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会计谨慎性原则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作者:徐俏
来源:《科教导刊》2012年第32期
摘要 在企业会计披露的信息观察中,会计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被用来减少不确定性和风险。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在发挥其作用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谨慎性原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谨慎性原则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竞争和风险的日益加剧,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越来越高。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二章第18条规定:企业对交易、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实施谨慎性原则,对存在风险加以合理估计,就能在风险发生之前化解,并对防范风险起预警作用,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从而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成为必然。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其实是一把双刃剑,谨慎性原则由于其主观估计的不确定性,以及在应用中的不恰当使用,也存在诸多问题。必须在谨慎型原则应用中把握好“度”,并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才能充分发挥谨慎型原则的重要作用。 1 谨慎性原则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 谨慎性原则的内部问题
(1)谨慎性原则的定义模糊性,确认与计量难度较大。我国对谨慎性的原则定义的核心是“不应高估资产和收益,不应低估负债和费用”,但具体什么程度才不算低估和高估,每个企业都有其自身的理解。这就为企业人为操纵利润提供了条件,使会计信息失真。如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实际上是本期利润谨慎了,但会导致以后期间销售成本偏低,从而使利润反弹。由此,企业可能在某一会计年度计提巨额存货跌价准备,在以后数年实现对存货成本的冲销或使销售成本降低,这就可以顺利实现数额可观的净利润。这里就是由于谨慎性的过度应用,谨慎性定义模糊所致。
(2)会计政策的可选择型性为企业的人为操纵财务信息提供了条件。我国新会计准则虽然在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中规定了谨慎性原则的相关内容,但是会计实务中一项业务还是有多种会计核算的方法,具体选择由企业来决定。如固定资产折旧就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总和法、双倍余额法等。企业可以选择直线法也可选择加速折旧法,但不同的会计政策会影响企业的当期利润,甚至改变盈亏状况。选择加速折旧法就会使得前期的费用大,利润相对较少,企业就可以少缴税。企业由此可以根据自身的利益需求来选择会计政策的自由度将大大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将大大降低。
(3)谨慎性的应用中存在大量的主观估计和臆测。新会计准则虽在一些地方体现了谨慎性,但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要求很高。如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但可变现净值指的是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销售费用及其相关税费后的金额,其实质是一个估计值,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另外资产减值准备中的可收回金额也是会计估计的结果。由于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涉及了大量的主观判断,使其极易被企业滥用,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4)谨慎性原则与新会计准则中其它会计原则的矛盾。《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制定了8个原则,即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可理解性、谨慎性、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式、及时性原则。如可靠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事项或交易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它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这与谨慎性原则强调预计可能的损失而完全不确认预计可能的利得相矛盾。
1.2 谨慎性原则外部问题
(1)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制约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正如前文提到的,谨慎性原则的实务操作与会计人员是分不开的,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具备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业务素质和较多的工作经验,对会计处理方法的采用和各种计提比例有客观的决断,现今会计人员的整体水平仍然不能完全满足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如会计人员对或有事项的判断需要较高的职业经验和专业素质,预计负债一般基于对未来损失的估计,它是一种未来的估计,而不是现在,因此也需要谨慎对待,不然将影响会计信息的决策的有用性。
(2)市场价格机制的不完善。企业会计计量很多都需要市场信息作为其基础,特别是公允价值的使用,如果没有准确的市场信息作为支撑,公允价值是无法使用的。如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使用中的一条要求就是“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它相关信息,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可见完善的市场价格机制对于谨慎性的使用多么重要。我国现在处于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各项措施和规定尚不完善,市场价格机制缺乏对相关信息的有效参考,导致公允价值和资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受到一定制约,加上市场信息的披露状况不够完备,谨慎性原则一直难以切实运用。
(3)谨慎性原则与税法的矛盾。我国的会计核算与税收的计算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服从不同的目的。会计核算遵循会计准则,完整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为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它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税法是为国家征税为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确定一定时期内纳税人应交纳的税额。我国现行税法和新会计准则对税前列支的费用出现不同的规定,导致企业提取准备金后减少当期账面利润时,还应补交所得税,这就直接增加了企业当期的现金流出,侧面造成企业的纳税负担。因此税法限制了谨慎性原则的使用。 2 应用谨慎性原则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针对内部问题的对策
