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言
旅游集散中心是风景区环境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主要承当车辆换乘、旅游咨询、休闲购物、业务接待等功能,直接表现风景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和综合服务水平。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的日益开展,由于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游客的数量越来越多,要求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与日俱增。集散中心在风景区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是游客首先到达的地方,直接影响到游客对风景区的第一印象。旅游集散中心成为风景区整体空间环境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局部,有时甚至成为一个风景区的标志。 二、 该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有利于景区规X化管理
某某双龙风景区是国家首批4A级旅游区,共有8个景点,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局部景点之间相隔较远,顶峰期私家车和大巴车经常拥堵在各景区道路,造成游客时间浪费,旅游体验差。管理部门精力分散,资源浪费。本项目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能缓解景区的交通压力,减轻管理本钱,极大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受。
2、有利于更好的服务游客
某某山双龙旅游度假区旅游集散中心的建设,立足民生、服务游客,俱备车辆换乘、旅游咨询、休闲购物、业务接待等功能,用一系列的服务,为游客全方位、全过程高质量的旅游体验提供保障。
3、有利于当地旅游市场档次的提升
本项目的建设为整个景区的配套服务补上了短板,树立了形象,为打造5A级景区做好一定的根底,为当地旅游市场档次的提升添砖加瓦。
4、有利于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开展
通过旅游综合体的建设和运营,既可以聚集人流、物流、资金流,产生的就业、消费和购物,税收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区域经济的开展。 三、项目地理条件
设计地块位于某某省某某市迎宾大道和罗电线交叉口东北部。双龙风景名胜区位于某某某某南山麓,国家AAAA级旅游区,距某某市区15公里,总面积79.7平方公里,素有“双龙胜景,大仙圣地,禅学中心,浙中凉都〞之美誉。分双龙洞、黄大仙、家园里、赤松山、大盘天、尖峰山六大景区,有300多处景点,是一处以山岳森林为背景,地下悬河、岩溶景观、道教胜地为特色,以观光度假、康体休闲、海外朝圣为主要功能的风景名胜区,也是黄大仙传说、举岩贡茶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
某某市境的东、东北有大盘山、会稽山,南属仙霞岭,北、西北接龙门山与干里岗山脉。仙霞岭山脉从闽、赣交界的武夷山延伸入境,至武义县、婺城区南部和永康市境,向东北延续为大盘山和天台山脉,一般海拔500-1000米,山体多由火山岩和花岗岩构成。
某某山雄踞浙中大地,自然风光秀美奇绝,人文积淀深远厚重,历经两千多年漫漫历史长河的洗礼,龙文化、茶文化、山水文化、名人文化、帝王文化兼收并蓄,道、释、儒文化曾经璀璨一时,成为荟萃古婺文化的重要宝库,承载着婺州文化的历史传承,是少有的集“儒、道、佛〞三教为一体的文化名山。
该地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总的特点是四季清楚,年温适中,热量丰富,雨量
1 / 10
word 丰富,干湿两季明显。春季气温上升快,但气温变化不定,春末夏初雨水集中,时有冰雹大风;夏季长而炎热,且雨热同步上升,常有干旱;秋季凉爽,空气湿润,时间短;冬季晴冷枯燥,大气层结稳定。年度总的光热水条件优越,但时空分布不均匀。盆地小气候多样,有一定垂直差异。由于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干旱、洪涝等灾害性天气频繁。 四、用地条件分析
