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历史》同步测试题(含三套题)

2020-12-16 来源:步旅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同步测试题

A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称为地层,它主要包括沉积岩、火山沉积岩以及由它们经受一定变质的浅变质岩。据此完成1~3题。 1.水平地层 ( ) A.下新上老 C.同时形成 2.地层不能够反映的是 A.生成顺序 C.发展阶段

B.下老上新 D.陆地缺少 ( ) B.新老关系 D.时间长短

3.确定某地层形成时间依据 ( ) A.化石种类和数量 B.组成物质成分和性质 C.岩石的绝对年龄 D.植物化石的埋藏深度

下图是在山东沂蒙山区的费县、平邑县等地发现的裸露于山体中的化石。据此完成4、5题。

4.该化石所在地层形成于 ( ) A.显生宙 C.中生代

B.古生代 D.第四纪

( )

5.当时山东沂蒙山区的地质环境是 A.山地丘陵 C.平原谷地

B.高原盆地 D.温暖海洋

6.该地质时期是指 A.古生代 C.新生代

( ) B.中生代 D.第四纪 ( )

B.海生脊椎动物时代 D.灵长哺乳动物时代

7.该地质时期被称为 A.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C.爬行动物时代 8.该地质时期 ( ) A.联合古陆形成 C.重要的成煤期

B.现代海陆位置形成 D.海洋脊椎动物灭绝

下图为欧洲东部第四纪冰川界线变化示意图。完成9、10题。

9.图示冰期中,气温最低的时期是 A.冰期Ⅰ C.冰期Ⅲ

B.冰期Ⅱ D.冰期Ⅳ

( ) ( )

10.与现在相比,第四纪冰期Ⅲ时期 A.温带自然带北界偏南 B.山地雪线上升 C.全球陆地总面积更大 D.全球降水增加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11.阅读图1和图2,回答问题。(15分)

(1)图1和图2说明非洲和南美洲原为__ 大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你认为大陆漂移说,是空想的呢?还是有科学依据的?

12.下图所示的是不同地层化石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5分)

(1)地层按照由早到晚形成的排序是_______________ 。 (2)①和②是否属于同一地层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什么。

(3)图中最有可能是中生代以来形成的地层是哪几层?_______________。理由是什么。

B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下图示意全新世(开始于1.15万年前)以来某省南部局部沿海海岸变迁状况。据此完成13、14题。

13.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对海岸变迁的影响,则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冷暖变化特征是 ( ) A.逐步变暖 B.逐步变冷 C.先暖后冷 D.先冷后暖

14.气候变化会对海岸变迁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A.海水侵蚀能力的变化 B.海岸地貌形态的变化 C.河流泥沙沉积速度的变化 D.极地冰川融冻速度的变化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5.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

从时间尺度看,通常把地球气候变化史划分为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三个阶段,地质时期的气候,是指距今1万年以前,以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现为特点,时间尺度在10万年以上。下图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

(1)地质时期经历了三次大冰期分别是:_____、_____ 、_____ 。 (2)就冷暖状况而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时间较长的是_____ 。 (3)就干湿状况而言,新生代就要以_____ 期为主。 (4)恐龙灭绝时期的气候特点是_____ 。

参考答案 A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解析】1选B,2选D,3选C。第1题,水平地层反映岩石形成的关系和地壳运动,特点是下老上新,下面的地层形成的时间早。第2题,地层能够反映地层生成顺序和相对的新老关系,它只

表示地质历史的相对顺序和发展阶段,不表示各个地质时代单位的长短。第3题,确定地层的形成时间,要依据地层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计算出该岩石的年龄。 【解析】4选B,5选D。三叶虫生活在古生代温暖的海洋中。

【解析】6选B,7选C,8选C。第6题,依据地质时期的景观复原图,判断景观所示的地质时期是中生代。第7题,在中生代,爬行动物极度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第8题,中生代由于板块剧烈运动,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发生漂移,该时期祼子植物繁茂,因此是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期。

【解析】9选D,10选C。第9题,冰期Ⅳ发生纬度最低,在四个时期中全球气温最低。第10题,第四纪冰期Ⅲ时期温度比现在要低很多。温带自然带北界偏北,气温降低,山地雪线降低,全球降水减少,冰川融化减少,全球陆地总面积更大。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11.【解析】第(1)题,从图1看出南美洲的东海岸和非洲的西海岸轮廓形状吻合,可以推测原先为一块陆地。第(2)题,科学依据要从地层及岩性、化石的连续性和相似性上回答。 答案:(1)一块 因为图1两个相邻大陆边缘相互吻合

