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浅谈怎样跟孩子沟通会更好
我从教多年,我深深的感受到教育孩子是一个很大的工程,而且这个工程是长久的、不能事先计划的、也不可能预定目标的,因为孩子一天天长大,接触的人和事物都在变化,思维也随之变化,一天不同一天,看待事物的眼光,以及反映出的行为都在变化,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表现不一样,不同环境相同年龄的孩子的表现也不一样,他们存在找千差万别的“风采”展现。如果说一个孩子是一本书,我觉得这是一本读不完的书。所以孩子的教育没有完美的固定的教育模式,身为父母生下孩子时的喜悦会随着孩子的长大消失殆尽,并且忧心忡忡。对孩子的期盼也会变得迷雾茫茫,不知所措。特别是遇到孩子在青春期时更是束手无策,有时候弄得自己筋疲力尽,而往往事与愿违,孩子抱怨不断,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更甚是还离家出走,闹得鸡犬不宁,最后因为没有教育好孩子,还落得个不称职父母的坏名声。
下面是多年来我对孩子教育的一些也许是不成熟的建议: 一、正确看待孩子的成长,注意好“管”和“惯”
孩子长大这是自然规律,是任何东西都阻挡不了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挣脱父母牵着的手,自己去探究他们的世界,即便是摔倒了,还是会义无反顾的往前走,这原本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可有的父母心痛孩子摔痛,强行把他抱回家里那个最安全的地方。正是父母过多的担心而让孩子失去了一次次锻炼和因好奇而探究的机会。
现在经常听到一些父母说孩子都多大多大啦,什么都不会做,实际上就是父母在管理孩子时过多的担心他们会受伤,什么都不让做而造成的,我四年级有一个孩子不会扫地,他说他妈妈只要他好好读书成绩好就行,什么都不让他做,他偶尔做了妈妈说他做得不好,还骂他不好好做正事(就是读书学习)。这样的孩子能适应生活吗?他终将会被生活所累死。曾经我听说过一个跳蚤实验,将跳蚤放在一个瓶子里,跳蚤还会从瓶口跳出来跑掉,后来盖上瓶盖,跳蚤还是不停的跳,随时都想冲破瓶盖跳出来,过了一段时间跳蚤不再跳了,是因为不管怎么跳都无法出去,所以它们放弃了挣扎,当把瓶盖拿掉的时候,它们知道可以出去
了,可怎么也跳不出瓶口啦。那时候已经失去了求生的本能,跳蚤尚且如此,人也大致一样的。
二、跟孩子平等相处,真正做到宽容而不纵容。
孩子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有他的思维,他们对事物的看法跟我们不一样,也许没有我们成人看得深远,但我们有时候也会犯为了攀折远处的蔷薇而踏坏近处的菊花的得不偿失的事,不要老是觉得我是父母,我的年龄大、生活阅历丰富,听不近孩子的意见或建议。所以有时候多听听孩子的意见,你也许会有新的发现,那时候可别忘了说:“孩子,你长大啦!”和孩子交流,多用“你看、你说呢、你认为怎么样“等征求性的语言,让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让他们自己也觉得长大了,能够跟父母一起处理事情啦。这样培养了孩子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
我知道教育孩子,重要的是捧着一颗爱心,拥有一份真诚和耐心,不必局限于某一种形式,也可以暂时的抛开家长的自尊。但是对于孩子,我还是坚信可以宽容,但是绝不能纵容。
教育孩子,还是先教会他们怎么做人。这是一位聪明妈妈教育孩子的事例。小明(化名)在两岁的时候,妈妈把他带到公园去玩,母子俩坐在草坪树阴下,儿子发现了一个小黑点在爬,连忙爬过去用手捉,原来是一只蚂蚁。这是小明第一次看见蚂蚁,妈妈连忙对儿子说:“乖乖,你不要去动它,它会咬你的手指,你的手指就会痛。” 小明听到妈妈的话后,就站起来准备用脚把它踩死。妈妈对儿子柔声地说:“儿子,你看它好乖啊!蚂蚁妈妈一定很疼爱它的宝宝呢!你不能踩死它,它妈妈还在等着它回家呢。”于是,儿子就趴在一旁惊喜地看那只蚂蚁宝宝爬来爬去。蚂蚁遇到障碍物时,儿子用一根小草搭桥让它爬过去。妈妈一脸欣喜。孩子的心里已播下同情关爱的种子,这要是换了别的母亲,一定会鼓励她的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来锻炼儿子的胆量。
