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反思

2022-12-18 来源:步旅网
《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反思

七.八年级现在实行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实验,九年级也将要随后实行,我听了一些老师的观摩课,感触很深,现在在自己的课堂有时也在采用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几次的尝试,我感觉效果比较好,自己的教学思路有了变化,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学生现在的学习很愉快,而且效果很好。

启下。所以学习这个节内容之前,先复习一下旧知识,这对学生学习有很大的协助。于是这节课从复习旧知识开始,我提出问题:“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学生似乎不用经过思考,不约而同地说:“有新物质的生成。”我心里暗喜,这已是绪言的内容了,学生还记得很深刻,这可能因为当时学习的内容量少,所以学生记得深刻的原因吧。我给他们投以赞许的目光。很快我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化学反应?”反应快的学生一口气说了五、六个,(例如磷、硫、铁、碳等的燃烧)后来整个课室嚷开了,他们生怕自己说的没让老师听见,其实他们说的每个新的化学反应,我都给数了。我紧接着提问:“现在请两位同学到黑板前,写两个化学反应的表达式:①硫在氧气里燃烧;②实验室制取氧气”顿时,课室里又肃静了,他们都避开我的眼光,忙着找答案。这是他们的一个弱点,生怕别人知道自己的错误,这也许是中学生易得的一种“病”吧,所以在上课时我有意增强他们心理素质的训练。在我的大力鼓励下,终于有两个平时胆量稍大一点的同学举起了手来,因为问题还算简单同学书写也准确。我趁学生思维还比较活跃,抓紧时机提出了下面的问题:“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这时课室里又静得出奇,这也是有点出乎我意料,为了打破这个僵局,我给他们提示:“大家还记得水通电分解的微观过程吗?”果然奏效,有好一部分同学经过这个提示就把答案给冒了出来。我继续引导他们:“这是从质的方面来分析研究化学反应,那么从量的方面分析又如何呢?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呢?”又有几个同学齐回答:“不变化。”我立即回应他们:“很好,说明这部分同学课前有预习,但是化学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我们用事实来说话,不能凭

口说就行,下面大家先观察实验。” 一说到做实验,还没开始,坐在后面的同学迫不待及地站了起来观察实验了。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很大,能够充分利用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我一点也不敢松懈,那就是要成功的完成实验和如何使学生在这愉快的学习气氛中能真正掌握到知识。于是实验开始前我就向学生提出了以下思考问题:

(1)白磷燃烧的现象如何?

(2)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会发生变化?

(3)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会发生变化?

实验完毕,我把结论留给了学生回答,我总有一个习惯,就是不惯于把结论强塞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来总结,这样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会深刻很多。实验结束,我抓紧时机:“这是巧合,还是普遍存有的规律?” “巧合”有一位同学冒出这样一句来。 我心里想:再做一个实验,看你又怎样。接下来我又做了一个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硫酸铜溶液和铁反应前后质量的关系实验。实验的效果很好。我用事实说了话,这比我自己来说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心里也踏实了很多。我好不放心,于是加了一句:“如果有同学还想做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课后能够到实验室实行相关的实验。”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后,我问:“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质量增加了,这是否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这是我精心设计的一个问题,我提问了一个平时成绩一般的同学,他站起来吱吱唔唔了几下,这时,我心里比他还紧张,因为他的答案将决定我接下来教学程序。果然他中了我设下的“陷阱”,回答说:“是,这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这时我装出一副不懂的样子来,于是附和刚才回答的同学说:“我也这样认为。不对,这并没有违反质量守恒定律,镁的质量要加上反应中消耗的氧气的质量才等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好几位同学批驳了那位同学,也批驳了我,我需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这证明他们肯于思考,不迷信老师的说法。我表扬了他。

因为有了前面的复习作铺垫,于是我开门见山地说:“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相等,即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是什么?”我不急于要答案,于是要求同学们先讨论一下,整个课室再次沸腾起来,我喜欢这样,动静分明。讨论的结果令我很满意,为了加深理解,我用活动挂图演示了一遍电解水的微观过程。

最后的书面练习,学生做得都很好。这些练习是我在近几年的中考题中筛选、重新编写的,从不同方面来检验同学们本节课的学习效果。我对他们的结果挺满意的。很快一节课下课了,立即有好几位同学围了上来,问我:“老师是不是能够到实验室做这方面的实验?”看着他们好奇的眼神,我怎忍心抹杀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呢,我不知有多开心,于是肯定地说:“当然能够啦。”

现在回想起这节课,我觉得自己说的并不多,我把很多空间留给了学生,学生发挥的余地较广,从练习的情况看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不错。于是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是不是可以把这节课的形式推广应用到其它章节的教学中呢?我还会努力尝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