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实验诊断学习题参考答案(重医专用)

2022-06-02 来源:步旅网


实验诊断学习题集(第二版)参考答案

注:此答案仅供参考。 肖恩鸿版权 一、名词解释

1.实验诊断(laboratory diagnosis):是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 诊断、治疗疾病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包括实验室前、实验室和实验室后3个部分。

2.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是对实验过程和实验服务

进行连续的和全方位的管理,最终符合临床要求。 4.危急值(critical value):是指某些检验结果出现异常超过一定界值时,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医生必须紧急处理,称之为危急值。

5.医学决定水平(medical decision level):是指不同于参考值的另一些限值,通过观察测定值是否高于或低于这些限值,可在疾病诊断中起排除或确认的作用,或对某些疾病进行分级或分类,或对预后作出估计,以提示医师在临床上应采取何种处理方式或决定采取某种治疗措施等等。 7.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又称血细胞压积(packed cell volum,PCV),又称红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可反映红细胞的增多或减少,但受血浆容量改变的影响,也受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影响。

9.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是红细胞通过仪器内计数小孔时,因细胞体积大小不同,得到一个相应的大小脉冲,脉冲信号经计算机统计处理获得的RDW值,反映外周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对贫血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12.靶形红细胞(target cell): 细胞的中央淡染区扩大,中间部位又有部分色素存留而深染,状似射击之靶标,在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靶形细胞常占20%以上。

13. 球形红细胞(spherocyte):细胞体积小,圆球形,着色深,中央淡染区消失,直径小于6微米,厚度增加大于2.9微米,主要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14.嗜多色性红细胞(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红细胞呈淡灰蓝或紫灰色,是一种刚脱核的红细胞,体积较正常红细胞稍大,称嗜多色红细胞或者多染色性红细胞。增多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活跃,红细胞系增生旺盛,见于增生性贫血,尤以溶血性贫血多见。

15.高色素性红细胞(hyperchromic erythrocyte):红细胞着色深,中央淡染区消失,其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增高,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

16.嗜碱性点彩(basophilic stippling):红细胞内含有细小嗜碱性点状物质,是核糖凝集而形成的,大量增多并呈粗颗粒状点彩,多见于铅中毒,也可见于骨髓增生旺盛的其他贫血如巨幼红细胞贫血等。

17.染色质小体(Howell-jolly body):红细胞内含有圆形紫红色小体,直径约0.5~1微米,1个或数个,是核的残余物质,亦可出现于晚幼红细胞中,多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红白血病及其他增生性贫血。

18.卡-波环 (cabot ring ):成熟红细胞内出现一条很细的淡紫色线状体呈环形或\"8\"字形,曾认为是核膜的残余物.目前认为可能是纺狂体的残余物或是胞质中脂蛋白变性所致.提示严重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铅中毒及白

1

血病等 。

19.有核红细胞nucleated erythrocyte)正常成人在核红细胞均存在于骨髓之中,外周血涂片中除在新生儿可见到有核红细胞外,成人如出现有核红细胞,均属病理现象。主要见于:1、各种溶血性贫血;2红白血病3髓外造血,如骨髓纤维第4其它,如骷髅转移,严重缺氧等。 20.中毒颗粒:(toxic granulation)中性粒细胞质中出现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染呈深紫红或深紫黑色,谓之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高。

21.空泡(vacuole degeneration)中性粒细胞胞质或胞核中可见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空泡,可能是细胞质发生脂肪变性所致。

22.杜勒小体(dohle bodies)是中性粒细胞胞质中毒性变化而保留的局部嗜碱性区域。圆形或梨形呈现云雾状天蓝色或蓝黑色,直径1~2um,亦可在单核细胞胞质中出现。

23.核变性(degeneratio of nuceus)是中性粒细胞胞核出现固缩,溶解及碎裂的现象。严重感染,急性中毒会出现。

24.棒状小体(auer bodies)为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红色细杆状物质,一个或数个,长约1~6um,故称为棒状小体。是鉴别急性白血病类型时有重要价值。 25、异形淋巴细胞(atypical lymphocyte)外周血中有时可见到1种形态变异的不典型淋巴细胞,称为异形淋巴细胞。有泡沫型、不规则型、幼稚型三种。增多可见于感染性疾病、药物过敏、与细胞肥大病毒感染有关等。 26、核左移(nuclear shift to left):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杆状核粒细胞、晚幼粒、中幼粒或早幼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称为核左移。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

27、核右移(nueclear shift to right)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越过3%者,称为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

31、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是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周围血中白细胞大多数明显升高,并可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

32、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ete ESR)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各种炎性疾病、组织损伤及坏死、恶性肿瘤等可引起病理性增快。严重贫血、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纤维蛋白原含量重度缺乏者可以引起血沉减慢。

35.粒红比(myeloid erythrocyte ratio,M:E):粒细胞数与幼稚红细胞总和比,正常值2~4:1

36、细胞化学染色(cyto-chemical stain):是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根据化学反应原理,应用骨髓涂片按一定程序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化学成分及其变化的一项检查方法。有助于了解各种血细胞化学成分组成及病理生理改变。

37、过氧化物酶染色(peroxidase stain,POX)血细胞中的过氧化物酶能分解试剂中的底物,释出新生态氧,使无色联苯胺氧化为蓝色联苯胺,后者与亚硝基铁氰化钠结合 形成蓝黑色的颗粒,沉着于细胞质中。主要用于急性白血病类

2

型的鉴别。 38、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eutrophil alkaline phosphatase stain,NAP) 40、骨骼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骨骼出现 病态造血。主要表现为外周血中血细胞减少,而骨髓细胞增生增多,成熟和幼稚细胞均有形态异常。

41、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MA)是由于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使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组贫血。其血液学的典型特征是除出现巨幼红细胞外,粒细胞系也出现巨幼特征及分叶过多特征。

42、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由于多种原因所致骨骼造血干细胞减少和功能异常,导致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生成减少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贫血、感染和出血。

43、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将皮肤刺破后,让血液自然流出到血液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称为出血时间。其长短反应血小板的数量、功能以及血管壁的通透性、脆性的变化。

44.束臂实验(capillary fragility test,CFT)又称毛细血管脆性试验(CFT)又称毛细血管抵抗力实验(CRT),通过给手臂局部加压使静脉血流受组,致毛细血管负荷,检查一定范围内皮肤出现出血点的数目来估计血管壁的通透性和脆性。若出血点增多见于血管壁结构和功能缺陷、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异常、血管血友病。

45.血块收缩试验(clot retraction test,CRT): 是在富含血小板的血浆中加入Ca2+和凝血酶,使血浆凝固形成凝块。减低(<40%)见于低纤维蛋白血症、多发骨髓瘤等,增高见于先天性和获得性因子XIII缺陷症等。

47.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在受检血浆中加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试剂和钙离子后,观察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它是内源凝血系统较为灵敏和最为常用的筛选试验,APTT延长见于FVIII、IX、XI缺乏以及它们的抗凝物质的增多,缩短见于血栓性疾病和血栓前状态。

48.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在被检血浆中加入Ca2+和组织因子,观测血浆的凝固时间。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I、II、V、VII、X缺乏,获得性抗凝血因子缺乏等,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等。

49.凝血时间(clotting time CT)静脉血放入试管中,观察自采血开始至血液凝固所需的时间,反映内源凝血系统的凝血过程。

50.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

51.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fibrinogen assay,FBG)在受检血浆中加入一定量凝血酶,后者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通过比浊原理计算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高见于糖尿病、急性心梗死等,降低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等。

52.凝血酶时间测定(thrombin time,TT)在受检血浆中加入“标准化”凝血酶溶液,测定开始出现 纤维蛋白丝所需的时间。延长见于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53.D-二聚体(D-dimer D-D)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之一,为继发性纤溶特有的代谢物。阴性是排除深静脉血栓和肺血栓栓塞的重要试验,阳性也是诊断DIC和观察溶血栓治疗的有用试验。

3

54.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assay,FBG)于受检血浆中加入FDPs抗体包被的胶乳颗粒悬液,若血液中FDPs浓度超过或等于5ug/ml,胶乳颗粒发生凝集。根据受检血浆的稀释度可以计算出血浆FDPs含量。阳性增高见于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

55.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plasma protamine paracoagulation ,3p)受检血浆加入硫酸鱼精蛋白溶液,如果血浆中存在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复合物,则鱼精蛋白使其解离析出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单体自行聚合成肉眼可见的纤维状物,此则为阳性。

56.原发性纤溶(primary hyperfibrinolysis) 57.继发性纤溶(secondary hyperbrinolysis)

58.血型(blood group)是人体血液的一种遗传性状,各种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某些血浆蛋白 在个体之间均具有搞原成分的差异,受独立的遗传基因控制。 59.ABO血型物质

60.天然抗体(blood group natural antibody)是由一种无深邃的抗原刺激而产生。在自然界非血型抗原所特有。

61.免疫抗体(blood group substance)

62.交叉配血(cross matching)由于配血试验主要是检查受血者血清中须无破坏供血者红细胞的抗体,故受血者血清加供血者红细胞悬液相配的一管称为主侧;供血者血清中受血者红细胞相配的一管称为次侧,两者合称为交叉配血。保证输血安全。