(1)正确把握谨慎性原则的“度”,适度应用谨慎性原则。要正确把握谨慎性原则的“度”,必须先了解企业面临的风险。企业面临的风险较多,主要有投资方面、筹资方面、流动资金运作方面和企业收益处置方面的风险。我们应该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适度应用谨慎性,要求高层管理者全面提高对谨慎性原则的认识,建立风险责任制,重视单位执行谨慎性原则的“度”的精髓。当企业面临的风险较大时,会计核算中的谨慎性程度较高;风险较低时,则谨慎性程度较低。其次在运用谨慎性原则的过程中,对其本身的局限性有充分的认识,正确适度DE 运用,尽量避免或减弱自身缺陷产生的可能问题所造成的风险和损失,最大程度地发挥谨慎性原则的优点。
(2)规范和逐步完善准则中谨慎性的相关规定。任何准则和制度,只有经过实务中的应用才能发现它的优点和不足。在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发现谨慎性原则运用的漏洞和不足之处,充分审视,在总结中积累经验,寻找解决措施,创新谨慎性原则的相关规定,有效提高谨慎性原则的积极作用,防范于未然。如对会计政策选择的自由度加以限制,来确保谨慎性的应用。
(3)充分披露谨慎性原则的执行信息。我们不仅要在表内会计核算中应用谨慎性原则,而且要在表外披露相关谨慎性原则的执行情况。只有将谨慎性应用和披露相结合,才能更好地防止谨慎性的滥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企业披露会计信息时对表外信息采取回避的态度,只注重表内信息,所披露的信息含量不完善,大多数把重点不放在经济实质上,却放在已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上。因此,凡是与谨慎性原则运用相关的信息都应该在财务报告的表外形式中进行全面陈述,包括体现谨慎性原则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产生的影响及其应用的背景等。 (4)分清各个原则的轻重,防止谨慎性原则与其它会计原则发生冲突。为了防止谨慎性原则与其它会计原则发生冲突,首先考虑各个原则的优先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行合理确定。其次,对冲突状况予以充分披露,防止冲突恶化导致会计信息失真,造成使用者的利益受损。最后,约束谨慎性原则的使用,协调统一其它会计原则,尽量权衡,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2.2 针对外部问题的对策
(1)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应加强会计专业职业教育;第二、会计人员应全面地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第三、会计人员应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加强后续教育。同时,我们应该鼓励会计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员勤于思考,树立发展创新意识,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会计决策相关的各项具体专业活动,会计人员在参与决策时必须要考虑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税收、政府管制以及各种经济状况,了解经济走势、利率以及股票市场,还要具有战略眼光,通盘考虑问题, 才能具有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
(2)完善市场价格机制。完善市场价格机制主要在于政府的推动。政府可加强宏观调控,定期公布市场主要产品的价格;建立期货市场,由市场供需求来确定实时的价格;完善会计信息的披露制度,提供合理的计价依据,使企业随时掌握相关信息,对公允价值和可变现净值等进行合理准确的估计。完善价格机制还在于对市场经济完善,我国尚处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市场机制尚不十分完善,我国政府还在根据市场的发展不断推出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因此,完善市场经济,使市场更加开放和透明,将更有利于价格机制的完善。
(3)协调好税法和企业会计制度。税法和现行企业会计制度之间一直存在着差异,这差异也体现在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上。建议加强两者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化解冲突,促进税收的合理化和人性化,从而加强谨慎性原则的积极适度运用。如可以将谨慎性原则产生的费用可以税前列支,则可以大大促进谨慎性的应用。同时,我们可以选择恰当的会计处理方法以协调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对于有条件的大企业,可以在会计核算之外增设税务会计核算,以保证经济业务正确核算前提下应纳税款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对于众多的小型企业,可以严格按照税法的规定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或者提供可以保持一致的备选方法,如取消8项减值准备和预计负债,实行资产报损和预计负债经税务部门批准后据实入账的方法,这样可以消除时间性差异。
3 结束语
当企业有两种或以上的会计方法选择时,要很好地考虑商业中的不确定性和减少企业未来面临的风险就需要应用谨慎型原则。但谨慎性原则仅要求对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损失的不确定性采取谨慎的态度进行处理和反映,尽量及早规避不确定性,这是其理性的一面。然而,它对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收益的不确定性不进行处理和反映是其非理性的一面。从决策有用观的角度看,不管是能带来未来经济损失的不确定性,还是能带来未来经济收益的不确定性,只要是企业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会计系统都应该予以处理和反映,从而达到有效决策的目的。由此可见,只有有效解决谨慎型原则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使谨慎型原则更好地为会计服务,从而确保企业在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时,最大化地减少未来风险。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20. [2] 陈一江.稳健原则和会计中的不确定性[J].会计研究,201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 张洁慧.我国会计稳健性的动因及影响分析——基于Basu模型的进一步探索[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8.
[4] 严瑾.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应用分析[J].财会通讯,2009(3).
[5] 孟宪宏.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及其局限性[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7). [6] 顾春燕.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J].商业会计,2009(2). [7] 陈琳.从会计估计看上市公司对谨慎性原则的滥用[J].财会月刊,2010(22). [8] 吴秀林.企业会计执行谨慎性原则的适度性分析[J].交通企业管理,2008(11). [9] 李文节.基于新会计准则下对谨慎性原则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