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音乐5册全册教案

2020-03-20 来源:步旅网
分析、评教 学 设 计 价 反思、体会 课 题 教学目标: 1、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 2、在聆听《童年的回忆》时边听边看图形谱,从中初步感受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 3、流畅地唱好《摇啊摇》《小酒窝》,有感情的背唱两首歌曲,并进行即兴表演。 教学重点、难点: 1、听辨音的高低,唱准音高。 2、学习两种演奏三角铁的方法。 3、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即音乐进行速度的快、慢与欢快、甜美的关系 教(学)具使用: 电子琴、打击乐、画笔、三角铁 教 学 设 计 第一课时 一、组织活动 听音乐律动进教室 二、聆听《童年的回忆》 1、初听乐曲 分析、评价、反思、体会 第1课 童年 2、听完提问 问题:从音乐中你感受到了音乐什么的情绪? 从音乐的体验中联想你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忆的一幕,象大家说说? 3、复听,从小白兔、乌龟的行走速度对比中讲解速度记号的“快”与“慢”,与兔、龟比较引出“中速”。 4、 学生用一句话谈谈对这首歌的感受。 5、 在听音乐,由学生自己完成音乐速度上的天空 三、学习《摇啊摇》 1、边看书上的插图,边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所描绘的情景。 2、教师进行范唱学生做滑船律动,以体验6/8拍的强弱感。 3、4小节一句跟琴模唱曲调,要求唱得连贯流畅,像小船在河中匀速前进。 4、学生进行练习、指导。 5、完整唱好这支童谣。边唱边用动作表现(即兴表演) 四、编创与活动 1、自由选择两种伴奏型为歌曲伴奏。 2、在实践中自由选择伴奏类型。 如:△﹋﹋ 3、进行伴奏创编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组织活动 听音乐律动进教室 二、复习表演《摇啊摇》 1、听范唱,进一步感受歌曲 2、跟伴奏轻轻哼唱歌曲,注意节奏歌词的准确。 3、让学生说说在这歌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学习表演《小酒窝》 1、教师以甜美的情绪稍快的速度表现出主人翁的喜悦心情,并进行角色化的表演。 2、听觉大考验: 问:我唱的两句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范唱a、b两句) 1、 学习难点节奏第三、四句节奏,在进行曲调跟唱,歌词跟唱。 2、 学唱歌曲,一句一句学唱。 四、聆听《我们多么幸福》 1、出示歌词,让学生初听歌曲。 2、教师简单介绍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3、复听,要求学生轻轻地随录音哼唱、即兴舞蹈。 4、让学生说说对歌曲的感受。 提示:①流畅的三拍子曲调,你想象当年的同学们在什么场景中? ②歌曲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景? ③生活在21世纪的你感到幸福吗? 五、编创与活动 再次聆听时,要求学生:当你听到歌曲高潮时(兴高采 烈)用动作或打击乐表现。希望学生独立思考,认真聆听。 四、小结 1、你觉得什么样的童年才是幸福的? 分析、教 学 设 计 评价 反思、体会 课 第2课 草原 题 教学目标: 1、唱准“3、5、6”三音的音高,掌握四分音符及二分音符,并进行即兴编曲。 2、有感情的唱好《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欣赏《草原放牧》《草原巡逻兵》进行即兴编舞、编配伴奏,讲故事,发挥想象力。 3、通过听、唱、舞、奏、创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初步感受这一地区的民族风格。强化听觉记忆,从曲调学唱中感受蒙古族曲调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1、 通过多种形式体验、感受蒙古族音乐风格。 2、 唱准“3、5、6”三音的音高,掌握四分音符及二分音符,并创编。 教(学)具使用: 电子琴、音符、录音机、打击乐、画笔 教 学 设 计 第一课时 本课内容:(1、学习音乐知识 2、《草原上》) 一、组织活动 听音乐律动进教室 二、音乐知识 (一) 学习四分音符、二分音符时值 1、出示音符的形状、唱名及时值的名称。 2、说明音符的不同点 (二) 游戏 1、 通过游戏活动,自制各种学具,反复训练、强化对唱名与时值的学习。例如:制作节奏卡片、音符卡片、头饰。 分析、评价、反思、体会 2、进行游戏“回家” (三) 听觉训练:“找妈妈” 通过教师弹琴,学生找出弹的是哪个乐句,并用卡片或 手表示出来。 ①3 6 5 ②6 3 5 ③5 3 6 ④6 5 3 三、表演《草原上》 1、出示插图,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内蒙古人民的风土人情。 2、聆听范唱,感受歌曲情绪风格。 3、教师弹奏旋律,学生跟琴轻轻哼唱。 4、要求学生看谱边唱唱名。(多次练习,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5、让学生在中速、悠扬的各声中,根据插图和图片等资料展开联想与想象,投入到“草原上”的情景中去。 6、完整有感情唱歌曲 7、让学生边唱边即兴舞蹈,表现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8、让学生选择打击乐器自行编配伴奏。 四、小结 1、提出要求:回去四人小组自己进行听辨3、5、6三个音的游戏,比比谁的耳朵灵。 2、回去找找有关蒙古族的图片、风土人情的有关内容下节课来交流。 第二课时 本课内容:(《草原巡逻兵》、《我是草原小牧民》) 一、组织活动 1、听音乐律动进教室。 2、课前谈话:你了解了多少有关内蒙古的知识呢?(让学生交流课后收集的材料) 3、复习《草原上》 二、表演《我是草原小牧民》 1、初听《我是草原小牧民》并和《草原上》进行对比 2、教师多次进行范唱,让学生充分的感受音乐的曲调特点 3、学习歌曲,注意感受蒙古族曲调的风格特点,加强记忆,掌握蒙古族民族音调的语汇。 4、再次听唱,感受其风格 5、完整随伴奏有感情演唱歌曲 6、选择打击乐器让学生为歌曲伴奏(要让学生充分体现创作的自主性,让手让学生去创作,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聆听《草原巡逻兵》 1、从标题切入,引入歌曲的聆听。 2、初听乐曲的“引子”与第一部分的快板音乐,引导学生想象。 3、把主题曲调让学生多听几遍,并要求能随音乐哼唱,体验蒙古音乐的风格。 4、初听全曲。 设问:全曲与我们刚刚哼唱的主题有什么关系。速度上有什么变化? 5、师生交流答案:主题变化发展 6、复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按音乐发展的情景编讲故事《草原巡逻兵》 7、学生自由结合编故事 8、以《草原巡逻兵》作背景音乐,为学生讲故事做衬托。 9、完成课本上的作业,听音乐排序号 10、简单介绍民族乐器“笙“的性能 四、小结 1、你在这一课中又掌握了哪学知识 2、回去后你会把你学会的这两首歌曲哼给家人听吗?(鼓励 生回去后能大胆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家人一起分享 学习的乐趣。) 第三课时 本课内容:(1、《草原放牧》 2、复习展示) 一、组织活动 1、随蒙古音乐骑马律动进教室 2、复习表演《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 二、聆听《草原放牧》 1、讲《草原小姐妹》的故事,介绍《草原小姐妹》音乐创造的故事。 2、介绍《草原放牧》是《草原小姐妹》协奏曲的第一部分音乐。 3、初听,进行分段欣赏 ——通过听一段讨论一段的方法,初步感受一种风格的两个 主题的不同性格所表达的两种不同情绪。 4、复听全曲 ——启发学生根据乐曲标题名称及琵琶弹奏的音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景。进一步体验两个主题所表现的鲜明对比,并用图形表示。 5、再次复听全曲 要求:学生将对两段音乐的感受即兴编舞进行表演,表现出草原小姐妹活泼可爱的形象。 6、播放《草原放牧》的动画片加深感受。 三、总复习 1、说说从这几首蒙古族歌曲的学习聆听中,你掌握了什么? 2、师生进行交流。 ()页 分教 学 设 计 析、评价 反 思、体会 课 题 教学目标: 1、聆听《同伴进行曲》,听辨乐曲的相同乐段并学画图形谱。边听音乐边进行队列表演活动,聆听《船歌》是,能听辨合唱部分的二声部音调,并画出二声部的图形谱。 2、流畅地唱好《原谅我》《噢,苏珊娜》为《我原谅》遍新歌词,为《噢,苏珊娜》遍舞,提高音乐表现力。 3、通过聆听表演,反映了中外少年儿童同伴间的珍贵友谊之情,欢快、热情的音乐体现了好伙伴之间的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 创编歌词,为歌曲遍舞,与同伴一起表现歌曲,体现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 2、 能听辨合唱部分的二声部音调并画出二声部的图形谱。 教(学)具使用: 电子琴、打击乐、歌词片、画笔、合唱谱 分析、教 学 设 计 评价 反思、体会 一、 第一课时 常规练习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第3课 友谊 3:竖笛小练习。