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强化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工作的思考

2021-05-24 来源:步旅网
●金融研究《经济师》2006年第12期强化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工作的思考●陈敬新摘要:要对信贷客户实施全过程管理,建立区域行业客户的风险预警系统,推行贷款项目“封闭式”管理模式,健全银行自身内部管理机制,采取主动的客户退出策略,文章从以上几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如何加强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工作。关键词:商业银行中图分类号:F832.4贷后管理加强文献标识码:A三、推行贷款项目“封闭式”管理模式资金密集型的行业,经营周期长的项目,资金运动往往以项目为单位形成循环周转。长期以来,银行贷款管理模式大多是,发放贷款时根据项目进行测算、分析,贷款发放后按整个企业,甚至按企业集团进行管理,管理的着重点没有落实到具体项目上。这种以“企业”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忽略了对销售回笼资金的监管,常常项目已建成、产品已销售,贷款却未收回,企业又将资金,甚至将银行新的信贷资金投入到下一个项目,一旦市场形势发生变化.或者企业决策失误,势必造成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实践证明,房地产开发贷款实行以项目为核心的封闭式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通过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的组合营销,实现对项目的开发建设和销售环节所有资金(包括预售房款和个人住房贷款)的封闭式管理,抓住项目资金支用和还款来源两个关键环节。有利于确保贷款资金的安全,促进资金良性循环。四、健全银行自身内部管理机制针对“借新还旧”实际操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关键风险点,明确“借新还旧”贷款的有关条件,规范“借新还旧”的操作规程,适当提高“借耨还旧”的门槛。选择依法收贷还是转贷是一项责任重大的决策,要特别注意识别贷款风险和分析借款人难以还款的内在原因,若发现借款人经营管理存在较大的潜在风险且在拟转贷期限内无化解可能则应坚决收贷。否则,一味转贷只会丧失收贷时机,掩盖资产质量,使企业怀有侥幸心理,弱化其还款积极性。建立健全信贷质量考核办法,采取新老并重、双向激励的机制,,对新老贷款实行分开考核,促使经办行对新发放贷款严格把关,对老贷款积极催收,从制度上解决人员交替对历史遗留问题消极回避的状况,提高贷后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健全绩效挂钩的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运用内部利润核算、内部转移价格、市场成本和资产质量等指标,核算业绩并与收入挂钩,从而促使信贷人员在其位、谋其事、尽其责、享其利。全面推行信贷责任认定与追究制度,明确贷前调查、信贷审批和贷后管理各环节的责任,加强考核,严格追究,在不良贷款剥离、债转股、核销过程中,不应把主观失误、经营不善等责任与不良贷款一同剥离、转化、核销,而应把形成不良贷款的内核、基因一齐真正剥离、转化、核销。五、采取主动的客户退出策略银行信贷客户的“优”与“劣”是动态的。银行只有把握好信贷“进”与“退”的界限和规律,将优质客户请进来,将低端客户送出去,才能持续发展,才不会背上新的包袱。根据宏观经济运行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在进一步完善准人机制的基础上,制订“主动退出策略”,不仅要将劣质客户有计划、有步骤地退出,而且,即使现在看来还是优良客户,只要出现了明显的风险预警信号,也要积极主动逐步退出。退出工作必须果断.必须具有前瞻性、超前性。在借款人经营出现危机的同时,逐步压缩授信规模的策略,相机全部退出;对到期贷款收回后借款人的再贷要求,采用“拖延”策略,避免越陷越深、无法抽身的结局。处置银行不良资产有两个目标,一是回收率高.二是回收速度快,这两个目标有时候一致,有时候矛盾。但从实际操作来看,银行放出去的贷款,当然是收的越少就越容易回收,容易收自然也就收得快。在不良贷款催收和不良贷款的处置方面,要积极向监管部门争取灵活多样的政策.包括允许对贷款利息的减免政策,允许银行对不良资产“打包”出售的政策,在一定条件下对经营困难企业进行债务重组的政策,使不良贷款的处置具有更大的灵活度和主动性,为贷款催收和不良资产处置开辟一条富有成效的途径,从而加速银行债权的回收。(作者单位:建行福州城东支行公司业务部福建福州350000)(责编:贾伟)文章编号:1004—4914(2006)12—244—0L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集中突出的问题是,不良贷款数量仍然较大.贷款潜在风险比较高。把好贷款准入门槛,是银行信贷管理中的一环.但只能将风险信贷客户挡在门外。对于客户踏进门槛后形成的现实风险或潜在风险,只有通过积极而有效的贷后管理工作,通过预见性、前瞻性的风险预警和风险监管以及切实可行的退出措施,才能防范信贷风险,保证信贷资产质量。强化贷后管理是商业银行当前迫在眉睫的工作。下面简要谈谈加强对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工作的一些想法。一、要对信贷客户实施全过程管理贷款经营是一个循环的链条,要经历建立银企关系——发放贷款——收息——还本——再合作的循环过程。所以,信贷管理要实行“全过程管理”,要管细、管实、管到底,直至贷款的安全收回,并把新的贷款营销出去.一笔信贷业务经营过程才算完结。要变静态贷后管理为动态贷后管理,实行“贷后回访”制度和客户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防范因信息不对称、数据不实、监控不力,导致对客户的风险反映滞后。客户经理不能简单以收集财务报表来代替深入实际的跟踪检查,要定期、或不定期对贷款企业进行回访,填写贷后检查报告.及时了解客户对银行金融产品及金融服务的要求,对其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发展前景和宏观经济政策对其影响以及关联企业的情况要心中有数,甚至比信贷客户对自身的了解还要深刻。重点抓好六个环节:项目建设进度;现金流变化;关联交易;重组改制动向;保证人、抵押人和质押人的情况;抵押物和质押物的变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既赢得客户,又控制风险.掌握主动权,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二、建立区域行业客户的风险预警系统贷款从发放到形成风险,再成为不良贷款,原因十分复杂,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过程。宏观经济政策在变化,借款人的经营活动会变化,抵押担保的有效性会变化,保证人保证能力会变化。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或破产倒闭有一个过程,企业逃废银行债务也有一个过程。银行要通过建立健全贷款风险预警机制,对贷款风险进行事前预警,事中控制,加大贷后跟踪监测力度,及时发现风险,抓住化解风险的有利时机。对信贷资产质量情况进行按旬监测、按月通报、按季考核.及时发现不良贷款苗头并分析原因,防范于未然。要关注借款人的以下风险预警信号:项目停建、缓建;经营状况不理想,产销和盈利能力呈下降态势;股票价值不断下滑.市值缩水;应收账款和存货呈递增态势,存货中存在积压和内亏现象;市场份额明显下滑,经营目标难以实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给借款人所在行业的生产、经营等方面造成的影响。尤其要密切关注抵押物质量和变现能力变化情况,及时补充和变更担保和抵押,以确保抵押担保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持续性。对有兼并、合并、分立、合资(合作)、债权转股权、股份制改造意向的信贷客户,银行应加强跟踪和监测力度,主动介入改制工作.积极参与改制方案制定、产权界定、清产核资和债务清偿工作。信贷客户改制后,要相应变更信贷合同和保证人、抵押人、质押人合同,以保证银行的债权安全。对于经营陷于困境、扭亏无望、严重资不抵债的信贷客户,银行应该敦促其改制,实行债务重组。对于企图通过改制逃废银行债务的信贷客户,应运用法律手段维护银行债权。一244一万方数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