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北京电网自动化全息智能运行管控体系建设研究
韩盟,董宁,焦建林,田家英,王豪强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北京 100031)
摘 要:随着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提出以及电网新技术的不断应用,调控运行对自动化系统的实时、稳定、安全、高效支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须建立一套统一服务于自动化系统的监控体系,提升自动化系统及设备安全运行水平。以电网自动化全息智能运行管控体系建设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电网自动化全信息智能运行管控平台存在的数据采集范围不全、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分析手段不完善及展示方式不直观等问题,给出了电网自动化全息智能运行管控体系数据采集、分析及可视化的建设思路,并设计自动化全息智能运行管控体系建设详细方案,可为电网自动化全息智能运行管控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泛在电力物联网;监控体系;自动化全息智能运行;管控体系;自动化系统;数据分析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21/j.cnki.1006-6357.2020.02.008
0 引言
随着电网调控自动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北京电网所辖各电压等级变电站现已基本实现无人值守、集中监控,有利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随着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提出以及电网新技术的不断应用,电网运行特性愈加复杂,调控运行对自动化系统的实时、稳定、安全、高效支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自动化系统超稳定运。但自动化系统的监控体系无论从监控范围、采行[1-2]
集精度,还是从分析能力、展现方式,均与电网监控体系存在差距,使决策者难以掌控全局,管理者难以深入分析,运行者难以精准维护,无法全息掌控调控技术支持系统运行态势,故亟须建立一套统一服务于自动化系统的监控体系,实时了解自动化系统及设备安全运行情况,精准定位异常的根本原因,准确分析运行趋势,提。升自动化系统及设备安全运行水平[3]
因此,本文以电网自动化全息智能运行管控体系建设作为研究对象,对电网自动化全信息智能运行管控平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77127);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18106019)。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51777127);Liao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 (2018106019).
台进行了现状分析,提出了自动化全息智能运行管控体系的建设思路和建设方案,从管控体系功能架构、全景化数据采集、标准化信息数据、智能化业务分析、精准化运行展示进行深入分析,为电网自动化全息智能运行管控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1 自动化全息智能运行管控平台现状分析
自动化系统由调度主站系统及设备、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及设备、调度数据网络、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系统及设备4个部分组成。随着调度自动化技术支持系统的不断完善,针对不同监控对象,自动化专业逐步建设了监控系统,由于自动化设备的不断推陈出新,加之IT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对设备的精细化管理和系统运行态。北京电网自动化全息智势的把控变的越来越困难[4-5]
能运行管控平台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1)数据采集范围不全。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自动化各类监控核心系统采集覆盖率为84%(动力环境、调度数据网、D5000等状态);以单体设备为采集对象统计,监控覆盖率为57%;以可采集的最小单元统计,监控覆盖率为32%。北京电网自动化设备监控采集核心监控覆盖率高,但整体监控覆盖率低;自动化现有监控采集缺乏规范化管理,采集内容、采集方式、采集周期等均由运维人员进行手动配置,分类不明确、标准也不统一;且日常检查以人工巡视为主,通过技术手段自动发
[引文信息]韩盟,董宁,焦建林,等.北京电网自动化全息智能运行管控体系建设研究[J].供用电,2020,37(2):47-53.HAN Meng,DONG Ning,JIAO Jianlin,et al.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holographic intelligent oper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for Beijing power grid automation[J].Distribution & Utilization,2020,37(2):47-53.