规划总用地面积约60000平方米,位于某某上理由度假区的核心区域,与周边各景点非常接近,辐射X围合理。设计X围内现状主要为农田和绿地,有一条河流从东侧地块内穿过,整体地势平坦开阔,与周边市政道路有一定的高差。 五、现状条件分析
1.现状分析——综述
某某山旅游集散中心位于某某市迎宾大道和罗电线交叉口处,西侧有某某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和罗店镇中心小学,北边有某某山旅游经济区管委会和双龙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整个区域主要为绿地和农地,整体环境尚可。
2.现状分析——水体
此次设计X围内有一条河流从中穿过,水体质量整体较好,两岸植物生长自然,局部水塘水生植物长势良好,不过品种较为单一,景观一般。
3.现状分析——建筑、小品
设计X围内的西北部有居民区,大局部地区比拟空旷利于改造。 4.现状分析——交通
该项目某某距某某市区约15公里,位于杭金衢高速公路、G330、铁路某某站、
2 / 10
S103、S314附近,与建德市、兰溪市,桐庐县比邻,大交通非常便利。附近市政道路主要有迎宾大道和罗电线两条交通干道。 六、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某某国城市规划法》 2008年1月实施; 2.《风景名胜区规划规X〔GB 50298—1999〕》 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设计规X〔GB50282-92〕》; 4.《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设部1993年〕》 5.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方法》与实施细如此
6.中华人民某某国国家标准GBJ137-90《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7.《建筑设计防火规X》GB50016-2014 8.国家有关的技术规X与规定
9.其它相关的设计规X、规定、政策、法律、法规以与技术规X。 10.某某山旅游度假区旅游集散中心招标文件 11.用地红线图以与现场调研 七、设计目标
根据某某山双龙旅游度假区风景的特点和文化特色,并满足旅客对现代生活的要求,利用原有的自然资源。打造成一个休闲娱乐和文化特色景观一体的旅游集散中心。将旅游集散中心的绿化设计定位为以自然、生态为先导。将旅游集散中心中原有的水网、湿地等原有资源和建设用地内的绿化环境相互融合。打造成一个休闲娱乐和文化特色景观一体的旅游集散中心。
1.立足民生、服务游客
word 集散中心最主要的作用是服务从外地来的游客,提供给游客全面的配套设施,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给游客一个美好的游玩体验 。
2.弘扬文化、打造5A级景区
景区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佛教文化。集散中心的建筑、广场和景观设计充分结合当地人文风俗,通过这些特色元素的表达,使游客能够深刻了解当地的文化,增加游客对当地文化的印象;旅游根底设施的建设为双龙景区打造5A级景区做好根底。
3.提高景区管理服务水平
在功能和根底设施上补短板,后期对整个景区的智慧化管理作用巨大,通过管理的规X化和高效化,提高景区的服务水平。 八、设计理念与定位
总体设计理念:禅意山水、情系双龙 。 神奇的溶洞景观、丰富的人文景观、神秘的道教、佛教文化与森林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双龙景区不仅是古代骚人墨客寻幽探胜的世外桃源,更是现代海外侨胞寻仙访迹、朝觐膜拜的圣地。
设计定位:打造成一个集车辆换乘、旅游咨询、休闲购物、业务接待为一体的生态化旅游集散综合体。提供一处换乘便利、休闲娱乐,体验当地文化的场所;营造一个富有当地文化气息的特色景点;形成一个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旅游服务综合体。
九、设计原如此
1、人本主义原如此:以人为本,保持游览空间的公共性和人居环境的私密性。 2、注重实施原如此:本设计高度关注本项目的经济效益,在建筑设计、开发时
序、投资节奏等方面形成可操作的运作思路;同时,充分结合规划区内的资源特点与地形特征,进展科学的用地布局、合理布置空间。从始至终地对集散中心的景观造价进展宏观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3、文化创新原如此:以“特色化、差异化〞为本项目的根本设计思路,在项目定位、空间布局、设施建设和景观塑造等方面充分表现人文要素的同时,结合旅游休闲需求的特点,进展大胆创新,形成鲜明个性。