(2)两个相邻大陆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相吻合,因而说明大陆漂移说是有科学依据的。 12. 【解析】第(1)题,正常情况下地层形成的顺序是老的在下,新的在上。第(2)题,同一时期形成的地层在同一地域,化石种类大体相似。第(3)题,中生代以来爬行动物、哺乳动物繁盛,因此会存在该类生物的化石,恐龙属于爬行动物,恐龙的足迹分布在④和⑥地层中。 答案:(1)①→②→③→④→⑤→⑥→⑦ (2)不是 ①和②地层化石类型不同 (3)④⑤⑥⑦ 有恐龙足迹化石

B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解析】13选C,14选D。第13题,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对海岸变迁的影响,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向陆地延伸。反之气候变冷,海岸线向海洋延伸。读图,图中现代海岸线较中全新世古海岸线向海洋方向延伸,这说明自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先暖后冷。第14题,气候变暖,海水受热膨胀,极地冰川融化,会使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冷,海平面将会下降,从而导致海岸线的变化。所以气候变化会对海岸变迁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是极地冰川融冻速度的变化。海水侵蚀能力的变化、河流泥沙沉积速度的变化、海岸地貌形态的变化不是海岸变迁的主要原因。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解析】第(1)题,直接根据图示全球气温平均值处于最冷的时间可以判断。第(2)题,根据图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冰期较短、间冰期较长,即温暖期的时间较长。第(3)题,根据图示的干湿状况,新生代正处于湿润一侧。第(4)题,恐龙灭绝是在中生代末期,从冷暖状况而言,处于温暖期;从干湿状况看,处于干旱期。 答案:(1)震旦纪 石炭纪—二叠纪 第四纪 (2)温暖期 (3)湿润 (4)干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同步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关于地球的原始大气,说法正确的是( ) A.来源于早期火山活动喷出的气体 B.来源于从原始星云中俘获的气体

C.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碳、氮气、氧气、水汽、甲烷 D.地球能保持大气成分,是因为表面温度很高 2、出现人类的地质年代是( )

A.新生代 B.中生代 C.古生代 D.元古代 3、下列关于生物演化过程,正确的是( ) A.海洋无脊椎动物一爬行动物一脊椎动物一哺乳动物 B.海洋无脊椎动物一脊椎动物一爬行动物一哺乳动物 C.脊椎动物一海洋无脊椎动物一哺乳动物一爬行动物 D.脊椎动物一哺乳动物一海洋无脊椎动物一爬行动物 4、下列山脉中,属于新生代形成的是( )

①喜马拉雅山 ②安第斯山 ③大兴安岭 ④阿尔卑斯山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在山西某煤矿区,某同学被邀请下矿井参观。在矿灯照耀下,这位同学看见夹在岩石地层中的巨厚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植物。据此回答5、6题。 5、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太古宙 D.新生代 6、该地质时代最繁盛的植物是( )

A.海生藻类植物 B.陆生蕨类植物 C.被子植物 D.裸子植物 读地层分布图,完成7、8题。

7、岩层①、②、③、④中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

8、反映浅海环境的地层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9、最近,我国在湖南两座石灰岩山顶上发现珊瑚化石群,可推断其古地理环境是( ) A.高温的热带荒漠 B.寒冷的极地冰川 C.温暖洁净的浅海 D.温热茂密的森林

10、某类岩石能够记录地球的历史,关于该类岩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含有生物化石 C.是岩浆活动形成的

B.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D.具有层理构造

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称为地层,它主要包括沉积岩、火山沉积岩以及由它们经受一定变质的浅变质岩。据此完成11~13题。 11、水平地层 ( )

A.下新上老 B.下老上新 C.同时形成 D.陆地缺少 12、地层不能够反映的是 ( )

A.生成顺序 B.新老关系 C.发展阶段 D.时间长短 13、确定某地层形成时间依据 A.化石种类和数量 C.岩石的绝对年龄

( )

B.组成物质成分和性质 D.植物化石的埋藏深度

14、夏威夷群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内部断裂带上,岩浆易沿断裂处喷发。下图为夏威夷群岛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夏威夷群岛的主要岩石类型为(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2)群岛中最年轻的岛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的CO2、O2含量变化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在地质历史时期,出现最早的是( )

A.蓝藻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16、地球上生物出现后( )

A.O2的含量上升 B.CO2的含量不断上升 C.O2和CO2含量保持稳定 D.O2和CO2含量变化呈正相关 读图,回答17、18题。

17、图中的数字序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 A.②真核细胞生物出现 B.③恐龙灭绝