63.成分输血(component blood transfusion)

64.随机尿(random urine)用于门诊和急诊病 人的临时检验。 65.餐后尿(urine after meal)通常在午餐后2h收集的尿标本 66.新鲜尿(fresh urine)

67.多尿(polyuria)24h尿量超过2500ml,称为多尿,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均可见多尿。

68.少尿(oliguria)成人尿量低于400ml/24h或17ml/h,称为少尿 69.无尿(anuria)低于100ml/24h称为无尿

70.肾前性少尿(prerenal oliguria)休克、心衰 、脱水及其他引起有效血容量减少病症可导致肾小球滤过不足而出现少尿。

71.肾性少尿(renal oliguria)各种肾脏实质性改变而导致的少尿

72.肾后性少尿(postrenal oliguria)因结石、尿路狭窄、肿瘤压迫引起尿路梗阻或排尿功能障碍所致。

73.暂时性多尿(temporary polyuria)可见于水摄入过多,应用利尿剂和某些药物等。

74.血尿(hematuria)尿液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称为血尿 75.肉眼血尿(gross hematuria)每升尿液中含血量超过1ml,即可出现淡红色,称肉眼血尿。 76.镜下血尿(),如尿液外观变化不明显,离心沉淀后,镜检时每高倍镜视野红细胞平均>3个,称为镜下血尿。

81.血红蛋白尿(hematoglobinuria)正常尿液隐血试验为阴性,当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出现于尿中,可使尿液呈浓茶色、红葡萄酒色或酱油色。主要见于严

4

重的血管内溶血。

82.肌红蛋白尿(myoglobinuria)正常尿液隐血试验为阴性,当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出现于尿中,可使尿液呈浓茶色、红葡萄酒色或酱油色。主要见于挤压综合症、缺血性肌坏死。

83.胆红素尿bilirubinuria)尿内含有大量的结合胆红素,尿液呈豆油样改变,振荡后出现黄色泡沫且不易消失,常见于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

84.乳糜尿(chyluria)尿中混有淋巴液而呈稀牛奶状称为乳糜尿,可见于丝虫病及肾周围淋巴管梗阻。

85.乳糜血尿(hemotochyluria)尿中混有淋巴液而呈稀牛奶状,同时混有血液。可见于丝虫病及肾周围淋巴管梗阻。

86.脂肪尿(lipiduria)尿中出现脂肪小滴则称为脂肪尿。见于脂肪挤压损伤、骨折和肾病综合征。

87.脓尿(pyuria)当尿内含有大量的脓细胞、炎性渗出物或细菌时,新鲜尿液呈白色混浊,加热不消失,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和肾盂肾炎、膀胱炎。

88.菌尿(bacteriuria)当尿内含有大量的脓细胞、炎性渗 出物或细菌时,新鲜尿液呈云雾状。加热不消失,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和肾盂肾炎、膀胱炎。 89.蛋白尿(proteinuria)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定量试验超过150mg/24h尿时,称蛋白尿。

90.选择性蛋白尿(selective proteinuria)以清蛋白为主,并有少量的小分子量蛋白 ,尿中无大分子量的蛋白 ,典型病种是肾病综合症。

91.非选择性蛋白尿(non-selecive proteinuria)说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有严重的损伤断裂,尿中有大分子量的蛋白质,几乎均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也可见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92.肾小球性蛋白尿(glomerular proteinuria)各种原因导致肾小球及电荷屏障受损,血浆蛋白大量滤入原尿,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原发性肾小球损害疾病和继发性肾小球损害疾病均可见。

93.肾小管性蛋白尿(tubular proteinuria)炎症或中毒等因素引起近曲小管对低分子量蛋白质的重吸收减弱所致,常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重金属中毒、药物及肾移植术后。

94.混合性蛋白尿(mixed proteinuria)肾小球和肾小管同时受损所致的蛋白 尿,如肾小球肾炎或肾盂肾炎后期。

95.溢出性蛋白尿(overflow proteinuria)因血浆中出现异常增多的低分子量蛋白质,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的蛋白尿。见于溶血性贫血和挤压综合症、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病等。

96.本周蛋白(bence-jones protein )

97.组织性蛋白尿(histic protienuria)由于肾组织被破坏或肾小管分泌蛋白增多所致的蛋白尿,多为低分子量蛋白尿,以T-H糖蛋白为主要成分

98.假性蛋白尿(false proteinuria)由于尿中混有大量血、脓、黏液等成分而导致蛋白定性试验阳性。见于泌尿道疾病如膀胱炎、尿道炎、尿道出血等。 99.糖尿(fasle proteinuria pseudoproteinuria)尿粮定性试验阳性,称为糖尿,一般指葡萄糖尿。分为血糖增高性糖尿、血糖正常性糖尿、暂时性糖尿、其他糖尿、假性糖尿。

100.肾性糖尿(renal glucosuria)血糖浓度正常,由于肾小管病变导致葡萄

5

糖的重吸收能力降低所致,及肾阈值下降产生的糖尿,又称肾性糖尿。常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等。

101.酮尿(ketonuria)当体内糖分解代谢不足时,脂肪分解活跃但氧化不完全可产生大量酮体,从尿中排出形成酮尿。酮尿是糖尿病性昏迷的前期指标,也可因为糖代谢障碍而出现酮尿.

102.尿比密(urine specific)是在4C条件下尿液与同体积纯水的重量之比。可粗略判断肾小管的浓缩和稀释功能。

103.红细胞淡影(blood shadow)低渗尿中红细胞因吸水胀大,并可有血红蛋白逸出,呈大小不等的空环形

104.脂肪颗粒细胞(fatty granule cell)在某些慢性炎症时,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脂肪变性,胞质中充满脂肪颗粒,观察尿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肾移植术后有无排斥反应亦有一定意义。

105.管型(cast)是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

106.透明管型(hyaline cast)由T-H糖蛋白、清蛋白和氯化物构成,为无色透明、内部结构均匀的圆柱状体,两端钝圆,偶尔含有少量颗粒。正常0~偶见/LP,肾病综合症、慢性肾炎等可见增多。

107.细胞管型(cellular cast)细胞含量超过管型体积的1/3,称为细胞管型。 108.颗粒管型(graular cast)为肾实质病变崩解的细胞碎片、血浆蛋白及其他有形物凝于T-H蛋白上而成,颗粒总量超过管型的1/3,可分为粗颗粒管型和细颗粒管型,开始时多为粗大颗粒,在肾脏停滞时间较长后,粗颗粒碎化为细颗粒。分为粗颗粒管型(见于慢性肾炎、肾盂肾炎等)和细颗粒管型(见于慢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后期等)

109.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 cast)肾小管上皮细胞含量超过管型体积的1/3。在各种原因所致的肾小管操作时出现。

110.红细胞管型(red cell cast)红细胞含量超过管型体积的1/3,常与肾小球性血尿同时存在,临床意义与血尿相似。

111.白细胞管型(white cell cast)白细胞含量超过管型体积的1/3,常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

112.混合管型(mixed cell)同时含有各种细胞和颗粒物质的管型,可见于各种肾小球疾病。

113.蜡样管型(waxy cast)由颗粒管型、细胞管型在肾小管中长期停留变性或直接由淀粉样变性的上皮细胞溶解后形成,呈质地厚、有切迹或扭曲、折光性强的浅灰或浅黄色蜡烛状。多提示有严重的肾小管变性坏死,预后不良。 114.脂肪管型(fatty cast)因管型中含有大小不一、折光性强的椭圆形脂肪小球而得名,常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等。

115.宽幅管型(broad cast)由蛋白质及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碎片构成,外形宽大,不规则,易折断。常见于慢性肾衰竭少尿期,提示预后不良。

116.细菌管型(bacterial cast)含有大量的细菌、真菌的管型,见于感染性疾病。

117.结晶管型(crystal cast)含盐类、药物等化学物质结晶的管型。

118.微量清蛋白尿(trace quantity albuminuria)在无尿路感染和心衰竭的情况下,尿中有少量清蛋白的存在,浓度在20~200ug/min的亚临床范围,称为

6

微量清蛋白尿。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指标,也可见于大多数肾小球疾病等。 119.滤过钠排泄分数(fractional excretion of filtrated sodium.)

