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电大《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20-01-12 来源:步旅网
《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参考答案

第1次平时作业(第1—2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我国学者认为“家庭是以婚姻 和血缘 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 2.人类家庭的演变大体经历了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4个发展阶段。

3.家庭的功能包括了生育功能、经济功能、教育 功能、精神生活功能、抚养和赡养功能。

4.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施与的一种教育和影响。 5.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起看奠基作用 。

6.家长的教育观念是决定家庭教育质量的核心问题。 7.父母良好的教养态度是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前提和基础。 8.不安全的亲子关系不利于儿童独立意识、独特个性的培养。

9.家长的教养态度是家长教育观念、情感的反映,并会转化为教育行为表现在家庭生活中,直接影响孩子行为。

10家庭教育实质上是父母及年长者的自我教育。

11.一个国家完整的教育体系主要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种形式构成。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主干家庭是指( D )

A.以中年夫妇为主干,上养老下抚小的家庭 B.有两代人以上并且由最年长者主持的家庭 C.有两代人以上并且每一代都只有一对夫妇的家庭 D.三代同堂的家庭

2.下列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家庭教育是一种非正规的教育 C.家庭教育没有一定的培养目标

B.家庭教育是一种包罗万象的教育 D.家庭教育没有特定的教学计划和方法

3.通常情况下,家庭中对孩子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外部因素是( B )

A.家庭经济条件 C.家庭精神环境

B.父母自身素质水平 D.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水平

4.“教育世家”、“梨园世家”、“杏林世家”的不断涌现,说明了家庭教育具有极强的(C)

A、持久性;B、差异性;C、继承性;D、随机性; 5.“遇物则诲,相机而教”体现了家庭教育的(D)

A 、全面性;B、差异性;C、继承性;D、随机性; 6.在了解孩子、因材施教方面,(B)具有天然的优势

A、幼儿园的老师;B、家长;C、同学;D、小学的老师

7.联合国于(A)年推行“国际家庭年”,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社会作用。

A、1994年;B、1959年;C、20XX年;D、1997年

8.《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父母对子女有( A )的义务”。

A、抚养教育B、抚养赡养C、送子女上学D、完成义务教育 9.被称为“我国封建时代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是(B)

A、袁采的《袁氏世范》;B、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C、司马光的《温公家范》;D、朱伯庐的《治家格言》 10.构成家长教育素质核心成分的是家长(A)

A、教养态度;B、教养方式;C、文化素质;D、道德素质 三、多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正确的教养方式(ABC)

A、信任;B、民主;C、宽容 ;D、放任 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优势(ABCD)

A、早期性和奠基性;B、全面性和广泛性; C、自然性和随机性;D、亲情性和权威性; 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局限性表现为(ABC)

A、家庭教育条件具有不平衡性;B、家庭教育的非理性; C、家庭教育的封闭性;D、家庭教育的广泛性

4.在学前儿童道德社会化过程中,家长的作用表现出为(ABC)

A、认同作用;B、示范作用;C、导向作用;D、监控作用 5.家长在为做好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辅导应做的预备:(ABC)

A、认识环境;B、认识孩子;C、认识自己;D、认识他人 6.常见的家庭结构有(ABCD)

A、主干家庭;B、核心家庭;C、单亲家庭;D、隔代家庭和混合家庭 7.家长的教养态度可分为以下类型:(ABCD)

A、专横、遵循封建旧规;B、过分娇宠、有求必应; C、放任自流、不闻不问;D、民主型。

8.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家庭教育思想有(ABCD)

A、重视早期教育、提倡正面教育;B、注重教子做人;

C、量力而行,循序渐进;D尊重本性,因材施教;慈爱与教育并行9.国外流行FUN的家庭生活方式,其内容包括(ABC)

A、F—健身;B、U—和谐;C、N—营养;D、其他

10.7.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宣言》规定儿童享有(ABC)权利

A、生存;B、学习;C、生活;D、教育 四、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共25分)

1.家庭是最普遍、最基本的社会群体。 (√ )

2.对偶家庭最后确立,“乃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 ( 3.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的教育功能开始呈现弱化趋势 ( × )4.家庭教育本质上仍是一种社会教育。 ( × ) 5.教育是一种消费。 ( √)

