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单选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在全社会倡导()之风,是提高公民素质、民族素质、弘扬民族精神的大事。
(A)
勤奋学习 (B)
廉洁自律 (C)
为党为民 (D)
素质教育 2. ()是指与人们一定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A)
社会角色 (B)
社会定位 (C)
社会地位 (D)
社会身份 3. ()才是提高精神素质的最终目标。
(A)
学以致用 (B)
学为我用
(C)
真正将所学知识融入心灵 (D)
以上都是
4. 素质教育()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超越,它体现着教育工
作者的主观意志,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愿望。
(A) 目标 (B)
成果 1
(C) 经验 (D)
总结 5. ()是教育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体样式。
(A)
教育方式 (B)
教学方法 (C)
教学模式 (D)
教育模式 6. 素质教育课程观要求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将中心尽快地转移到着眼于()方面
来,实现课程内容的“素质化”。
(A)
素质发展 (B)
科学发展 (C)
文化培养
(D)
个性潜能发展 7. ()不仅是能力培养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创新精神萌芽和成长的沃土。
(A) 教育 (B) 学习 (C) 实践 (D)
生产 8. ()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他对教学过程所进行的科学探索,体现着
他独特的创造性。
(A) 教师 (B)
教授 2
(C) 学生 (D)
专家 9. 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这是推动国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A) 坚持以人为本,使每位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项共有素质
全面形成 (B) 使每位学生成为社会的合格成员,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和生存能力 (C)
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 (D)
保证学生顺畅融入社会而不带来任何负效应
10. 科学思维训练既应统一组织进行,又要体现个别性和个性化,而实现这一目标
的最有效方式莫过于运用()实习教学和科研锻炼。
(A) 劳动 (B) 工厂 (C) 实验 (D)
社会 11. 劳动()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形成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
(A)
技术教育 (B)
劳动教育 (C)
道德教育 (D)
科学教育 12. 素质的形成过程表明,()是素质形成的关键环节。
(A)
知识内化 (B)
知识外化 3
(C)
知识爆炸 (D)
知识传承 13. 素质教育中学生的()能否得到充分挖掘与发挥是衡量教法是否科学的重要标
准。
(A)
个性潜能 (B)
发展潜能 (C)
健康个体 (D)
个人理想 14. 人的素质的差异,常常就是所拥有的()的差异。
(A)
社会地位 (B)
出身贵贱 (C)
文化高低 (D)
文化底蕴 15. ()不仅是每个人在社会立足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
(A)
个人素质 (B)
个人品行
(C)
法纪责任素质 (D)
思想道德素质 16. 完整的(),必须依据社会对人才的各种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按学生的不同
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优势潜能,为他们成为相应类型、层次的人才提供教育机会、创造适宜条件。
(A)
道德教育 4
(B)
科学教育 (C)
素质教育 (D)
文化教育 17. 文化积淀到人身上构他在后天习得的素质的基础部分,是一种()。
(A)
历史底蕴 (B)
文化底蕴 (C)
文化修养 (D)
社会积淀 18. ()是对教育者的基本职业要求,献身教育是对这种基本职业要求的进一步提
升。
(A)
深爱学生 (B)
忠诚职位 (C)
严于律己 (D)
铸造忠诚 19. 社会良性发展必须有正确的方向和一定的(),而思想道德素质是确保实现这
种追求目标的重要条件。
(A)
法律规范 (B)
道德规范 (C)
社会规范 (D)
以上都正确 20. 学校加强与家庭教育的联系,能使学校和家庭更全面地了解教育对象的身心发
展特点,最大限度地进行()。
5
(A)
单一教学 (B)
个性化教育 (C)
因材施教 (D)
素质教育 21. 素质教育()就是人们对素质教育作用范围和内容的期待。
(A) 基础 (B) 目标 (C) 职能 (D)
