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调车作业安全分析及对策

2021-12-21 来源:步旅网


浅谈调车作业安全分析及对策

从铁路总公司每次下发的车务系统安全通报来看,总公司发生的事故,大多数与调车作业有关。主要原因是调车作业伴随着机车、车辆的移动,是多工种、多环节的作业过程, 要求机务、运转、货运、装卸等多工种协同,受人-—机——环境的影响,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意外,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一旦出现事故必将造成机车停轮,作业中断,有关的行车工作暂时停止。这样,编改列车工作必然受到影响,轻者发生列车晚点,重者造成枢纽堵塞,打乱正常的运行秩序。由此而产生的巨大损失,不仅影响了运输生产,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给个人带来痛苦,给家庭带来不幸.由此可见,强化调车作业安全对减少铁路事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调车作业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1。1最突出的矛盾是调车作业与接发列车作业的协调性。 横峰站同时连接沪昆线和峰福线,列车密度较大,并且沪昆下行线设有6%下坡道,所以调车作业通常只能在列车间隙时间进行,时间要求紧,分布广泛,势必造成作业中等待时间长、中断次数多,而且频繁穿越正线,占用到发线及道岔咽喉区进行,易造成作业人员为赶进度而简化作业程序,发生“抢钩”和“抢点”等违章现象,各种不安全的因素也越来越多.

1.2调车控制设备相对落后,不能满足平面调车作业安全性的要求

在调车作业过程中,除了准备进路可以利用设备卡控外,其它作业从设备上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如穿越正线的调车作业,若未按《车站行车工作细则》规定及时停止,设备联锁不能保证接发车作业的安全;临时停留车辆发生溜逸,造成冲突或破坏接发车进路也不能从设备上给予足够的控制。同时从技术作业来讲,车站站场设计时,偏重于接发列车,线路的配备主要从接发列车方面考虑,没有足够的隔开设备等等.

1。3调车人员主观上对调车作业安全缺少重视

受定员限制及环境等条件影响,调车人员对调车作业安全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相对于整体车务系统来讲,车站在调车方面,基本没有发生过事故,再加上某些时间段调车作业量相对较少,从而造成职工缺乏忧患意识,对调车作业不够重视,作业中易产生违章违纪现象.其次从行车工作总量分析,调车工作占比较少,调车业务虽然在理论方面,可以通过死记硬背等方式进行强化,但在实做方面,通常作业人员对规章制度的掌握或理解有误,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简化作业过程,作业人员应变能力差,对突发事件处理不当,最终影响作业安全。由于参加调车的部分连结员单独顶岗时间不长,没有经过正规培训,业务素质不高,而调车作业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调车作业的安全.

1.4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管理理念落后

车站管理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簿册、台账的填记上,搞形式主义花架子。对日常调车作业检查未能严格要求,对查出的问题往往就问

题谈问题,缺乏根治隐患的具体措施。对现场调车安全管理松驰,车站干部、班组长在日常安全管理中重接发列车,忽视调车安全,调车班组的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教育、业务培训跟不上。其次,缺乏统一领导,车站值班员既指挥行车,又兼顾调车作业计划的编制,在接发列车作业繁忙时,容易出现遗漏。另外,随着铁路走向市场经济,经营机制的转变,技术设备的改造和技术作业的变化,社会文明进程的不断向前发展,职工自我尊重意识不断增强,自我管理、自我实现的愿望日益强烈,传统的“人盯人\"、“人管人”的人海战术管理己不适应铁路现代化管理的需要。传统的“人盯人\"并非盯得住、管得好,也不一定能盯得住关键控制点,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久而久之,职工便产生厌倦、疲劳的思想,管理者忽视了职工的生理、心理、个体和病理因素,动力机制弱化,缺乏人性化的“暖心效应\",促使安全管理理出现人为的空档,没有见到实际效果。 二、 针对性防范措施及建议

2。1加强设备的管理、更新和维护

加大对调车设备更新力度,调车机车安装监控记录和防撞土挡装置,集中区域调车实行钩钩联控,非集中区域执行要道还道装置,道口前实行前提防护、一度停车,以3km/h速度通过等规定;加强调车灯显设备配发、维修效率,配全劳动防护用品,减轻职工作业劳动强度,提升调车作业安全技术装备的科技含量和运用效能。为了消除车站值班员作业时的人为失误,应装设对准备接发列车进路有关的全部作业和程序进行监督的专用设备。采用新的防止车辆溜逸的固定设备,使

用新型更加可靠的制动铁鞋。同时车站应和有关单位协同,加速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更新换代,增加到发现的平行进路,增加隔开设备,从而尽量减少调车作业对接发列车作业的影响。对于信号、道岔要经常维护,防止信号和道岔故障对调车作业造成影响。为提高行车调度指挥水平和工作的可靠性。

2.2加强作业人员技能培训,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意识 调车人员是整个调车工作环节的核心,建设一支人员结构合理、业务精通,技能娴熟、安全责任意识强的调车职工队伍,是调车作业安全的基础。因此提高调车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素质对调车作业安全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搞好事故案例的分析教育,对调车作业中的违章违纪行为进行重点分析,并写出分析小结。事故案例是教育职工的最好教材,用理论知识武装职工的头脑,来警示职工的作业行为,能使职工从中吸取教训。

