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标准

2023-04-08 来源:步旅网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学分:3

学时:总学时57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8学时,实践教学9学时) 课程代码:NO7004

适用专业:三年制大专一年级所有专业 开课学期:大一第一学期

第一部分 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与定位 1.课程的性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各专业的必修课程。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能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通过本门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学习、交往、心理调适、恋爱、职业规划、实践法律规范等方面的能力,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合理解决各种困惑和苦恼,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法制观念,树立法律意识,能够在三年或四年的大学生活打好基础,更为未来较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取得良好发展而服务。

2、课程定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在原有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对我国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课程隶属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本课程以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法制观教育为主线,着重解决大学一年级学生面对新生活、新转变所出现的思想困惑与理论不足的问题。课程既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也有突出的理论性、知识性,还具有极强的现实性与实践性,是体现我国高等教育本质特征的、旨在培养和提高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学校秉承创办特色高职院校、培育优秀职业人才的办学理念,全面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做人的基本素质。为此,本课程从培养面向生产、经营、管理一线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具体要求出发,依据“必须”“够用”的原则,把工学结合的思想贯穿在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配合专业教育,着重解决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问题,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建设,把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纪律作为具体目标;并在教学上借鉴专业课模块化教学经验,打破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专职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理论教学、自学和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树立 “重点讲授,学思互促,德技互溶,强化实践”的教学理念。

二.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 1、课程所属学科分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能够使大学生获得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道德教育。

2、授课对象分析

本课程面对的是全校所有的专业的一年级学生。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通过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大学生能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和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在综合素质上契合我院爱国爱家爱他人、感恩包容会做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3、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分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律观念,而难点在于如何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育能进一步入脑入心,收到更好的实效。所以

在实际讲授过程中对内容进行了整合,即将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整合为思想教育;将第四章、第七章的部分章节整合为道德教育;第五章、第六章整合为法制教育。

4、课程学习要求的分析

课程要求大学生们通过课堂教学以及社会实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增强学法守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5、课程考核目标和方法的分析

本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学习知识,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融会贯通的能力,所以在考核的方法上选择的是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在单元测试基础上,期末重在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材料题的把握上。

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主要突出地方院校教育教学特点,按照学院确定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要求,依据“必须”“实效”的原则,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思想贯穿在课程的学生学习过程当中。把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树立“重点自学和教师引导,德技互溶,强化实践”的学习理念。

2.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 总体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教学实践, 大学生要能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分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学生能够认识大学生活和高职生活的特点,了解高职教育的内涵、特征、发展趋势,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确立和坚定理想信念、将远大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做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

2.学生通过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 能够深入思考有关人生是什么、人生意义是什么等基本问题,领悟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投身人生实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学生应该要能了解社会主义道德基本理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社会主义荣辱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

4.学生要了解职业道德的涵义及养成、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掌握择业与创业的方法,明确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维权的途径。

5.学生必须了解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养成社会主义法律思维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从法律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在了解大学生活和高职生活的特点、高职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深刻认识高职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初步培养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能力。

2.能够在明确个体对自然、社会、他人和自身应该承担责任的基础上,提高学习、交往及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培养合理生存和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

3.能够将道德的相关理论内化为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主的要求,成为校园道德生活的主体,提升职业实践中德行规范的意识和能力。

4能够在熟悉职业素质、职业理想及选择、职业法规等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培养成功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5.能够运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分析和解决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生活等领域的现实法律问题。

(三)素质目标

以上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如果能够在教学中实现,就可以达成以下素质目标的实现: (1)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2)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3)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 (4)健全和完善大学生的人格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学习情境划分及学时分配

学习情境划分及学时分配如表1所示。

(1)总课时(57学时)=理论教学课时(48学时)+实践教学课时(9学时) (2)理论课时: 序号 学习情境(或项目、教学单元)名称 学时安排 1 绪论 4 2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6 3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6 4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8

5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6

6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6

7 树立法治理念 维护法律权威 5

8 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6

9 结束语 立志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1

合计 48

(2)实践课时:

在学生中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按照学校培养方案规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外实践课时共计9学时。为切实加深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与技能,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特制定本方案。 序号 实践形式 主要内容 课时安排 3 1 “三基”单元对教材框架中三个单元(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的基本知识、测试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强化记忆,熟练掌握。 进农村、社区、企业,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或由贴近大学生生活的事社会调查 件展开调查。 要求附上活动的照片2-3幅。 公益活动 人物访谈 读名著 到医院、敬老院、孤儿院进行“义工”服务。 要求附上本人参与公益活动的照片1-2幅。 访谈他人先进事迹与创意人生,成功历程与失败教训。要求附上访谈的照片1-2幅。 根据教师提供的阅读书目,选择其中一本,结合教材知识,写出心得体会。要求附上本人看书的照片1-2幅。 2 3 4 5 5 6 去法院旁听(针对法律基础部分的民法、刑法、诉讼法等方面内容),法院旁听或模或由教师选取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确定案件和素材,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拟法庭 要求附上本人与活动有关的照片1-2幅。 作业批阅 学生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并上交实践作业,教师和学生代表进行批阅、整理、总结 1 9 7 总计 二.学习情境教学设计(课程章、节标准)

学习情境 教学目标 教学方教学学时学习与训练内容 法与教环境考核评价 建议 学建议 说明 1.通过检查课后作业及预习情况进行课堂检查与评价; 2.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答问计入平时成绩 学生了解基础课的性质、内容和学习方法;基础课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系。正确认识大学学习生活的特点,明确当代大学生所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以及对学习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顺利实现从中学生情境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化,自觉处理好大学生成长成1 才与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问题。培养学生依据时代大背景和社会大舞台确立自己新的成长与发展目标,把个人立业成才的追求与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结合起来的自觉意识 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内容、生涯规划设计的基本步骤及其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学学习生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按照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原情境则和方法,对自我进行初步的生涯规划。帮助学2 生认识了解自己,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锚,树立生涯意识,拟定人生发展方向,引导学生积极做好职业准备工作。 适应人生新阶段理论讲肩负历史新使命 授法、课提高思想道德素堂讨论质和法律素质 4 法、植入学习“思想道德“认识修养与法律基自我”的础”课的意义和游戏 方法 多媒体教学设备 自我认识与评价 确立目标环境评价 2 职业定位实施策略 评估反馈 多媒体教学习后感悟讲座 学设小论文 备 学生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明确理想信念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尤其是正确理想信念与大学的职业理想与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选择、职业成生成长成才 理论讲学习长的重要意义。学生自觉树立建立中国特色社会树立科学的理想授法、课情境主义的共同理想,正确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6 信念 堂讨论3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学生确立科学的理想信架起通往理想彼法 念,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把理想化为现实。 岸的桥梁 多媒体教学设备 1.通过检查课后作业及预习情况进行课堂检查与评价; 2.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答问计入平时成绩 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认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了解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价值,把握弘扬改革创新精神的基本要求。学生明确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是统一的,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发展的形势下要学习大力弘扬爱国主义,自觉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情境感,把弘扬时代精神与弘扬民族精神有机结合起4 来。学生将远大理想与对祖国崇高的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作效国之行,做忠诚的爱国者。 理论讲授法 课堂讨中华民族的爱国论法 主义传统 案例分新时期的爱国主6 析法 义 植入“我做忠诚的爱国者 和我的国家”的讨论活动 多媒体教学设备 1.通过检查课后作业及预习情况进行课堂检查与评价; 2.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答问计入平时成绩 亲眼看史实资料(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和学习亲耳听爱国故事传奇,让学生重温历史。借助史参观博物馆等爱实地参情境2 实资料,引导学生从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角度正国主义教育基地 观 5 确理解史实。从史实中感知今日社会建设发展的学习参观感悟或调查或 报告 不易,引导学生将爱国心、爱国情、爱国志化为日常生活中的爱国行为。 学生了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内涵,了解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理解高尚人生观的真正内涵,掌握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理解人生各种重要关系,掌握处理人际关学习系的基本方法。