DISTRIBUTION & UTILIZATION供用电 2020.0247
可视化运行场景持续发现监视(发现)发现续管理智能化运维(流程)机器学习大数据平台2泛在电力物联网机器学习算法模型人工分析数据计算大数据整理知识信息数据现问题的程度较低,大多数故障发现都属于事后处理,报警系统、网管系统等)均有各自的监控展示界面,且无法提前告警,由于采集的数据不全日志事件性能监控流程工单业务,也造成了无法对。问题精准定位[6-7]数据源持续发现持控制(自动)价值大多是针对运行人员的维护视角,缺乏统一的关联视角、统计视角及全局观,对于决策层面缺乏全局认知,。管理层面缺乏统计认知,运维层面缺乏关联认知[12]
综合以上分析,自动化运行管理现存在以下问题:1)自动化设备通用性强、种类多,几套监控采集的覆盖面不全。
2)系统研发厂家多,标准不统一,造成监控采集的数据多样化,无法统一分析。
3)现有的采集数据不完整,分析手段不完善。4)应用展示方式不成体系,无法多视角且直观地去掌握运行管理的态势。
2)数据标准不统一。在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不断建设与完善的过程中,南瑞、科东等应用系统建设厂商,以及华为、华三等通用设备提供厂商,都参与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建设中,并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撑,不同厂商之间的监控采集规范性以及数据结构存在差异。据统计,国网北京电力公司自动化系统服务厂商数量52个,其中主站15个、变电站37个;现有监控采集软件3套,分别为调度数据网的网管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值班报警系统,其中调度数据网的网管系统负责自动化调度数据网设备及链路的管理,是一套独立的系统,采用H3C的网管软件,现对外只能提供链路通断、电源状态、设备可达/不可达等3种状态。安全管理系统是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加快推进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
2 自动化全息智能运行管控体系建设思路
自动化全息智能运行管控体系建设方案主要针对电力自动化全息智能运行管控体系的研究,以及相关电力
管理平台建设的通知》(国家电网调度〔2017〕1084号)自动化系统的建设规划。电力自动化系统是信息技术文件标准建立,管理指标以安全、行为指标为主,对设(IT)在电力行业中的典型应用,自动化系统的管控体备性能指标涉及甚少,无法对整个运行系统的各状态指。因此,目前监控采集存在的主要标提供完整的监控[8]
系建设属于信息化系统建设范畴,故应遵循信息化管理。根据国际权威IT咨询机构提出的IT管理模发展模型[13]
、管理(流问题为:监控采集多少不均,造成遗漏;模型不统一,型,IT运维支撑体系主要包括:监视(发现)
、控制(自动)、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智能运维不具备可扩展性,不利于数据分析;各系统独立采集,程)数据有交叉、有空缺,没有统一的采集指标;没有依照《电力调度通用数据对象结构化设计》(国家电网调度自动化〔2016〕121号)文件标准,建立统一的监控数据模型;同时,监控采集规范不统一,甚至采集的数据之间相互独立,数据割裂、信息分散,存在“数据孤岛”,。无法对设备及系统进行综合分析[9]
3)分析手段不完善。在日常的运行管理中,业务运行管理的复杂性要远高于设备管理,不单表现为好坏、通断,而是更复杂的可用性问题。可用性判断也是由一批关键指标构成的,但指标的正常与否,不能简单地以固定阈值来对比,要结合真实业务情况的波动来判断。自动化已建立了统计日报制度,通过每天的人工统计,辅之以电话沟通确认,来判定每天发生的问题根源和业务变更的影响情况,存在影响范围界定不清晰、故。障的根源无法准确判断的情况[10]
受限于整体监控采集覆盖率较低及标准化程度低的情况,自动化系统监控现有分析主要依赖于“机器统计+人工分析”,以人工经验判断为主,解决问题往往利用“排除法”,难以通过关联关系准确定位问题的根本原因及影响范围,无法精准把控运行态势;主动发现隐患及。问题的能力不强,无法防患于未然[11]
4)展示方式不直观。现有自动化监控系统(值班
48
供用电 2020.02
平台。电网自动化全息智能运行管控体系建设的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电网自动化全息智能运行管控体系建设思路
Fig.1 Construction of holographic intelligent oper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for power grid automation
电网自动化全息智能运行管控体系建设思路为:针对自动化设备通用性强、种类多,几套监控采集系统的覆盖面不全;系统研发厂家多,标准不统一,造成监控采集的数据多样化,无法统一分析;现有的采集数据不完整,分析手段不完善等问题,在进行电网自动化全息智能运行管控体系建设时,通过智能管控体系将底层采集得到的不同厂家的数据源进行有效采集,汇聚到大数据平台;并通过对数据及信息的计算