) × 6.家庭的教育功能在当今社会中,已经表明出明显的强化趋势。(√ ) 7.儿童家庭教育不是片面、单一的教育,而是双面、双向的教育。 (√ ) 8.家庭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种不可选择的环境,家庭关系是天然造就的。( × ) 9.没有研究过教育学学知识的青年公民不应当拥有成立家庭的权利。 ( √ ) 10.一个不读书的家庭就是精神残缺的家庭。 ( √ ) 11.家庭教育是伴随着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出现而产生的( √) 12.家庭是一个人在其中生活最长久的社会群体。 (√)

13.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建立,“乃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 (√)

14.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年长成员对年幼成员进行的一种单向的教育。(×) 15.社会化,简朴说,是“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 16.家庭教育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 ) 17.家庭教育是关系到国家是否后继有人的百年大计。 (√ ) 18.成功的体验是孩子建立自尊与自信必不可少的条件。 ( √)

19.家长需要不断学习的原因是在家庭教育中,孩子总在不断变化。 (× ) 20.做父母“实在是要有一种专门的技能、专门的知识。”——陈鹤琴 ( √) 21.不同类型的家庭教养态度对学前儿童个性品格,心理素质的形成的影响是不同的。(√ )

22.全国妇联组织编写了《现代家长应知应会手册》丛书。 (√ ) 23.“严父慈母”的教育方式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方式。 ( ×)

24.教育是一种消费。 ( √)

25.有求必应,是年轻父母对待婴幼儿的正确方法。 (×) 四、简答(15分)

1.家庭教育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家庭教育的性质:

(1)家庭教育是一种私人性质的教育。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他人和社会只能采取宣传、渗透和引导的方式对其产生间接影响,而不能随意对其进行直接的行政干预。

(2)家庭教育是一种非正规教育。家庭不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家长也不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家庭教育的目的与内容也没有统一的要求,家庭教育几乎完全生活化。

(3)家庭教育是持续终身的教育。家庭伴随人的一生,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影响具有典型的连续性和持久性,是典型的终身教育。

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1)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起着奠基作用。婴幼儿和童年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奠定了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基础,这种奠基作用是其他社会机构无法代替。

(2)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有机联系的整体中,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为其他教育顺利实施奠定基础,而且还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其不足。

(3)家庭教育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家庭教育是最具有广泛性和群众性的教育,家庭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民族素质的高低与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弱、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2.常见的的教养态度类型

(1)专横、遵循封建旧规; (2)过分娇宠,有求必应; (3)放任自流,不闻不问; (4)民主型。

3.正确的教养方式

(1)信任; (2)民主; (3)宽容;

五、论述题(15分)

联系具体实例,分析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早期性与奠基性: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与其余教育相比具有天然的早期优势,它始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是“人之初”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智力发展道德观念的形成性格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举例,著名的“狼孩”事件。狼孩的行为大作生活习性和狼完全一样,由与错过了人生发展的最佳时期——婴幼儿期和童年期,即便是回到社会后对他进行专门的练习和教育也很难恢复人性。所以早期教育是人生的奠基教育,具有其余教育无法替代的重要性;

(2)全面性和广泛性:对学前儿童的教育是融合于家庭日常生活之中的,内容极其广泛丰富。凡是与人、人生有关的一切知识,从刚到人间时的学吃奶、吃饭、走路、穿衣,到学习伦理规范、社会知识、文明习惯、自然知识、生存技能等,人们都是从家庭教育、家庭生活中学来的。远远超过幼儿园和社会教育所涉及的范围。另外家庭教育十分普遍,它是一种全员参与的教育。在一个社会中只要有家庭,只要有孩子,就必然有家庭教育。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从婴幼儿到成长长大的过程,期间父母所给予的教育的全面的、广泛的。

(3)自然性与随机性:家庭是儿童的天然学校,家长是儿童天然的老师。家庭教育大量地渗入在家庭日常生活之中,经过父母和家庭成员的交往与活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日常家务劳动等等来实现,这就决定了家庭教育是伴随着自然生活的教育,且家庭教育是在不经意的情况下进行的。家庭教育中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教育计划和固定的教材,更没有具备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专职教师,也没有对教育方法、方式的严格、明确地规定和对教育结果的检查与评定。家庭教育不受时间地点场合条件的限制,可以根据儿童的实际表现与发展水平,随时调整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教育正是在生活之中随时进行的,利用一切机会向孩子进行教育,方法十分灵活。

(4)亲情性与权威性:家庭教育建立在亲子血缘关系之上,这种天然的情感联系是其余任何教育不具备的。家长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人,倾注了自己全副的心血和精力。也因为有了血缘关系,才有了子女对父母的信赖和依恋。建立了权威性。在年幼的孩子心中,家长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十分敬重家长,乐与获得家长的表扬,能自觉地听从家长的管教,这使得家长的教育往往具有强盛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幼儿园的孩子,还是依恋父母,服从父母的教育管教。