C.④无脊椎动物大量出现在地球表层 D.⑤鱼类和两栖类动物出现 18、出现在③时期的生物有( )

①三叶虫 ②蕨类植物 ③恐龙 ④鱼类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分析解答题:

19、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所示的地质年代是________ (2)该地质年代的典型动物是___________

(3)这个年代之所以是主要的成煤期,主要是因为陆地植物中__________植物占据主要地位。 (4)(双选)下列有关生物演化和重大事件,发生在该时期的是( ) A.形成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B.出现了大冰期

C.在中后期进化出了鸟类 D.在中后期出现了物种大灭绝事件 20、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从时间尺度看,通常把地球气候变化史划分为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三个阶段,地质时期的气候,是指距今1万年以前,以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现为特点,时间尺度在10万年以上。下图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

(1)地质时期经历了三次大冰期分别是:_____、_____ 、_____ 。 (2)就冷暖状况而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时间较长的是_____ 。 (3)就干湿状况而言,新生代就要以_____ 期为主。 (4)恐龙灭绝时期的气候特点是_____ 。

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球在距今约22亿年到1万年间的漫长地质年代里经历了三次大冰期。距今6亿年到3亿年间为震旦纪冰期;在距今2亿年至3亿年,地球又发生了第二次大冰期。这次大冰期始于石炭纪末期,止于二叠纪中期,大约延续了一亿年,根据动植物化石和冰碛层的分析发现,这次大冰期主要影响南半球,被称为“南半球的冰期”;距今二、三百万年到一百万年间为第四纪冰期。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大冰期时气温比平均值下降4~7 ℃,海面降低,陆地大面积被冰雪覆盖。间冰期时气候转暖,高纬度大陆冰川面积缩小,中纬度山岳冰川大规模后退,雪线上升,全球自然带向两极方向推移,海面上升。

(1)推测大冰期和间冰期期间,地球上的物种数量各有什么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2)在距今1万年到19世纪末的历史时期,我国经历了四次寒冷期和四次温暖期。说出我国历史时期气候寒暖变化依据的获得途径有哪些?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8年1月15日,英国《自然通讯》杂志在线发表了沈阳师范大学胡东宇教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研究团队的一项科研成果。他们发现一个和鸟类亲缘关系很近的恐龙新属种——巨嵴彩虹龙。下图为巨嵴彩虹龙复原图。

(1)恐龙生活在________代,该时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时期被称为“________的时代”。

(2)简要说明恐龙生活的时期生物进化的表现。

(3)在白垩纪,发生了____________事件,恐龙也从地球上消失,成为____________的标志。

(4)恐龙曾是地球历史上体型最大的动物,有的恐龙为草食动物,有的恐龙为肉食动物。在6500万年前,恐龙突然灭绝。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家提出了很多猜想,代表性的有“陨

星撞击说”“火山爆发说”“气候变化说”等。请从以上几个猜想中任选一个分析恐龙灭绝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B 4、B 5、B 6、D 7、A 8、B 9、C 10、C 11、B 12、D 13、C 14、AA 15、A 16、A 17、A 18、A 二、分析解答题:

19、(1)中生 (2)恐龙 (3)裸子 (4)CD

20、(1)震旦纪 石炭纪—二叠纪 第四纪(2)温暖期(3)湿润(4)干暖

21、(1)大冰期时物种锐减。因为大冰期时气温下降,气候寒冷,许多生物因不适应寒冷的气候而灭绝。

间冰期时物种迅速增加。因为间冰期时气温上升,气候温暖,生物演化、进化和繁衍的速度加快。

(2)史料记载(或文献记载);考古发掘。

22、(1)中生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爬行动物

(2)裸子植物极度兴盛;爬行动物大量繁殖;爬行动物逐渐向鸟类进化;出现小型哺乳动物。

(3)物种大灭绝 中生代结束

(4)陨星撞击说:陨星是来自于地球以外的小行星,如果陨星体积、质量较大,在地球表面会形成巨大的撞击力,产生强烈地震,破坏了恐龙的生存环境。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1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同步测试题

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完成1~3题。

甲 乙

1.在①时期以前,地球表层的主要发展过程是( ) A.物理演化 C.大气演化

B.化学演化 D.生物演化

2.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 ) A.原核生物 C.真核细胞生物

B.爬行动物 D.无脊椎动物

3.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 ) A.①

C.③

B.② D.④

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核细胞生物演化出真核细胞生物与环境没有关系,是一种自然进化 B.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对地理环境影响不大 C.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与生物进化无关

