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生数学“作业惰性”的成因及对策

2020-08-20 来源:步旅网


小学生数学“作业惰性”的成因及对策 编号:XKT0942 负责人:胡笑连

内容提要:作业是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手段,也是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一种反思,它还能巩固学生的知识技能,使知识运用更熟练。新课程知识灵活,范围广,对学生和老师的要求都有所提高。许多老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都反映很多孩子学习不主动,造成了孩子们在学习上的两极分化,处于困难生行列的学生越来越不爱学习,作业惰性越来越明显,不做作业的学生一年比一年多。本文分析了学生产生惰性的原因,并且针对原因采取了笔记法、监督法、提前预告法、减低难度法、捆绑法等,通过家校沟通,推行作业展评把学生作业惰性心理消灭在萌芽状态。 关键词: 小学生 惰性心理 沟通

从教十余年了,所教的班级学生中总有那么几个学生,他们对作业一点都不在乎,具体表现如下: 1、这些学生表面看非常灵活,但是一到交作业的时候就找借口,不是说忘了,就是放在家里没拿来;2、课堂上的作业拖拖拉拉、磨磨蹭蹭、遮遮掩掩,能躲就躲,不问他拿就不交,如班上的余某、洪某等几名学生,一遇到解答应用题便伸长脖子望人家的“参考答案”,如果人家防范得严,就把作业本往书包里一塞溜之乎也。3、做试卷也无所谓,有一次做试卷时,班上的余某写了十个字左右就上交了,事后问他为什么,是否不会做,他说有一部分不会,其实大部分都是懒得写。4、在订正作业上草草了事,有时看都不看塞到抽屉里,更别说分析错误原因,不懂的请教别人了。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惰性心理的具体表现。新课程知识灵活,范围广,对学生和老师的要求都有所提高。这些学生长此以往,对老师、学生和家长都是一个极大的负担。 一、分析惰性,寻找原因

为什么这些学生学习这样拖拉,懒惰呢?

1、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他们的学习需要教师的不断评价、不断鼓励和长期有效督促,如果我们教师对学生要求不严,方法不当,就自然会使学生产生上述的惰性心理现象。

2、小学生的行动往往缺乏明确的动机,容易产生满足感。有些学生学习目标比较低,以为自己只要达到良好就可以。学习目标的高低和学习过程中的自身努力是成正比例的。这样,碰到一些有障碍和综合思考性的题目,就不愿多思考,久而久之就产生了惰性心理。

3、学习方法不当。课堂上不做笔记,经提醒也不能记下来。而另一部分同学却能迅速做好笔记。很多情况下,他们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为上节课出示的要点他们已然忘记了,所以做作业的时候,不知如何下手。

4、缺少学习动力。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好多家长都怕孩子在学校里吃苦,吃不好,穿不暖,每个星期都给他们很多零花钱,养成他们好吃懒做的毛病,加上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不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不高。这些都导致学生的惰性心理。 二、针对原因,科学施教

针对这些现象我们要善于观察、分析,及早采取有效措施,把学生作业惰性心理消灭在萌芽状态。 1、笔记法

让学生的思维跟老师同步,作笔记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而且也减少学生完成作业的障碍。首先要训练学生做笔记的习惯,每一节课都要提醒学生做好笔记,可以用一本专门的本子,而且还要过一段时间就要检查一次(因为低段孩子自觉性不高),等他们形成习惯就可以少检查几次。然后教给孩子做笔记的方法,哪些需要记,哪些不需要记,不要把上课的东西都记录下来,一是时间来不及,二是学生只顾写,就会把另一任务(听课)给忘了,可以把老师讲的重要的地方记录下来,低段学生可以记一记重要的词语,一些重点句子,或是教师板书等。高段的就可以加深了。在训练的时候可以分阶段进行,比如,这段时间专门记词语,下一阶段再换一内容。三是让笔记发挥作用,可以出一些笔记内容中的题,让学生认为笔记的作用是很大的,不是一无是处的。这样一来学生肯定会爱上作笔记。那么困难学生就多了一个帮助他的助手,拖欠作业的机会也少了一个。

2、监督法

有一部分学生不是完不成作业,而是自制力差,看到别人在玩,自己也想玩,等到晚上想要做的时候,已经太迟了,瞌睡虫来了,只好放到第二天。找一个自觉性强的学生监督他,陪他一起做,不会的时候也可以教一下,训练一段时间,他的自觉性肯定会有提高的。