我们在现实中经常能见到很多……

(5)持久性和连续性:家庭教育与其余教育相比,它更具有持续性和持久性,无论孩子班级提升或学校更换,但家庭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变,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与风格、家庭生活的环境总是相对稳定的,这种持续稳定的教育教育方式有利孩子良好习惯与性格的培养,更利于家长全面细致系统深入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另外家庭教育的效果是长期起作用的。我们成长的过程可以证实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很多从小形成的习惯,至今还保留在我们成年后的生活之中。

(6)差异性和继续性:家庭教育决定于家长的素质、生活氛围和儿童发展特点等方面,不同的家庭形成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与方法,从而形成每个家庭教育的差异性,家庭教育有其针对性是一个家长针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的;家教传统和家风也的不一样的。象钱学森所在的钱家,几十年间由与钱家优良的家风,培养出了一大批对国度和民族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人文学者这和家庭教育的风格有密切关系。

第2次平时作业(第3—4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2.儿童家庭教育目的确定的主要依据是社会的发展需要和 人的发展需要 3.儿童家庭教育的任务和内容主要包括了健康教育、认知教育、社会教育、艺术教育。

4.学前期是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5.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曾提出“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

6.暗示可以分为言语暗示、行为暗示、表情暗示、情境暗示。

7.兴趣是儿童学习的动力,我们必须珍惜、引导、培养,切忌以成人的愿望强加给儿童。

9.主体性原则是指在在儿童家庭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调动孩子的主动积极性。

9.兴趣诱导法是指在儿童家庭教育中,家长通过各种机会了解孩子的特点,发现孩子的需要,捕捉孩子的兴趣,诱导孩子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特点的一种方法。

10.从实际出发原则也叫 因材施教原则。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

1.儿童掌握数的概念的最佳年龄是( B )

A、2-3岁 B、5-5.5岁C、 4-5岁 D、 1-7岁

2.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如果17岁时所达到的智力水平看作是100%,则8岁以前将获得的比例是( C )

A、40% B、50%C、80% D、20%

3.学前儿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在感性地对孩子关心和热爱的同时,需要理智地对孩子进行严格要求,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这种教育原则我们称之为( B )

A、宽严结合原则;B、理智性原则C、理性原则; D、说理教育原则

4.在教育学前儿童过程中,要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调动孩子的主动积极性,这种教育原则我们称之为( C )

A、主动性原则; B、主导性原则C、主体性原则;D、儿童中心原则

5.在教育学前儿童过程中,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各方面对孩子的教育加以统一,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证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这种教育原则我们称之为( C )

A、连贯性原则; B、协调性原则;C、一致性原则;D、统一性原则

6.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也叫( B ),是指家长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时,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教育,采用适当的教育形式和方法。 A、一致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因地制宜原则;D、个别教育性原则

7.( B )是指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家长要以正面的事实、道理、榜样等对孩子进行启发、引导,正面疏导和说理教育,调动孩子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A、榜样性原则;B、正面教育原则;C、言传身教的原则;D、潜移默化原则

8.( C )是指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不仅要善于说理,同时也要以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出榜样。既要注意言传,又要注意身教,把二者结合起来。

A、榜样性原则;B、正面教育原则;C、言传身教原则;D、一致性原则 9.学前儿童家长以自己和他人的好思想、好品质、好行为来教育和影响孩子,使其形成优良品德的方法,称之为( C )

A、暗示提醒法;B、兴趣诱导法C、榜样示范法;D、环境熏陶法 10.“数子之过,不如奖子一长”说的是( C )

A、暗示法; B、奖惩激励法;C、物质奖励法; D、精神奖励法

三、多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曾提出的三个“一切”是指(ABC)

A、“一切为了孩子”; B、“为了孩子一切”; C、“为了一切孩子” D、“一切以孩子为中心” 2.正确运用家庭教育理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 ABC )

A、理性施爱; B、要求适度

C、严爱结合; D、平等在对待每一个孩子 3.正确运用家庭教育主体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ABCD )

A、尊重并平等地对待学前儿童; B、尊重学前儿童的人格; C、尊重学前儿童的生存和发展; D、使学前儿童成为发展主体 4.正确运用家庭教育一致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 ABC )