4、景观打造原如此:契合文化主题,打造以水景观和禅文化为主体的创意景观系统,力求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的境界。
5、低碳环保原如此:倡导低碳理念,打造低碳建筑、环保风景旅游区。
十、设计思路
1.旅游集散中心的设计要充分挖掘风景区的特色,使其成为风景区的引入点,成为人性化的娱乐场所。因此在设计集散中心时,我们尊重周围环境的文化,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使当地的文化浓缩到景观当中,设计出该地区,该文化环境下,风景区背景下的集散中心;
2.集散中心最终为游客服务。集散中心的布局、空间规模与其美感、愉悦感都要以能满足广阔游客的活动需求为衡量标准,因此,以人为本是集散中心的最根本功能之一,也是设计中必须遵循的一条根本原如此。设计理念应着重开展为人所实用、为人所体验的人性化空间,要努力创造一个富有生气、具有人情味的休闲娱乐环境;
3.注重与周围建筑环境、自然环境、交通环境的协调与统一。集散中心的结构
3 / 10
word 一般都为开敞式的,周围环境融入其中非常重要。 十一、设计主要内容
本次设计总体分成六大功能区:
1、换乘中心:在地块迎宾大道北侧分别设置了两处集中换乘点,主要在外地游客小车先入地下停车库后,通过地下指示通道引导到两个换乘点集中换乘,换乘中心同时俱备旅游咨询接待、游客休整等待等功能。
2、双龙广场:在整个地块的中心轴线区域,设置了一处游客集散广场,面积约6000平方米,里面的水景和铺装、小品为游客营造休闲交流空间,同时该地块结合商业与公共服务,俱备大型活动汇演的功能。
3、民宿风情街:位于中间地块沿东西向往西北布置,集民俗风情体验、特色产品〔活动〕观赏和购置、古戏台实景表演为一体的功能区。
4、双龙客栈〔酒店〕:定位精品酒店、高端接待场所,俱备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商务活动和文化展示交流区。
5、地下车库:为完善车辆集中统一管理,本区块地下一层大局部考虑游客换乘车辆的集中停放,同时满足酒店配套停车。
6、景观休闲区:在广场和酒店四周和地块重要几个出入口,重点进展景观设计,利用原有的水系,打造高档、精致的酒店环境;结合道教文化、当地文化设计双龙广场。
十二、绿化体系
1.绿地与人关系密切,对改善人们生活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作用,其功能主要有:改善小气候、净化空气、遮阳、隔声、防风、防尘、提供户外活动
场地,美化环境等。一个优美的绿化环境,有助于人们消除疲劳、振奋精神,可为游客创造良好的游憩、交往场所。
2.景观规划原如此 尊重自然景观,合理设计人工景观,采用自然景观为主,人造景观为辅的方式进展规划设计,充分利用地形的高差关系来表现景观的层次感;同时各种高度的地形,才能更加充分地表现环境的层次感。
〔1〕功能性原如此
植物种植在总体上考虑到生态效益,与通过立体多层植物群落复合结构提高单位绿地面积的绿地量,使之最大程度地提升地区生态环境品质。
〔2〕文化继承原如此
在人类与自然交流与对话的漫长历史长河中,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产生了颇具精神审美作用的植物栽植文化。本案的植物种植必须要具有自身的文化内涵与寓意,反映本地区在植物鉴赏中的精髓。
(3)多样性原如此
接待中心不仅在改善接待中心气候,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且为城市提供了多样性的景观和娱乐场所。另外增加软地面和植被覆盖率,种植高大乔木,以提供遮阴和减少热辐射。在种植规划方面考虑多采用自然化设计,植被的搭配——地被花草、低矮灌丛、高大树木的组合层次,尽量符合当地自然植物群落的结构。
〔4〕公共绿地
规划区内规划公共绿地包括原生态公园
〔5〕防护绿地 规划区内的防护绿地包括道路防护绿地、水域防护绿地。防护绿地的规划控制要求依据平坝政府有关部门要求确定。快速路两侧控制宽度为30米。
4 / 10
word 十三、道路分流说明
遵循合理分流、大小车规X化管理的原如此:
1.出入口:沿迎宾大道与罗电线设置主要出入口,地块东南侧作为主要出入口,游客车分别可驶入双龙客栈或者地下停车场:大巴车在迎宾大道北侧分别有两个集中换乘点 ;在罗电线上设置两处小车地下车库出入口和一个商业街内院出入口。各类出入口与通道设置均应满足相应规X要求。
2.交通流线:集散中心主干道宽7.5米,组团道路宽6米。换乘车辆和酒店车辆合理分流,互不干扰,独立运作。
3.停车方式:迎宾大道设置两个地面停车场,设有大巴停车位和小车停车位,主干道上设置小车停车位,并设有地下停车场,根据使用便捷需要设置少量分散地面停车。 十四、竖向分析