这个学期我在我们班就实行学校一帮一互助组活动。把平时作业完成不好的学生与作业完成质量高的同学结合成一组,在学校里的每次作业都要俩人同时交才算,否则另一同学也当作没交作业。并且把这些组进行登记,看哪一组合作质量高一些,一个星期评比一次,每次都能完成的组给予一颗星的奖励。校外作业也实行这种方法,不过是以村为单位,俩俩结合,在活动中,既完成了作业,也培养了他们互相帮助的好习惯。虽然实行的时间较短,但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般难度不是很大的作业都能主动完成,没有以前出现的什么作业都不交,问他要的时候就耍赖皮的现象发生。 3、提前预告法

对经常家庭作业不完成的学生,可以提前预告,就是把家庭作业提前告诉他们,让他们在学校里完成作业。

班里有一位学生,每次家庭作业都不完成,教育了很多次,但效果甚微,那时想到了用体罚,但是想想,体罚一次做一次,也没什么意思。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商量着用什么办法,让家长监督吧。于是用一本专用的本子把要完成的作业记录下来,希望家长能监督,可惜那次的作业还是没完成,因为他们没有工夫去监督。后来就想到提前预告法,今天大概要完成哪些作业,在中午的时间告知他,并且要求只有把作业完成后才能回家,你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完不成就留在学校,完成后回家。经过几个星期的试验,取得了一点效益,习惯也好多了。但是还得继续坚持,直到他不认为家庭作业是负担为止。 4、减低难度法

一个人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欣慰,便会激发更多次追求成功的欲念。“当小学生获得成功,内心便会产生十分喜悦和自豪的情绪

体验。”要为困难学生创造参与学习并多次追求成功的条件,努力捕促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想方设法给他们表现才华,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可针对这些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一些难度低的题目,让他们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因材施教历来是教师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但是要做到是有一点麻烦的事,因为教师必须为不同阶层的学生准备不同的作业,批改起来也加重老师的负担,特别是作为低段的包班老师来说,就更困难了。所以在作业布置上可以从减少量上来处理,让这一部分学生少做一些,难度大的就不用去做。只要把老师规定的做起来,就能得到表扬。 5、捆绑法

在与同事刘老师闲聊的时候,她告诉我她班里有不做作业的学生,现在采取了捆绑法,就是以小组为单位交作业,当小组里有一个学生不做作业的时候,整个小组都不能交,只有全部交上来老师才会批改,让小组里的同学监督不交作业的学生。在那么多的目光下,有一点羞耻感的学生就会把作业完成,当然有时需要一点适当的惩罚。过了一个星期,我问刘老师她班里的作业完成的怎么样,她告诉我,现在没有拖欠作业的学生了。

这种方法应该适应一些能独立完成作业的,但是作业惰性强的学生,学校里的独立作业就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 三、家校沟通,克服惰性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两者在教育学生成才的目标上是一致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由于教育过程的复杂性、学生个性的差异性、教育观念时代变迁性、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教师与家长在教育上难免产生分岐和矛盾。作为教师,在与家长的交流中要讲究与家长沟通的艺术,协调、处理好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以优化教育学生的环境,帮助孩子克服惰性。 1、家校密切配合

教师和学生家长既然在教育学生成才目标上是一致的,两者就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者、教育与教育者的关系。每个老师都会遇到

一些可能是“恨铁不成钢”的学生,这些学生经常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麻烦。学生一出毛病,有的老师就把家长请到学校,发顿怨气,批评一通,把责任都推到家长身上。家长有口难言,极大地挫伤了家长的自尊心。这样的家校联系非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学生的目的,也不利于教师今后与家长的协调与合作。