DISTRIBUTION & UTILIZATION
决策者视图管理者视图维护者视图运行显示运行可视化管理可视化决策可视化全息展示平台全息化全息地面情况管理指标安全指标资产情况检修工作概况业务状态监控设备性能监控展示故障定位业务影响消缺工作概况运维工作概况运行指标健康指标平台业务分析设备本体风险影响业务异常智能多维智能分析中心...智能化分析分析分析分析设备本体分析风险影响分析业务异常分析智能多维分析智能信息数据网安决策树历史数据系统稳定界限IT异常资产信息配置信息量测信息数据标准中心健康度分析分析标准化分析AB测试分析检测异常监测中心泛在电力物联网
2
监控采集...动力环境通用软件硬件资源业务应用监控采集中心数据全面化撑日常工作;逐步将知识和经验固化为系统中的算法配置关系标准化量测信息标准化接口标准化标准资产信息标准化中心进行简单的自动分析工作,结合人工智能分析手段支自动化全息智能运行管控体系功能架构如图3所示,从上到下分别对应“一平台”和“三中心”。
模型,并且通过机器学习的能力,进行较为复杂的自运行信息采集状态信息采集监控采集中心。针对应用展示方式不成动分析,完善了分析手段[14]基础信息采集体系,无法多视角且直观去掌握运行管理的态势问题,
通过运维场景将机器学习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可视化动力环境[15]硬件资源业务应用。展示通用软件,实现了多视角直观功能通过借鉴信息化管理发展模型以及电网SCADA系统,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加快推进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管理平台建设的通知》(国家电网调度〔2017〕1084号)文件和《电力调度通用数据对象结构化设计》(国家电网调度自动化〔2016〕121号)文件规范要求,以及自动化系统和设备国产化程度高、分析场景专业、展示视角多样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采集全面化、数据标准化、分析智能化、展示全息化的建设思路,建成“一平台、三中心”的开放性架构体系目标,如图2所示。
图3 自动化全息智能运行管控体系功能架构
Fig.3 Functional architecture diagram of automatic holographic
intelligent operation control system
最底层是被管对象,包括动力环境、通用软件、硬件资源、业务应用等;通过监控采集中心实现全面采集,监控采集中心的功能模块包括基础信息采集、运行信息采集、状态信息采集;对于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包括资产信息标准化、配置关系标准化、量测信息标准化,同时制定标准化的数据规范;标准化后的数据用来支撑智能分析中心实现智能分析,
图2 “一平台、三中心”架构体系
Fig.2 Framework system diagram of “one platform and three centers”
智能分析中心功能模块包括设备本体分析、风险影响分析、业务异常分析、智能多维分析;各类功能最终在全息展示平台进行展示和交互,针对不同角色人员提供不同的视图和功能,包括决策者视图、管理者视。图、运维者视图[16]3.2 全景化数据采集
监控采集中心是全息智能运行管控体系的基础。信息采集是分析和展示的数据来源,采集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决定对资源运行状态判断的精度;只有通过全面的数据采集,才能实现自动化业务、硬件、软件、安全等运行状况的监视,进而通过分析和全息化的展示,对自。监控采动化整体业务运行趋势有一个精准的把握[17]集中心框架如图4所示。
自动化系统及设备共分4类:主站、调度数据网、变电站、安全防护。结合多年的自动化运行管理经验,要完成以上系统设备的信息采集,可以通过采集基础、运行、状态3种信息,达到对设备资源信息采集的全面覆盖。其中基础信息,是指设备资源的属性信息(铭牌值),反映设备资源的自身构成及配置情况。结合自动
供用电 2020.02
49
1)采集全面化。结合国产化设备的特点,定制开发采集工具,全面覆盖包含硬件、软件、网络安全等资源的监控采集,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能够扩展采集的范围,打造监控采集的开放式平台。
2)数据标准化。建立一个集成资产信息、量测信息、关系信息的数据模型库,涵盖分析所需要的所有指标。
3)分析智能化。依据标准化采集数据,引入一些成熟的分析工具,达到快速定位故障的根本原因、掌握业务运行动态,并且能够根据业务的发展需要,补充相应的智能分析手段。
4)展示全息化。依据自动化管理现状,从决策、管理、运行3个视角出发,全面展示业务动态、运行指标、安全态势等。
3 自动化全息智能运行管控体系建设方案
3.1 自动化全息智能运行管控体系功能架构
DISTRIBUTION & UTILIZATION