121.柏油样便(tarry stool)稀薄、黏稠、漆黑、发亮的黑色粪便,形似柏油称柏油样便。见于上消化道出血。

122.白陶土样便(acholic stool)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胆管阻塞患者

123.米泔样便(rice water stool)粪便呈白色淘米水样,内含有黏液片块,量大、稀水样,见于重症霍乱、副霍乱患者。

124.脓血便(stool with blood and pus)当肠道下段有病变,如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结肠或直肠癌常表现为脓性或脓血便。

125.隐血试验(occult blood test)肉眼和显微镜均不能证实出血,通过试剂来判断是否有出血。对消化道出血有一定的鉴别意义。

127.脑脊液(cerebrospinal-fluid.CSF)是循环流动于脑和脊髓表面 的一种 无色透明液体,大约70%来自脑室系统脉络丛的超滤和分泌,其余由脑室管膜和蛛网膜下腔所产生,通过蛛网膜绒毛回吸收入静脉。

128.黄变症(xanthochromia)常因脑脊液中含有变性血红蛋白、胆红素或蛋白量异常增高引起,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进入脑脊液中的红细胞溶解、血红蛋白破坏,释放氧和血红蛋白而呈现黄色。

128,黄变症xanthochromia:常因脑脊液中含有变性的血红蛋白、胆红素或蛋白量异常增高引起,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进入脑脊液的红细胞溶解、血红蛋白破坏,释放氧合血红蛋白而呈黄变;血清中胆红素超过256μmol/L或脑脊液中胆红素超过8.6μmol/L时,可使脑脊液黄染;椎管阻塞、多神经炎和脑膜炎时,由于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升高而呈黄变症。

129,pandy试验,即蛋白质定性试验,脑脊液的化学检测方法,生理情况下由于血脑屏障的作用,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甚微,病理情况下会增加。脑脊液中蛋白质与石碳酸结合生成不溶性蛋白质盐而出现混浊或沉淀,此法较敏感,当总蛋白量超过0.25g/L时可呈弱阳性反应。 130,浆膜腔积液serousmembrane fluid:人体的胸腔、腹腔、心包腔统称浆膜腔,生理状态下会有少量液体,在腔内起润滑作用,病理状态下腔内有多量液体贮留成为浆膜腔积液。

131,漏出液transudate,为非炎性积液。当①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见于晚期肝硬化,肾病综合征,重度营养不良。②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见于慢性充血性心衰,静脉栓塞。③淋巴管阻塞,见于丝虫病和肿瘤压迫。

132,渗出液exudate,为炎性积液。炎症时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毒素,组织缺氧以及炎症介质作用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以致血液中大分子物质如清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及各种细胞成分渗出血管壁。形成原因有:感染性如感染化脓性细菌,分支杆菌,病毒或支原体;非感染性如外伤或化学性刺激;恶性肿瘤和风湿性疾病也会引起。

133粘蛋白定型试验Rivalta test,浆膜腔积液检测的化学方法,浆膜上皮细胞受炎症刺激时分泌粘蛋白量增加,此为一种酸性蛋白,其等电点为PH3—5,因此可在稀醋酸溶液中析出,产生白色沉淀。漏出液粘蛋白含量很少,多为阴性反应,渗出液中含大量粘蛋白,多为阳性反应。

134,乳糜性渗出液chylous exudate,渗出液的颜色随病因变化,其中乳白色系胸导管或淋巴管阻塞引起的真性乳糜液,或含大量脂肪变性细胞也呈乳糜样,

7

称假性乳糜液。

135脓性渗出液purulent exudate,渗出液颜色随病因变化,淡黄色脓性见于化脓性感染。

136,血性渗出液hematodes exudate,渗出液颜色随病因变化,淡红色、暗红色或红色为血性渗出液,见于恶性肿瘤,急性结核性胸、腹膜炎,风湿性或出血性疾病,外伤或内脏损伤等。 137,脑脊液细胞蛋白分离现象

138,精液液化时间semen liquefaction time,刚射出的精液具高度粘稠性,呈胶冻样。由于纤溶酶的作用,精液离体后会自行液化。精液由胶冻状态变为流动状态所需时间称为精液液化时间。

13,9,无精子症azoospermia,精液液化后,先于显微镜下观察有无精子。若无精子,将精液离心后再做检查,若仍无精子,则称为无精子症。

140,无精液症aspermia,精液量减少至1—2滴,甚至排不出,称为无精液症。见于生殖系统结核,淋病或非特异性炎症。 141,精子活动力sperm motility,精子活动力是精子向前运动的能力,即活动精子的质量。分为a至d级。

142,精子活动率sperm activate rate,精子活动率是检测活动精子占精子总数的百分率。观察100个精子,计数活动精子的数量,计算出精子活动率。若不活动精子大于50%,应进行伊红体外活体染色检查,以鉴别其死活。

143,精液semen,是男性生殖系统的分泌物,由精子和精浆组成。睾丸曲细精管内的生精细胞在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经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及精子细胞的分化演变,最后发育成成熟精子。精浆是精子生存的介质和能量来源,对精子的存活和生理运动功能有重要作用。

144,畸形精子症teratospermia,精液中异常形态精子大于20%为异常,如正常形态精子低于30%称为畸形精子症。见于精索静脉曲张,睾丸、附睾功能异常,生殖系统感染,某些化学药物作用或放射线损伤。

145,阴道清洁度(cleanness) 是根据阴道分泌物中的白细胞、上皮细胞、阴道杆菌和杂菌的多少来划分的。是阴道炎症和生育期女性卵巢性激素分泌功能的判断指标。 147、前列腺液(prostatic fluid)是精液的重要组成成分,约占精液的15%~30%。通过前列腺按摩所获得前列腺液混有精囊液,此为静态液;由射精排入精液中的前列腺液为刺激性分泌物。前列腺液的检测主要用于前列腺炎、结石、结核、肿瘤和前列腺肥大的辅助诊断,也可用于性病的检测等。

154、前清蛋白(prealbumin,PAB)由肝细胞合成,分子量为62000,比清蛋白小。是一种载体蛋白,能与甲状腺素结合,因此又叫甲状腺素结合前清蛋白,并能运输维生素A。其半衰期短,更能早期反映肝细胞损害。

155、清蛋白/球蛋白比值(albumin/globulin,A/G)清蛋白与球蛋白量的比值,正常成人的A/G为(1.5~2.5):1。

17.结合胆红素(conjugated bilirubin,CB)以清蛋白为载体的非结合胆红素随血流进入肝脏,在窦状隙与清蛋白分离后,迅速被肝脏摄取,在肝细胞内和Y、Z蛋白结合,并被运输到光面内质网,在此与配体结合蛋白分离,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存在时,与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作用,形成单葡萄糖醛酸胆红素和双葡萄糖醛酸胆红素,即结合胆红素。

8

18.

(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旧称谷氨酸丙酮酸转移酶(GPT)主要分布在肝脏,其次是骨骼肌、肾脏、心肌等组织中;主要存在于非线粒体中,为非特异性细胞内功能酶,正常时血清含量很低,但当肝细胞受损时,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包浆内的ALT释放入血,致使血清ALT的酶活性升高。

(3)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旧称谷氨酸草酰乙酸转移酶(GOT)主要分布在心肌,其次在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组织中。大约80%的AST存在于线粒体内。

(4)AST/ALT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之比,正常时血清含量很低。ALT/AST>1,是诊断急性病毒性肝炎重要的检验手段;在慢性病毒性肝炎时,ALT/AST<1,提示慢性肝炎可能进入活动期。

(5)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主要分布在肝脏、骨骼、肾、小肠及胎盘中,血清中ALT以游离的形式存在,极少量与脂蛋白、免疫球蛋白形成复合物。由于血清中大部分ALP来源于肝脏与骨骼,因此常作为肝脏疾病的检查指标之一。

(6)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lutamyl transferase,GGT)主要存在于细胞膜和微粒体上,参与谷胱甘肽的代谢。肾脏、肝脏和胰腺含量丰富,但血清中GGT主要来自肝胆系统。GGT在肝脏中广泛分布于干细胞的毛细胆管一侧和整个胆管系统,因此当肝内合成亢进或胆汁排出受阻时,血清中GGT增高。

(7)II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rocollagen-III-peptide,PIIIP)在胶原生成初期,首先生成前胶原,前胶原受到肽酶切割分离,而形成的产物之一。常被用作肝脏纤维化的检测指标,多以放射免疫法加以检测。

(8)IV型胶原(collagen type IV,CIV)分布于肝窦内皮细胞下,是构成基膜的主要成分。在肝纤维化过度增生时,CIV的含量增加伴随着CIV降解酶活性的增加,所以CIV的合成和降解都处在较高水平。CIV与层粘连蛋白有高度亲和性,过度沉积使肝窦毛细血管化,肝窦组织结构和肝血流量改变,使肝细胞营养受限,从而加剧肝脏病变。现认为,在肝纤维化早期已有CIV的沉积。血清CIV及其产物的增加是肝纤维化早期的表现。

(9)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为基质成分之一,由间质细胞合成,可准确灵敏的反映肝内纤维化程度,反应肝脏的早期损伤。

(10)层粘连蛋白(laminim,LN)是一类反映胶原产生及降解的血清标志物,其含量高低与门静脉高压程度呈正比,用于评价干纤维化的实验诊断指标。 (11) (12)

171、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tration rate,GFR)即单位时间(min)内,经两肾肾小球滤出的血浆液体量,是评估滤过功能最重要的参数。正常人约为120~160ml/min。

172、肾清除率(clearance rate)指双肾于单位时间内,能将若干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物质全部加以清除而言,结果常以ml/min或L/24h表示。利用清除率可分别测定GFR、肾血流量、肾小球对各种物质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

173、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血中的肌酐有外源性和内生性两类组成。血中肌酐主要有肾小球滤过排除体外,肾小球基本不重吸收且分泌量也

9

较少,在外源性肌酐摄入量稳定的情况下,血中的浓度取决于肾小球滤过功能,当肾实质损害,GFR降低到临界点后,血Cr浓度就会明显上升,故测定血肌酐浓度可作为GFR受损的指标。

174、内生肌酐清除率(endogenouse 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肾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液中的内在肌酐全部清除。是判断肾小球损害的敏感指标,可评估肾功能损害的程度,指导治疗。

后面的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整理,希望大家自己整理。

实验诊断学问答题答案

1. 临床检验常用的标本的种类?临床常用的标本包括血液(包括血清、血浆和全血)、排秘物(包括尿液、粪便和痰液)和体液(包括脑脊液、浆膜积液和生殖系统体液)

2. 标本采集及送检的注意事项?所有标本的采集和运送应在无菌操作,防止污染的原则下认真进行。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实验室分析,标本管道传递系统可加快标本传递速度和避。免标本的错误传递。若标本不能及时转运到实验室或欲将标本送到上级部门或检测中心进行分析时,应采取适宜的方式进行贮存后运送。要视所有标本为传染品,对具有高度危险性的标本,如HBV感染患者标本,HIV感染患者标本等等,要有明显标识;急症或危重患者标本要特别注明。严禁标本直接用口吸取、接触皮肤或污染器皿的外部或实验台。标本用后均要做消毒处理,盛标本的器皿要消毒处理或毁形、焚烧。

3. 从发病机制分析RBC,Hb及Hct病理性降低临床常见于哪些疾病?

