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工业低碳经济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2022-11-03
来源:步旅网
2010年第3期 No.3 2010 新世纪水泥导报 Cement Guide for New Epoch 辫世纪论饴 中图分类号:TQ172.8;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73(2010)03—0001—05 水泥工业低碳经济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张文生叶家元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绿色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100024) 摘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水泥工业作为高CO:排放行业,如何 适应低碳经济的要求是其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其技术创新发展的源动力。本文概括了优化烧成系统、替代 燃料、混合材等当前水泥工业的低碳经济技术,比较了这些技术在国内外水泥工业中的应用与发展状况,展 望了其在我国水泥工业中的未来发展趋势。详述了未来水泥工业低碳发展的技术方案,分析了实施这些技术 的可行性,提出了短流程工艺、富氧燃烧、节能粉磨、水泥高性能化、绿色新型胶凝材料等涵盖水泥生产到 应用的低碳经济技术发展方向。 关键词水泥工业低碳经济技术现状发展方向 0引言 年全球水泥产量约为28.3亿t『9],按现有技术条件每 生产1 t水泥平均排放CO 0.80 t计算, ̄J2oo8年全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技术及低碳产 品开发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以“低能耗、低 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低碳 经济,正成为了社会发展的新趋势【l’ 。在低碳经济 的内涵框架内,尤以降低CO,排放为各国的工作重 点。为此,联合国政府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01年 提出, ̄1]2050年全球CO,应减排50%~80% J。 21世纪以来,我国CO,的排放量一直居世界前 列。据国际能源署(IEA)统计,2005年我国CO,排 球水泥工业排放的CO,高达22.64Lt,占全球温室 气体排放总量的2.5%一3%『1。。¨】、CO 排放总量的 5%左右 ' 】。我国是水泥生产及消费大国,水泥 生产排放的CO,一直是我国工业CO,排放的主要构 成,其CO,排放量约占全国工业生产总排放量的 15%左右l1 。据统计,2007、2008年我国水泥产量 分别达到了13.6亿t、14.o4Lt,同比分别增长9.9%、 2.9%【l ,当年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相应地 放量为514Lt,仅次于美国(58亿t),排在世界第 二位 ,约占当年全球排放总量的1/6I5】。目前我国 与能源有关的CO,排放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 第一大排放国 】。鉴于我国日益严峻的排放形势, 各部门、各行业对CO 减排给予了高度关注,并制 定了减排目标: “ ̄1]2020年我国单位GDP的二氧化 碳排放降低应达到50%左右的战略目标” 】、 “到 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 ̄2005 年下降40%~45%”【8】。由此可见,发展低碳经济 是我国一项紧迫且必须马上执行的重大任务。 水泥工业每年排放了约10亿t CO,。目前我国水泥工 业仍然保持着较高发展速度,据统计,截止2009年 1 1月,我国水泥产量已突破14.93亿t,较上年同期 增长了19.0%l】 。因此,水泥工业实施低碳经济对 我国的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1水泥工业低碳经济技术的现状 以节能减排为目标,水泥工业已经形成了符合 低碳经济原则并得到工业应用的成熟技术主要有: (1)以烧成系统的技术创新为特征,通过优化烧 成系统及工艺,降低烧成热耗、提高性能;(2) 以废塑料等可燃废料作为替代燃料,减少对煤等化 石燃料的消耗;(3)以矿渣、粉煤灰等具有(潜 在)胶凝活性的工业废渣作混合材,减少水泥中熟 水泥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 一,在为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 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能源(生产1 t熟料约 消耗石灰石1.2~1.4 t),并向环境中排放了大量温 室气体CO 及污染物NOx、SO,(生产1 t熟料约排放 CO21 t、NOx 0.15 kg、SO,0.25 kg)。