D.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为生物进化奠定了环境基础 5.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 ) A.古生代末期 C.太古代末期

B.中生代末期 D.新生代末期

6.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最根本的原因是( ) A.植物的呼吸作用 C.植物的光合作用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动漫电影风靡一时,电影中作为绿色能源的青青草原不断遭到破坏,“虎威太岁”居然是只假老虎,壁虎军师重返“一统天下”时期的计划也最终落空,最后“秘密武器”也只是生物进化的图谱。

(1)青青草原提供的绿色能源是________,植物在自然环境形成和转化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壁虎军师想要重返“一统天下”的时期是指( ) A.太古代

C.中生代侏罗纪时期

B.动物的呼吸作用 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B.古生代早期 D.新生代第四纪时期

(3)“华南虎”事件曾轰动一时,导致华南虎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等级过关练]

读某地剖面示意图,完成8~9题。

8.图中地层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9.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 A.干燥,冷热多变 C.湿润,森林茂密

B.全球气候分带明显 D.寒冷,冰雪广布

10.为海洋生物后来登陆准备了条件的是( ) A.臭氧层的出现 C.二氧化碳的出现

B.氧气的出现 D.氮气的出现

11.早期火山活动喷出的气体和现代类似,主要包括( ) A.水汽、二氧化碳、氢气 B.一氧化碳、甲烷、氨 C.水汽、二氧化碳、氮 D.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

亚洲象是生活在湿热地区的群居动物,其分布与一定的气候条件相适应。读历史时期亚洲象分布北界的变化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自3 000年前至明代,亚洲象分布的最北界( ) A.不断北移 C.先北移后南移

B.不断南移 D.先南移后北移

13.图示四个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3 000年前全球海平面较低 B.宋代时期热带、亚热带向北扩大 C.明代时期全球冰盖面积较大 D.清代时期全球降水增多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 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工作。

(1)考察名称:________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考察工具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①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________岩;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______代。

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________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________环境,气候、植被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①地理环境经历了________环境向________环境的演变;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

了________(抬升、下降、水平)运动。

参考答案

1.B 2.D 3.C [第1题,在①时期以前,生命尚未出现,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过程。第2题,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是无脊椎动物的大量出现。第3题,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古生代末期。]

4.D [原核细胞生物演化出真核细胞生物与环境有关系,A错。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对地理环境影响巨大,改变了地球大气组成,B错。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是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果,C错。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为生物进化奠定了环境基础,D对。]

5.B [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中生代末期,为白垩纪,B对。古生代末期是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灭绝,A错。太古代末期是动物萌芽发展的初期阶段,C错。新生代末期是人类时代,D错。]

6.C [本题考查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最根本的原因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7.[解析] 第(1)题,青青草原为生物能,植物在自然环境形成和转化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第(2)题,爬行类“一统天下”的时期为中生代侏罗纪时期。第(3)题,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华南虎消失。

[答案](1)生物能 光合作用 (2)C

(3)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空间不断扩展,华南虎生存栖息地不断遭到破坏,导致华南虎因难以生存和繁衍而消失。

[等级过关练]

8.B 9.C [第8题,动物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演化的。第9题,煤炭是地质时期的森林等植被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由此可推知石炭—二叠纪时期气候湿润、森林茂密。]

据地球早期演变的相关知识,完成10~11题。

10.10.A 11.C [第10题,地球形成之初,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后来蓝藻出现后制造氧气,大气成分开始发生变化,臭氧层的出现可以为生物提供保护伞。第11题,火山喷出的气体中,不会有甲烷、氢气。]

12.D 13.C [第12题,读图可知,3 000年前至清代,亚洲象分布北界按照甲乙丙丁的顺序排列。在此过程中,亚洲象分布北界先南移(3 000年前至明代),后北移(清代),故选D

项。第13题,由题中信息可知,亚洲象生活于湿热地区,其分布范围北界可表征湿热气候范围北界。读图可知,明朝时湿热气候范围北界南移,即气候变冷明显,全球冰盖面积较大,故C项正确。]

14.[解析](1)命名时应突出生物化石这一关键主题。(2)野外考察应有地质锤、指南针、记录工具等,回答合理即可。(3)应熟知地质年代表,知道一些典型化石出现的年代等。(4)结合现在的青藏高原的环境以及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1)生物化石 (2)该区岩层等资料、指南针、地质锤、笔、纸(只要合理即可)沉积 古生 ②海洋 陆地 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 (4)①海洋 陆地 ②抬升

(3)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