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

2022-03-05 来源:步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塞 匿堂苤壹一…20~08…簪第 堡鲞笙 塑 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 张艳敏摘常延河 要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I')的细茼谱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肝 硬化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其中64例(66、7%)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MN)比值≥0.50。13(13.5%)例腹水 细菌培养阳性,其中大肠杆菌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要致病菌;药物敏感试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第三代氟喹 诺酮类药物敏感。结论:肝硬化合并SBP临床表现大多数不典型,PMN计数是诊断SBP的重要指标。头孢噻肟或其 他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被认为是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首选抗生素。有效率迭87、5%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肝硬化患者伴肝功能障碍,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下 降,易发生各种感染,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 是导致其死亡的重要因素。SBP是在腹腔及邻近组 织无感染源的情况下发生腹水的感染㈦。对SBP做 出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是改善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重 要措施。对我科收治的96例肝硬化合并SBP患者的 临床表现、腹水常规及病原学检查、药敏试验结果进 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1年9月至2006年9月收 住院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4l7例,其中并发SBP者 96例(23.0%),其中男63例,女33例,年龄22~75 岁,平均46.2l岁,其中≥60岁者23例。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75例(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68例,丙型肝炎 肝硬化7例),酒精性肝硬化9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合并肝癌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癌5例,丙型 肝炎肝硬化合并肝癌2例),病因不明肝硬化5例。 1.2诊断标准(1)病史、症状和(或)体征;(2)腹 水细菌培养阳性;(3)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 phonuclear leukocyte,PMN)计数≥0.25×10 /L;(4) 排除继发性感染。其中(3)、(4)是主要诊断依据 。 1.3 临床特点 96例SBP患者中。有发热64例 (66.7%),腹胀80例(83.3%),腹痛43例(44.8%),腹 部压痛40例(41.7%),反跳痛38例(39.6%),腹肌紧 张20例(20.8%)。同时有发热、腹痛、腹部压痛与反跳 痛者l4例(14.6%)。血常规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10×10 /L者l7例(17.7%)。在正常范围内者43例 (44.8%),低于正常者36例(37.5%)。腹水白细胞 >0.5×10 /L者50例(52.1%),在(0.1~0.5)×10 /L 者39例(40.6%),<0.1×10 /L者7例(7.3%)。 PMNI>0.25 ̄10 /L者64例(66.7%)。 1.4腹水细胞培养及药敏结果 在96例SBI 患者 作者单位:063000河北省唐山市,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开滦医院 中,腹水细菌培养阳性l3例(13.5%)。其中大肠埃希 菌9例,产气肠杆菌3例,肺炎克雷伯菌l例。细菌对 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左氧氟沙 星、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等抗菌药物敏感。 1.5治疗与转归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依据腹水 细菌药敏结果选择2~3种抗菌药物联合抗菌治疗, 多数用药7~10 d。抗菌药选用第三代头孢类(如头孢 噻肟)、第三代氟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 环丙沙星等)。96例肝硬化合并SBP患者经过抗感染 治疗后,84例(87.5%)患者感染得到控制,l2例病情 加重或恶化,最终死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上消化 道出血。 2讨论 SBP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可出 现于8%~30%住院失代偿期的肝硬化患者 其临 床表现相差较大,可从完全无症状到典型腹膜炎。此 病的预后差,病死率高达48%~95%I3-61,因此应对肝 硬化腹水患者及时进行腹水检查,以提高SBP的早期 诊断率。腹水培养阳性具有确诊价值,但相当比例的 SBP患者其腹水培养呈阴性,有报道为20.6%[ 。本组 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仅为13.5%。可能与大量腹水对 细菌的稀释及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有关。因此,不 能把腹水病原学检查作为SBP的主要诊断依据。临床 上多采用PMN计数>0.25×109/L为即刻诊断SBP 的标准 s 。本组患者腹水PMN≥0.25×10 /L者为 66.7%。90%以上的SBP为单一的细菌,少数病例为两 种.甚至是两种以上的细菌感染¨l0 。SBP致病菌主要 来自肠道,革兰阴性杆菌最多。以大肠杆菌居多,占 60%~80%;革兰阳性球菌占l8.5%~29%,以链球 蔺为主 , , ],SBP中厌氧菌感染占5%~l1.2%。本研 究结果表明,肝硬化合并SBP致病菌大部分为革兰 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69.2%(9/13),与国 内文献 ,-o]报道结果相似。头孢噻肟或其他三代头孢 菌素类抗生素被认为是SBP肝硬化患者的首选抗生 素,有效率达90%。喹诺酮类广谱抗生素口服后几乎 完全吸收,然后迅速扩散到腹水。常被用于口服治疗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016 实用医学杂志2008年第24卷第6期 断现状及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般性SBPE 。