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的病理性降低常见于各种贫血。根据贫血产生原因及发病机制的不同,贫血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增多、红细胞丢失过多。

红细胞生成减少分为血红蛋白合成障碍(见于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地中海性贫血)、DNA合成障碍(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造血组织损伤(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浸润(白血病、骨髓纤维化)和原因不明的慢性感染。 红细胞破坏增多分为内在缺陷(包括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G-6-PD缺乏和镰形细胞贫血)和外在因素(免疫、机械、理化、脾亢和感染等)

红细胞丢失过多见于失血,急性丢失过多见于外伤、手术,慢性丢失过多见于钩虫病。

4.分析引起RBC,Hb及Hct增高的机制,并举出常见原因或疾病。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增多分为相对性增多和绝对性增多。相对性增多因血浆容量减少,使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多。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绝对性增多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类:

(1)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因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所致。

①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由血氧饱和度降低,组织缺氧所致。生理性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见于胎儿及新生儿、高原区居民。病理性红增加见于严重的慢性心肺疾患如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发绀型新天性心脏病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

②红细胞生成素非代偿性增加:红细胞生成素增加是与某种肿瘤及肾脏疾病有

10

关,如肾癌、肝细胞癌、卵巢癌、肾胚胎瘤、肾上腺皮质腺瘤、子宫肌瘤、肾盂积水及多囊肾等。

(2)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生性疾病,目前认为是多能造血干细胞受累所致。

5.依据MCV,MCH,MCHC进行贫血的形态学分类,并举出常见疾病。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贫血的形MCVMCH MCHC 病因 态学分类 (80-100fl) (27-34pg) (32%-36%) 正常细胞80-100 27-34 32-36 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性贫血 失血性贫血、多数溶血性贫血、骨髓病性贫血如白血病等 大细胞性>100 >34 32-36 巨幼细胞性贫血及恶贫血 性贫血 小细胞低<80 <27 <32 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色素性贫成障碍性贫血、铁粒幼血 细胞性贫血 非纯小细<80 <27 32-36 慢性感染、炎症、肝病、胞性贫血 尿毒症、恶性肿瘤、风湿性疾病等所致的贫血 6、试述Reti 概念及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的红细胞。 临床意义:(1)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及某些贫血病人治疗后,如补充铁或维生素B12及叶酸后。(2)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常见于再障性贫血,在骨髓病性贫血(如急性白血病等)时,骨髓中异常细胞大量浸润,使红细胞增生受到抑制,网织红细胞也减少。

7、试述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高的临床意义,并举出常见原因或疾病。 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高:

(1)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为最常见的原因。

(2)严重的组织损伤、坏死和大量的血细胞破坏:严重外伤,较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及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后12~36h,中性粒细胞可增多。 (3)急性大出血:在急性大出血后1~2h内,刺激骨髓贮存池释放粒细胞,导致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4)急性中毒 代谢紊乱所致的代谢性酸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急性化学药物中毒,如急性铅、汞及安眠药中毒;生物性中毒如昆虫毒、蛇毒、毒蕈中毒等。

(5)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恶性肿瘤。

8、试述病理性中性粒细胞降低的临床意义,并举出常见原因或疾病。

11

病理性中性粒细胞降低:

①感染:特别是格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均减少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流感,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时,白细胞亦常减低。某些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时白细胞亦可减少。

②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非白血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巨幼细胞性贫血、严重缺铁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以及骨髓转移癌等,白细胞减少同时常伴有血小板及红细胞减少。

③物理、化学因素损伤:X射线、γ射线、放射性核素等物理因素,化学物质如苯、铅、汞等,以及化学药物如氯霉素。磺胺类药、抗肿瘤药、抗糖尿病及抗甲状腺药物等均可引起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

④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脏肿大及其功能亢进,如门脉性肝硬化、淋巴瘤、Gaucher病、Niemann-Pick病常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

⑤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产生自身抗体导致白细胞减少。 9.试述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或降低的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①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食物过敏、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达10%以上。

②寄生虫病:血吸虫病、蛔虫病、钩虫病等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达10%或更多。某些寄生虫感染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导致白细胞总数高达数万,90%以上为嗜酸性粒细胞,为嗜酸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映。

③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等可见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轻中度增高。

④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可有不同程度增高,有的可伴有幼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⑤某些恶性肿瘤:某些上皮细胞性肿瘤如肺癌等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⑥某些传染病:急性传染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大多减少,但猩红热时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⑦其他:风湿性疾病、脑腺垂体功能减低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等也伴有中性粒细胞增多。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伤寒、副伤寒初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或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其临床意义甚小。

10、试述淋巴细胞增高或降低的临床意义,并举出常见原因或疾病。

淋巴细胞增多:儿童期淋巴细胞较高,婴儿出生时淋巴细胞约占35%,4-6天后淋巴细胞可达50%,4-6岁时淋巴细胞比例逐渐降低,粒细胞比例增加,逐渐达到成人水平。此为儿童期的淋巴细胞生理性增多。病理性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 1)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以及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感染,也见于百日咳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布鲁菌、梅毒螺旋体、弓形虫等的感染。

2)肿瘤性疾病:急性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12

3)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4)移植排斥反应:见于移植物抗宿主反映或移植物抗宿主病。

再障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时中性粒细胞减少,故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但淋巴细胞的绝对值并不增高。

淋巴细胞减少:主要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的治疗以及放射线损伤、免疫缺陷性疾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 11、试述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及形态改变的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病例情况下,核象可发生变化,出现核左移或核右移现象。

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的百分率增高时,成为核左移。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等。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反应,也可出现核极度左移现象。

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药物,如阿糖胞苷或6-巯基嘌呤等。在炎症的恢复期,可出现一过性的核右移。如在疾病进展期突然出现核右移的变化,则表示预后不良。

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

1)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改变:在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如猩红热)、各种化脓性感染、败血症、恶性肿瘤、中毒及大面积烧伤等病例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可以发生下列中毒性和退行性变化:1.细胞大小不均:表现为细胞胞体增大,细胞大小悬殊。见于病程较长的化脓性炎症或慢性感染时。可能是骨髓幼稚中性粒细胞受到内毒素等影响发生不规则分列增殖所致。2.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染色呈深紫红或紫黑色,谓之为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酯酶活性显著增高。3.空泡形成:中性粒细胞胞质或胞核中可见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空泡。可能是细胞质发生脂肪变性所致。4.杜勒小体:是中性粒细胞胞质中毒性变化而保留的局部嗜碱性区域。圆形或梨形呈云雾状天蓝色或蓝黑色,直径1-2μm。杜勒小体亦可在单核细胞胞质中出现。5.核变性:是中性粒细胞胞核出现固缩,溶解及碎裂的现象。

2)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细胞胞体较大,直径达16-25μm,核分叶过多,常超过5叶以上,甚至在10叶以上,核染色质疏松。多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或应用抗代谢药物治疗后。

12、试述红细胞沉降率的概念及临床意义。红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

血沉加快常见于:

(1)生理性加快:12岁以下的儿童、60岁以上的高龄者、妇女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血沉可加快,其加快可能与生理性贫血或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有关。

(2)病理性加快:1)各种炎症性疾病:急性细菌性炎症时,炎症发生后2-3即可见血沉加快。风湿热、结核病时,因纤维蛋白原及免疫球蛋白增加,血沉明显加快。2)组织损伤及坏死:如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沉增快,而心绞痛时则无改变。3)恶性肿瘤:增长迅速的恶性肿瘤血沉增快,可能与肿瘤细胞分泌糖蛋白、肿瘤组织坏死、继发感染或贫血等因素有关。4)各种原因导致血浆球蛋白相对或绝对增高时,血沉均可增快,如慢性肾炎、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黑热病等。

13

5)其他:部分贫血患者,血沉可轻度增快。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症、粘液水肿等患者,血中胆固醇高,血沉亦见增快。

血沉减慢:一般临床意义较小,严重贫血、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和纤维蛋白含量重度缺乏者,血沉可减慢。 15.(1)缺铁性贫血