据统计,2008 国家“863”计划资助课题(2008AA06Z338、2009AA03Z506) 料的用量,间接减少天然钙质原料——石灰石和燃 料的消耗。另外,水泥工业在开发具有特殊性能 的水泥新品种时,虽然并不以降低CO,排放为主要 2010年第3期 No.3 201 0 张文生,等:水泥工业低碳经济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新世纪论坛 目的,但在倡导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却具备了“低 CO:排放水泥”的条件。例如,放热量较普通硅酸 盐水泥低很多的高贝利特水泥,其石灰石用量少且 烧成温度低,因此表现出一定的CO 减排效果;又 如,具有早强及膨胀特性的硫铝酸盐水泥因石灰石 用量少也显示出一定的CO,减排潜力。 上述技术虽然已经为水泥工业发展低碳经济作 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技术。基于新型干法 工艺的、涉及预热与预分解、煅烧、冷却、粉磨等 过程的新型节能技术与装备将继续得到开发和推广 应用,我国现阶段在该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以可燃废料替代天然燃料将是发达国家水泥工业不 可或缺的低碳手段,而我国通过借鉴欧洲各国先进 的管理经验、出台相应政策及方针,推广实施该项 出了显著贡献,但在世界各国的发展和应用极不平 技术并建立起相应的技术规范也将成为必然。工业 衡。相比于发达国家几乎已经全部实现新型干法生 废渣作混合材是我国水泥工业当前及今后数年内最 产,我国还存在部分立窑等落后工艺,但已经形成 了以大推力煤粉燃烧器、行进式稳流篦式冷却机、 煤及生料的料床粉磨等为主的新型干法系统节能技 术,并形成了规模为日产熟料12 000 t的超大型窑 系统的技术 ”。以可燃废料替代化石燃料在欧洲各 国得到大力发展,荷兰、瑞士、奥地利、德国等国 家燃料替代率在2004年时就已经超过30%,尤其是 荷兰更是达到了惊人的83% 。这些国家建立了包 括废料收集、预处理与质量检测、环境监控等为主 要内容的技术规范。我国在该方面的工作与上述国 家有明显差距,国内只有北京水泥厂等少数企业进 行了利用树脂渣、废漆渣、有机废溶液、油墨渣等 特殊专业废渣作替代燃料的生产实践。我国利用废 渣作混合材的技术得到了广泛推广,其水平处于国 际领先地位。该技术不仅是水泥企业自身节能减排 的主要方式,也是我国废渣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措施 之一。据统计,2006年我国水泥工业消纳了3.14Lt 工业废渣作混合材,占全国工业废渣综合利用总 量的46 。如果从减少CO,排放角度出发,这相 当于少生产或少使用熟料3.14Lt,而每吨熟料约排 放1 t CO,,则由此引起的CO,减排量约为3.1亿t。以 具有潜在胶凝活性废渣作为混合材的技术在欧美等 国并未大规模实施,主要原因为其标准体系严格限 制了水泥中废渣的掺加种类及数量[2 。在“低CO 排放水泥”研发方面,无论是理论研究、品种数量 还是应用水平,我国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诞 生于我国的高贝利特水泥及硫铝酸盐水泥等特种水 泥,其CO,减排效应已经得到认同,二者被认为是 “低CO,排放水泥”的典型代表,东欧一些国家正 在进行该类水泥的研发口 。然而,目前特种水泥的 产量只占我国水泥产量的3%左右f2 ,还不能完全 满足我国冶金、石油、化工、水电、建筑、机械、 交通、煤炭和海洋开发等各行业的需要。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上述技术仍将是水泥工业 2 有效的节能减排技术,其在相关水泥品种标准的支 持下将得到稳步发展并保持明显优势,将成为我国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水泥工业发展低碳经济比较切实 可行和有效的途径。高贝利特水泥、硫铝酸盐水泥 等特种水泥是我国的特色,其将在提高产量、改善 性能及拓宽应用领域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由此可 见,在实施上述成熟低碳经济技术时,我国水泥工 业一方面要保持优势与特色,另一方面要紧跟时代 潮流、追赶先进水平。 