(2)加强职工的技术与业务管理。建立职工教育与培训机制,根据车务段下发的职工业务学习安排,车站按照要求组织职工进行学习、考核和演练,提高职工技能水平和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加强业务练兵,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3)建立激励机制,车站要以班组经济责任制考核为核心,将职工月度考核结果与收入分配相联系,体现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搞活班组 。同时根据车务段制定的职工年度技术比武实施方案,车站组织比赛选拔参赛选手,在车务段参赛选手中获得名次的职工给予车务

段同等奖励,鼓励了铁路职工尤其是青年职工敬业爱岗。

2。3强化调车作业盯控力度

车站把关干部在调车作业中应发挥作用,干部监控把关时,必须提前到岗,对计划编制、计划传达、排列进路、调车联控等进行全过程控制。

一是制定关键作业环节措施,从作业组织、计划编制、计划传达、作业前检查、准备进路、信号显示、侵正调车、速度控制、车辆防溜、作业过程监控、规章制度执行等关键环节上控制不安全因素,堵塞管理漏洞;二是针对交接班关键时间、恶劣天气、侵正调车作业、轨道电路分路不良等关键环节指定相应的作业方法和监控制度;三是通过远程监控、流动监控、现场指导等形式检查、指导、写实、考核作业全过程,规范干部管理行为和职工作业行为,帮助职工作业行为,帮助职工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四是有效利用调车安全分析结构,根据安全信息分析出倾向问题,每周调整抽查重点,合理分配力量。使现场检查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五是对节假日、后半夜、交接班等安全薄弱时段等关键环节加强现场监控力量,在全体业务干部中开展作业过程写实讲评活动,对一批调车作业每个作业环节进行现场讲评和业务指导。

2。4 严格执行作业标准

(1)“把五关”。①计划编制关.穿越正线调车尽量避免大组车作业,计划要经两人核对。②进路排列关。需穿越正线的调车作业必须经调度员准许,作业前调车人员要向车站值班员请示,调车进路必须

一次排通。③调车联控关。信号开放前,车站值班员要主动联控;信号开放后,司机要主动联控.④车辆防溜关。要严格执行先挂车、后撤除防溜设施和先采取防溜措施再摘车的规定,对连接正线、到发线线路上停留的车辆,在穿越正线调车作业完毕后,应进行车辆防溜的二次检查。⑤干部监控关.上岗干部必须提前20 min到岗,对计划编制、计划传达、排列进路、调车联控等进行全过程控制。

(2)“四必须\"。①变更计划必须停轮传达。穿越正线调车作业原则上不准变更调车作业计划,遇特殊情况必须变更时,必须停轮传达。②对分路不良区段必须执行揭示、单锁、确认制度。③调车进路不得分段排列,必须1次排通。④参加调车作业人员不得少于2人。 2.5创建自控型班组,发挥群众作用

去除传统管理方法,制定科学、合理和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只有强化自控性班组的管理,管理考核要因人而宜,依靠发挥每一个职工的内在的潜力和智慧来确保运输生产安全。

(1)激活一线职工自身价值的作用。班组是最前沿的“战斗军”,职工是安全生产的保障人。因此,深入开展班组的民主管理,体现班组的创造性和劳动成果。对涉及职工工作、生活、利益的事,要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对涉及安全生产方面的决策,更应当调动职工踊跃参加,他们处在生产一线,对安全生产最有发言权,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的决策是科学的决策,科学的决策才能在运输生产中更好地贯彻执行。

(2)改善职工待遇,提高职工爱岗积极性。坚持以人为本,使机

制运作更加人性化、规范化、科学化。在管理中的标尺有的过严、过宽,有的奖多罚少,有的缺少公平。用一种更加科学的、人文的方式,使严与宽有机的融合,奖惩分明,情理相融。对一线苦、脏、险、累的工作岗位,要有政策大力支持,实施收入待遇重点倾斜,起到“暖心效应”,真正让调车组这艰苦工种岗位达到“政策先留心”“机制留住人”的良好效果。在机制考核中,可以增设季度最佳员工奖、技术业务能手奖、安全生产突出贡献奖、班组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奖等,有意识、有目的、有效果的扩宽受励面积,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个班组员工都能体现自我的管理价值。 2.6改善调车作业环境

一是车站与有关单位加强协调沟通,签订安全协议,建立完善的防护办法,逐步改善道口安全防护设施,保障道口调车安全;二是整治调车场,牵出线等站区的治安环境和照明条件,改善职工食堂、休息室,工作职场生产、生活环境、创造文明、卫生、舒适、愉悦的工作氛围。三是改善职工队伍的素质环境,改善人的环境,提高人的素质,提高职工的思想觉悟。 三、结束语

通过对调车作业中不安全因素的分析,找出了影响调车作业安全的因素.从中可以总结出设备是硬件,先进的技术设备对于保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再好的设备也要靠人去操纵、去管理。可见,人的素质、责任感、事业心是保证安全的根本。

4)质理理念落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