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利与弊-2019年精选文档
听说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利与弊
一、引言
随着外语教学的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也不断地引入到我国,并得到了发展。听说教学法作为一种强调听说,强化重复训练的方法,具有其独特的效果。然而这种方法也遭到了相当的质疑。但一种方法的好与坏并不是能够简单论断的,唯有实践之中才能真正检验其效果。而且,不同的方法自然有各种不同的适用领域,唯有合适的方法才是好的。因此,本文从听说教学法自身的历史,理论依据谈起,分析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利与弊。
二、听说教学法的背景
听说教学法的产生是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的。它起源于美国。二战期间,美国发现缺少足够的随军口译人员,大多数懂得外语的人只能阅读而无法从事口译。为了为美国政府培养能够熟练运用外语的人才,美国政府临时调外语教学法和语言专家以及有经验的外语教师,成立外语训练中心,研究外语速成教学方法。培训方法注重让学习者大量接触口语素材,把阅读减少到最低限度。因为对他们的要求是在听与说方面,因此,这种训练方法的重点也在听说,这也就是听说教学法的诞生。听说教学法也被称为“军队法”。
这种特别为军队所设计的方法后来也收到了其他方面的重视。在这之后的十年,这种方法和它在普通语言教学中的适应性
得到了广泛地讨论。
三、听说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听说法的理论基础是美国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以布龙菲尔德为首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结构体系,是一套习惯。布龙菲尔德把语言看作是一系列的刺激和反应,并通过杰克和吉尔的实验得出结论:语言教学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声音刺激和学生对声音刺激进行反应的过程。
行为语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也是听说法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接受了斯金纳新行为主义观点, 以此来解释人的语言行为, 得出了语言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声音刺激和学生对声音刺激进行反应过程的理论。他们认为, 人进行言语交流时, 对于自己所说的并不在意为什么这样说而不是那样说, 即只关注说什么而不是所说的语言结构( 语音、词汇、语法) , 说话者因为对语言达到高度自动化的程度而实现对语言结构不自觉的运用。因此, 学习外语也应当让学习者学会不自觉地运用所学外语的语言结构, 把所学外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变成一种语言习惯。为此, 外语教学过程中, 需要对学生进行大量反复练习, 让他们反复模仿, 最终达到学习外语的目的。
四、听说教学法的利与弊
听说教学法的主要教学模式可以归纳为机械性操练、背诵、理解性操练、使用。正是这种机械性而又重复的句型操练过程对
学习者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方式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的教学特征包括:①外语教学严格遵守听、说、读、写的教学顺序,以听说训练为
主,听先于说;读写为辅,读先于写。
②强调句型操练是语言教学的基础。③语言教学过程是通过刺激反应而形成的,这种刺激反应经过强化就会慢慢变成一种习惯。
④语言在教授过程应该使用目的语教学,这样可以减少母语的干扰。⑤教授语言本身,既培养语言能力,而不是传授有关语言的知识。⑥教学应该借助直观手段、语言环境来进行。
听说教学法致力于培养学生准确的发音,因此,老师可以通过对课堂的控制来纠正学生的错误,所以,这种方法非常适合于初级的学习者。事实也证明,运用视听说的辅助手段对于教学具有显著的帮助,它能够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也使得外语对于学生来说变得更加易于接受。
听说教学法将重点放在了听与说方面,这与当今社会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的现状相宜。然而,由于这种方法本身的特性,也使得它有着一定的局限:
具体的局限性表现为,首先,听说法注重基本语言结构的操练。虽然反复操练能够让学生掌握语言的基本结构,但这会使得整个学习过程机械化,从而变得索然无味。而听说教学法的对象往往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虽然对于简单的教学内容易于接受,但难于忍受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一旦无法集中注意,教学效果自然无法令人满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