A、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要求应一致; B、家、园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要求应一致; C、家长对待学前儿童的要求要以一贯之; D、家、园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要求应一成不变; 5.正确运用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有( ABC )

A、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进行教育; B、抓住时机适时教育; C、因势利导发展特长; D、善于说理,理性地进行教育

6.正确运用正面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有( ABC )

A、讲清道理,正面疏导,提高学前儿童的自我教育能力; B、通过正面榜样激励孩子 C、通过实例激励孩子 D、通过管理监控孩子

7.正确运用言传身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有(ABC )

A、善于说理; B、以身作则C、身教和言教相结合; D、重视环境影响

8.慎用批评惩罚时应注意到( ABD )

A、冷静理智; B、注意时间和场合;C、及时表扬; D、就事论事 9.暗示的基本方法有( ABCD )

A、言语暗示; B、行为暗示;C、表情暗示; D、情境暗示 10.正确运行榜样示范法时的基本要求是(ABCD )

A、重视榜样示范; B、家长亲自给孩子树立榜样 C、借助于革命领袖、英雄模范人物影响孩子; D、引导孩子向幼儿园的老师和同伴学习。

四、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个体的健康存在是保证个体全面发展的前提,是一切活动的前提与保障。( √2.2—3岁是儿童口语发展的关键期。(√ )

3.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困难的( √ )

4.“你看人家孩子多好,再看看你,真令人失望”属于负面教育。( √ ) 5.表扬要及时、具体。(√ )

6.为了减少学前儿童任性行为,家长就及时发现、及时制止。( × ) 7.“四二一综合症”主要发生地主干家庭里面。(√ )

8.“宠狗,狗上灶;宠儿,儿不肖”,因此对待孩子应该以严为主。(× )

) 9.健康包括了身体、心理两方面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 ) 10.家庭教育是在各家各户分布进行的,由各位家长具体实施,不具备社会性特征。(√ ) 四、简答(29分)

1.家庭教育的目的 (5分)

所谓教育目的就是指教育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就是人们希望通过家庭教育,让学前儿童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目的:家长充分利用家庭优势和社区资源,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学前儿童施以多种影响,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增强体质,激发认知兴趣,提高认知能力,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塑造良好个性品质,发展审美能力,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2.学前教育儿童家庭教育中健康教育、认知教育、社会教育、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10分)

(1)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为学前儿童创设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前儿童坚持体育锤炼的兴趣和能力;注重学前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2)学前儿童认知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激发学前儿童的认知兴趣;丰富学前儿童的知识储备;发展学前儿童的认识能力。

(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帮助学前儿童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帮助学前儿童认识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提高学前儿童社会交往能力。

(4)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引导学前儿童感知、欣赏日常生活的美;加大学前儿童对自然美的理解和升华;关注具体直观、鲜明生动的艺术形式美。

3.儿童家庭教育原则有哪些?(6)

(1)理智性原则; (2)主体性原则; (3)一致性原则; (4)从实际出发原则;

(5)正面教育; (6)言传身教原则。

4.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包括哪些?(8)

(1)环境熏陶法; (2)实际锻炼法; (3)说理教育法; (4)榜样示范法; (5)兴趣诱导法; (6)暗示提醒法; (7)活动探索法; (8)奖惩激励法;

五、论述题(16分)

假如你是学前儿童的家长,你将会如何运用这些家庭教育的方法?你认为最需要遵循的教育方法是哪个?说出你的理由。

家庭教育方法的正确选择,关键在于各种方法适用条件的正确把握,明晰各种已出现问题的解决主体。

表扬和批评是父母们教育孩子经常使用的手段,目的是使孩子了解自己行为背后的后果和所得到的评价,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及时表扬与批评,就是在孩子心理上起到一种肯定与否定的及时“强化”的作用。表扬是一种正“强化”,而批评却是一种负“强化”。孩子在受到表扬时,会产生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这种愉快的心理体验来自与孩子本身的成功感,也来自与父母情绪的感染。父母在表扬孩子时,一般都是态度热情、表情亲切、声调柔和,孩子自然会感到高兴,这种体验可以加深对做好事本身意义的认识,并且愿意以后继续这样做;孩子在受批评的时候,会产生一种痛苦的心理体验,父母批评孩子时一般态度较严肃、声调较严厉,孩子会出现暂时的心理紧张,这种痛苦的心理体验,会使孩子加深对错误的认识,避免以后重犯。孩子是在许多对与错的尝试中前进的,及时的表扬与批评,不但可以使孩子加深对是与非、对与错的认识,还可以使孩子不断地发扬优点、巩固成绩,不断地在改正错误中吸取教训。 但是,现实生豢恍父母表扬或批评孩子往往过了头,做不到实事求是、恰如其分。表扬过了头,会使孩子流与沾沾自喜,助长骄傲自满情绪,听不