2水泥工业低碳经济技术的发展方向 除上述已经得到推广应用并正在发展的技术 外,水泥工业的低碳经济仍然需要着眼于以下几个 方面:创新发展烧成系统及工艺过程,降低熟料烧 成热耗,并使尾气有利于CO 分离与捕集及降低尾 气中NOx浓度;开发更节能的水泥终粉磨方式及装 备,进一步降低单位产品电耗;提高水泥性能,使 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久性及较低的环境负 荷;以工业废渣及低CO 排放的原料为主要组分, 开发与传统胶凝材料性能互补、使用环境互补的新 型胶凝材料,最大程度地减少石灰石用量;开发能 够吸收CO,的新型水泥或建材制品,在硬化过程中吸 收、储存大气中的CO 或水泥企业自身排放的C02。 2.1创新发展低能耗烧成系统 烧成系统是水泥生产的“心脏”。该系统的技 术创新往往能使水泥工业的节能减排技术水平发生 质的飞跃。我国水泥工业正在调整产业结构、大 力发展新型干法工艺,新型干法熟料比重逐年提 高,全国吨水泥平均综合能耗逐年下降,已经达 到约3 500 kJ/kg水泥『2 。然而,代表当前先进生产 力的新型干法工艺还有节能减排潜力可挖。 首先,在分解炉中已经完成绝大部分碳酸盐分 解的物料还要在900~1 300℃的回转窑过渡带停留 十多分钟,不仅会使新生成的细小矿物( ̄llCaO、 SiO,等)结晶长大而不利于硅酸三钙生成,而且过 2010年第3期 No.3 2010 新世纪水泥导报 Cement Guide for New Epoch 崭世纪论侄 长停留时间还增加了窑体散热损失。若缩短该部分 物料在过渡带的停留时间,即缩短过渡带的长度, 则不仅可充分利用新生的、颗粒细小的高活性矿物 以更利于熟料烧成,进而降低烧成温度并减少该部 分窑体的热损耗,而且还能提高系统对原料(如高 碱原料及易烧性差的生料)及燃料的适应性。目 烧器必须能够满足快火急烧、火焰长度调节迅速等 窑工操作要求;耐火材料必须能够经受局部高温 及富氧条件下的融蚀。尤其在实施短流程烧成时, 预分解系统还必须保证入窑生料的分解率在95%以 上,冷却系统因出窑熟料温度高必须要提高冷却效 率,并且必须配备窑尾上升烟道结皮控制系统及反 应迅速的信息反馈系统。因此,革新烧成系统及工 艺涉及到燃烧器、冷却系统、窑用耐火材料及窑工 前,短流程工艺已经有成功实施的案例,但并未得 到推广应用。从1980年 ̄]2005年的25年间,全世界 只有19条生产线投产,其中我国投产9条,但所涉 及到的关键技术及装备全部依赖进口[25]o截止到目 前,我国仅有l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短流程工艺 生产线在江苏联合水泥有限公司投运 。 其次,水泥工业从诞生到目前,其燃烧方式一 直采用常规空气提供燃料需要的氧气,因此水泥工 业围绕燃料燃烧的节能技术主要是基于这种供氧方 式的发展和创新c.这种节能技术主要是窑头燃烧器 的创新发展,即通过改变燃烧器气流和煤粉比例, 改变气流的旋转方式,增加煤粉和空气的接触,优 化燃烧火焰的形状和长度,增加煤粉的适应性,达 到节能和有利于熟料烧成的目的。笼统来说,市场 上广泛使用的燃烧器是第四代燃烧器。与最理想的 节能要求相比,目前的燃烧技术还存在如下问题: 尾气风量大,且该部分气体以300~400℃的高温废 气形式排出(不考虑余热发电),带走了大量热量 (约643 kJ/kg熟料【2 ),从而导致余热损失大;因 采用空气助燃而向系统中引入了大量惰性氮气,该 部分氮气(占烟气量的60%以上 ’ ,质量比)不 仅带走了大量的热量,而且还可能导致N0x排放浓 度高(200~3 000 mg/Nmlj 【)、尾气中CO,浓度低 (14%~33%【2 ,质量浓度),导致难以经济地分 离和捕集。引起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采用常规 空气助燃,因此若采用富氧燃烧甚至纯氧燃烧技术 则可使其迎刃而解。降低助燃气体中氮气含量即采 用富氧燃烧技术,则不仅可降低尾气体积、减少该 部分热量损失,而且还可提高火焰温度及黑度、加 大火焰对物料的辐射传热能力。除此之外,富氧燃 烧增加了尾气中的CO 浓度,从而有利于其捕集与 封存。因此,运用富氧燃烧技术代替目前这种空气 供氧的燃烧技术是水泥工业适应低碳经济发展要求 的一个新方向。目前,富氧燃烧技术在玻璃行业应 用成熟,而其在水泥工业中的应用因缺少必要的技 术支撑而正处在由概念到实际应用的发展阶段。 需要指出的是,在实施上述烧成新工艺时,燃 操作等,需要集成创新。 2.2发展节能粉磨技术与装备 开发能量转换效率更高的粉磨装备,提高物料 粉磨效率,降低粉磨能耗,减少电能的浪费,也是 水泥工业实施低碳经济的潜力所在,因为吨水泥消 耗的电能折合CO 排放约80 kg『2 。物料粉磨电耗约 占吨水泥总电耗的60%以上,其中水泥粉磨的电耗 约占总电耗的40%『3…。粉磨又是一个效率极低的过 程,如传统的球磨机能量利用率仅为1%~3%,绝 大部分转化成热量而散失、浪费,相应地吨水泥电 耗高达1 10 kwh[3110随着粉磨技术的进步,如采用 能量利用率高达10%以上的无球料床粉磨技术代替 传统的球磨技术,吨水泥电耗可降低至80 kwh以 下【3“。目前,无球料床粉磨的典型装备——立磨已 经大量应用于煤及生料的粉磨,但其应用于水泥粉 磨则还需解决粉体粒度分布过窄、水泥需水量较大 等问题。我国国产化立磨应用于矿渣粉磨已取得突 破性进展,这为其用于水泥粉磨创造了条件。