潜能 22. ()虽不是教育方法本身,但它在很大程度甚至根本上,影响乃至制约良好的
施教方法的产生与运用。
(A)
施教态度 (B)
师德教育 (C)
学历教育 (D)
文化素质 23. “元教育”又称(),指人类早期比较完整地体现自身本真职能的原始教育,
其本性是为人类服务,通过提高人的生产能力实现环境改造,满足人的生存需要。
(A)
异化教育 (B)
本源教育 (C)
本真教育 (D)
复归教育 6
24. 课程之所以需要“开发”,是因为存在着( )。
(A)
学习潜能 (B)
课程潜能 (C)
教学潜能 (D)
个性潜能 25. 人的潜能具有一定的(),有些潜能在常态下难以发现,这就容易使人产生某
些错误判断。
(A) 显性 (B) 共通性 (C) 差异性 (D)
隐蔽性 26. ()是实施素质教育最主要、最重要的渠道。在目前阶段和可预见的未来,各
级各类学校都不能离开它来谈素质教育。
(A)
课堂教学 (B)
学校教育 (C)
家庭教育 (D)
文化教学 27. 德育之成为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由德育全面促进()发展的功能的特殊性决
定的。
(A)
文化素质 (B)
个体素质 (C)
教育素质 7
(D)
科学素质 28. ()是教育内容本身所应具备的重要特点。
(A) 综合性 (B) 兼容性 (C) 多样性 (D)
地域性 29. ()不仅是创造的前提,而且也是素质形成的必要条件。
(A) 共性 (B) 个性 (C) 个体 (D)
个人 30. 素质教育如果丧失了(),就意味着任何一种不相干的教育都可以贴上“素质
教育”的标签,素质教育自身也就不复存在了。
(A) 专一性 (B) 多样性 (C) 统一性 (D)
独特性 二) 多选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 教育本质的核心是人的本性的发展,这是因为()。
(A)
教育活动本身是人的本性的表现 (B)
教育活动的直接结果是形成人的本性
8
(
(C)
教育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
(D)
有了人的本性的发展,才产生了教育的政治功能、生产功能 2. 激活每一位受教育者个性潜能发展,学校除了在()等方面有计划地大胆创新
外,同时必须为此提供相应的服务保障条件。
(A)
课程设置 (B)
教学内容 (C)
教学模式 (D)
教学组织 3. 素质教育试验的一般要求是(),以及通过撰写论文学会对成果的总结提炼等。
(A)
以促进学生素质发展为最高目标
(B)
以兴趣为动力,以前人探索成果为起点 (C)
以问题的提出与求解贯穿始终 (D)
养成及时记录事件和体验的习惯
4. 素质教育概念应该把握的要点是()
(A) 它清晰地揭示了素质教育极其丰富复杂深刻的内涵,囊括了自素
质教育提出以来整个教育研究过程形成的主要共识性观点 (B) 把素质教育与以往各种教育从本质上区别开来,有助于化解和消除长期出现的各种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困惑与思想迷惘 (C) 从总体上为所有从事教育的人们今后“该做什么”和“该怎么
做”指出了重要的努力目标、方向 (D)
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外延
5.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联系乃至融合是一种日益显著的趋势,学校应当()。
(A) 改革教育部门封闭、垂直的管理体制,建立包括家长、社会居民
在内的社会参与、支持、监督教育的机制 (B)
认清趋势,主动加强与社会教育的联系
9
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主动地配合社会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对(C)
社区内全体成员进行文化知识、科学技术、道德品质、身心健康 以及文明生活等方面的教育 (D)
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整体素质,促进社区成员身心健康发展
6. 独立人格素质的地位作用主要表现在()。
(A)
独立人格是保证所有素质形成的重要因素 (B)
独立人格是立身取胜的必要条件 (C)
独立人格是充分发展自我的基础 (D)
独立人格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
7. 要做到严于律己,铸树典范,就需要教师做到()。
(A)
首先要充分认识教师的职业特点 (B)
追求目标必须崇高 (C)
克服阻力,坚持实践 (D)
竭力躬行,托以致远
8. 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沟通方面包括()等。
(A) 与家庭教育的联系、协调及给予适当指导,形成目标一致的素质
教育合力 (B)
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整体素质,促进社区成员身心健康发展
(C)
主动与学生家庭建立联系,在教育目标和方式方法上达成一致 (D) 对家庭教育进行必要的指导,帮助发扬积极因素和克服某种消极因素
9. 拓展关于身心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
(A)
在现有课程中充实新的教育内容
(B) 通过增设新课程或以非学科课程的形式来充实现有课程中难以容纳的内容
10
(C)
根据教学大纲充实大纲内缺少的内容