得反面意见;批评过了头,会使孩子产生悲观情绪,或产生逆反、抗拒心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父母们不妨尝试一下“一分钟教育法”,相信你们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3次平时作业(第5—6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大脑的神经的纤维和突触多少决定着人的聪明程度。 2.胎教的方法一般主要有音乐胎教、抚摸胎教、语言胎教3种。 3.学前儿童的逆反期一般发生在幼儿3岁左右。

4.幼儿的自我意识萌芽一般出现在2岁左右,其主要标志是能够运用代词“我”。 5.1——3岁是幼儿口语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学习口语的关键期。 6.入园是学前儿童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让孩子在2-3岁接受集体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7.入学准备包括了心理准备、学习准备、物质准备、独立生活 准备等方面。 8.国外研究者把儿童人才划分为智能型、天才型、创造型等3种。

9.离散家庭同样拥有未来生活形态的正向潜力,关键是要拥有健康的“阳光心理”。 10.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最大的误区就是情感缺失。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5分)

1.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了(A )的基本理论,强调为孕妇创设良好的环境,孕妇要保持良好、稳定的情绪。

A、外象内感 B、慎始C、正礼D、五官

2.胎儿大脑细胞分裂增殖的两个高峰期是( B )

A、1~2个月、6~7月 B、2~3个月、7~8月 C、4~5个月、9~10月 D、2~3个月、5~7月 3.幼儿不愿入园的最基本原因就是在于( C )

A、幼儿对新环境不熟悉; B、幼儿没有入园意识 C、幼儿对父母情感上的依恋; D、幼儿园小朋友太多 4.学前儿童的逆反期一般发生在幼儿(A )

A、3~4岁左右; B、2~3岁左右 C、5~6岁左右; D、4~5岁左右 5.儿童入园最主要的问题是( A )

A、生活自理问题; B、对环境的熟悉问题;

C、与教师的情感交流问题; D、与同伴的和睦相处问题

三、多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胎教方法一般主要有( ABD )

A、音乐胎教; B、抚摸胎教;C、运动胎教 D、语言胎教 2.新生儿的保教策略有( ABCD )

A、及时建立最初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B、母乳喂养 C、认知能力方面训练; D、运动训练 3.一岁左右婴儿的家教要点( ABCD )

A、语言能力的培养; B、运动能力的培养; C、认知能力的培养; D、安全问题的关注 4.2~3岁幼儿的家教要点( ABCD )

A、培养幼儿生活处理能力; B、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 C、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 D、正确对待儿童的“逆反期”; 5.入园的心理准备( ABC )

A、让孩子认识到“我已经长大了,我要上幼儿园了”; B、入园前熟悉幼儿园的环境; C、避免焦虑、不安的情绪影响孩子; D、良好的亲子关系

6.5~6岁儿童的家教要点( ABCD )

A、提供条件并组织指导儿童开展各种游戏活动; B、培养儿童求知探索的精神 C、培养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 D、创造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 7.入学的心理准备主要包括(ABD )

A、激发孩子上学的愿望; B、进行初步的学习目的、态度教育

C、进行物质诱导与奖励; D、培养儿童对学校、教师的感情 8.智力超常儿童的家庭教育对策( ABCD )

A、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了解兴趣发挥特长; B、抓住关键期 C、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D、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整体提高全面发展; 9.智障儿童的家庭教育对策有( ABCD )

A、加强感知、动作、语言训练; B、提高生活处理能力; C、提高与正常儿童的交往能力; D、有耐心地注重科学知识的教育 10.离散家庭儿童的家庭教育对策(ABCD )

A、走出阴影保持良好的心态; B、注重孩子性别角色教育;

C、注重孩子交往能力与处理自立能力的提高; D、调适期望值,“平视孩子”。

四、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世界上最提出胎教之说的是古印度(× )

2.胎教的实质就是强调母体内外环境以及孕妇与胎儿之间的沟通与刺激( )

√3.孕妇受孕3月内称为孕期敏感期,也是胎儿胚胎发育的关键期(√ ) 4.新生儿是语言萌芽的关键期( √ )