经实 践表明,通过改变辊盘形状、盘速、辊压及挡料圈 高度以增加粉磨时间、提高中问产品细度、加宽粒 度范围,并配套转子速度调节范围大的笼式转子选 粉机,采用无球化料床粉磨技术是可以生产出颗粒 分布合格的各种水泥的。可以预见,在水泥的颗粒 群特征与其物理性能关系的基础理论支持下,效能 更高的无球料床粉磨技术应用于水泥终粉磨指日可 待。 2.3优化水泥熟料和混合材性能[321 C S是水泥熟料中最主要的矿物,胶凝性能最 好,但是在实际生产工艺中C S含量过高会造成熟 料烧成困难,热耗急剧增加。因此,优化C S结 构、调整熟料矿物匹配与烧成制度是制备高胶凝性 水泥熟料的关键。通过确定c S晶体结构、晶形、晶 格内杂质分布及其与水化活性之间的关系,并采用 掺杂、热历史控制等手段可提高熟料矿物C S的介稳 化程度,从而大幅提高熟料矿相体系的胶凝性。 3 2010年第3期 No.3 201 0 张文生,等:水泥工业低碳经济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辫懂绍论蚀 随着对水泥混凝土性能认识的逐步提高,工业 废渣不仅仅是混合材,而且也是调节水泥混凝土性 种水泥在生产过程中只排放0.5 t CO:,而在硬化过 程中却能从大气中吸收0.60 t CO ,从而表现为0.1 t CO 的“碳负性”(carbon—negative)效应。澳大利 能的重要组分。可采用增钙热活化、机械力化学活 化等手段使活化废渣成为性能优良的混合材或掺合 料。在此基础上,从高胶凝性/辅助胶凝组分复合 体系的胶凝活性匹配、颗粒群特征参数匹配出发, 可复合优化设计得到高性能水泥。该水泥不仅可以 是二元组分,还可以是三元、四元组分。在高质量 化应用与推广工业废渣的同时,应促进其向深加工 或精细加工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水泥混凝土中 的性能和综合效应。 2.4开发绿色环保型胶凝材料 开发与传统胶凝材料具有相近性能的新型胶凝 材料,是近年来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就节能减排展 开的研究热点。该类材料以粉煤灰、矿渣、垃圾焚 烧底灰、尾矿等各种废料为原料,在硫酸盐、碱及 熟料的激发下产生胶凝性能,其“低碳”效应主要 体现在f3 3. 】:能耗低,煅烧温度低甚至不用煅烧; 排放低,不使用石灰石为原料而使其CO,排放量仅 为硅酸盐水泥的1/5甚至更低。目前,该类材料的 反应机理、制备技术、性能等均进行了深入研究阶 段,并在少数国家形成商品投入市场,如美国Lone Star Industries的Pyrament(在海湾战争期间用于修 建临时机场【3 )、法国的Geopolymite、PZ—Geopoly 等。我国在该类材料的研发方面一直不落后于其他 国家,并具有发展及推广这种材料的得天独厚的优 势:废渣资源丰富,数量巨大且分布广泛,如我国是 世界最大的粉煤灰排放国,其累计堆存量已达20多亿 吨 ;地域辽阔,西北环境严酷地区的盐碱及冻融 环境常见,而该类材料恰恰具有优异的抗硫酸盐侵 蚀性能。然而,该类材料并未因其巨大的节能减排 优势而得到广泛推广,主要原因在于缺乏长期服役 行为(20年以上)的数据支持及相关标准、规范及 产业政策 】。因此,在稳步推进该类材料应用基础 研究的同时,应加强其标准体系建立、工程示范及 产业化发展。 开发能够大量吸收CO 的生态水泥,部分抵偿 水泥生产过程中排放的CO ,是随低碳经济应运而 生的前沿技术。一般而言,生产1 t硅酸盐水泥排放 CO,约0.80 t 0o],若在使用过程中充分碳化最多可吸 收CO,约0.29 t,因此1 t水泥实际碳痕迹是0.54 t。 近日,英国媒体报道Novacem公司采用镁硅酸盐取 代石灰石在650℃下合成得到一种生态水泥【3 。这 4 亚Tececo公司以废料、粉煤灰、普通水泥和氧化镁 为原料也制备得到一种生态水泥[3 ,该水泥的最大 特点也在于其硬化时能中和空气中的CO,。上述两 种生态水泥的实质就是其水化产物或其中某组分能 与空气中的CO 发生化学反应,即发生化学碳化作 用,从而使制品和结构变得密实而具有足够强度。 尽管这两种产品还没有达到使用阶段,但也为水泥 工业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一种可能。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在国家高技术 发展计划(863计划)的连续资助下,承担了 两项国家“863计划”课题(2008AA06Z338。 2009AA03Z506),就绿色新型胶凝材料、碱与CO 协同作用的材料近零排放制备技术正在进行攻关研 究。预期将取得该类材料制备技术、性能表征、标 准与规范(草案)、应用示范等一系列重要成果。 3结束语 尽管优化工艺、改良装备、替代原燃料、利用 废弃物作混合材等成熟技术为水泥工业的节能减排 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为使水泥工业最大程度地满足 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创新与发展水泥工业低 碳经济的工程科学技术。