1)血象:血红蛋白、红细胞均减少,以血红蛋白减少更为明显。轻度贫血时红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中度以上贫血时红细胞体积减小,中心淡染区扩大,严重时红细胞可呈环状,并有嗜多色性红细胞及点彩红细胞增多。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一般正常。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

2)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值减低。红细胞系明显增生,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幼红细胞体积小,边缘不规整,胞核小而致密,胞浆量少,因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而着色偏碱。成熟红细胞体积小,中心淡染区扩大,严重时可呈环状红细胞。易见嗜多色性红细胞。粒细胞系相对减少,但各阶段比例及细胞形态大致正常。巨核细胞系正常。

(2)巨幼细胞性贫血

1)血象 1.红细跑、血红蛋白均减少而以红细胞减少更为严重,MCV92fl,MCH31pg、MCHC多正常,RDW15%。 2.白细胞计数多正常,重者可见减低,成熟粒细胞可见分叶过多现豼并可出现少量幼稚粒细胞。 3.血涂片中成熟红细胞体积大小不等,以大红细胞为多见,由于细胞厚度加大或饱含血红蛋白其生理性中心淡染区缩小甚至消失,并可见Howell-Jolly#39;s body、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嗜多色性红细胞及少数幼红细胞。 4.网织红细跑轻度增高。

2)骨髓象 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2.红细胞系明显增生,幼红细跑总百分率常40%,以旱、中幼红细胞增高为主.并出现巨幼红细胞常10%,其细胞形态学特点为①细胞胞体增大,②细胞核染色质疏松呈颗粒状,似海绵或有蚕蚀感而着色较浅淡,晚巨幼红细胞核型多不规则可呈花瓣乃至分叶状;⑧细胞核与胞质发育不平行,表现为胞核的发育明显落后于胞质。于中、晚巨幼红细胞中易见Howell-Jolly#39;s body。 3.粒系细胞总百分率常相对减低,并可见巨晚、巨杆状核粒细胞及分叶核粒细胞核分叶过多现象。 4.粒、红比值明显减低。 5.巨核细胞数量大多正常,部分巨核细胞也可发生巨型变如胞体增大,核染色质疏松、核形不规则甚至分叶等。 6.成熟红细胞形态学变化同外周血。 (3)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1).血象 (1)红细胞、血红蛋白多严重减低,二者呈平行性下降,为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 (2)白细胞严重减少,常ltimes;109/L,分类时可见中性粒细胞极度减少而呈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可达100%。 (3)血小板严重减少,常3times;109/L。 (4)网织红细胞严重减少,多0.5%,其绝对值亦减少常15times;109/L。

2).骨髓象 由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红髓病变广泛并代之以脂肪组织,穿刺时不易获得骨髓成分,涂片上脂肪滴明显增多,故常需多次、多部位穿刺方可诊断。 (1)骨髓增生多为重度减低。 (2)粒、红两系均严重减少。粒细胞系以成熟粒细胞为主,红细胞系以中、晚幼红为主,细胞形态染色大致正常。 (3)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可达80%或更多。 (4)浆细胞、网状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非造血细胞增多,成堆出现者即为;非造血细胞团。 (5)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除个别病例偶

14

见外大多不见巨核细胞。 (6)成熟红细胞形态、染色无明显变化。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1).血象 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及血小板均见减少但发生的先后及其程度可有不同。 (1)血红蛋白、红细胞中或重度减低,多为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 (2)白细胞减少,其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不及急性型,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3)血小板减少,多8times;109/L,并可见形态异常者如体积小,形态不规则,胞质内颗粒减少等。 (4)网织红细胞可1%甚至达2%~3%,但其绝对值仍低于正常。

2).骨髓象 (1)骨髓多为增生不良、遇代偿性造血灶则可显示增生活跃甚至明显活跃。 (2)粒系细胞总百分率正常或减低。 (3)幼红细跑总百分率正常甚至可增多,但可见幼红细胞成熟停滞于晚期的现豼表现为晚幼红细胞百分率高于中幼红阶段,胞核呈炭核(核染色质高度浓集,深染呈均匀的紫黑色)井脱核迟缓。 (4)粒、红比值可正常可减低。 (5)淋巴细胞相对增多,但非造血细胞比急性型为少。 (6)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或缺如,既便是骨髓增生良好时巨核细胞也减少,故此点为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十分重要的条件之一。 (7)成熟红细胞形态染色多大致正常。

16.血细胞化学染色,是一种以形态为基础,结合运用化学或生物化学技术对血细胞内各种化学成分作定位、定性及半定量分析的方法。 中性粒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染色的结果判断: 正常参考值:

NAP主要存在于成熟阶段的粒细胞胞浆中,结果以阳性率和积分值表示。正常人阳性细胞平均为20%~40%,以“十”阳性反应为主,阳性积分值<70。 临川意义:

活性增高:可见于细菌性感染、类白血病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时、多发性骨髓瘤、神经母细胞瘤、垂体一肾上腺皮质激素功能亢进、妊娠2~3个月后。

活性减低:可见于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绿色瘤、红白血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病毒感染等。

19.骨髓增生程度:指在显微镜下观察骨髓图片中有核的细胞和成熟的无核细胞的比例,以判断骨髓细胞的生成情况和指导诊断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 其分级和临床意义如下:

增生极度活跃 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1:1 ,要见于急性和慢性白血病,偶见某些增生性贫血。

增生明显活跃 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10:1 ,见于白血病、增生性贫血,

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增生活跃 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20:1 ,见于正常人骨髓象,某些代偿增生较差的贫血,也见于因骨髓取材时受部分血液稀释。

增生减低 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50:1 ,见于造血功能低下,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或见于骨髓被部分血液稀释。

增生严重减低 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为 300:1 是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表现。

18.一期止血缺陷是指血管壁和血小板缺陷所致出血病。常选用血小板计数(PLT)和出血时间(BT)。其结果的临床意义如下:

15

BT和PLT都正常:除正常人外,多数是由单纯血管壁通透性或脆性增加所致的血管性紫癜所致。临床上常见于过敏性紫癜、单纯性紫癜和其他血管性紫癜等。 BT延长,PLT减少:多数是由血小板数量减少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临床上多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T延长,PLT增多:多数是由血小板数量增多所致的血小板增多症。临床上多见于原发性和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

BT延长,PLT正常:多数是由血小板功能异常或某些凝血因子严重缺乏所致的出血病,如血小板无力症、贮藏池病以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血管性血友病(vWD)等。

19.二期止血缺陷是指凝血因子缺陷或病理性抗凝物质存在所致的出血病。常选用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作为筛检实验。其结果的临床意义如下:

APTT和PT都正常:除正常人外,仅见于遗传性和获得性因子XIII缺陷症。 APTT延长,PT正常:多数是由内源性凝血途径缺陷引起的出血病,如遗传性和获得性因子Ⅷ、Ⅸ、XI和XII缺陷症等。

APTT正常,PT延长:多数是由外源性凝血途径缺陷引起的出血病,如遗传性和获得性因子Ⅶ缺陷症等。

APTT和PT都延长:多数是由共同凝血途径缺陷引起的出血病,如遗传性和获得性因子Ⅴ、Ⅹ、凝血酶原(因子Ⅱ)和纤维蛋白原(因子Ⅰ)缺陷症。

20.纤溶亢进性出血指纤维蛋白原和某些凝血因子被纤溶酶降解所引起的出血。可选用FDPs和D-D作为筛检实验。其结果的临床意义如下:

FDPs和D-D均正常:表示纤溶活性正常,临床的出血症可能与纤溶症无关,若ELT阴性更予以支持。

FDPs阳性,D-D阴性:理论上见于纤维蛋白原被降解,而纤维蛋白未被降解,即原发性纤溶。实际上这种情况多属于FDPs的假阳性,见于肝病、手术出血、重型DIC、纤溶早期、剧烈运动后、类风湿性关节炎、抗Rh(D)抗体存在等。 FDPs阴性,D-D阳性:理论上只见于纤维蛋白被降解,而纤维蛋白原未被降解,即继发性纤溶。实际上这种情况多属于FDPs的假阴性,见于DIC,静脉血栓、动脉血栓和溶血栓治疗等。

FDPs和D-D都阳性表示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同时被降解,见于继发性纤溶,如DIC和溶血栓治疗后。这种情况临床上最为常见,若ELT阳性更予以支持。 2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

原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在受检血浆中加入部分凝血活酶磷脂悬液,在Ca2+的作用下观察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是内源性凝血系统是筛检试验。 临床意义:APTT延长:见于Ⅷ、Ⅸ、XI明显减少,如血友病A,B和第XI因子缺乏症。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Ⅴ、因子Ⅹ和纤维蛋白缺乏症,重症肝病,新生儿出血症,口服抗凝剂,应用肝素,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亢进,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等。

APTT缩短:见于血液的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抽血不顺利使血液中混有大量组织液时,是目前推荐应用的内源凝血系统的筛检实验,又是监测肝素的首选指标。

22、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原理: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在受检血浆中加入组织凝血活酶和Ca2+,

16

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后者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观察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PT是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是=的筛选实验。 临床意义:

PT延长:PT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或凝血酶原比值超过正常范围即为延长,主要见于:①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的缺乏(低或无纤维蛋白血症);②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DIC、原发性纤溶亢进症、肝病的阻塞性黄疸和维生素K缺乏、血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等。

PT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DIC早期,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多发性骨髓瘤,长期口服避孕药等。 23、止血凝血检查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①.静脉采血:取血时病人避免紧张,环境温暖,防止静脉挛缩,止血带的压力要尽可能小.