信息数据标准化人工维护台账量测信息主站标准化资产信息监控采集中心业务应用访问关系标准化配置信息量测信息据标OMS资产准配置信息业务软件骨干网应用承载关系标准化系统安全防护设备网络连接关系标准化设备归属关系标准化标准化中心支撑软件核心网设备资产信息硬件资产标准化软件资产标准化应用资产标准化监控采集动环资产标准化配置、连接关系、量测标准化标准化资产及部署关系标准化整合标准化基础软件动力环境接入网泛在电力物联网数2告警信息标准化性能指标信息标准化调度数据网变电站安全防护采集到物理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物理连接关系。②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维护了物理设备、支撑软件、业务软件的资产信息,以及服务器上部署软件的部署关系信息。③人工维护各类业务与应用的访问关系数据。三部分数据按照标准格式上报到数据标准中心,通过数据整合、关联、丰富等规则,将资产、配置、量测信息处理后,成为企业标准数据。图4 监控采集中心框架
Fig.4 Framework diagram of monitoring and acquisition center
化管理的实际,基础信息采集、信息管理系统(order management system,OMS)系统已按《电力调度通用数据对象结构化设计》(国家电网调度自动化〔2016〕121号)文件完成采集。3.3 标准化信息数据
信息数据标准化框架如图5所示。标准化是一个过程,制定、执行、完善标准化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质量、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的过程,基于电力监控系统的现状及数据特性,标准化过程是解决“数据孤岛”现象的唯一手段。标准化工作主要分为3类:①资产信息标准化,规范系统及应用对同一设备名称、参数等基本信息的认知。②量测信息标准化,统一同类设备监控指标及告警内容,消除用户对获取信息的歧义。③配置信息标准化,形成硬件、软件、业务的关联,自动提示用户影响范围。
图6 数据标准化流程
Fig.6 Data standardization process
3.4 智能化业务分析
智能分析中心主要包括设备本体分析、风险影响分析、业务异常分析、智能多维分析4个模块,其框架如图7所示,模块构成如图8所示。受限于整体监控采集覆盖率较低及标准化程度低,自动化系统监控现有分析主要依赖于“机器统计+人工分析”,以人工经验判断为主,无法精准把控运行态势;主动发现隐患及问题的能力不强,无法防患于未然。在监控采集全面化、信息数据标准化的基础上,建立能够在设备、业务等不同,维度,使用健康度算法等不同手段的智能分析中心[18]最终实现对运行态势的精准把控,达到提前发现隐患、防患于未然。
智能分析中心设备本体分析硬件风险影响分析软件运行信息状态信息 日志信息...业务异常分析业务运行信息状态信息 日志信息...智能多维分析安全行为信息运行信息日志信息 ...图5 信息数据标准化框架
Fig.5 Standardization framework diagram of information and data
运行信息状态信息 日志信息...数据标准化流程如图6所示。从图6可知,实现3类标准化的过程由监控采集系统、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人工维护3部分组成。①监控采集系统能够采集到物理设备及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量测信息,并且能够
50
供用电 2020.02
图7 智能分析中心框架
Fig.7 Framework of intelligent analysis center
DISTRIBUTION & UTILIZATION
设备成本分析健康度分析告警、预警信息风险影响分析系统稳定界限分析稳定运行反时限模型业务异常分析IT异常检测差异性指标智能多维分析决策树分析原始数据数据样本-1数据样本-2数据样本-3泛在电力物联网2
告警智能分析中心×对应的级别权重&预警系统稳定系数指标误报反馈影响范围分析算法+参数漏报反馈异常生成的数据-1生成的数据-2数据样本-1数据样本-2数据样本-3数据样本-1数据样本-2数据样本-3生成的数据-3数据样本-1数据样本-2数据样本-3×对应的级别权重健康度得分网安异常检测历史数据AB测试指标趋势分析图8 智能分析中心的模块构成
Fig.8 Composition of intelligent analysis center
1)设备本体分析。从设备自身监控采集信息出发,标进行自动适配算法异常检测,并能根据误报、漏报反通过分析设备自身的性能指标、设备状态等,形成对设备整体运行状态的把控。设备本地的运行状态,以健康度分析的形式体现。通过设备本体分析不仅可以客观反映本周期运维的整体情况,进一步为后续运维工作明确工作重点,从而提升运维效率,并为下一年选型提供参考,而且可以对多个指标的异常部分进行联合分析。
2)风险影响分析。通过持续监测各类资源的监控指标及状态,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
