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地球的卫星—月球》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起始课。本课首先是让学生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在茫茫宇宙的无数天体中,月球只是一个小天体。然而它距离地球最近,是天空中除了太阳之外对地球影响最显着,关系最为密切的天体,是除地球以外留下人类足迹的第一个天体,是人们最熟悉的天体。其次,完成我的“月球卡”,让生了解月球在运动方式、质量、体积、引力及地形地貌上都与地球不同。最后,通过发达国家与我国的探月比较,对生进行思想教育,使生的科学意识有好的转变。探索宇宙始于月球,而宇宙的单元教学始于月球,通过这三部分的学习,可有效增强学生对宇宙的深入了解,让学生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可以提升学生对我国空间探测技术发展的关注和民族自豪感的增强。 二、学情分析
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学习科学,通过三年的学习,生在学习科学中,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尤其在五年级下册中又学习了地球的运动,生对宇宙初有了解,加之对新闻的关注---中国的月球探测车在月球着陆过程,使学生对月球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可是受条件限制,生对月球仅限于很初步的了解,需要教师更深层次的的介绍,与大量信息的收集,让学生在课堂上探讨与交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与地球不同。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渠道(图片、书籍、网络)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2)、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2)、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2、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五、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法,多媒体教学 分析整理法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书籍、图片、记录卡片及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七、教学过程
(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1、设置问题,激趣导入
师:在红寺堡举办的两届航空旅游节,同学们都参观了,那么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生:轻型飞机、直升机、飞艇、航空模型飞机。
(师适时引入)这些飞机本领都很强,那它们可以带我们进入我们地球以外的世界去吗能到达我们晚上人人所见的月亮之上吗 生:不能。
师:确实不能,那么人类怎样才能登上神秘的月球,探索它的奥秘呢今天我们就站在 “巨人”的肩上,共同走进《地球的卫星—月球》。(板书课题)
(设计理念:科学技术是距离学生很远的一个领域,经过学生耳闻目睹的事情更能引起生的共鸣,畅想科技,我心飞翔的作文中生早就有遨游太空的梦想,也许月球是他们的第一站呢。)
2、观看视频,深化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1)播放视频,显现历史上探月的“巨人---科学”。 A古人肉眼观测月亮形状的改变。(适时暂停) 师:同学们都记得哪些描写月亮形状变化的好词佳句 生:初三初四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团圆。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有时像把廉刀,有时像个圆盘。....(板书:肉眼观察) 师:很好,那么我们看到的月亮真的是一会儿圆,一会儿缺吗 生:应该不是的,它只是人们用肉眼观看所产生的感觉。 师:那么我们要想对它更了解,要怎么去做 生:用一些先进的工具。 生:遨游太空,登陆月球。
师:是啊,人类就是要借助科学的力量,设法登上月球,去更深入地了解月球。从古到今,科学家们作了很多努力,我们一起来瞧瞧他们的研究吧!
B天文望远镜。师指出伽利略是利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取得成功的第一位科学家。 C探测飞行器师同时介绍:人类发明无人月球探测飞行器,第一件到达月球的人造物体是前苏联的“月球2号”,月球10号成为月球第一颗人造卫星。
D人类登月考察(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上月球,留下人类的足迹。) 2)梳理过程,综合概括,生说出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并板书。(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3)学生讨论: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自己的发现和自己知道的故事。
4)汇报。(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有很大的进步,人类对月球的奥妙了解的多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可以飞上月球,探月想法越来越多......) 3、不断的探索,人类获得了许许多多的知识。 PPT展示探索中取得的成就:
1)知晓月亮绕着地球转,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 2)知道有关月球的基本数据;
3)了解月球的地形地貌。(对环形山要从图上指出,为下一步教学埋下伏笔。)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弥补生知识的空缺,师生共同观看图片,教师相机进行 介绍,让生视听结合,使生系统了解探月历程,激发学生探索无穷宇宙奥秘的 兴趣并感知科学的进步是需要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 (二)合作探究,深入了解,完成我的“月球卡”。
1、师:刚刚老师为同学们播放了老师收集的部分资料,同学们收集到了什么呢交流一下你们收集的信息,填写记录卡。
2、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自己的收集。(说清收集的信息来源,不清楚的要做记录。) 3、组长汇总本组信息,汇报发言。 4、观看视频,完善自己的“月球卡”。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通过制作“月球卡”,我们发现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我们也要知道用卡片可以记录我们想要掌握的知识,我希望你们把今天所学的制作记录卡的方法运用到你所学的学科当中。
(设计意图:有效运用小组协作及多媒体教学法,实现资源共享,放大学生收集的成果,使学生学会合作,懂得学习,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充分锻炼自己的能力。) (三)拓展延伸,对生进行思想教育。
师:1969年美国的 “阿波罗11号”飞船登上月球,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留下人类的足迹。我们国家在2003-2008年曾三次载人航天之旅,宇航员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等相继承担大任;而“嫦娥”将带领我们一起揭开月球神秘的面纱。(播放视频)
视频后拓展过渡:面对差距,你有什么想法学生说想法。
(设计意图:我国科技与发达国家存有一定的差别,我们要认识到客观差异,作为未来的主人,我们都肩担一份责任和义务,在未来我们都要做一个有用之人。) (四)作业布置
1、课外进行“月球卡”的展示评价活动。
2、继续收集研究月球知识,自己搜索不清楚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使学生更多的了解月球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八、设计特色简述:一切教学设计,一切标准以及教师的一切劳动,都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的。本设计也不例外,它完全考虑学生主体地位,以生熟悉的航空旅游节所见设问埋下伏笔,让生遐想进入外太空能采用的工具,引入本课话题,在观看视频中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在合作交流中感知月球与地球特征上的不同,最后让生正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对生进行思想教育,完成整篇教学设计,设计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思想,考虑学生的学法,教师的教法,以师生对话形式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使全体学生参与课堂,主动探索“月球之谜”。 板书设计:
地球的卫星——月球 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月球的运动:
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 月球的地形特点: 人类登月故事: 学生记录单设计: 1、我的“月球卡”的设计: 我的“月球卡” 月球的运动 有关月球的基本情况 直径 质量 价积 引力 与地球的距离 月球的地形特征 人类登月故事集 2、相关知识的链接。
1)、月球上有许多的(环形山)
2)、月球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直径的(四)分之一。
3)、月球质量大约是地球质量的(八十)分之一。 4)、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六)分之一。 5)、月球体积大约是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
6)、1969年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
7)、第一个在月球上留下足迹的宇航员是(阿姆斯特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