②.穿刺一针见血,避免淤血,气泡,溶血和组织液污染.

③.取血时,拉针栓的速度要慢且均匀,使血液平稳地进入注射器.

④.注射器抽取血液后,用第一管抽取的血液进行凝血检测,剩余血液可用于其它检测,如果从导管取样,则需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前面5ML血不能使用.

⑤.采血后立即与抗凝剂充分混合,(放血时取下针头,将注射器喷口贴靠在试管壁后慢慢注入使血液沿管壁流下,以防产生泡沫或过度振荡,随后立即轻轻颠倒混匀十次.

⑥.采血量必须准确,如少于计划量的90%,则不能使用.抗凝剂(3.2克%柠檬酸钠)最好是临用前取0.3ML至塑料试管中,加血至刻度(共3ML),或去门诊化验室取已配好的试管.

⑦.不能在静脉穿刺部位或附近部位采样. ⑧.抽血后立即送 实验室检查.

26.外尿道集居有正常的菌群,故采集尿液时更应该注意无菌操作。女性采样时用肥皂水或碘伏清洗外阴,在收集中段尿标本10~20ml清洁中段尿于灭菌容器内。男性清洗阴茎头后留取中段尿标本,排尿困难者可导尿,一般插入导尿管后将尿留弃15ml后在留取培养标本,但应避免多次导尿致尿路感染。

27.通常在午餐后2h收集尿标本。适合作病理性糖尿、蛋白尿等检查。

28.晨尿各种成分较稳定,影响因素较少。适合做蛋白、细胞、管型、尿糖等测定。 29.协助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协助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用药的监护。

30.甲苯:防止标本与空气接触。甲醛:保存细胞和管型,但干扰尿糖测定,故不能用于尿糖测定。麝香草酚:用于尿电解质、结核杆菌检查。 盐酸:用于17羟或17酮类固醇、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等化学成分定量检查。冰乙酸:用于醛固酮和5-羟色胺检查。

31.一:尿量增多:暂时性多尿:摄水过多、应用利尿剂和某些药物。 内分泌疾病:糖尿病,尿崩症。

肾脏疾病: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间质肾炎,慢性肾衰早期,急性肾衰早期。

二:尿量减少:肾前性少尿:休克,心衰,脱水→有效血容量↓→肾小球滤过率↓→尿量减少。

肾性少尿:肾脏实质改变→少尿。

17

肾后性少尿:因结石,尿路狭窄等→尿路梗阻或排尿功能障碍。 32.相同点:都能反映尿中溶质的含量。

不同点:尿比密指在4摄氏度条件下尿液于同体积纯水的重量之比,尿中受尿中可溶性物质的量及尿量的影响,粗略的判断肾小管的浓缩和稀释功能。

 尿渗量:每公斤水计算所含全部的微粒总数,受溶质的粒子数量的影响,真正反映肾浓缩和稀释功能。

33.血尿:尿液内含有一定的红细胞,可呈淡红色云雾状、洗肉水样或混有血凝块,没升尿液含血量>1ml,出现淡红色;离心沉淀后高倍镜视野红细胞平均>3个为镜下血尿,多见于泌尿系统炎症、结石等。

血红蛋白尿:正常隐血实验为阴性,尿液呈浓茶色、红葡萄酒色或酱油色,见于严重的血管内溶血。

34.<1>肾小球性蛋白尿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及电荷屏障受阻血浆蛋白大量虑入原尿,超过肾小球重吸收能力所致。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等。 <2>肾小管性蛋白尿:炎症或中毒等因素引起近曲小管对低分子量蛋白质的重吸收减弱所致。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3>混合型蛋白尿:肾小球和肾小管同时受损所致的蛋白尿、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4>溢出性蛋白尿:因血浆中出现异常的低分子蛋白质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的蛋白尿。见于溶血性贫血和挤压综合症、骨髓瘤等。

<5>组织性蛋白尿:见于肾组织被破坏或肾小管分泌蛋白增多所致的蛋白尿,多为低分子蛋白尿。 <6>假性蛋白尿:由于尿液中混有大量血、脓、粘液等成分而导致蛋白定型实验阳性。见于膀胱炎、尿道炎、尿道出血。

35.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易还原班氏试剂而使实验结果呈假阳性。

36.管型:是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

条件:<1>尿中清蛋白,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的T-H糖蛋白是构成管型的基质。 <2>肾小管仍有浓缩和酸化的功能。

<3>仍存在可交替使用的肾单位,处于休息状态的肾单位尿液瘀滞,有足够的时间形成管型。

37.<1>透明管型:在肾病综合症、慢性肾炎、恶性高血压和心力衰竭时可见增多。 <2>颗粒管型:粗颗粒管型:见于慢性肾炎、肾盂肾炎或药物中毒等引起的肾小管损害细颗粒管型;见于慢性肾炎或急性肾小球肾炎后期。

<3 >细胞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各种原因所致肾小管损伤红细胞管型:泌尿系统炎症③白细胞管型:常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④混合性管型见于含有各种细胞和颗粒物质的管型,可见于各种肾小球疾病。 <4>蜡样管型:揭示有严重的肾小管变性坏死,预后不良。

<5 >脂肪管型:见于肾病综合症、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及其他肾小管损伤性疾病。

<6>宽幅管型:见于慢性肾衰竭少尿期。

<7>细菌管型:感染性疾病 <8>结晶管型:化学物质结晶的管型。

39.<1>尿中的尿素经细菌分解后生成(NH4)2CO3,使尿PH升高,有形成分破坏。 <2>尿中化学物质细菌或真菌降解。

<3>盐类可因久置而结晶析出,干扰显微镜镜检查。

18

40.微量清蛋白:在无尿路感染和心力衰竭的情况下,尿中有少量清蛋白的存在,浓度为20-200ug/min的亚临床范围,称为微量清蛋白。 是早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41.陈旧性出血在留取3管均呈血性,离心后上清液为淡红色或黄色

穿刺损伤在留取标本时,第一管为血性,以后两管颜色逐渐变浅,离心后红细胞全部沉至管底,上清液则无色透明。 43. 压蛋白质 葡萄细胞计数力糖氯化物及分类 (k外观 细菌 定量(mmol(mmol/L) (*10的6定性 Pa(g/L) /L) 次方/L) ) 化脓显著增加,↑混浊,脓性+++以↓↓数千,以中↑性,可有↑↑↑ ↓ (-) 脑上 ↓ 性粒细胞↑ 脓块 膜为主 炎 结微浊,呈核增加,数十毛玻璃性↑或数百,以样,静置+~+++ ↑↑ ↓↓ ↓↓ (+) 脑↑ 淋巴细胞后有薄膜膜为主 形成 炎 病抗酸毒增加,数十染色正常性清晰或微或数百,以可以↑ +~++ ↑ 或稍正常 脑浊 淋巴细胞看到高 膜为主 抗酸炎 杆菌 44. 漏出液及渗出液鉴别要点 鉴别要点 漏出液 渗出液 原因 非炎症所致 炎症、肿瘤、化学或物理性刺激 外观 淡黄,浆液性 不定,可为血性、脓性、乳糜性等 透明度 透明或微混 多混浊 比重 低于1.018 高于1.018 凝固 不自凝 能自凝 黏蛋白定性 阴性 阳性 蛋白定量 <25g/L >30g/L 葡萄糖定量 与血糖相近 常低于血糖水平 细胞计数 <100*10六次方/L 常>500*10六次方/L 19

细胞分类 细菌学检测 积液/血清总蛋白 <0.5 >0.5 积液/血清LDH比值 <0.6 >0.6 LDH <200IU >200IU 47 阴道分泌物清洁度判断: 清洁杆球上皮细白细胞(或脓细胞)(个/HPF) 度 菌 菌 胞 多Ⅰ 无 满视野 0~5 量 少少Ⅱ 1/2视野 5~15 量 量 极多Ⅲ 少量 15~30 少 量 大Ⅳ 无 无 >30 量 48

阴道分泌物颜色与性状变化及临床意义: 阴道分泌颜色与性状 临床意义 物 粘稠透明卵巢颗粒细胞癌和应用雌激素等药物治疗大量无色、透明 样 后 阴道毛滴虫、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宫脓性 黄色、黄绿色,有臭味 颈炎、老年性阴道炎、子宫内膜炎,以及阴道异物等 泡沫样脓黄色、黄绿色 滴虫性阴道炎 性 宫颈癌、宫体癌,宫颈息肉、子宫粘膜下肌血性 红色,有特殊臭味 瘤、老年性阴道炎、重度慢性宫颈炎及宫内有节育器损伤等 子宫粘膜下肌瘤、宫颈癌、宫体癌、输卵管黄色水样 病变组织变性、坏死 癌 豆腐渣样或凝乳状小豆腐渣样 念珠菌性阴道炎 块 49.a级:精子活动力良好,精子呈直线前向运动。 b级:精子活动力良好,精子呈缓慢或呆滞的前向运动,但有时略有回旋。 C级:精子活动力不良,精子运动迟缓,在原地打转或抖动。

20

以淋巴细胞、间皮细胞为主 阴性 根据不同病因分别以中性粒细胞或淋巴细胞为主 可找到病原菌

D级:精子无活动,精子完全无活力,加温后仍不活动,即死精子。 50.