系统稳定界限分析:通过分析电网不同运行状态下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定义为稳定区、拐点区和崩溃区3个区间,采用基于拐点模型的边界探测方法,定量分析随量变大对系统稳定运行的影响。
影响范围分析:围绕核心应用梳理IT架构,清晰反形成全局IT架构,并基于IT架构实现各类运维数据的整合,以“数图联动”的方式,动态呈现实时运维信息,构建一体化运维管理窗口,并基于全局架构进行故障影响分析、变更影响分析等。
3)业务异常分析。在数字化运维管理中,时序数据的异常检测(简称“异常检测”)已经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自适应的异常检测,能够实现对差异性指
DISTRIBUTION & UTILIZATION
馈自动调整算法和参数组合,不断适应检测需求,提高检测准确度。网安运维管理过程中,以安全大数据为基础,从全局视角对存在的安全威胁进行发现识别,理解分析、响应处置。通过对网络空间安全的持续监测,及时发现各种攻击威胁与异常,针对异常与威胁分析影响范围、攻击路径、目的、手段,并进行快速判别,从而有效地支撑安全决策和响应。基于异常检测建立安全预。警机制,提升整体安全防护水平[19]
4)智能多维分析。随着业务和运维技术的发展,的典型场景,引入2种智能分析手段:①决策树分析;②历史数据AB测试。智能分析手段的引进,能够实现异常事件触发,监视采集到的多个维度的数据,进行提取、关联、分析,极大简化多维数据分析过程,减少投3.5 精准化的运行展示
由于现有平台的分散性及数据的割裂性,管理决策缺乏有效的工具及数据支撑,无法通过统一、全息的管理手段掌握自动化运维整体情况。运行展示精准化,为不同角色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展示界面。保证用户角色覆盖的情况下,满足不同角色之间的差异性。可视化采用计算机技术,将数据和概念转化为图形,将复杂信息
供用电 2020.02
51
的性能压力因素,提出了系统稳定界限的反时限模型,也会出现各种新的智能分析手段。基于自动化运行管理
,通过自动化的手段,基于着服务器CPU内存等资源占用率增高、厂站端上送信息“故障根本原因分析及预测”
应系统所依赖的各级IT组件及跨应用系统的调用关系,入的人力成本,提高分析效率。
可视化—直观目标2泛在电力物联网众创化—灵活场景化—整合传递给受众,使其快速消化和理解。可视化利用视觉享、订阅视图和场景。
3)场景化——整合。基于实际工作场景来自由构建运维管理场景,实现精细化运维管理;在场景中一站式整合各类管理要素,包括IT架构图、运维数据、处理规则、运维工具和文档、自动化操作、运维人员在线协作工作室等,实现高效运维管理;以自服务方式定义、构建和使用场景,实现个性化运维管理。
带宽优势,使人们能目睹、探索以至立即理解大量的信息。可视化通过直观的方式,降低了理解(认知)门槛,打通了部门、工具、数据的壁垒,提供了有效的决策依据。可视化平台旨在实现可视化、众创化、场景化。可视化平台结构如图9所示。3个目标[20]
4 结语
随着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提出以及电网新技术的不断应用,调控运行对自动化系统的实时、稳定、安全、高效支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须建立一套统一的服
图9 可视化平台结构
Fig.9 Structure diagram of the visualization platform
务于自动化系统的监控体系,提升自动化系统及设备安全运行水平。本文以电网自动化全息智能运行管控体系建设研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电网自动化全信息智能运行管控平台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电网自动化全息智能运行管控体系建设思路;以监控采集全面化、信息数据标准化、业务分析智能化、运行展示全息化为例进行自动化全息智能运行管控体系建设详细设计。本文的研究可为电网自动化全息智能运行管控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随着智能大数据电力物联网建设的推进,大电网系统数据采集可视化程度提高,但是电网自动化全息管控系统的带宽和可视化数据存储面临巨大考验,同时利用电网自动化全息管控系统实现电网输变电设备的可视化自动巡检及故障排除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1)可视化——直观。全息展示平台能够以数据驱动的图像直观呈现IT物理机房、物理拓扑、逻辑架构、业务流程等各类架构,架构图与实际数据始终一致;能够按图索骥,在架构图中一站式消费纳管对象的配置、性能、告警、日志、工单、相关文档等各类信息;并且提供IT架构图的在线制作工具和管理平台,支持组织化的IT架构图生产和管理。
2)众创化——灵活。实现基本的可视化能力后,能够提供端到端泛在运维自服务的能力,用户能以自服务方式绘制IT架构视图、创建和使用运维场景等;提供社会化分享能力,支持多层级的公共空间,供大家分
参考文献
[1]吴克河,王继业,李为,等.面向能源互联网的新一代电力系统运
