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
[提要] 《会计学原理》课程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技术性和应用性并重,因此该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是广大授课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应用型;教学方法;实验教学 一、《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背景
《会计学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并重的学科,它在整个会计课程体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从课程自身的性质和理论讲授的角度来看,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等经管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和会计知识的入门课程,涉及到的专业术语较多且容易混淆。因此,对于初学会计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感觉有点难,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原因是该门课程是一门理论高度抽象的课程,其所揭示的具体核算方法在操作方面具有高度的技巧性,同时还要非常重视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因此,单单从理论到理论,就概念论概念,势必会使初学者感到枯燥乏味,进而影响到对会计核算方法的正确把握。长期以来,会计课程教学形式单一,技术手段落后,很难使初学者对该门课程产生浓厚兴趣,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通过笔者多年教学一线的不断探索和反思,结合该门课程实践应用性强的特点和教学基本规律,在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的讲授过程中,应注意强调培养学生学科理念的建立。如何使培养的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是摆在授课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从教学方法角度,就提升该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效果寻求新的突破点。
二、《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方法现状
对于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后大都是从事与经济管理相关的工作,参与企业管理相关的系列活动。而管理企业需要大量的决策相关信息,这些信息绝大部分来自会计信息。著名的经济学家孙冶方曾说过“经济管理所需信息的百分之八十来源于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是企业进行经济管理决策最主要的依据。基于上述的考虑,经管类的课程设置中都开设了《会计学原理》课程,因此,加强该门课程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一)以注入式教学方法为主,忽视教学效果。该门课程由于受自身内外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绝大多数授课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惯用的方法主要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即“一个讲台、一本教案、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而传统注入式教学方法虽然可以完成教学内容,但学习效果并不很理想,尤其是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挥,更不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挖掘。比如说,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章节重难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相应的特殊处理,不能仅做一般性的讲解,要有所侧重。另外,传统教学方法较单一,仅适合进行复式记账原理知识的传授,根本达不到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融于一体,以真正培养学生综合会计
专业技能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仅机械地对学生灌输知识,而不注意对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只会加重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厌倦,失去学习兴趣,最终影响教学效果。
(二)以教师为主导,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讲授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在会计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完整的会计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一般只充当学习过程中的被动角色。导致师生在课堂内外的互动和交流少之又少,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最后摧毁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上学生存在个性差异,不注重因材施教,也会影响到学生对会计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因此,只有将会计各知识点内容串联起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才有利于提高《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轻应用能力的培养,缺乏会计教学的实训环节。《会计学原理》虽是会计入门课程,但更需注重培养学生实务动手能力。会计实训环节是构成会计教学的重要内容。但现行的教学方法只注重会计制度的讲解和记忆、会计专门核算方法的详细介绍,忽视了会计凭证、账簿的实务教学环节,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理论和实践脱节,更不清楚会计实际工作的操作流程,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尽管各高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培养的未必都是会计专业人才,但总体来说,培养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还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实践意识的淡薄,导致实践环节很少涉及或不涉及,如实验耗材的购置几乎为零,让学生无法真实感受到凭证、账簿、报表的编制作业,进而影响到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操作方法和技能的掌握。因此,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加强实训教学环节和实战演练十分有必要。
(四)教学评价方法单一,考核制度不完善。总的来说,现在一般高校会计课程教学评价方法都是以笔试的形式,采用期末考试的方法。期末考试均采用百分制,考核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平时成绩由课内外作业、课堂发言和考勤组成,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考核,其成绩占总成绩的70%。折合后的总成绩高于六十分评定为本门课程考核合格,低于六十分者评定为本门课程考核不合格。而这种方式主要注重教材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的考核,往往会忽略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虽然易于操作,但与人才培养方案不相符合,对于这种考核方式,通常会误导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侧重于教材的内容,而忽视实际的动手能力,使教学技能本末倒置。
三、改进《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方法的深层次思考
由于传统教学方法违背了会计自身的应用性及实践性强的特点,根据《会计学原理》在整个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中所占的地位,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势在必行,但不宜步子迈得过大。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应逐步探索,大胆改革,积累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努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应依据教学大纲的规定,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综合探讨改革的具体方法,并对《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做如下几点建议: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针对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
法。《会计学原理》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比如说,在组织教学内容时,不必所有知识点面面俱到,做到灵活处理。遵循内容的实用性优先于系统性的原则,对会计的知识内容和专业技能,重点抓住各专业人才培养最急需、岗位工作最实用的内容,而不是片面追求知识体系的系统性。针对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应灵活运用过程教学法、实物引导法、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存的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比如说,为了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讲授会计科目与账户、制造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等内容时可运用过程教学法。在涉及会计凭证的构成要素及账簿形式等相关章节中,可运用实物引导法。也就是说,在教学中向学生展示真实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观察,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该知识点的印象,消除书本与实务之间的“断层”。在会计手工账的综合实训环节可运用合作教学法,在会计实验室让学生扮演会计、出纳、制单、审核等角色,分小组进行专项实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以便共同完成实训内容。因此,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对于授课教师来说,应充分、合理地做好教学设计,选择适宜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