小明上小学时总是迟到,老师找到母亲。临睡前,妈妈对儿子说:“孩子,告诉妈妈好吗?为什么你那么早上学却还会迟到呢?”儿子说:“我在河岸上走时,看到太阳映在水里,实在是太美了!所以,我天天在那里等太阳出来,等着等着就忘了时间。”
第二天,妈妈跟着儿子一起去看日出。妈妈说:“太漂亮了,好看极了,儿子你真行!”这一天,儿子没有迟到。放学回家时,书桌旁多了一只漂亮的小手表。下面压着一张纸条:因为你能感受到日出的美丽,你要更珍惜时间和学习机会。你等的是时间,可时间不等你,我想信你能做到。 妈妈这样做,既宽容了孩子的过错,又告诉了他不应该上学迟到。如果母亲横加指责,我想教育的结果肯定截然不同。
这位母亲真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她懂得在孩子犯错时,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带孩子的错误,让孩子自己去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还给孩子播种了做人的道理。 所以经常批评孩子不好,就像吃东西,经常吃一样东西时间长了都会反胃,不但不起作用,反而影响健康。唠叨多了,孩子不理你,看到你就躲,不挨你的身边,你怎么教育,你根本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孩子犯了错,跟孩子说理时声音不要太大,会吓到孩子,有时候孩子对自己的错误就手足无措了,这时候要安慰孩子,当孩子心理平复后,问清孩子这件事怎么办,让孩子充分认识自己的错误,以后小心做事,还要让孩子知道万一做错了该怎么补救解决。教会孩子勇于承担自己的过错并在错误中总结经验教训,健康成长。
三、用尊重爱护的语言交流,孩子容易接受也更喜欢你。
有人说:“孩子在摔倒中长大,在错误中成长。”也有人说:“做事难免出错,不出错除非你永远不做事。”人要生存,必须要学会生存的本领,也必须要做很多事。所以错误是难免的,我们只要乐观积极的对待,就可以吃一堑长一智。特别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更要乐观积极的正确对待孩子的每一次错误。不要动不动就批评,或大声训斥。放正心态,平和的对待身边的人和事,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环境。
在和孩子的交流中你会发现不一样的语言,效果不一样。我班有一个学生,作业老是不按要求做,乱七八糟,改作业的时候我都几乎是文字考古学家,有些要看半天才估计到其中的意思。我“三声五令”让他改正,可好长时间都没有反应。一天,我发现他做的作业正确率很高,就把他叫到办公室,对他说:“你的作业做得太棒了,全对诶!可我不能给你‘优’,你知道为什么吗?”我在他作业本上工工整整的写了一个大大的优,可在优的右上角划了一个减号。他拿过作
业本看了一会儿,高兴的说“我知道啦!”说着就跑出去了。从那以后他的作业干净整洁,几乎次次是“优”。这应该就是语言的魅力吧!
有时候,相同的语言,不同的语气,产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一次,一位老师走进校园,看到地上有很多纸屑,就大声说“你们几个同学赶紧把地上的纸屑给我拣起来。”有几个同学回头看了看,无动于衷的朝前走了。我赶紧走过来,大声说:“同学们,请你们帮我把地上的纸屑捡起来,行吗?”说着我赶紧弯腰去捡纸屑,还没有捡起一张,就看见好多同学过来捡啦,不一会,就捡完了。
再小的孩子都是有思维的,只是在不同的年龄思维的事物和思维的方式不一样。所有人都会根据自己的思维决定自己的行为。所以跟孩子交流必须根据不同的年龄,选择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气进行交流,就是在交流时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其实就是一本趣味无穷的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