这些技术包括烧成系统的 技术提升与集成创新、粉磨系统能量高效转化技术 与应用、水泥高性能化技术体系的创新发展、零消 耗天然钙质原料的胶凝材料产业化、可吸收CO 的 新型胶凝材料与制品技术发展。上述技术方案并不 是孤立的,其中某些可以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实现。 例如,高效粉磨技术可与烧成系统革新、水泥高性 能化技术配套;可吸收CO 的制品技术与实施上述 技术创新的水泥生产线配套。这些低碳经济技术方 案组合起来实施,将在降低从水泥生到应用过程中 的CO,排放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晓青.关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建议【J].环境保 护,2008,391(3A):22—23. [2]金涌,王矗,胡山鹰,等.低碳经济:理念・实践・创新 中国工程科学,2008,10(9):4—13. 【3】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Third Assessment report:climate change 2001(TAR).hnp://www.ipcc. ch/publications and data/publications_and_data_reports.htm. [41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World eneryg outlook 2010年第3期 No.3 2010 新世纪水泥导报 Cement Guide for New Epoch 新世纪论坛 2007.hnp://www.worldenergyoutlook.org/docs/weo2O07/ WEO2007Chinese.pdf. 【5]亚太地区清洁发展和气候合作伙伴(APP).亚太地区清 洁发展和气候合作伙伴机制推动水泥工业节能减排[J】.中 国水泥,2008,(6):36. 【6】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World eneryg outlook 2008.http://www.wor1denergyoutlook.org/docs/weo2O08/ WEO2008.—es——chinese.pdf. 【7]中国科学院.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探索中国 特色的低碳道路.http://www.china—sds.org. 【8】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09—1 1/26/ content12546090.htm. 【9]European Cement Association(CEMBUREAU).Activity report 2008.http://www.cembureau.eu/Documents/ Publications/Activity%20Report%202008.pdf. 【10]Per Jahren.Greener Concrete—What are the options?The CO2一case.http://www.sintef.no/cgi—bin. 【1 1】J.S.Damtoft,J.Lukasik,D.Herfort et a1.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limate change initiatives[J].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2008,38:1 15—127. 【12】Ellis Gartner.Industrially interesting approaches to“low- CO2”cements[J].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2004,34: 1489—1498. 【13】A.Bosoaga,O.Masek,J.E.Oakey.CO2 Capture Technologies for Cement Industry[J].Eneryg Procedia,2009,1:133—140. 【14】蒋明麟.我国节能减排形势及对水泥工业提出的新要求 (节选)[J].中国水泥,2008(1):19—22.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 局统计公报.http://www.stats.gov.cn/tjgb/ndtjgb/qgndtjgb.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长 速度(2009年1 1月).http://www.stats.gov.cn/tjsj/jdsj/ t20090812_402579106.htm. 