5.超常儿童是指某方面具有特殊才能的儿童。(√ ) 6.对子女的期望越高,孩子成才的可能性越大。(×) 7.智障儿童又叫弱智儿童,或智力残疾儿童。( √) 8.留守儿童家庭实质上就是单亲家庭或隔代家庭。(× )

9.留守儿童与离散家庭儿童都存在情感缺乏问题,因此情感教育特别重要( √ ) 10.各种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都必须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 五、简答(35分)

1.2~3岁逆反期幼儿的发展特点及家教要点(5分)

2—3岁幼儿发展特点:(1)语言发展上,该阶段幼儿语言水平进步很快,说话和听话的积极性很高,掌握了基本的语法结构,词汇量和句型也在迅速发展,爱听故事、儿歌、诗歌等;(2)思维能力的发展上,该阶段的幼儿思维带有较强的“直觉行动性”的特点(即在行动中进行),同时思维缺乏可逆性和相对性,只能理解一睦浅显的事情;(3)自我意识的发展,该阶段幼儿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主要标志是能够运用代词“我”);(4)情感体验促进社会性发展,首先是情绪支配行为,其次是拥有强烈的依恋情感,再次是喜欢与人交往。

2—3岁幼儿的家教要点:(1)要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习惯,核心是抓住儿童愿意独立自主地自我服务的倾向,因势利导,充分利用鼓励和表扬,让其感到“被接纳”和“认可”,在成功的体验中掌握自我服务方面的一些技能技巧,从而培养其自己料理生活的独立性,防止依赖性;(2)培养儿童优良的个性,核心是在幼儿的个性萌芽时期,充分利用其明显的易受暗示和好模仿的特点,对其进行引导和培养;(3)正确对待儿童的逆反期,首先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意愿,具体分析孩子逆反的原因,并加以指导,满足孩子独立的需要和爱与保护的需要,帮助孩子顺利渡过逆反期;其次赢得孩子的信任,使得孩子在保持其“自我”的同时能够听从父母的建议和意见;再次给孩子适当选择发展的机会,使其有事可做,有事能做;最后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或不正当的行为,要善于诱导和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2.5~6岁幼儿的发展特点及家教特点(5分)

5~6岁幼儿发展特点:(1)语言能力发展上,该阶段幼儿基本会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或是和他人用语言交谈交往。(2)抽象思维的发展上,该阶段的幼儿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明显地出现了抽象思维的萌芽,能进行更加概括的思维和逻辑抽象的思维活动了。(3)个性初步形成,该阶段幼儿对事物开始有了比较稳定的态度,能建立起社会规则与自己行为的联系,自己行为与他人反映的关系,自我意识发展倾向和性格特征、能力表现也更为明显。

5~6岁幼儿的家教要点:(1)组织指导儿童开展各种游戏活动;(2)提供条件让儿童我参与各种活动;(3)培养儿童求知探索精神;(4)培养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5)创造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

3.如何做好入园准备工作。 (5分)

入园准备工作:(1)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首先要让孩子产生“我已经长大了,我要入园”的强烈意识,其次要提前让小孩熟悉幼儿园的环境,最后要尽力避免让成人的焦虑和不安诱使小孩对幼儿园的潜意识抗拒。(2)加强睡眠、吃饭、如厕、穿衣、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训练,培养加强幼儿的自理能力。

4.如何做好入学准备工作。(5分)

入学准备工作:(1)心理准备,首先要激发孩子上学愿望;其次初步的学习目的、态度教育;再次培养孩子对学校、对教师的亲近情感。(2)学习准备,主要是要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专心学习的习惯、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爱读书的习惯、勤动脑筋爱提问题的习惯。(3)物质准备,主要包括学习用品和学习环境。(4)独立生活的准备。

5.怎样鉴别超常儿童?如何对超常儿童进行教育? (5分)

答:(1)超常儿童的鉴别主要运用观察与实验方法和智商测验方法。

(2)超常儿童的教育对策:①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②了解兴趣发挥特长;③抓住关键期;

④循序渐进量力而行;⑤整体提高全面发展;⑥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6.离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5分)

答:①教育之责难履行或不履行;

②教育方法失偏; ③父母之爱不完整;

④家长往往缺乏良好的心态。

7.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误区。(5分)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误区:

(1)片面重视物质满足而忽视精神需求。 (2)忽视隔代教育的弊端。

(3)忽视思想道德上、行为意识上的教育。 (4)忽视对孩子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

六、论述题(15分)

结合离散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影响,谈谈如何培养儿童的健全人格?