学生掌握正确处理自我价值与社情境会价值关系的能力,促进高职高专大学生在时间6 中提升处理人生各种关系的能力。学生自觉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以职业生活为价值实现平台,做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 理论讲树立正确的人生授 观 课堂讨创造有价值的人论 8 生 植入“画科学对待人生环我的生境 命线”活动 1.通过检查课后作业及预习情况进行课堂检查与评价; 2.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答问计入平时成绩 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生了解道德的本质、功能及其历史发展,认识道德及其历史发1.通过检查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道德的展 课后作业及基本要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明确我国继承和弘扬中华预习情况进道德建设的方向。正确理解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理论讲多媒学习民族优良道德传行课堂检查建设的重点。认识诚信道德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授 体教情境统 6 与评价; 大学生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辨析课堂讨学设7 践行和弘扬社会2.课堂教学道德建设中的错误思潮;在实践中弘扬社会主义论 备 主义道德 过程中的答道德,努力提高大学生诚信道德水平。学生在实恪守公民道德基问计入平时践中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形成良好的道本规范 成绩 德品质。 学生理解和掌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运行,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和三大实体法律制度和对应程序法律制度的架学习构,掌握基本法律知识,能依法履行义务、依法情境行使权利并能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8 掌握民法的基本原则,正确理解、掌握民事权利的体系和内涵,提高预防产生法律纠纷的能力并能依法解决常见的、简单的法律纠纷 。 大学生了解当前我国社会公益事业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向。使学生在调查过程中了解社会公德及社会公益活动现状,学习从而找出问题并予以思考分析。学生明确社会公情境德及其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在活动9 中感知践行社会公德基本规范和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的人格魅力。 1.通过检查法律的概念及其课后作业及历史发展 预习情况进社会主义法律精理论讲多媒行课堂检查神 授 体教6 与评价; 我国宪法确立的课堂讨学设2.课堂教学基本原则和制度 论 备 过程中的答中国特色社会主问计入平时义法律体系 成绩 认识社会公益、了解在校大学生或校外社会人士参与社会公益活社会调教室2 调查报告 动的现状及存在查 外 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考路径 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掌握法律思维方式的含1.通过检查树立社会主义法义、特征和培养途径,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课后作业及治理念 理论讲多媒学习威。同学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养成社会主义预习情况进培养社会主义法授 体教情境法律思维方式,当权益受到侵犯时,能运用相关5 行课堂检查律思维方式 课堂讨学设10 知识,采取合法的途径解决。养成社会主义法律与评价; 维护社会主义法论 备 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从法律的角度思考、2.课堂教学律权威 分析、解决法律问题,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过程中的答格公民。 问计入平时成绩 学生了解职业的内涵,把握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活中的主要法律的基本要求,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通过教1.通过检查公共生活中的道学正确认识婚姻与家庭的关系,掌握婚姻家庭的课后作业及德与法律 道德要求和法律要求。学生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预习情况进职业生活中的道理论讲多媒学习结合自己所学专业,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和创业观,行课堂检查德与法律 授 体教情境并做好学习规划;能够运用职业生活中的主要法6 与评价; 婚姻家庭生活中课堂讨学设11 律维护自己在择业、创业中的权益;能够领悟爱2.课堂教学的道德与法律 论 备 情真谛,摆正爱情在人生发展中的位置。学生树过程中的答个人品德养成中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引导学生在三年学习问计入平时的道德与法律 和实践中锻炼成才,自觉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和法成绩 律素养,提高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 学生基本了解司法程序学生努力掌握从法律角度学习高职大学生走进并运用法律思维去思考、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矛情境法庭,与司法工3 盾冲突问题培养法律思维方式,努力做一个合格12 作人员交流 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了解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对青年一代的人才要求。努力成为符合“四个新一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合学习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四情境有”“四个新一代”的成长成才观,积极践行成 总结全书 13 长成才的基本要求,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旁听 本地交流 法院 小论文 多媒理论讲体教1 授 学设备 1.通过检查课后作业及预习情况进行课堂检查与评价; 2.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答问计入平时成绩 合计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57 一、教学实施建议

(一)学习组织形式:

教学中的理论知识采用课堂教学和教学实践环节相结合的方式。在学期课程教学进展充分的时机,切入教学实践环节,了解和学习感通设备的使用。日常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们通过分工合作。小组划分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小组负责人要负责组内成员合理有效的分工以及工作过程中的协调、组织讨论、任务汇总等工作。