前列腺液的非染色涂片的成分变化及临床意义: 参考成分 临床意义 范围 前列腺炎的磷脂酰胆碱减少或消失,且分布不均,并有磷脂酰胆碱小体 大量 成对现象 增多见于前列腺炎或肿瘤、结核,精囊炎,前列腺按摩红细胞(个/HPF) <5 过重 白细胞(个/HPF) <10 增多且成堆出现见于前列腺炎,前列腺脓肿 颗粒细胞(个<1 增多伴有大量白细胞见于前列腺炎,也见于正常老年人 /HPF) 淀粉样小体 有 常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无临床意义 精子 可有 按摩前列腺时,因精囊受挤压而排出精子,无临川意义 滴虫 无 阳性多见于滴虫性前列腺炎 可见碳酸钙、磷酸钙-胆固醇、磷酸精胺结石,少量无结石 可见 意义 51评价男性生殖能力,检查男性不育症的原因及其疗效观察。  观察输精管结扎术后的效果

③ 辅助诊断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如炎症、结合、肿瘤 ④法医学鉴定 ⑤婚前检查

⑥为人类精子库和人工受精筛选优质精子。

52<1>血清肌酐测定:敏感性较好,但不能用于肾病早期诊断,需GFR降到1/3时有效。

<2>内生肌酐清除率的测定:步骤繁琐,受各方面的影响。

<3>血尿素氮的测定:只能粗略观察肾小管滤过功能,受饮食的影响,为后期功能的指标、 53近端肾小管:(一)尿β2-微球蛋白测定,根据β2β2—MG的肾排泄过程,尿β2-MG增多较敏感的反映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受损,以及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早期。

(二)a1微球蛋白测定:血浆中a1-MG可以游离或与lgG、清蛋白结合的两种形式存在,原尿中a1-MG约99%被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以胞饮方式重吸收,故仅微量从尿中排泄。 远端小管:(一)昼夜尿比密试验:用于诊断各种疾病对远端肾小管稀释-浓缩功能的影响。

(二)3h尿比密试验:用于诊断各种疾病对远端肾小管稀释-浓缩功能的影响。

(三)尿渗量:真正反映肾浓缩和稀释功能。 54内生肌酐清除率:肾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液中的内在肌酐全部清除出去。 临床意义:<1>判断肾小球损害的敏感指标(早期)<2>评价肾功能损害的程度<3>指导治疗

21

56 肾前:血清肌酐小于200维摩每升 血尿素/血清肌酐大于10比1 尿渗量大于450MOSM/KGH2O

肾性大于200维摩每升 血尿素/血清肌酐小于10比1 尿渗量小于450MOSM/KGH2O 57 标志物:心肌酶,心肌蛋白 原则:1,具有高度心脏特异性 2,心肌

损伤和迅速增加持续时间长 3,检查方法方便 4,应用价值由临床所证实

58 ?6h内Mb CK-MBmas 6h后 cTnT cTnI 59 ?血清病毒标志物:抗-HEVIgM阳性(前面8个月) 抗HEvIgG阳性

RT-PCR阳性

61 血液都为总胆红素 梗阻性黄疸 血液:明显增加 尿液:明星增加 粪便:减少 溶血性黄疸 血液:轻度升高 尿液:阴性 粪便:明显升高 肝细胞黄疸 血液:中度升高 尿液:阳性 粪便:正常 62 从上参考

63 蛋白:降低 酶:升高 胆红素:升高

64 蛋白:升高 酶:轻度升高 胆红素:正常或轻度升高

65 包括: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意义:HBsAG见于急性乙肝的潜伏期但不具有传染性携带者也成阳性,与HBV同时存在时常被用来作为传染性标志之一。 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课阻止HBV穿过细胞摸进入新的肝细胞,阳性是对乙肝病毒有一定的免疫力,课长期存在。 HBeAg 如果胃阳性表明肝炎处于活动期,并由较强的传染能力,如

果持续胃阳性则表明干系巴伯尊还严重,课转化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抗-HBe 胃阳性大部分表示病毒被消灭,复制减少,传染减低,但并非无传染性,也可出现与各种肝病。 抗-HBc为HBcAG的抗体,分为三种,但多册总抗体,比HBsAg更加敏感,课作为HBsAG阴性的HBV的敏感指标,与其同时出现多表示胃较强传染性。

72、无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或FBG异常,以及有过性或持续性糖尿病。 无糖尿病症状,但有明显的糖尿病家族。 ③有糖尿病症状,但FBG未达到诊断标准者。

④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肝脏疾病是出现糖尿病。 ⑤分娩巨大胎儿或有巨大胎儿史的妇女。 ⑥原因不明的肾脏疾病或视网病变。 73、GHB其生成与血糖浓度呈正比

<1>评价糖尿病控制程度:GHb增高提示糖尿病控制不良,GHb愈高血糖水平愈高,病情愈严重。故GHb可作为糖尿病长期控制观察指标。

<2>筛检糖尿病:HbA1<8%可排除糖尿病;HbA1>9%预测糖尿病的准确性为78%,敏感度为68%,特异性为94%,HbA1>10%预测糖尿病准确性为89%敏感度为48%特异性为99%。

<3>预测血管并发症:<><><><><><>GHb与氧的亲和力强,可导致组织缺氧,故长期GHb增高可引起组织缺氧而发生血管并发症。HbA1>10%提示并发症严重,预后不良。

74、 (一)乳糜微粒测定。 意义:血清中脂蛋白酯酶缺乏或活性减低,

血清CM不能及时廓清,使血清浑浊。常见于Ⅰ型和Ⅴ型高脂蛋白血

22

症。

(二)高密度脂蛋白测定。意义:<1>HDL增高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冠心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也与冠心病的发病呈负相关,可用于评价冠心病的危险性还可见于慢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2>HDL降低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急性感染、慢性衰竭。

(三)低密度脂蛋白测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LDL增高判断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遗传性高脂蛋白血症等。LDL减低见β-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四)脂蛋白测定。增高主要见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狭窄或中风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还可见于Ⅰ型糖尿病、肾脏疾病、炎症、手术创伤以及血液透析

75 定义:隐血是指消化道有少量出血,其中红细胞被破坏,粪便外观没有异常改变,肉眼和显微镜都不能证实的出血,但其中的血红蛋白的含铁血红素可以氧化色源物质而显色,而显色的深浅和血红蛋白的含量成正比相关。 意义:其对消化道的出血鉴别有一定意义(侧重于上消化道),消化性溃疡阳性40%-70%,消化道恶性肿瘤阳性可达95%并持续成阳性,急性胃黏膜等也成阳性。 76 阿米巴痢疾:便一脓血便为主呈黄白色,而其中一血为主,血中带脓,呈红色果酱样,其中有红细胞和白细胞,红细胞多于白细胞,多堆成残岁现象,有血腥臭味。 细菌性痢疾:也未脓血便呈黄白色,但已粘液及脓为主,浓中带血,中也有红细胞和白细胞,但是白细胞多于红细胞。

23

二、填空题:

24、毛细血管、静脉血、动脉血

25、消毒并扎止血带、穿刺、解除止血带、抽血

26、高、中央大方格中的四个角上和中心的方格、N/100乘以10*12/L、5个中方格内数得的红细胞数

27、低、4角的四个大方格、N/20乘以10*9/L、四角的四大方格中白细胞数 28、高、N乘以10*9、5个中方格内的血小板 29、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 30、30°~45°

31、瑞—吉氏、低、100/200、血涂片体尾交界 32、细处小于最粗处的1/2则为分叶

33、红细胞稀释液、2、血液、10、稀释液、0.38、末梢血、20、HiCN、5、末梢血、20 34、。。。 540、HiCN转化液、样品吸光度 35、

36、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免疫复合物、胆固醇、白蛋白、卵磷脂

37、4.0~5.5乘以10*12/L、120~160g/L、3.5~5.0乘以10*12/L、110~150g/L、6.0~7.0乘以 10*12/L、170~200g/L

38、红细胞生成降低、红细胞破坏过多、红细胞丢失

39、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血细胞比容、MCV、MCH、MCHC 40、婴幼儿、老人、妊娠中晚期

41、以小细胞和色素细胞为主、红细胞不均匀,---------

42、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骨髓红细胞 43、ESR

44、大小不均、中毒颗粒、空泡、杜勒小体、核变性 45、核固缩、核溶解、核碎裂

46、的百分率增高(>5%)、感染、白血病、类白血病反应、核极度

47、成熟红细胞、有核细胞、粒细胞系的百分比、红细胞系的百分比。正常骨髓象、粒红两系以外的造血系疾病、粒红两系平行升高或降低;单纯红细胞性再生性障碍性贫血、急性化脓性感染;增生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 48、光学显微