1.道路竖向规划
道路标高的控制因素主要有:沿线地形地物、地下水位、排水坡度、敷设地下管线、构造物和附属设施净空、道路纵坡要求。道路竖向规划时结合了人车分流的交通流线设计思想,规划科学严谨。
2.各区块地平标高规划
根据基地用地的性质、功能,结合自然地形宜采用台地式处理。台地内各区块竖向处理上,遵循土方量整体平衡的原如此,力求顺应地形,道路纵坡大局部控制在3%左右,局部稍大。在保证整体土方量较小的前提下,使此区域的场地与周围地形在竖向上有较好的衔接。对于基地的地形,尽量采取半填半挖的处理方式,争取土方量的平衡。
十五、公共设施说明
在本次设计中还配套有公共设施,如:照明、指示系统、座椅、音箱、垃圾箱等。
照明设计 1.布置原如此
(1) 以人为本,光线以柔和为主,照明使空间和景观人格化;
(2) 照明X围仅限于游览区、灯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控制在最小干扰强度之内。 2.灯光效果
夜景瑰丽动人、温馨舒适。以大自然、碧水和灯光编织成某某山旅游风景区地标夜景。
3.灯具形式
新材料、能耗少、高科技产品、冷光源。如太阳能灯具、光纤等。灯具造型表现现代某某山当地居住特色,并和周边环境风格相统一,灯具形式将成为公园的另一道极为重要的景观,也是提高夜晚游客使用的重要手段,同时高科技的冷光源的运用,不会造成烫伤人的事故,也有利于环保、节能。
4.布置形式
(1) 在各入口处灯光照明采用主题景观灯、光纤等高科技、新型式灯具,使场景活跃,用于衬托城市的繁荣和美好生活;
(2) 公园内采用太阳能路灯作为主照明,提倡环保、节省电能,并同普通照明电路有机结合,以便在任何恶劣天气下正常使用;
(3) 小品、绿化照明采用聚光灯、泛光灯等来突出重点,用“光〞和“影〞将所表现的艺术化,使“光〞和“影〞结合产生艺术感染力;
5 / 10
word (4) 大面积的绿地采用点光源,用点光源设计成各种拼图,或设计成可变化的各种拼图;
(5) 其它区域布置光线柔和的灯具,以满足照明要求为主。光线的基调采用冷色调,并点缀少量点光源,在夜里产生风格高雅、韵味独特的味道;
(6) 雕塑和小品照明依靠光和影,以与亮度的差异,将它的“形〞和“体〞显示出来,各式灯具的布置应防止眩光。 十六、人性化设计
通过对设计形式和功能等方面的“人性化〞因素的注入,赋予设计物以“人性化〞的品格,使其具有情感、个性、情趣和生命。设计人性化的表达方式就在于以有形的物质态去反映和承载无形的精神态。
1.通过设计的形式要素(如造型、色彩、装饰、材料等)的变化,引发人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
2.通过对设计物功能的开发和挖掘,在日臻完善的功能中渗透人类伦理道德的优秀思想如平等、正直、关爱等,使人感到亲切温馨,让人感受到人道主义的款款真情,可谓是设计中的“以义感人〞。
3.借助于语言词汇的妙用,给设计物品一个恰到好处的命名,往往会成为设计人性化的点睛之笔,可谓是设计中的“以名诱人〞。
3.负荷统计:本项目均为商业,旅馆类建筑,按80w/m2估计用电负荷10400KVA。 4.由县电力网引来一路10KV高压电源,区块内设置10KV开关站一座,变配电所五座。
5.区块内上下压电源线均采用电缆埋地敷设。
6.接待与会议中心、客栈、商业建筑等公共场所设置疏散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
十八、给排水设计
1.设计依据
〔1〕《建筑给排水设计规XGB50015-2003》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X》GB50045-95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X》GB50084-2001 〔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置规X》GBJ140
〔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X》GB50067-97 2.工程概况
本工程是旅游集散中心,给水是用于生活用水、消防用水、水景用水和养护用水。排水是生活污水和雨水。
3.供水方式
本建筑采用下行上给的供水方式。
十七、电气设计
1.本项目有:一层接待换乘中心2栋、一层厕所2栋、三层西商业街建筑单体1栋、局部三层东商业街1栋、局部三层精品客栈1栋等一系列服务功类功能建筑。
2.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X》,本项目地面所有建筑物供电电源等级均为三级。
4.给水用水量计算详见下表:
6 / 10