(结合复习前课内容吹奏学生自己作品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一)聆听《同伴进行曲》1、 导入:(复习歌曲“郊游”,)2、 谈话:秋天,秋高气爽,秋色怡人,真是交游的好时光,我们结伴去郊游好吗?在郊游前,先听音乐,进行列队表演,但得听出这段音乐是齐步走还是跑着走?1)初听,听后交流,介绍创作背景2)复听A、B段,边听边看图形谱,听后说说两段情绪是否相同?3)分组讨论:用不同手段进行描述(提示:可以表演、画图、语言)分组展示、学生评价3、 听C段音乐,(设问:这段音乐与前面两段音乐中的哪一段相同)4、 复听C段音乐,画图形谱。5、 师:队列开始,请小朋友们进行队列变化表演。(二)学习新歌《噢!苏珊娜》1、 图片出示“牛仔”(学生交流、思考)听音乐,学生自由随音乐表演,教师可稍做指点。2、学习歌曲(出示大歌片或投影片)1)听歌曲录音《噢!苏珊娜》(也可选看光盘影片内容);2)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小声随唱;学生轻声跟着范唱录音唱。唱出优美抒情的情绪。 3) 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4) 歌中说他们去探望朋友们,说明他们怎样?应用什么情绪来唱?用欢快的情绪完整地唱一边。5)边唱边即兴表演。6)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进行编配为歌曲伴奏。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用竖笛与打击乐器伴奏。 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一、常规练习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3:竖笛小练习。(结合复习前课内容吹奏学生自己作品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一)复习表演《噢!苏珊娜》1、完整地唱一遍歌曲《噢!苏珊娜》2、编邀请舞教师跳基本舞步——跑跳步。——分组设计创作——分组展示——师生评价(二)新歌教学《原谅我》1、导入:谈话入课、听录音、学生交流。师:肯承认自己的错,说明他怎样?(学生自由回答)师:你能听出刚才这首歌是几拍子的吗?(放录音学生试拍)放录音学生打三拍子(提示:第一拍不打、用“LU”哼唱)1)听歌曲录音《原谅我》(也可选看光盘影片内容);2)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小声随唱;学生轻声跟着范唱录音唱。唱出优美抒情的情绪。 3) 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4) 歌中说他们去探望朋友们,说明他们怎样?应用什么情绪来唱?(带着内疚的情绪,向朋友倾诉自己的“一点错”,表达对同伴的信任,希望得到同伴的“原谅”)5)边唱边即兴表演。6)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进行编配为歌曲伴奏。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用竖笛与打击乐器伴奏。(三)编创与活动放松一下做一个游戏,找自己的好伙伴编段新歌,看哪些编得新颖、有趣。练习——展示——师生评价。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三课时 一、常规练习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3:竖笛小练习。(结合复习前课内容吹奏学生自己作品进行练习) 二、复习歌曲《原谅我》1、完整地唱一边。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分组自由选择打击乐器试敲,讨论每样乐器用了什么节奏进行伴奏)3、幻灯出示节奏谱,逐条边唱边徒手拍(加上乐器敲一敲,三条合起来(方法同上))4、一部分学生唱,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三、编创与活动1、节奏 :2/4 Ⅹ Ⅹ∣Ⅹ Ⅹ∣Ⅹ ―∣Ⅹ ―‖用“3 5 6”三个音按节奏编自己的歌唱一唱吗?1)听听老师的歌怎样?(教师示范)2)学生同座试编3)学生展示4)师生评价四、聆听《船歌》1、导入:(你能听出他们在唱什么吗?)放录音,学生聆听2、交流讨论歌曲所表达的情景(伙伴们真诚的友谊之情和欢快的气氛)3、幻灯出示歌词,复听全曲。(当很多人歌唱时,他们唱的是同一个曲调吗?)学生交流——答案4、全曲(出示合唱谱,要求学生画出合唱的二声部图形谱)5、指导学生看书上是怎样画图形谱的,然后听音乐试画6、师:请学生随音乐划动,表达伙伴们轻松活泼地在船上划行的情景。3、复听音乐,学生随音乐划动。 分析、教 学 设 计 评价 反思、体会 课 题 教学目标: 1、学习“6、1、2”三音的音高及八分音符的时值,进行“6、1、2、3、5、6”的音高听辨,并进行即兴问答创作活动,创编乐句,从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技能的学习。 