它在华山南面来命名的。 3.表结果,翻译为“以致”、“才”(通常好的结果翻译成才、坏的结果翻译成以致)

(1)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翻译: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向您竭诚进谏的道路。

(2).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翻译:想起当初祖父,冒着风霜雨露,斩断荆棘开辟,才有了现在这点立足之地。

4. 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可译为“而”,或省去不译。

(1)余与四人拥火以.

入,入之愈深,其见愈难。 翻译: 我和四个人拿着火把进入山洞,走得越深,越难进入,而看到的越奇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