行模式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39(4):966-979.WU Kehe,WANG Jiye,LI Wei,et al.Research on the operation mode of new generation electric power system for the future energy Internet[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19,39(4):966-979.[2]王秋晶.电力系统工程中IT运行自动化的技术应用[J].科学技术
创新,2019(14):47-48.
[3]鲍现松,吴晖,胡红霞.基于“人工智能”的变电站智能运检管控
系统[J].通讯世界,2019(2):179-180.
[4]吴克河,王继业,李为,等.面向能源互联网的新一代电力系统运
行模式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39(4):966-979.WU Kehe,WANG Jiye,LI Wei,et al.Research on the operation mode of new generation electric power system for the future energy Internet[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19,39(4):966-979.
[5]徐峰亮.电力系统工程中IT运行自动化的技术应用[J].电脑知识
与技术,2013,9(35):8136-8137.
[6]王会勤,周育才,左萃,等.变电站三维智能虚拟运检系统[J].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7,32(4):73-78.
[7]苑清敏.探究水电厂电气工程自动化监控系统安全防护[J].科技
与企业,2015(7):74.
[8]刘迷,时振涛,刘帅,等.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系统故障原因分析与
解决方法[J].信息通信,2019,32(1):233-234.[9]芦琳娜.变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J].机电工程技术,
2018,47(9):83-84,104.
LU Linna.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ubstation automation control system[J].Mechanical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2018,47(9):83-84,104.[10] 丁未名.可视化技术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J] .电子世
界,2019(11):140-141.
[11] 赵洋.调度自动化系统扩展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和应用[J] .电气
时代,2019(5):85-86.[12] 张瑶瑶,胡斌,路天峰,等.调度自动化系统及数据网络的安全防
护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9):240-241.[13] 刘玺.基于GIS的配电网自动化实时监控系统的设计研究[J] .通
讯世界,2019(6):203-204.[14] 徐晓峰.电力系统自动化监控系统的设计应用[J] .电子世界,
2018(24):174-175.[15] 邢立强.数据标准化框架研究[J]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7
(12):37-39.
Research on the basic framework of data standardizationXING Liqiang.
[J].World Standardization & Quality Management,2007(12):37-39.[16] 单茂华,姚建国,杨胜春,等.新一代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
架构研究[J].南方电网技术,2016,10(6):1-7.
SHAN Maohua,YAO Jianguo,YANG Shengchun,et al.Study on architecture of new generation of dispatching technical supporting system for smart grid[J].Southern 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16,10(6):1-7.
[17] 李浩然,邓琨,夏成文.基于电力大数据调度云的优化分析[J] .
电子设计工程,2017,25(24):114-116.
