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模式设计
作者:沈理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14期
摘 要 作为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结合点,对口招生考试制度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但现行的模式存在重形式轻内涵、专业技能考式趋向形式化的问题。针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实际,可通过探索集团化办学内部引领,推行学分互认模式、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推进中高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衔接等,全面实现中高职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对口单招;考试制度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14-0068-03
高职对口单招考试作为高校招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门为中等职业学校应往届毕业生开辟的升学通道,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对口高考”,是贯彻了“中、高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相互衔接”[1]精神的重要举措和积极探索。 一、“对口招生”模式的发展变迁
对口单独招生考试始于1987年,实施过程中该考试模式经过四次重大变革。第一阶段是1997年以前的试行起步阶段,录取人数、专业和学校都相对较少,主要是推荐考试和保送两种形式。第二阶段是1998~2002年迅速发展阶段,招生人数明显增加,考试模式为“3+2”,即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文化课和两门专业课。第三阶段是2003~2007年优化发展阶段,招生人数保持强劲势头,考试模式为“3+X+Y”。除三门文化课外,“X”为专业综合理论,“Y”为专业综合技能,总分增加到750分,但专业技能考试不列入总分。第四阶段为2008年以后,经过前三个阶段的发展,高职对口单招工作已经达到一定的发展规模,在各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此项考试模式在认识和执行上也出现一些偏差,没有真正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 二、“对口招生”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中高职衔接重形式轻内涵,对口单招考试缺乏参照
中高职教育都属于职业技术教育的范畴,有密切的共通性,中职是高职的基础,高职是中职的延伸,对口单招考试就是两者之间的立交桥,中高职的衔接直接影响到对口单招考试的运行状况。调查显示,目前中高职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材等方面衔接不当,重复率高,没有区分度,差异性不大,见图1。采用一刀切的课程设置,产生了中高职脱节和断层现象,效率低,造成教育资源浪费。这种重形式轻内涵的衔接方式,使对口单招考试制度无所适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片面强调升学率,专业教学被弱化
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单独设立“对口单招预备班”,目标直指对口高考。与考试科目无关的课程被随意删减,中职专业课程教学的主导地位被动摇,违背了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导致与原教学计划产生偏差,与考试无关的基础课和各类实训课被大量压缩,中职生升入高职后很难适应教学要求。 (三)考试效度低,专业技能考核形式化
考试效度是指一次测验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的有效程度。只有较高的考试效度才能为对口单招考试提供科学、客观的录取依据。分析近几年的对口单招试卷,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考试应试化程度高,考试内容过于死板,试题的灵活性有待提高。而专业技能考核没有量化,出题随意性较大,各章节比例失调,规范性欠缺,命题范围狭窄,有的专业技能考试只考通用性强的项目,使专业技能考试流于形式。 (四)科目分类过细,专业设置老化
对口单招考生可报考的专业范围有限,专业更新慢,专业老化,缺少技术含量高的、新兴的专业。例如,2010年江苏省对口单招类别为15大类,这种录取方法和科目分类过细,使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就限定了其发展和就业的方向,对学生的个人发展不利,也不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三、对口单招考试模式设计
(一)探索职教集团引领衔接考试模式
2008年,江苏省考试院对对口单招制度进行改革,成立16个专业的联合考试指导委员会(下称联考委),职教集团负责牵头制定考试标准和大纲,并组织在集团内的专业技能考试。以职教集团为中高职教育交流的平台,不仅可以发挥职教集团的辐射作用,还能在对口单招中起到引领作用。16个联考委通过与中职学校进行广泛的交流,根据中高职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设计出人才培养模式架构,在全省范围内组织编写具有指导作用的专业技能实训指导书,与此同时,对全省中高职实训教师进行培训,对各相关专业技能考试进行统一指导,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调整课程结构内容,完善教学评价管理机制,减少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率,提高中高职课程衔接质量,着力构建职业技能教育体系,充分体现职业素质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整体性和渗透性。
(二)建立统考平台,实现技能考试标准化
考试内容和形式是对口单招考试的指挥棒,影响着教育的内容和质量。2008年江苏省对对口单招考试进行改革试点,由各市承担的技能考试改为由全省统一进行,由16个联考委全程参与对口单招技能考试工作,如制定技能考试标准、专业综合理论大纲、考试的具体组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专业技能考试实施等,细化各专业课目的技能考试权重内容(见表1、2、3),改革后不仅重视专业综合理论知识,还加大了专业技能考试的分量,体现高效选拔高技能人才的原则,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为考而教”的误区[2]。 (三)建立学分制,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次教学,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切实加强实践教学;构建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大力开发选修课程,增强课程的可选择性,适度减少必修课比例,扩大任选课的比例[3]。
(四)推行中高职学分互认模式,推进中高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衔接
建立学生学分信息库,积极推行中高职学分互认机制,对系统信息进行累积和转换[4]。制定中高职学校的学分互认制度,相近课程学分可互认,或折合成相应学分,并将学分互认作为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绩点分和学分双重指标体系,加强实践技能的考核,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推进中高职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衔接,从而全面实现中高职衔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Z].教职成[2011]9号,2011-08-30.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Z].中发[1999]9号,1999-06-13.
[3]马树超.对职业教育发展未来30年的展望[J].职业技术教育,2009(2):4-6.
[4]阚丽.中高职教育衔接路径之选择——基于一线人才可持续发展视角[J].职教论坛,2009(25):54-56.
Pattern Design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necting ——Taking Reform of Counterpart Enrollment Examination System as the Case SHEN Li
(Wu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erce, Wuxi Jiangsu 214153, China)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Abstract As the bonding point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counterpart enrollment examination system has become a focus of social attentions. However, it confronts with some difficulties such as emphasizing form and ignoring connotation, formalization of professional skills examinations, etc. Aiming at the school-running conditions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in order to achieve effective linkage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following measures can be taken: deploying grouping school-running model, boosting mutual identity of credits, building modularized curriculum system, etc.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