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知识的教育学立场

2024-02-02 来源:步旅网
神州教育

知识的教育学立场

李晟尧

南阳市第一中学

摘要:通过众多对教育领域内知识问题的解决来看,传统的哲学认识论的知识立场已经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现代教育工作者应当确立知识的教育学立场,由于教育中的知识,是基于前人不断总结、归纳后形成的认识成果,教育学无论从立场、过程还是价值的角度,都要求实现知识教育价值的丰富性。本文通过对教育的知识立场进行阐述,来确立知识的教育学立场,丰富知识的教育价值,同时说明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如何看待所学的知识,通过知识的表象来深入的理解其内涵,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教育学;学科立场;立足点;丰富性引言

教育学的知识问题一直伴随着教育的发展,是教育的现实问题,也是不可逃避的问题,它直接影响着教育理念和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行为。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渐深入,对于知识的理解问题成为教师、学生日益关注的问题。怎么样看待知识,站在什么立场上获取知识,如何处理知识的内在结构与学生的自身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为了必须面对和迫切的问题。高中生如何看待教育的立场问题,对于自身的发展和学习态度,都存在着非常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知识的教育学立场,来阐明教育作为独立学科的重要意义。

一、教育学立场释义

教育学的知识立场是一种主体论的立场,是一种个性化的立场,是一种价值性立场,是一种生命的立场。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它研究的出发点不是知识是如何产生的,而是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是强调知识的事实性,而是强调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价值性。从根本上理解为教育学的知识立场是基于人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始终围绕着人类的发展来处理知识的问题。所以作为学生和教师来说,处理知识问题,要本着教育的立场,不仅要转变看待知识的观念,更要转变思维方式,抛弃传统教育与应试教育对于知识错误的观念和理解,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实现知识的真正意义作用[1]。

二、教育的知识立场所具存在的三个主要特征

第一主体论特征,教育学所面对和思考的所有问题都必须基于学生的成长与自身发展,是将学生作为教育和接受知识的主体来进行的,在对待知识上,不能把知识作为一种事实,一种符号和载体来灌输给学生,不能把它直接作为人类以往认识的成果来传递,而是将知识与学生的成长、发展相关联的系统来看待。所以在知识传递时,目的不是让学生简单掌握教师所传递的内容,而是让知识与学生的思维相碰撞、相融合,迸发出新的生命与力量。第二,知识的生成与过程取向。对知识的简单占有和传递不是教育的结果,而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则非常强调这一点。真正的教育结果是教育过程的结果,是学生与课堂教师进行有效的知识互动,让知识在教师与学生间建立起的创造性和发展性的结果[2]。作为学生应当理解,一切知识都是可以被批判、被怀疑、被分析、被解析的。第三,知识的价值立场。在教育的知识立场中,不能只关注其科学性和真假性这一属性,更应该凸显知识的价值性,让其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价值相关联,赋予更多人性化的关怀。所以教育要保持动态的立场,即强调知识的文化性、不确定性、价值性。不再首先将知识看作永恒不变的真理,随时对知识保持怀疑的态度,

158

另一方面不要把知识看作工具和符号,要让知识所携带的文化性、价值性凸显出来,把知识与学生的发展、成长以至于今后的幸福关联起来。

三、知识的丰富性

知识是由表意符号、逻辑和文化意义价值这三方面构成的,使得知识的教育具有丰富的价值。我国在教育改革和新课标改革中都反复强调知识与技能相关联、过程与方法教育的重要性和思维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构建,这正是对知识教育价值的丰富体现。从知识的内在结构的教育来看应该分为表意符号的传递,逻辑思维的构建和知识意义的生成,只有把握住知识的内在结构,才能实现知识教育的价值丰富性。学生和教师要避免从传统的教育立场出发,将知识看作永远打开的知识库,强调知识的一成不变性,总是回避在知识教育过程中改变。学生和教师应该在课堂的互动中充分认识到新的知识和意义,积极的配合教师做好情境教学等教育模式的突破,对于教师所教授的知识,能够有自己的观点,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质疑和疑问。只有作为高中生对情景教学、互动教学等新的教育积极的响应,才可以让其能够充分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而不只是教学理论,或仅仅是面子工程,不能真正达到所要实现的知识的价值性[3]。

四、确定教育学立场的重要意义

国家进行新课标改革后,更加强调技能的掌握、过程的理解和情感价值观的建立,与知识的内在结构及教育学立场的确定有着重要意义。不仅需要教师和学校在教学模式上做出突破,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够积极配合教学模式的改变,作为学生本体,更应充分认识在改变的必要性。

知识的传递是以符号表征、意义构成为载体的,任何知识的传播都需要有符号,但在“符号”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含义。作为高中学,应在掌握知识所代表的表面含义的同时,从更高的层次上去理解“知识符号”背后所代表的深刻含义,从传统的知识立场中走出来,突破对“表面事实”的理解局限性,从生命、价值观等教育立场的角度理解,让知识的丰富价值得以体现。在课堂中做到同教师多互动,追求知识所代表的崇高含义,体味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价值观”[4]。

五、结束语

近年来,教育行业内对教育的学科立场存在着广泛的争议,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需要有坚固的基石作为立足点。作为高中生,在接受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知识的具体内容,更应当学会思考所学知识所代表的丰富的内涵意义,才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符合新课标改革的要求,成为合格的时代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举,朱美霞.从“教育在场”到“教育学立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15 (02):11-17.

[2]叶波.教师教育中教育理论知识意义阐释的困境与突破[J].中国教育学刊,2017 (11):13-17.

[3]卜玉华.论“新基础教育”教学思想的问题意识与方法论立场[J].中国教育学刊,2017 (6):11-16.

[4]谢武纪.教育学的“普遍”与“特殊”:在实践中走向弥合[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16 (4):49-5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