【17】中国水泥网信息中心.天瑞荥阳12000t/d水泥生产线点 火.http://www.chinacements.com/news/shownews. asp?id=29886. [18]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uidelines ofr the selection and use of fuels and raw materials in the cement manufacturing process.http://www.wbcsd.or plugins/docsearch/details.asp. [19]高长明.生态文明与水泥工业[J1.水泥工程,2006, (6):1-3. 【20]颜碧兰.国内外水泥标准发展动态IN].中国建材报, 2005-1 1-15(09). [21】隋同波,文寨军,王晶.水泥品种与性能[M】(第1版).北 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2]E.Gartner.Industilaly interesting approaches to”low—CO2” cement【J】.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2004,34:1 489— 1498. [2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J1.中国 水泥,2006,(11):9-13. 【24]曾学敏.水泥工业能源消耗现状与节能潜力[JJ.中国水 泥,2006,(3):16—21. [25】江旭昌.再论新型超短窑的应用及在我国的发展【JJ.新世 纪水泥导报,2006,(3):5-11. [261包道金.Nc型两支承短窑的研制与应用【JJ.中国水泥, 2006,(6):51-53. [27】沈威,黄文熙,闵盘荣.水泥工艺学第1版[M].武汉:武 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105. [28]Dennis R Van Puyveld.CCS opportunities in the Austrlaian ”Industrial Processes”sector[J].Energy Procedia 1,2008: 109—116. [29】L.Price,E.Worrell,D.Phylipsen.Energy use 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in energy—intensive industries in key developing countries[A].Proceedings of the 1 999 Earth Technologies Forum[C],//Washington DC.,Sep.27,1999. 【30】孔祥忠,包玮.我国水泥粉磨装备的大型化和国产化 】. 中国建材报,2007—4—24(23). 【31】王仲春,聂文海,崔兆君.水泥工厂的无球磨化——辊 磨是更替钢球磨的主角【JJ.中国水泥,2008,(8):53—58. 【32】张文生.水泥高性能化的研究进展与创新【N].中国建材 报,2009—12—28fB2). 【33]J.Daviovits.Geopolymers and geopolymeric new materials[J]. J Therm Anal,1989,35:429—441. 【34]J.Daviovits.High alkali cements ofr 21st century concretes[AJ. In:P.K.Mehta.Concrete Technology,Past,Present,and Future[C].//Detroit:American Concrete Institute,1994.SP一14, 383-397. [35]http://www.geopolymer.org/applications/geopolymer-cement [36】蒋家超,赵由才.粉煤灰提铝技术的研究现状【JJ.有色冶 金设计与研究,2008,(2):40—43. [37】P.Duxson,J.L.Pmvis,G.C.Lukey,et a1.The role ofinorganic polymer technology in the development of’green concreteIIJ1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2007,37:1 590—1 597. 【38】http://www.novacem.corn/. 【39J http://www.tececo.conr/document.technica1.php. (收稿日期:201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