LI Haoran,DENG Kun,XIA Chengwen.Optimization analysis of cloud based on power big data scheduling[J].Electronic Design Engineering,2017,25(24):114-116.
[18] 张明,王玮,施建华,等.电力大数据调度云的优化[J] .计算机
仿真,2014,31(11):123-126,137.
ZHANG Ming,WANG Wei,SHI Jianhua,et al.Optimization of dispatching cloud based on power big data[J].Computer Simulation,
52供用电 2020.02DISTRIBUTION & UTILIZATION
泛在电力物联网
2
2014,31(11):123-126,137.
[19] 周东清,彭世玉,程春田,等.梯级水电站群长期优化调度云计
算随机动态规划算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37(12):3437-3448,3671.
ZHOU Dongqing,PENG Shiyu,CHENG Chuntian,et al.Cloud computing stochastic dynamic programming algorithms for long-term optimal operation of cascaded hydropower stations[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17,37(12):3437-3448,3671.
[20] 薛盖超,何宇,王丹,等.基于态势感知理论的大电网运行控制系
统设计及开发应用[J].机械与电子,2018,36(3):3-6,10.XUE Gaichao,HE Yu,WANG Dan,et al.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operation control system for large electrical network based on situation awareness technology[J].Machinery & Electronics,2018,36(3):3-6,10.
收稿日期:2019-07-29;修回日期:2019-08-28作者简介:
韩盟(1982—),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电力系统调度自
动化管理、运行工作。
董宁(1970—),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管理、运行工作。
焦建林(1972—),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电力系统调度
控制、自动化等专业管理工作。
田家英(1981—),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管理、运行工作。
王豪强(1981—),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管理、运行工作。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Holographic Intelligent Oper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for Beijing Power Grid Automation
HAN Meng,DONG Ning,JIAO Jianlin,TIAN Jiaying,WANG Haoqiang(State Grid Beijing Electric Power Company,Beijing 100031,China)
Abstract: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ubiquitous power Internet of Things and the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of power grid,the regulation and operation of automation system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of the real-time,stable,safe and efficient support ability. It is urgent to establish a unified monitoring system serving automation system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safe operation of automation system and equipment.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holographic intelligent oper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for power grid automa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problems of incomplete data acquisition scope,inconsistent data standards,incomplete data analysis means and non-intuitive display mode of the full information intelligent oper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platform for power grid automation were analyzed. The hologram of power grid automation is given. The idea of data acquisition,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 of intelligent oper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was proposed,and the detailed scheme of construction of automatic holographic intelligent oper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is designed,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olographic intelligent oper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 power grid.
Key words:ubiquitous power internet of things;monitoring system;automatic holographic intelligent operation;control system;automation system;data analysis
(上接第46页 continued from page 46)
Research on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Key Technologies of New Distribution IoT Back-end System
CHEN Yan1,SONG Yinghua2
(1.State Grid Yangzhou Power Supply Company,Yangzhou 225000,China;
2.NARI Technology Co.,Ltd.,Nanjing 210006,China)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architecture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ower automation systems and IoT
systems,the access requirements and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power IoT construction are further analyzed.Combined with the top-level architecture design of “cloud-tube-edge-end” of State Grid Corporation,a architecture design of the new power IoT back-end system was proposed.The system architecture includes multiple sets of modules supporting the platform,which are compatible with the underlying hardware and support the micro-service micro-application.In terms of the key technology of the new-type power IoT back-end system,aiming at the coexistence of traditional power terminals and new-type IoT terminals,the design method of the integrated multi-IoT access module was proposed.A massive data analysis and exploration method based on distributed file HDFS was proposed for value-added application of power data.With reference to the existing power system risk prevention methods,a multi-level and multi-dimensional security protection plan for IoT back-end system was proposed.For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traditional system developm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a container-based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technology was proposed.Based on the above-mentioned system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key technology research,a new type of power distribution IoT back-end system was developed.The system was field-demonstrated and applied in Shanghai,proving the feasibility and correctness of the design technology.Key words:internet of things(IoT);multi-IoT access module;power data value-added;multi-level security protection;integrated developm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DISTRIBUTION & UTILIZATION
供用电 2020.02
5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