2、聆听《牧歌》《小放牛》,感受两种不同风格,不同音色色彩,不同情绪的音乐,有感情地长好《放牛山歌》,为《小牧笛》编创表演唱。 3、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音乐与地区有密切的关系,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 民族音乐音调,激发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 用手势唱准“6、1、2、3、5、6”各音的音高。从有规律的上行、下行到任意的手势位置唱 2、在复习四分音符、二分音符时值的基础上学习八分音符时值——“跑” 音高与节奏综合训练——即兴自编两小节曲调 教(学)具使用: 电子琴、录音机、音符及节奏卡片 教 学 设 计 第一课时 一、组织活动 1、听音乐律动进教室 分析、评价、反思、体会 第4课 放牧 2、师生问好 二、学习LA、DO、RE及八份音符时值 1、在复习巩固MI、SOL、LA 的基础上,从柯尔文的手势图中了解“6、1、2”的音高位置。 2、用手势唱准各音的音高。从有规律的上行、下行到任意的手势位置唱;由教师带领唱到由学生自己带领唱。 3、设计游戏唱好这六个音,复习巩固。 4、在复习四分音符、二分音符时值的基础上学习八分音符时值“跑”。 5、音高与节奏综合训练——即兴自编两小节曲调。 三、聆听活动《小放牛》 1、老师介绍河北民歌《小》 A、把曲调抄在黑板上。 B、在教师的钢琴弹奏下,学生跟琴声哼唱曲调,对该民歌有一个初步的熟悉。 2、初听乐曲: 设问:这段乐曲是由民族乐队还是西洋乐队演奏的? 乐曲中主要的曲调是由哪一件乐器演奏的? 3、听第一段音乐: 设问:这段音乐与河北民歌《小》有什么关系? 4、听第二段音乐: 设问:这段音乐旋律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你能听出二人一问一答的情景吗? 5、复听第一、二段后,师生交流听后感。 6、复听全曲并小结。 四、表演活动《放》 1、老师介绍歌曲的发源地让学生有所了解。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风格、情绪。 3、跟着老师读歌词,进一步了解歌曲的内容。 要求:A、学生的朗读有表情,有感情。 B、读准“啥”、“哟喂”等四川的土语,要注意语调和语气。 4、跟琴学唱旋律。 要求:唱准每一个音。 5、跟录音学唱歌曲。 6、指导学生用高亢、嘹亮的歌声唱出山歌风格的民歌。 7、第17——20小节,要求学生读谱视唱。 8、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五、结束活动 第二课时 一、组织活动 1、听音乐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听辨LA、DO、RE 1、从听觉上巩固学到的“LA、DO、RE”三音的音高并唱准。 2、用手势唱准各音的音高。从有规律的上行、下行到任意的手势位置唱;由教师带领唱到由学生自己带领唱。 3、当学生听到弹奏的是上面的一个音时请站起来,听到弹奏是下面一个音时坐着不动。(反复几次) 4、听辨晚成后,跟琴唱一唱。 5、上、下两个音分两次跟琴唱一唱,以体验两个音的高低。 三、聆听活动《牧歌》 1、先介绍乐曲是由同名民歌为素材创作的小提琴曲。 2、初听乐曲,让学生跟着哼唱。 设问:民歌《牧歌》的曲调在乐曲中出现几次。 3、听第一段音乐: 设问:这段音乐与河北民歌《小》有什么关系? 4、复听全曲。 设问:1、每遍的主题曲调出现时它的声区变化顺序是怎样的? 2、各遍表达了怎样的情景,你能想象出什么样的场景? 5、与《小放牛》对比欣赏,说说你的感受。 提示:从题材、形式、风格等进行对比。 四、表演活动《小牧笛》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风格、情绪。 2、跟着老师读歌词,进一步了解歌曲的内容。 要求:学生的朗读有表情,有感情。 3、跟琴学唱旋律。 要求:唱准每一个音。 4、跟录音学唱歌曲。 要求:读出牧童在放牧劳动是欢快情绪与民歌风格。 提出竞争机制:看谁听唱得准,记得快? 5、根据歌词内容,启发学生自己创造设计表演唱,由自己找伙伴去商量研究。 形式:可让学生去处理。 如:前四句能否有两个学生领唱,一个扮哥哥,一个扮弟弟,最后两句两个人齐唱等等。 五、结束活动 分析、评教 学 设 计 价 反思、体会 课 题 第5课 妈妈的歌 教学目标: 1、在表演《妈妈的心》实践活动中学习四分休止符。 2、在聆听《妈妈之歌》《鲁冰花》《小白菜》活动中了解女声、童声的演唱形式。 3、为《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做情景表演,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四分休止符的掌握 2、 了解女声、童声的演唱形式 3、 以唱、奏、跳多种形式表演《妈妈的心》多种演唱形式进行表演。 