(D) 根据社会当前热点和焦点充实有关心理健康和日常生活方面的内
容
10. 高等教育研用有得的范围更是广泛,可以是(),还可以是某方面知识体系创
立的研用有得等等。
(A)
某学科、专业知识空白点补充完善的研用有得 (B)
对专业知识在专业岗位实际应用中的研用有得 (C)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用有得 (D)
11. 根据人类教育发展的总体走向,有学者将其分为()等阶段。
(A)
“本源”教育时代 (B)
“元教育”时代 (C)
“异化教育”时代 (D)
“复归教育”时代 12. 学校物理环境包括()等方面。
(A)
绿化范围 (B)
校舍设施 (C)
实验室设备 (D)
校园布置 13. 科学文化素质与其他素质之间密切的内在联系主要表现在()。
(A) 文化素质是学习素质的必然反映,是思维素质的重要内容,是科
学素质的深厚底蕴 (B) 没有良好的文化素质,个体的学习素质、思维素质以及科学素质都很难提高
11
(C) 科学素质,既是文化、思维素质的重要牵引,又是文化、思维素
质本身 (D) 科学文化素质是民族振兴和人们成才、成功的根本依靠和关键所在
14. 教育思想方法一般涵盖了()等。
(A)
施教对象 (B)
施教态度 (C)
教育思想 (D)
教育观念 15. 从严格的定义来讲,素质教育是指以()的整个教育活动。
(A)
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为基础 (B)
促使知识深刻内化为关键 (C)
激活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个性潜能发展为核心 (D) 促进所有学生共有和特有的精神品质和谐形成与不断提高为目
标
16. 在主体认识过程中起支配作用的“认知图式”,其中起核心作用的就是主体的()和信仰系统。
(A) 人生观 (B) 世界观 (C) 欲望 (D)
信念 17. 素质教育的“教”需要确立的基本观念是()。
(A)
教学服从教育观 (B)
教育服从人才观 12
(C)
人才服从质量观 (D)
质量服从人生观 18. 学校在学科专业设置上应有充分的自主权,(),使其个性潜能得以充分调动、
展现与发挥。
(A) 在课程设置上应有必修课、选修课、自修课、特色课、研究类课
程等 (B) 在教学安排上,应使每位学生都能自由选课乃至改换专业、学习方向和授课老师 (C)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应坚持国家教材,地方教材和学校教材,甚至学生自选教材相结合 (D) 将知识获取与个人兴趣爱好和优势潜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探索精神
19. 激活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途径具体到教学过程,应注意()等几个方面。
(A)
在教学模式上,推行普及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B)
在教学组织上,实行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相结合 (C)
教学保障上要努力提供相应措施
(D)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上,实行统一性、多样性和自主性相结合
20. 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同时列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因为两者间存在着不可分
割的内在联系,这表现在()等方面。
(A)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全面发展个性品德的功能
(B) 实践不仅是能力培养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创新精神萌芽和成长
的沃土 (C)
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心智操作提供了交流机会
(D)
实践活动的丰富性能有效地调节大脑功能,充分挖掘大脑潜力 三) 判断题:如发现选项为A和B,则正确选A,错误选B 1.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根本的是使学生开拓、创造性地学习。
(是)
13
(
(否)
2. 人才是一切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础,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基本依托,是
所有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是) (否)
3. 课程之所以需要“开发”是因为存在着“个人潜能”的原因。
(是) (否)
4. 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建立师生信息共享平台,为他们通过这个平台实现深入便捷
的信息交流、沟通服务。
(是) (否)
5. 有人认为教育教学重在技巧、方法,这种观点是完全正确的。
(是) (否)
6. 素质教育只是一种教育思想、观念或理念,不是一种教育方式,不存在什么素
质教育模式。
(是) (否)