(二)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教学中以讲授法为主,适时结合采用案例教学法、实验法、头脑风暴法、实践教学法等,把知识、技能和态度自然融入工作过程的每个环节,通过多种引导问题将学生引入到工作情境中,使学生在工作中思考、构建知识体系和发展综合能力。

(三)教学设计思路

课程教学总体设计的理念是以高职学生发展特点与规律、培养相应的能力为重点,进行课程设计的。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努力打造“课内课外相结合、网上网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的做法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重点,以见习观察为契机,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网络的教学手段和平台,拓展课程教学时空,搭建学生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乐学、好学、学出成效。

1.基础知识的习得是课程教学的重点

《思修》是一门基础理论性很强的学科。由于学生们已经接触过相关的知识,所以学生们学习起来会比较缺乏兴趣,这就需要下功夫在如何深入浅出地向学生阐明学术用语,解释各种社会现象的独特性。因此活用各种教学方法,融合多种手段促进知行合一是课程的关键点。本课程主要采取课内案例教学,课外实地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2.课程教学内容面向学生生活、工作需要,贴近工作需要

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面向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贴近学生实践中常见的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整理典型有代表性的工作情境为例子,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列举教学教育情境中对象的表现,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同时做到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引发学生们的自主思考,主动把生活中看到的相关现象和行为以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解读,并做出策略性的反思。

3.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网络自学

网络的教学资源以信息化校园里的现代化教育技术为手段,把课程与计算机网络技术融为一体,通过Q群、电子邮件、网络访问、视频点播等方式,构建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学习模式,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兴趣学习、自主学习和应用学习。

二、教学考核评价建议

1、考核内容组成与所占比例:

考核方式以平时的过程考核与期末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因此,考核的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平时安排课内实践活动、日常作业和研究性学习任务,根据学生作业的情况进行打分,占成绩的30%,期末闭卷考的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

2、考核比重表

名称 期末闭卷考试 理论知识考核 平时成绩 课堂表现、考勤等 课内实践 总计 3、具体考核标准 序号 1 绪论 2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3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4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5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7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8 树立法治理念 维护法律权威 9 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总计 教学单元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考核比例 总括 理论 内容 意义 理论 意义 内容 意义 概念 意义 背景 意义 政策 内涵 理论 10% 10% 15% 20% 15% 10% 10% 20% 100% 课外研究性学习 考核比例 考核方式 70% 10% 20% 100% 考试 考查 三、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一)师资概况

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性质与培养目标,主讲教师具有“双师”素质,理论功底扎实,并且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能够与社会各行业单位合作共同开发和建设课程,积极参与行业企业培训,积累社会经验。

校内专任教师一览表

序号 1 2 姓名 张昌勋 洪书源 职称 教授 副教授 学位 本科 硕士 备注 骨干教师 骨干教师 3 4 林志香 穆亮红 讲师 硕士 硕士 教师 教师 (二)实践教学条件配置要求

1、通过教学资源网站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教学资源。

为学生提供参考书目和相关幼儿心理自主学习的网站链接,供学生使用,拓展学生的视野。 2、使用QQ通信工具和手机短信等,师生之间进行交流,解答疑难问题。

3、鼓励学生利用学院图书馆资源资料自学,扩大知识面。图书馆开通了超星数字图书馆等网络图书资源,“清华同方CNKI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信息资源。

(三)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选用教材:

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修订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第六版。

2、参考书目:

[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 胡斌斌著,《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的现代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 [3] 袁本新、王丽荣等著,《人本德育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与人才资源开发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 朱小蔓著,《情感德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5](美)霍尔·戴维斯著,《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版。 [6] 郑永廷,《德育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版。 [7] 高国政,《卡耐基智慧从书》,延边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 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9]罗国杰主编,《中国传统道德》(理论卷、规范卷、德行卷、教育修养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10]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系列:《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礼记》、《庄子》、《荀子》、《韩非子》

[11]周旺生,《法理学》,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

[12](美)柯尔伯格著,魏贤超、柯森等译,《道德教育的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版 [13] 杜文东,《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4]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人民出版社,2005年09月第1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