49、髂前上棘、胸骨、腰椎棘突,(后面几空不会) 50、巨核细胞、血小板

51、内源性凝血、外源性凝血 52、AT-III、IIa、Xa 53、BT 、CRT

54、出血、凝血。横版法、血小板明显减少、血小板功能异常。---------- 5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SLE。骨髓增殖性疾病、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

56、血小板平均容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57、2、7、9、10

58、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内源性凝血功能、先天性凝血因子异常、各种凝

24

血因子缺乏、DIC早期、妊娠高血压

59、凝血酶时间、外源性凝血功能。DIC后期、VitK缺乏、 60、两个D单位、E片段。D-二聚体、E片段。D-二聚体

61、疾病。其他系统疾病伴肾损害、用药监控、健康体检、重金属中毒 检查 62、尿量、外观、酸碱反应、比密 63、细胞、管型、结晶体

64、首次尿、随机尿、24小时尿、餐后尿 65、阴道分泌物 66、清洁中段

67、首次尿、随机尿。 68、2h 69、餐后 70、6

71、甲苯、麝香草酚、甲醛、浓硫酸 72、甲苯 73、甲醛 74、浓硫酸 75、2500

76、糖尿病、尿崩症

77、糖尿病、尿崩症、急性肾衰多尿期、肾移植术后 78、400ml/24h 17ml/h <100ml/24h 79、肾前性少尿、神性少尿、肾后性少尿 80、休克、脱水。心衰

81、输尿管结石、前列腺肥大 82、淡黄色。透明

83、肉眼血尿、镜下血尿 84、红细胞

85、炎症、肿瘤、结石、结核、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 86、血红蛋白。蚕豆病、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

87、肌红蛋白、挤压综合征、缺血性肌坏死、正常人剧烈运动后偶见 88、结合胆红素、黄色或豆油样、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89、脓细胞。细菌。肾盂肾炎、膀胱炎、

90、白色乳汁或豆浆样、淋巴液。乳糜血尿。丝虫病、肾周围淋巴管梗阻 91、碱、酸

92、溶性物质的量、尿量、肾小管的浓和稀释

93、肾前性少尿、急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综合征 94、慢性肾炎、急性肾衰竭多尿期、尿崩症。大量饮水 95、中、小分子量Pro。大分子量Pro 96、大、中、小分子量Pro、良好

97、肾小球滤过膜、肾病综合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98、近曲小管、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重金属中毒 99、肾小球、肾小管、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

100、小分子蛋白质、浆细胞病、急性溶血性疾病。肌损伤

25

101、糖尿病、肢端肥大症、甲亢、肝硬化 102、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家族性糖尿病

103、大量摄入或输液、脑外伤,急性心梗、脑出血 104、还原性

105、B-羟基酸、乙酰乙酸、丙酮。丙酮、乙酰乙酸、B-羟基酸 106、肝硬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剧烈呕吐、酒精性肝炎 107、阻塞性黄疸,------- 108、多形性改变。双凹盘形 109、>80%、50%

110、中性粒细胞。少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111、圆柱形 112、透明管型 113、透明 114、红细胞

115、碱、酸、中

116、尿液、加热至沸。冰乙酸、加热至沸、 117、班氏糖定性试剂、加热 至沸。0.1ml尿液 118、立即送检。注意保温 119、一般肠炎、阿米巴痢疾 120、下消化道出血

121、上消化道是否出血

122、霍乱/副霍乱、上消化道出血、脓血便。白陶土样便 123、。。

124、保温、红细胞、白细胞;白细胞、红细胞 125、脓中带血。白细胞、红细胞

126、腰椎、小脑延髓池、脑室。压力测定、细菌学检查、生物化学和免疫、细胞计数和分类、 127、无色透明

128、穿刺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 129、。。。

130、变性血红蛋白、胆红素、蛋白量异常增高 131、白细胞

132、脑膜黑色素瘤、 133、绿脓杆菌

134、纤维蛋白原、24 135、凝块、沉淀物 136、纤细的薄膜

137、蛛网膜下腔阻塞

138、颅内各种炎症性病变、颅内非炎症性病变、颅外因素、咳嗽 139、脑脊液

140、饱和石炭酸、CSF、有无沉淀、纤维蛋白原、脑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 141、脑出血、脑水肿、椎管内梗阻 142、60%、化脓性脑膜炎

26

143、约高20%左右、结核性

144、中枢神经系统有无实质性损害 145、阿尔茨海默

146、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毛细血管内流体静脉压升高、淋巴管阻塞 147、感染性、非感染性、恶性肿瘤 148、Rivalta实验

149、乳酸脱氢酶测定、乳酸测定、蛋白量实验 150、中性粒细胞

151、乳酸测定、乳酸脱氢酶测定、脱落细胞检测 152、上皮细胞、白细胞、阴道杆菌、杂菌、4 153、阴道炎症、卵巢性激素分泌。I、II度 154、酸、阴道杆菌

155、念珠菌性、滴虫性 156、30~60

157、5、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 158、3~5、8ml、1.5ml、无精液症 159、活动率、80~90、60 160、20%、畸形精子

161、<30分钟、前列腺炎 162、精子、精浆、精浆 163、酸、阴道杆菌 164、~174

175.清蛋白、球蛋白。肝脏、B淋巴细胞及浆细胞

176.梗阻性黄疸、3.4uml/L、溶血性黄疸、尿胆红素不升、尿胆原升高、胆汁淤积性黄疸、尿胆原降低、尿胆红素升高 177.UCB、TB、正常、升高 178.胆汁酸、PⅢP 179.~182

175、PH、单胺氧化酶、PⅢP、IV型胶原及其分解降解片段 176、ALT、、、、

177、肾衰竭代偿期、肾衰竭失代偿期、肾衰竭期、尿毒症期 178、各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衰竭失代偿期、肾衰竭期 179、≤20:1、Cr、>20:1

180、尿渗量测定、α—微球蛋白测定、昼夜尿比密实验、3h比密实验 181、1000~2000.空格、0.009、3~4:1.空格 182、溶质的总量、种类、性质。 尿比密 183、肾小球和肾小管 184、近段小管

185、HBsAb、HBsAg、HBeAg、HBeAb、HBcAb 186、HBeAg、HBvAg、HBsAg 187、HBsAb、HBcAg、HBsAg 188、HBsAg、HBeAg、HBcAg 189、PAP、USR、TPHP

27

190、ELIS法、快速蛋白印迹法、RT-PCR 191、IgG IgA IgM

192、A群溶血性链球菌、活动性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小球肾炎 193、感染早期、伤寒沙门菌感染

194、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I期 195、各种慢性杆感染、慢性肝病、SLE

196、各种先天性和获得性体液免疫缺席病、肾病综合征、病毒感染 197、甲胎蛋白测定、CA50、CEA、CA42、CA19-9、癌抗原50测定 198、CA125 PSA

199、CM VLDL LDL HDL 200、2~3

201、7.0、2、7.8~11.1、2~3h 202、平坦、储存延迟型 203、空腹血糖检测

204、正、载脂蛋白B、负、载脂蛋白A 三、选择题:

1D 2* 3A 6—10***DE 11—15ACDBB 16—20ABCDC

21—25CBBAA 26—30DECAD 31—35EDADB 36—40CBDAE 41—45CABDB 46—50AEABD 51—55EEABC 56—60BCDBD 61—65AACBC 66—70DEDDD 71—75DCCAD 76—80CDACC 81—85AEEBB 86—90ECBCD 91—95CDCCD 96—100BC *EA 101—105CBCDA 106—110ACBDC 111—115BC*CC 116—120E*BCE 121—125DCCBB 126—130CEDBC 131—135CDCBB 136—140ADCBB 141—145E **DA 146—150DDDBC 151—155AC *BD 156—160CDDEE 161—E165BDCE 166—170ACDCB 171—175ADBDB 176—180EBBAB 181—185BCDBA 186—190CCCDB 191—195CEBEE 196—200DBABB 201—205DACE* 206—210***CD 211—215EEBCC 216—220BDAEE 221—225CDBAE 226—230ACDCD 231—235EACBB 236—240ADBCE 241—245AACCD 246—250AAACA 251—255CDAAE 256—258BDD 259A 260A 261B 262D 263B 264B 265E 266A 267A 268B 269C 270C 271E 272D 273E 274A 275D 276D 277C 278B 279D 280E 281B 282D 283B 284D 285E 286B 287D 288B 289C 290B 291B 304B 305A 306A 307E 308B 309C 310E 311B 312C 313D 314A 315E 316C 317B 326D 327B 328C 329D 330E 331B 332A 333B 334B 335B 336B 337A 338A 339C 340D 341C 342D 343E 344C 345C 346C 347A 348D 349D 350D 351C 352C 353D 354D 355B 356? 357E 358D 359E 360A 364D 365? 367? 368?368~372CEAEA 373~377CCBCD 378~382BEACE 383~387DDE?C 388~392BCCAC 393~397E?EE? 398~402BCBBB 403~407DBBAD 408~412DDCBA 413~417ADBB? 418~422ECAEC 423~427ABABE 428~432CEBDD 433~437CDDAB 438~442E?ECA 443~444AE

28

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