7. 良好的学习素质,是现代人的第一需要,也是时代的迫切要求。
(是) (否)
14
8. 义务教育的目的就是激活每位学生的个性潜能发展,培养他们形成各具特色的创造性。
(是) (否)
9. 地方课程开发主体主要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时应根据实际需要授予区、县、
学区以一定的权力,调动其参与开发的积极性。
(是) (否)
10. 个性潜能只是个体发展的重要内因和可能趋向,是不会被漠视的个性、埋没的
潜能,能自然发展成为有重要作为的巨大动能。
(是) (否)
11. 素质教育试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与素质教育过程的共通性。
(是) (否)
12. 教师和学生是素质教育的主导力量和基本元素。
(是) (否)
13.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提高学生健康素质作为重要长远的追求目标,把实现学生
健康作为最基本的任务。
(是) (否)
14. 提高人的一切素质,首先要从提高其生活水平开始。
15
(是) (否)
15. 校舍布置是构成校容校貌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状
态。
(是) (否)
16. 设计素质教育目标首先应当依据教育理论和未来学说。
(是) (否)
17. 人才综合培养是社会对人才综素质要求提高的必然趋势,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
个基本目的。
(是) (否)
18. 赋予素质教育以终身性特征是基于对社会和历史发展的新认识。
(是) (否)
19. 所谓文化的博大精深、文化的恢弘气度、文化的传统力量和文化持久的生命力,
都植根于文化的底蕴中。
(是) (否)
20. 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揭示事物本质,反映内在规律,
符合客观实际。
16
(是) (否)
21. 对家庭来说,应在孩子的启蒙教育时就鼓励他们养成不等不靠的独立意识以及
自主自觉探索、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是) (否)
22. 构建素质教育目标必须遵循青少年儿童身心素质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保证目
标的科学性、可行性。
(是) (否)
23. 家庭教育对新生一代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所难以
完全代替的。
(是) (否)
24. 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这是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的。
(是) (否)
25. “复归教育”是教育发展史中必定要经历、也必定会超越的历史阶段。
(是) (否)
26. 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一系列过程。
(是)
17
(否)
27. 校风,包括教风、学风、考风、科研风气和整个学校领导工作作风等。
(是) (否)
28. 教育内容中的综合和分科是严重对立,无法统一的。
(是) (否)
29.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内化需要充分挖掘和积极发挥学校的综合育人功能。
(是) (否)
30. 教材首要功能是传递人类文化知识的精华,努力反映现代科技发展水平,因而,
科学性和逻辑性是教材最重要的特点。
(是) (否)
18
题库2 夏
(一) 单选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在全社会倡导()之风,是提高公民素质、民族素质、弘扬民族精神的大事。
(A)
勤奋学习 (B)
廉洁自律 (C)
为党为民 (D)
素质教育 2. ()是指与人们一定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A)
社会角色 (B)
社会定位 (C)
社会地位 (D)
社会身份 3. ()才是提高精神素质的最终目标。
(A)
学以致用 (B)
学为我用
(C)
真正将所学知识融入心灵 (D)
以上都是
4. 素质教育()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超越,它体现着教育工
作者的主观意志,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愿望。
(A) 目标 (B)
成果 19
(C) 经验 (D)
总结 5. ()是教育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体样式。
(A)
教育方式 (B)
教学方法 (C)
教学模式 (D)
教育模式 6. 素质教育课程观要求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将中心尽快地转移到着眼于()方面
来,实现课程内容的“素质化”。
(A)
素质发展 (B)
科学发展 (C)
文化培养
(D)
个性潜能发展 7. ()不仅是能力培养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创新精神萌芽和成长的沃土。
