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德育现状

2022-04-03 来源:步旅网


小学教育阶段是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为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的重要时期。而目前受社会风气的影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消极思想渗透进校园,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也为德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当今社会影响因素在学生品德形成中的作用相对上升,大环境消极影响增多,学校德育的可控性明显减弱。信息化时代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同步接受信息,几乎没有提前量,教师对学生接受信息内容和反馈方式又难于把握预测,使教育和指导增加了许多困难。因此,了解当前学校德育教育现状是做好德育管理工作的前提。

小学阶段正处于人的发展基础阶段。儿童的品德行为处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塑性的变化过程中,只要正确地引导,就能促进儿童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反之,如果在德育的某一环节上出现偏差,则将是儿童的“质变”向不良的方向发展。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现代精神文明的体现,也决定着我国未来的社会面貌和民族精神。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所以,德育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

基于这种认识,本文试图根据小学德育的实际和特点,对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据此探讨了相应的对策,以利于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有针对性采用适合的教育方式方法,力求小学德育的最大化效益。

一、小学德育的特点:

1、现代社会的开放性与教育的封闭性

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而目前小学德育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封闭性。表现在德育内容体系中各元素的孤立,德育内容的系统性往往被有意或无意地破坏;道德学习与一般学习

的截然二分;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社会环境以及时代要求脱节。具体表现在:学生处于对外交流日益扩大、通讯传播不断扩展、社会活动日趋多样化的社会氛围之中,每天都接受着广泛的社会影响。他们在社会、在家庭,耳闻目睹的是许多纷繁复杂、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而在学校接受的是共产主义的理想前途教育,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受到的是愉悦的道德情操的熏陶。

教育的封闭性具体说是以下三个方面:

(1)只讲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缺少联系现实生活;只讲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集体与个人等复杂关系,对个人的自尊、自信、利益避而不谈或予以否认。

(2)只讲共同的规范、守则或千篇一律的教导,缺少从个性的发展、个人的实际、个体的特点出发进行培养引导。

(3)注重树立正面的典型、解释正确的规范,忽视对反面例子的剖析、对错误观点的认识。

因此,当学生一旦接触社会或走向社会时,他们就会深深地感到学校和老师灌输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念,只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学校苦心筑起的道德信念大堤,在社会现实面前显得那么单薄和脆弱!这种二律背反的现象,已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德育工作。

2、市场经济主体性与教育的灌输型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德育必须培养自尊自强、自立自信、自爱自律,有竞争意识的人才。但目前的道德教育与此要求有较大差距,主要特征是:灌输型的教育。即知识灌输多,社

会实践少;学生被动接受多,主动参与少;道德知识考查多,道德行为检验少;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做,却不知怎么去做到。目前学校德育教育基本上按照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定规矩,学生守规矩;教师定标准,学生对照标准的模式进行。在工作方式上只注意整体而不注意个体;只注意全校学生统一的要求,不注意根据个别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只注意集中开大会、听报告而不注意个别谈心、面对面思想交流。在工作方法上表现为训斥的多,关心的少;命令的多,交流的少;强制的多,民主的少。学生缺少自己的道德信念、评价标准和自律意识。德育工作者和教师从一开始就使自己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习惯于传统的德育模式,习惯于自上而下的德育政策,习惯于视学生为道德说教的接受器,甚至习惯于自己所扮演的没有激情、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的“收发器”的角色。这种表面化的德育工作,忽视了学生的道德接受性心理、压抑了学生的道德创造性冲动、剥夺了学生的道德体验性权利,从而使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结果造成道德教育越来越难的现状。一方面容易造成学生无个性,养成唯唯诺诺的性格,也可能造成一些学生在学校里很听话,在家里却很霸道,在社会上很冷漠的双重性格。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学生的行为是出于外在强制,而不是出于内在的需要,不是出于内在的道德动机。这种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思想是改进德育工作的大敌。

3、学校德育的正面教育与社会家庭负面影响

学校、家庭、社会都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其中,学校是主导学生价值取向、内化素质的主阵地。但不可否认,当前家庭、学校、社会的德育目标还缺乏一体化,社会、家庭中客观存在的消极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正确的价值定位和道德理想的完善。

4、信息传递的多样化与教育的单一性

如今,人类社会已进入了网络时代。对于小学生来说,网络世界就象一块神奇的土地,非常有吸引力,因为这是一片没有国界、没有传统藩篱、没有师长管束、崇尚自我和可以标新立异的“飞地”。一是网上信息内容复杂;二是网上活动隐蔽性大;三是网上制造、传播病毒,制造、传播色情、暴力信息等道德失范行为和黑客攻击、诈骗、赌博等犯罪行为,腐蚀人们的灵魂,对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教育,产生强大的冲击。这也势必对学校德育产生激烈的冲击。学校对德育的重视往往被家长所不屑或忽视,比如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在校学习情况,很少过问孩子在校思想品德方面的表现。另外学校德育在家庭、社会的延伸度不够。学校德育没有在家庭、社会中得到积极支持和深化。德育的外部环境不理想,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子女过于溺爱,过于娇生惯养;社会上德育基地过于偏少,相反,诸如赌博游戏机、色情打斗音像片,到处泛滥;修建庙宇,搞封建迷信等丑恶现象屡禁不止,这直接给学校德育带来严重的负面冲击。