word 序 用水项目 使用人数 号 名 称 或单位数 用水量 单位 标准(L) 每人每日 每人每次 m/每日 2小时变化 使用时间系数(K) 24 12 12 (h) 用水量(m3) 〔备注1〕消防系统用水量: 序 消防系统名称 室外消火栓消防用水量标准 20L/s 系统 室内消火栓15L/s 系统 2h 108m3 池供 由消防水3 自喷系统 合 计 30L/s 1h 108m3 池供 360m3 火灾延续时间 2h 一次灭火备 注 号 1 2 用水量 由城市管144m3 网供 由消防水最大时 最高日 1 2 3 客 栈 餐 饮 商 业 600 600人 20000 350 50 5 21 210 30 100 5.排水系统的设计 本工程生活污水聚集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道。餐饮废水聚集经隔油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道。本工程雨水由屋面雨水斗和道路雨水口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道。雨水重现期根据当地标准,按3年取值。
6.生活热水系统设计
本工程客栈设置生活热水供给,根据分布特点,采用分户集热分户储热并用电作为辅助热源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集热板结合坡屋面设置在屋顶,集热面积根据热水用水定额100L/〔人 .d〕经计算确定。
7.消防给水设计
〔1〕设计依据:
1〕初步设计总说明中引述的主要设计依据文件;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X GB 50180—93〔2002年版〕 3〕民用建筑设计通如此 GB50352-2005 4〕建筑设计防火规X GB50016-2014
5〕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3年版〕
7 / 10
〔2〕室外消火栓管道布置成环状,室外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米,室外消火栓系统为低压系统。
〔3〕室内消火栓系统和自喷系统为临时高压制,由屋顶水箱-消防水池-消防泵联合供水。
十九、建筑设计
word
6〕国家、省、市相关法令、法规 〔2〕规划条件配套设施要求:
1〕须安排好供水、供电、通信等设施,面积由有关部门按相关规X要求确定。 2〕地块内各类工程管线布置由用地单位向有关主管部门衔接,实施方案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各类工程管线在本用地X围内均须埋地、埋墙敷设。
2.单体建筑设计 〔1〕双龙客栈:
由1栋3层建筑组成,为传统型客房区,并集合了办公、健身、餐饮等功能满足不同客户群的需要。
〔2〕风情商业街区:
由3栋3层建筑组成,该区作为度假区重点组成局部,也是高端休闲区的补充,突出休闲、购物功能。
3.立面造型 (1)立面风格
为强调“风情小镇〞的空间体验的功能,与周边传统建筑风格相吻合,令人们感觉传统江南古色古香的风情,在新核心区内部形成以2-3层为主、局部多层为点缀的建筑群落。建筑风格上与城镇肌理相呼应,不盲目追求复古。采用“粉墙黛瓦〞建筑形式,较多地吸取当地民居建筑构成元素,采取传统材料与新型材料融合,形成一片颇具规模的“现代构造、传统空间、乡土风情〞的小镇建筑群落。
(2)细节处理
原汁原味的中式坡屋顶,或气势磅礴,或乡味十味。立面如此融入了现代处理手法,追求古韵新貌的视觉效果。材料上强调资源合理化、高效利用,采用淡红色石材砌筑与白色外墙涂料、仿木金属漆结合,屋顶采用江南水乡风格的小青瓦。
4.消防设计〔建筑〕
〔1〕建筑分类、耐火等级、防火分区的划分:
客栈与配套公建:耐火等级为二级。按自然层划分防火分区。地下室:耐火等级一级。
〔2〕楼梯与疏散:
设封闭楼梯,疏散楼梯直通室外地面。疏散距离与疏散宽度满足规X要求。
5.无障碍设计
本工程建筑物均按无障碍要求设计,出入口均设有残疾人坡道,方便轮椅进出;电梯产品应按无障碍标准订购。
8 / 10
word 二十、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项 目 名 称 单 位 数 据 备 注 用地面积 平方米 60000 约合90亩 建筑面积 平方米 54988 地上建筑面积 平方米 18700 东商业街 平方米 4200 西商业街 平方米 7600 内商业街 平方米 400 客栈 平方米 5700 接待中心 平方米 800 2个 厕所 平方米 142 2个 地下建筑面积 平方米 36500 车位1052个 建筑占地面积 平方米 9000 绿化面积 平方米 15200 水域面积 平方米 4200 硬质铺装面积 平方米 20700 容积率 建筑密度 % 15 绿地率 % 25