(1)离散家庭是指夫妻双方因离婚、丧偶而仅有一方与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也叫单亲家庭或缺损家庭。

(2)离散家庭对儿童成长的影响:离散家庭由于经济收入减少,生活质量下降,影响儿童正常的身体发育;离散家庭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和,家庭缺乏温馨和亲爱,不利于心理健康,严重者还可能引发心理疾病或造成病态人格;父母的离异使得儿童长期体验负面情绪,易形成自卑、孤僻、怯懦、胆小、粗暴、性别错位等不良性格特点;父母离异影响儿童的人际交往,易使儿童表现出自我封闭,害怕与人交往,甚至会从仇恨父母发展到仇恨社会;离散家庭由于部分家庭环境的被剥夺,直接影响了儿童智力和学习成绩;此外离散家庭不定期可能引起儿童的心理和情绪上的不良反应。

(3)离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教育之责难履行或不履行;教育方法失偏;父母之爱不完整;家长往往缺乏良好的心态;

(4)离散家庭教育的对策:一是要尽快走出离散家庭的阴影,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残缺家庭,尽力抚平孩子心理的创伤;二是要从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出发善待离散对方,并创造条件让孩子享受到应得的父爱或母爱;三是让孩子多交朋友增进社会交往;四是注重性别角色教育;五是切忌期望值太高,以防孩子长期超负荷动作而致崩溃;六是严格合理的教育培养其自理自立的能力。

第4次平时作业(第7—9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向家长进行法制教育的目的是为是提高家长的法制意识,依法保障儿童生存权、发展权、 受保护权和参与权。

2.学前儿童的成长过程是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3.我国学前教育,尤其是0~3岁的孩子的教育基本以家庭抚养为主。 4.国际社会把60岁以上人口占国民总数的10℅作为老龄社会的标志。

5.学习型家庭的创建需要家长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营造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 6.社区教育具有地域性、大众化、开放性、伙伴合作等4个特点。

7.在社区教育探索发展历程中,许多地方采取“一建 、二并、三扩”的步骤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8.当前家庭早期教育常见误区是期望值过高、过度超前、过度教育、 过度关爱和教育内容片面化等方面。

N2N9.按照美国家庭教育专家沙波特关于家庭人际关系复杂程度的公式,通常

N所说的核心家庭中将仅存在3种人际关系。 二、多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原则有( ABCD )

A、尊重家长的原则; B、区别对待的原则; C、要求适度的原则;D、双向反馈的原则。

2.学前家庭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的具体任务是(ABCD )

A、指导家长优化家庭环境; B、指导家长提高养育、教育水平; C、指导家长家园合作教育; D、向家长进行法制教育。 3.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合作活动设计的原则( ABCDEF )

A、教育性原则; B、娱乐性原则; C、适宜性原则; D、针对性原则; E、发展性原则; F、经济性原则。 4.社区教育的特点(ABCD )

A、地域性的特点;B、大众化的特点; C、开放性的特点;D、伙伴合作的特点。 5.家长家长评价能力的培养,可通过( ABCD )

A、为家长设计观察记录表;

B、要求家长如实记录孩子在各种活动中的表现; C、把家长记录表进行汇总统计; D、对家长进行指导。

6.实施辨析评论会的原则( ABCD )

A、重视需要手的原则;B、鼓励选择的原则;

C、多向互动的原则;D、指导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7.在社区教育探索发展历程中,许多地方采取( ABC )的步骤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A、一建; B、二并C、三扩; D、四发展 8.当前家庭早期教育常见误区有( ABC )。

A、期望值过高; B、过度教育;C、过度关爱; D、过度严厉; 9.社区资源的开发原则( ABCD )

A、全面利用社区资源;B、整合社区资源的优势; C、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的特色;D、充分发挥家长资源的优势 10.学习型家庭的创建需要家长(AB)

A、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B、营造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

C、注重孩子交往能力与处理自立能力的提高;D、调适期望值,“平视孩子”。

三、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共10分)

1.家庭教育指导过程是家长自我教育的过程,是由家庭自身来完成的。( × ) 2.家长是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者。(√ )

3.向家长进行法制教育的目的是为是提高家长的法制意识,依法保障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和参与权。( √ ) 4.隔代教育利大于弊( × )

5.只有家庭、幼儿园、社区三者实现教育一体化,才能发挥最大的教育合力,更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

6.社区教育是一种正式的、正规的教育。(× )

7.家庭人际关系的单纯化利于亲子互动频率的提高,却极大地影响孩子社会化进程。(√ )