我班的余xx是一位很特殊的孩子,经常不做作业。以前他的家长就常为这事被老师“训斥”。我接班后,多次想与家长取得联系,可他们始终回避。有一次在路上遇上了孩子的父亲,我先把他的孩子在校表现好的方面向他汇报,表扬他的孩子很聪明,很纯朴诚实,然后,又宛转地提出这位同学的不足之处,告诉他,我会尽自己的努力教育好孩子,也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和支持,还指导家长在家庭中怎样有效教育他。这位家长听了,欣然接受了我的意见,还作了自我批评,说自己忙于工作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从此,这位对学生的关心也多了,还经常在放学时候到学校来,让我先下班,他自己督促孩子做完拖拉的课堂作业再回家。在相互的配合中,孩子的成绩也明显进步了。 2、教师情理诱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最初打开学生智慧心灵重要的一环。但是,由于有些家长或因自身素质不高,或是忙于工作或娱乐活动,平时对孩子缺乏管教。一旦老师向这些家长汇报他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如人意或是在校内外犯了错误时,就对孩子施以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因为学校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有的老师发现学生有问题,自己没有耐心做学生的教育工作,放任学生,采取向家长告状的方式,甚至挑衅家长用粗暴的态度教育学生。

有一位学生,常常惹是生非,作业也经常不完成。每当发生这样的情况,老师就向家长汇报,话语中充满怨恨和厌恶。每次家长了解到情况后,不问青红皂白对该生一顿毒打。长期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之下,这位学生的性格也变得古怪起来,成绩都在后面几位,有时想到放弃他,但是细想,那样会害了孩子的一辈子。

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需要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而这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另一方面,也要制止家长采取粗暴的态度,更不能扇动家长采取暴力,要做好深入细致的工作,多与家长沟通,遇到脾气暴躁的家长,要多诱导,给予他们正确定教育方法,和家长一起,与学生交流思想,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产生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悉心诱导,这样的家校联系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3、 家长积极主动

老师们不难发现,每个班级中总有一部分家长怕见老师。每次开完家长会,愿意留下来与老师进行个别交流的,往往是一些各方面表现不错的学生的家长。分析一下,怕见老师的家长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学习成绩平平,又没有骄人的特长的家长。这部分家长见到老师找不到说话的切入点。长期下去,对孩子教育的自信心就不足,耽误了对孩子的正确教育和引导;另一部分是孩子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家长。这些家长有明显的自卑感,见到老师,早早地避而远之。由于没有与老师交流,也就谈不上与老师合作进行家教。因此孩子也就越来越差。

面对有自卑心理的家长,老师要主动与他们接近和交流,一旦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要及时鼓励和表扬。同时,也别忘了我们的家长同样也需要鼓励和表扬,让他们看到自己孩子的进步,树立起教育孩子的信心,更主动地与教师一起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4、待人平等公正

由于每位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状况的不同,教师不能人为地把学生和家长分成三六九等。特别是碰到处理学生问题且涉及到双方家长,教师在接待家长时绝不能带着世俗的功利色彩,应一碗水端平,亲切热情、礼貌待人,讲究谈话的内容、方法和语气,对一些不讲理的家长要不计前嫌。

教师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家长,家长会明白老师的心意。反之,则会给学校、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给学生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进而转向对社会的失望,严重影响他们日后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要正确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在与家长交流时,努力扮好

自己的角色,讲究家校沟通的艺术,与家长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赢得家长的尊重、理解和合作。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优化教育环境,在学校和家庭间建立和谐、密切的联系,使教育形成“合力”和“向心力”。双方互通情报、互递信息、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完成好教育、培养学生的任务。 四、推行展评,荣辱相融

教学要改革,教育要发展,就必须加强教学评价。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什么样的评价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过程。在作业上教师也要有正确的评价,激励他们的学习,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1、展评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对作业完成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并且把作业展示给大家看,起一个榜样的作用。对作业有进步的学生也要展示,同时让他们知道与优生的距离还有多远。对不完成作业的有时也要展评一下,让其他学生进行监督,如果稍有羞耻心的孩子,我想也应该有所改变吧。

2、展评要有连续性

对学生的作业展评要有一定的计划,每隔几天就要进行一次,让大家来评价同学们的作业,以此来监督所有的学生,促进大家共同进步。

好的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而要经过长期的、反复的、严格的训练才会逐步形成,对于小学生克服惰性心理,尤其是如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克服惰性心理贯穿于小学教育教学的始终,采取一些有效的督促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克服惰性心理。学生能主动完成作业,这会让老师的工作事半功倍 ,当然对学生自己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也有非常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2、罗家英:《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3、莱夫利 L. 著:《不再拖拉》,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年版; 4、索洛维耶夫 И.М.:《智力落后儿童认识活动的特点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