二十一、结构设计
设计依据:
《建筑结构荷载规X》〔GB 50009—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X》〔GB 50011—2001〕 《建筑地基根底设计规X》〔GB 50007—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X》〔GB 50010—2002〕 《砌体结构设计规X》〔GB 50003—2001〕 《钢结构设计规X》〔GBJ 17—88〕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 92—93〕
设计荷载
荷载取值除特别要求外均按《建筑结构荷载规X》〔GB 50009—2001〕 根本风压取值 0.3 KN/m2 KN/m2
楼面使用荷载取值 KN/m2 KN/m2
库房 5. KN/m2
其余设备用房等按实际情况。 主要结构材料
混凝土:均采用C30混凝土。 普通钢筋:HPB235 fy=210 N/mm2 HPB235 fy=300 N/mm2
预应力钢筋:高强度低松弛钢铰线Fptk=1860kpa
墙体:承重墙采用多孔砖MU15,框架填充墙或隔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等轻质材料。 结构设计
沿街商业楼采用砌体结构,砖砌体承重,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板,其它各建筑均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结构计算
采用PKPM软件的计算作为结构设计和配筋的依据。对一般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空间杆系模型分析软件TAT进展计算。 9 / 10
word 二十二、项目投资估算
某某山双龙风景旅游区旅游集散中心设计入围单位投资估算表 项 目 一 1 2 二 2 三 土方改良 30000 6000 4200 7600 400 5700 800 142 36500 1233 3010 铺装 景观置石 景观雕塑 等候长廊 景观照明 户外音响设备 标志标牌 17500 500 10 160 1 1 1 m³ ㎡ ㎡ ㎡ ㎡ ㎡ ㎡ ㎡ ㎡ ㎡ ㎡ ㎡ T 组 米 项 项 项 8 80 20 8 120 48 630 1140 60 1026 128 5840 525 20 80 80 20 8 含地下室顶板上部土方回填 陶土颗粒与阻根层 含标志标线 地面生态停车位〔68个〕 柏油路面 景观铺装、含侧石 小品、钢构架 二 3 地下室顶板基层透水处理 1 2 3 4 5 6 7 8 9 四 1 2 3 5 6 7 8 建筑工程 东商业街建筑单体 西商业街单体 内商业街单体 双龙客栈 接待中心 厕所 地下室停车场 停车位建设 道路面积 景观工程 3 1 地下室开挖 景观水域 绿化工程 绿化面积 14600 1200 15200 m³ m ㎡ 219 场地实际平均按深度3m计开挖 240 548 380 利用原有水系改造 一 项目 第一局部建筑安装工程 土方工程 场地重塑 数值 60000 单位 ㎡ 单价〔万元〕 投资估算〔万元〕 519 60 备注 五 10 河边堤岸加固与景观处理 11 12 1 七通一平场地平整 地下室面积36500平方米,根据4 5 6 用 1 2 3 4 5 6 7 8 9 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费 项目建议书可研等编制费 交通影响评价费 环境评估费 建设单位管理费 设计费 审查费 招标代理咨询费 工程监理费 竣工验收试验检测费 预备费 共计 消防设施 环境保护工程 智能化建设 第二局部工程建设其他费2 3 景观树池 其他景观小品 配套设施建设 水电设施 环卫设施 通讯设施 274 400 1 1 1 1 1 1 1 1 1 1 2 1 1 1 1 1 1 米 个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年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50 280 5 8 20 50 150 10 5 6 40 280 5 26 160 12 50 20 50 513 280 5 河道填挖驳岸处理 8 20 50 150 613 563 10 5 6 80 280 5 26 160 12 50 污、废水处理等 监控、视觉智能停车灯 建设期2年 第一+二局部
10 /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