8.学校、家庭、社区教育都具有极强的开放性。( × ) 9.中国传统的亲子关系是不平等的(√ )

10.儿童与成人一样,都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因此父母应该将儿童看成是“小大人”。(× ) 四、简答(39分)

1.利用社区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常见方法(6分)

答:情感体验法;探索发现法;尝试操作法;情境学习法;亲子活动法。

2.正确的儿童观。 (6分)

正确的儿童观:

(1)儿童是人,生来就具有人的尊严和价值,具有一切基本的人权。 (2)儿童是迅速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的巨大潜能。

(3)儿童是一个完整的人,应当尊重并满足儿童各种发展的需要。

(4)每一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独具修改特点的人,其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 (5)儿童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具有发展自己的主动性。 (6)儿童不只是为成人期做准备,它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

(7)儿童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可以给人启示,家长应当向儿童学习。

3.家庭教育的常见误区。 (6分)

答:①期望值偏高;

②过度超前; ③过度教育; ④过度关爱;

⑤教育内容片面化。

4.怎样建立新型、和谐、平等的亲子关系 (9分)

(1)坚持民主平等,尊重儿童人格; (2)讲清道理,制定明确的行为标准; (3)重视沟通,促进情感交流; (4)适当运用奖励,避免使用惩罚。

5.学习型家庭的基本特征。 (6分)

(1)自主学习; (2)互动学习; (3)沟通对话; (4)共同分享; (5)共同成长。

6.隔代教育的利弊。 (6分)

答:利:(1)祖辈家长照料孩子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更有耐心;

(2)祖辈家长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际经验; (3)祖辈家长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 (4)祖辈有独特的智慧和才能;

(5)祖辈参与孩子的教育,可以使老年人享受天伦之乐,也有利于解除孩子父母的后顾之忧。

弊:(1)对孙辈过于娇宠和溺爱,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2)在教育要求的把握上,容易与父辈产生不一致;

(3)祖辈老人存在着知识、经验、观念方面的老化以及身心衰退等多方面的不足和局限,其

教育很容易走向片面化,对孩子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4)隔代教育加重了一些老人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以致不堪重负。

五、论述题(16分)

结合实际分析当前我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常见的误区及产生原因

(1)期望值偏高。当前的独生子女差不多都已经成为了其父母期望的寄托者,独生子女的父母创造的物质环境的同时,普遍认为子女成材是理所当然的。过高的期望值会加重幼儿的心理压力,强

化其逆反心理,增强其挫折感,于儿童成长极为不利。家长不脱离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只有不断地深入了解自己子女的身心发展特点,不断提高自身教育素养,及时修正调适自己的期望值,才可能将家长的期望值变为儿童成长的动力。

(2)过度超前。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加上社会竞争程度的不断加剧,更催生了家长们的相互攀比,进一步强化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意识”,认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越早越好,越超前越好。典型的急功近利做法严重地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没有充分认识到生长与学习的相互依赖关系:生长有赖于学习,学习更是以生长为基础。因此家长在教育儿童时,必须注意到儿童学习内容与其成熟度间的相互匹配性,在儿童身心发展还没达到相应的成熟水平,就过早地进行教育与训练,不仅没有必要,反而会给儿童在生理、心理上造成负担,甚至影响儿童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3)过度教育。目前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家长无视儿童固有的“生理、心理的负荷量”,过早地、过多地将自认为重要的,或自己早年缺失的东西都强加在儿童身上,不但教育内容性质超越了其年龄阶段,而且教育内容容量也大超过了其承受能力,儿童自己的游戏时间越来越少。这种过度教育超越了儿童“生理、心理的负荷量”,过早地成人化学习,失去了其原本固有的快乐童年。

(4)过度关爱。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得家庭对孩子的过度关爱现象越来越普遍,如过度照顾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过度满足孩子们的合理或不合理要求,过度约束孩子们的日常行为等,这种过度的关爱最终会助长儿童们的依赖性和顺从性,导致其生活上不能自理,失去起码的生存能力。

(5)教育内容片面化。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应该是对儿童实施一种全面教养和教育,但现实生活中却出现大量的早期教育片面化现象,如重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重特长教育,轻全面发展;重视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重视身体健康轻视心理健康;重视营养轻视锻炼等等。最终结果是造成了大量的儿童身心畸形发展,而不是和谐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在实施早期家庭教育时,要注意到儿童各方面素质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并在尊重其身心发展规律下,采取合适全宜的教育内容,促使其全面充分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