4、 为《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做情景表演 教(学)具使用: 电子琴、录音机、音符及节奏卡片、四分休止符、打击乐、速度卡 分析、评教 学 设 计 价、反思、体会 第一课时 一、组织活动 1、听音乐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聆听活动《妈妈之歌》 1、初听熟悉民歌演唱的内容。 要求:学生看着课本中的歌词,听录音播放的演唱,听后议论歌曲反映的内容。 2、介绍纳西族民歌《妈妈之歌》的背景。 包括云南省的地理位置及“阿哈巴拉调”善于抒发对母亲恩情的歌腔。 3、复听本歌。 设问:1、这首歌是由男生唱?女生唱?童声唱? 4、通过音响感性地让学生感受男声、女生、童声音色的基本特征。 5、再次复听,可让学生跟着录音看着歌词轻轻哼唱,以体验母子的深情。 三、表演活动《妈妈的心》 1、由课题名称直接切入导入本课。 2、老师范唱。 要求:设问这首歌唱什么内容?这首歌用什么速度演唱。 3、师生交流讨论讨论上述设问。 4、跟录音学唱歌曲。 要求:看课本上的歌谱,可以在心里轻轻地跟着录音哼唱。 5、设问: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谱上有“0”的符号? 6、讲解:休止符。音符中有休止符表示停顿,在简谱中表示就是“0”。四分休止符与四分音符的时值是一样的,都是一拍。 7、再听录音范唱。 要求:看到谱上有“0”休止符要休止。 8、师生讨论:设问:这首歌曲中的休止符“0”起到什么作用,表达怎样的心理状态。 9、小结:这里四分休止符表达出儿女对妈妈甜蜜的爱心。 10、在教师的伴奏下,学唱《妈妈的心》曲调,可分为两个乐段分段学唱,唱好一个乐段在唱第二乐段。 11、设问:歌曲中“儿女”、“妈妈”、“祖国”三者的关系能理解吗?你能唱出对妈妈、对祖国的爱吗? 五、结束活动 第二课时 一、组织活动 1、听音乐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音乐游戏——跳格子 1、游戏目的:巩固四分休止符,训练思维的敏捷。 2、说明:格子中的“X”是代号,可以是节奏,可以是任意一唱名“0”是代表休止符。 3、任选一个方向切入跳格子,先可由教师执棒,学生条各子试一次。后由教师执棒,分组比赛看哪组最准确。 三、表演活动《妈》 1、复习歌曲,进行表演唱。 2、练习打击乐器伴奏: A、徒手操作,注意第一声部双响筒的强拍休止。 B、打击乐两个声部敲击合奏。 C、老师弹奏旋律,学生奏打击乐进行合作排练。 D、全体表演:唱、奏、跳表演《妈妈的心》,还可改变演唱形式进行表演。 四、表演《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1、由讲故事导入新歌的学习。 2、学习歌曲的曲调。 A、老师先让学生听录音,感受歌曲的旋律。 B、跟琴学唱歌曲的旋律。 要求:每个音的音准要找到。 五、结束活动 第三课时 一、组织活动 1、听音乐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聆听活动《小白菜》、《鲁冰花》 1、初听两首乐曲。 设问:这两首歌曲讲述的内容是什么? 2、讲解:这两首歌曲的歌名都是两个主人翁的名字,一个叫《鲁冰花》、一个叫《小白菜》。这两首歌曲都是对妈妈的思念,但背景不一样,2能分析一下?请大家再听一遍。 3、复听这两首歌曲。 4、师生分析讨论两首歌曲的不同背景。 设问:这两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 5、再次复听:可以在心里跟录音哼唱。 6、师生讨论演唱形式。 7、师生小结:这两首歌曲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三、表演活动《唱》 1、复习歌曲的曲调。 由于这首歌演唱的速度比较慢,词曲结合较好,多听几遍学生就能哼唱。 2、演唱这首个歌曲一定要弄清对象,即谁在唱摇篮曲?唱给谁听? 3、歌曲分析设问: A、歌曲中有几个人物? B、表演中有几个动作? C、你能在歌曲录音作背景音乐的伴奏下把歌词改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D、这首歌演唱时应以怎样情感表演? E、分小组作情景表演设计进行交流展示。 4、表演指导要点: A、演唱时心中一定要有故事的画面。 B、演唱是必须是作为第一主人翁投入角色。深情地表演,眼前仿佛妈妈就伏在桌子上睡觉,你在唱摇篮曲。 C、速度在本歌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速度要定得确切,表演将更为入情。 D、声音的轻柔是表演本歌音色上的重要特征,只有轻柔的声音才能表现宁静的气氛与情景。 五、结束活动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