本组病例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或)第 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治愈率达87.5%(84/96), 2004,12(06):361—364.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文献…报道既往有SBP病史的患 者每年有69%再感染的可能,预防治疗是很有意义的。 对SBP和其他感染有高度风险的患者,如合并消化道 出血的患者.初级预防也是很有意义的,使用氟哌酸治 疗很有效_1_。腹水感染主要是革兰阴性细菌在空肠过 度繁殖,肠内屏障变化和局部血流减少所致。主要感 染途径是血源性感染。发病机制为肠道细菌易位,肝 硬化SBP患者肠道通透性增加[12-13],细菌先进人肠系 膜淋巴结,然后进入血流[1]。 本研究结果提示,改善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关键 在于积极预防SBP,加强对不典型SBP认识,对于确 诊或疑诊的SBP患者应立即开始经验性抗菌治疗,而 不需要等待腹水培养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抗感染治 疗应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或)第三代氟喹诺酮类 药物,待病原菌结果检出后再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 以便及时控制感染,防止因感染导致败血症和多器官 功能衰竭,提高患者生存率。对既往有SBP病史的患 者预防治疗是很有意义的。 3参考文献 [1]Strauss E, Caly w R.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a 3 闫兆平,李群.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研究[J]. 医学综述.2006.(13):804—807. 『41 周栓成,薛垂青.腹腔灌洗治疗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3):2749—2750. 5] 李卓文,麦韵屏,马建中.晚期肝病患者并发原发性腹膜炎12o 例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3):309—310. 61 焦建明,顾伟.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危险因素[J]. 热带医学杂志,2006,6(1):85—86. [7] 沈桂泉.重型肝炎、肝硬化合并医院感染52例[J].中华传染病 杂志,2002,20(6):366—367. [8] Caruntu F A. Benea L.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pathogenesis,diagnosis,treatment[J].J Gastrointestin Liver Dis, 2006,15(1):51-56. [9] 杨大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进展[J].内科急危重症杂 志。2006,12(4):156一t57. lO1罗和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细菌谱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6,12(4):152一l6o. 『1 1 I Bert F,Andreum.Durand F,et a1.Nosocomial and community.ac— quired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comparative microbiology nd taherapeutic implications j j1.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 2003,22(1):10-15. 『12]Garcia—Tsao G. Spontaneous baeterial peritonitis: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J].J Hepatol,2004,41(4):522—527. 1 13 j Zuekerman M J.Menzies I S,Ho H,et a1.Assessment ofintestinal permeability and absorption in cirrhotic patients wi出as cites using therapeutic update[J].Expert Rev Anti Infect Ther,2006,4(2): 249-260. combined sugar probes[J].Dig Dis Sci,2004,49(4):621-626. (收稿:2007—09—30) 2 袁春,连建奇.黄长形.等.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 散发性与家族性嗜铬细胞瘤临床特征及诊疗分析 张摘斌王养民 周大海 马文强 李卫平 董永超 要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征,总结、提高嗜铬细胞瘤诊治水平。方法:对91例散发性嗜铬细胞 瘤患者及5个家族中l9例家族性嗜铬细胞瘤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30年随访 结果:散发性嗜铬细胞瘤患者91 例,其中单侧多发性嗜铬细胞瘤2例,双侧嗜铬细胞瘤5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4例,单侧嗜铬细胞瘤79例,拟 诊l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90例,恶性2例,良性88例,手术后对侧复发l例.局部复发1例。5个家族的长期系 谱随访调查中发现有l9例发病,其中单侧嗜铬细胞瘤6例,双侧多发性嗜铬细胞瘤8例,其中并发甲状腺癌3 例,拟诊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ll例均为良性,术后对侧复发肿瘤3例。结论:散发性与家族性嗜铬细胞瘤在发 病年龄、临床症状及相关生化检查、遗传学等方面仍具有一些差异,但在影像学及病理改变方面差异并不显著。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诊断 治疗 我科于1972年1月至2007年1月问收治散发 性嗜铬细胞瘤91例和家族性嗜铬细胞瘤19例,就其 一1资料与方法 两者的临床特征、诊治情况及其相关遗传学差异等作 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散发性嗜铬细胞瘤91例,其中男 33例,女58例;年龄13~67岁,平均(36.7±1.3)岁。 其中20岁以下5例,2l~50岁68例.5l岁以上18 例,74.7%为中青年。病程长短不一,为1~360个 作者单位:730050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泌尿外科(张尿外科(周大海) 通讯作者:王养民E-mail:wangymmr@yahoo.corn.cn 斌,王 养民,马文强,李卫平,董永超);266071 山东省青岛市401医院泌 月,平均(23.4±2.1)个月。l2例(13.2-%)血压正常, 79例(86.8%)血压异常,血压波动范围130~280/ 110~200 mmHg(1 mmHg=0.133 kPa),平均(2l3± 8)/(119±6)mmHg;53例(67.1%)阵发性,26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