5、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自我实践

德育的作用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理性选择才能实现,而这种理性选择的最好方式就是自身的亲身实践。长期以来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学生自我实践存在着脱节现象,德育工作往往停留在口头认识和表面形式上,正面灌输和机械训练的较多,而落实到学生具体行动上的较少。过多地以他律代替自律,往往造成了学生“双重人格”的形成。这种现象与我们学校德育长期以来“重形式,轻实践”的方式不无关联。

二、对当前小学德育出现的问题的教育对策。

1、净化社会环境。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社会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社会舆论工具,如电台、电视台、报纸、刊物等的宣传要有利学生的健康成长,要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和全面发展。对优秀人物的先进行为和思想,应大力提倡、推广,鼓励、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少年宫、博物馆、图书馆、文化体育场地等要定期向学生开放,以丰富他们课余文化生活。加强对社会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整顿社会文化市场,对带赌博性的电子游戏机室要查封,绝不能让它继续腐蚀和引诱学生。要能够真正做到社会宣传媒体的正确引导,削除一些不利因素,将生活中的不良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营造出适合学生成长得到健康的外部环境。

2、美化学校环境。

学校要坚持“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彻底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的状况。同时,学校要办成精神文明的传播阵地和窗口,用小环境影响大环境,用学校素质教育推动全民的素质教育。因此,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良好的人格的形成有着极大的作用。因此,要进一步美化校园环境,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让正气压倒邪气,让正义压倒欲念,让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成为主流。

3、提高教师的德育素质。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小平同志的指示揭示了教师对发展教育事业起着主导性的关键作用。因此,教师首先要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把自己定位于做高尚的人,无私奉献的人,其次是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育人的水平;第三是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服务工作也要明确育人职责,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构建学校的德育教育网络,提高育人的质量。

4、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只有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德育过程必须打破单一的课堂讲授模式,开发、推行多种多样立体化、开放式的德育模式,加大实践环节,认真组织好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参与社会服务。组织、引导他们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投身于火热的社会生活,体验复杂多变的社会道德情境,尝试进行道德抉择。学生在与人交往中体验情感,在克服困难中磨炼意志,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履行道德行为。

围绕着全面育人,推行素质教育的教改方向,德育教师可以考虑以下具体的教学方式:生活辅导、心理咨询、挫折训练、角色扮演、人际交往训练、艺术陶冶、榜样模仿、偶像分析等等。鼓励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判断、自我控制、自我评价、自我教育,不断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5、优化育人结构。

让全体教职工要很好地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同时,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服务工作,也要明确职责,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因此,要把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渗透到各科的教学和各个教学环节,齐抓共管。不要以为抓学生的思想教育是班主任和代思想政治教师的事,从学校到班级,从班主任到科任教师,从主课到副课,形成一个严密的育人网络,把传授知识与育人很好的结合起来,使歪风邪气没有生存的空间,形成一个良好的育人结构。

6、做好对违纪违法预防工作。

学校是预防学生违纪违法的第一道防线。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首先就要积极开展行为规范教育与法制教育。行为规范是指小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活动、交往过程中应遵守的基本规则,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过程,就是对小学生的品德、行为进行培养、熏陶、指导、训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让学生记忆、理解条文,二是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形成习惯,三是强化德育考核、操行评定工作,把训练和考核结合起来。对个别违纪违法的学生,要抓紧个别教育,从早、从小、从少抓起。在抓好行为规范教育的同时,要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要改变过去把德育同法制教育混同的做法,学校要定期组强学生学习《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制知识,举办法制知识讲座,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例,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从而自觉遵纪守法。其次,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培养一个优秀生和转化一个后进生同样重要”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要特别关心和爱护后进生,针对他们存在的问题,满腔热情地做转化工作预防和减少学生的流失。同时,要求全体同学帮助他们,而不能歧视他们。

7、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密切合作。

学校要主动与学生家长、社区各方面密切合作,形成教育合力。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形式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大力普及家庭教育的知识,并吸收家长参加德育过程;依靠“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兼职校外法制副校长”等社会力量,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德育资源”,做好德育工作。加强与家庭、社区的联系。为避免“5+2=0”的现象出现,学校应加强与家庭的联系,通过家访活动,让学校德育走进家庭。学校发动教师定期进行家访活动,使学校的教育要求为学生家长所了解,充分发挥家长的特长,让学生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开阔视野,锻炼能力。有了家长督促,学校检查,才能促进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提高。同时,应定期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参与课外德育实践活动。学校还应定期召开家长会和向家庭、社区发放各种宣传资料,学校少先

队也加强宣传力度,利用校外墙报、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向家长和社会宣传德育教育知识,整合学校、教师、家庭、社会的德育教育资源,提高学校的德育教育成效。

8、巧妙利用德育方式的隐蔽性。

通常,学校德育方式大致有两种:显性的(包括系统的理论教育和日常的思想教育)和隐性的(包括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校园文化的熏陶)。一方面,我们要抓住青少年的反叛心理和昌险意识,擅于利用校园中隐性的德育素材与德育机遇,采用迂回战术,避开矛盾与冲突,做到“润物细无声”;另一方面,我们还应努力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文素质教育,以健康的氛围潜在地改良学生的内心世界。

总之,只要我们正视当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客观问题,对症下药,以对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下大力气加强攻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人参与,常抓不懈,就一定能使我们下一代健康、茁壮成长,真正成为祖国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