(A) 教育 (B) 学习 (C) 实践 (D)
生产 8. ()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他对教学过程所进行的科学探索,体现着
他独特的创造性。
(A) 教师 (B)
教授 20
(C) 学生 (D)
专家 9. 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这是推动国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A) 坚持以人为本,使每位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项共有素质
全面形成 (B) 使每位学生成为社会的合格成员,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和生存能力 (C)
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 (D)
保证学生顺畅融入社会而不带来任何负效应
10. 科学思维训练既应统一组织进行,又要体现个别性和个性化,而实现这一目标
的最有效方式莫过于运用()实习教学和科研锻炼。
(A) 劳动 (B) 工厂 (C) 实验 (D)
社会 11. 劳动()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形成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
(A)
技术教育 (B)
劳动教育 (C)
道德教育 (D)
科学教育 12. 素质的形成过程表明,()是素质形成的关键环节。
(A)
知识内化 (B)
知识外化 21
(C)
知识爆炸 (D)
知识传承 13. 素质教育中学生的()能否得到充分挖掘与发挥是衡量教法是否科学的重要标
准。
(A)
个性潜能 (B)
发展潜能 (C)
健康个体 (D)
个人理想 14. 人的素质的差异,常常就是所拥有的()的差异。
(A)
社会地位 (B)
出身贵贱 (C)
文化高低 (D)
文化底蕴 15. ()不仅是每个人在社会立足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
(A)
个人素质 (B)
个人品行
(C)
法纪责任素质 (D)
思想道德素质 16. 完整的(),必须依据社会对人才的各种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按学生的不同
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优势潜能,为他们成为相应类型、层次的人才提供教育机会、创造适宜条件。
(A)
道德教育 22
(B)
科学教育 (C)
素质教育 (D)
文化教育 17. 文化积淀到人身上构他在后天习得的素质的基础部分,是一种()。
(A)
历史底蕴 (B)
文化底蕴 (C)
文化修养 (D)
社会积淀 18. ()是对教育者的基本职业要求,献身教育是对这种基本职业要求的进一步提
升。
(A)
深爱学生 (B)
忠诚职位 (C)
严于律己 (D)
铸造忠诚 19. 社会良性发展必须有正确的方向和一定的(),而思想道德素质是确保实现这
种追求目标的重要条件。
(A)
法律规范 (B)
道德规范 (C)
社会规范 (D)
以上都正确 20. 学校加强与家庭教育的联系,能使学校和家庭更全面地了解教育对象的身心发
展特点,最大限度地进行()。
23
(A)
单一教学 (B)
个性化教育 (C)
因材施教 (D)
素质教育 21. 素质教育()就是人们对素质教育作用范围和内容的期待。
(A) 基础 (B) 目标 (C) 职能 (D)
潜能 22. ()虽不是教育方法本身,但它在很大程度甚至根本上,影响乃至制约良好的
施教方法的产生与运用。
(A)
施教态度 (B)
师德教育 (C)
学历教育 (D)
文化素质 23. “元教育”又称(),指人类早期比较完整地体现自身本真职能的原始教育,
其本性是为人类服务,通过提高人的生产能力实现环境改造,满足人的生存需要。
(A)
异化教育 (B)
本源教育 (C)
本真教育 (D)
复归教育 24
24. 课程之所以需要“开发”,是因为存在着( )。
(A)
学习潜能 (B)
课程潜能 (C)
教学潜能 (D)
个性潜能 25. 人的潜能具有一定的(),有些潜能在常态下难以发现,这就容易使人产生某
些错误判断。
(A) 显性 (B) 共通性 (C) 差异性 (D)
隐蔽性 26. ()是实施素质教育最主要、最重要的渠道。在目前阶段和可预见的未来,各
级各类学校都不能离开它来谈素质教育。
(A)
课堂教学 (B)
学校教育 (C)
家庭教育 (D)
文化教学 27. 德育之成为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由德育全面促进()发展的功能的特殊性决
定的。
(A)
文化素质 (B)
个体素质 (C)
教育素质 25
(D)
科学素质 28. ()是教育内容本身所应具备的重要特点。
(A) 综合性 (B) 兼容性 (C) 多样性 (D)
地域性 29. ()不仅是创造的前提,而且也是素质形成的必要条件。
(A) 共性 (B) 个性 (C) 个体 (D)
个人 30. 素质教育如果丧失了(),就意味着任何一种不相干的教育都可以贴上“素质
教育”的标签,素质教育自身也就不复存在了。
(A) 专一性 (B) 多样性 (C) 统一性 (D)
独特性 二) 多选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 教育本质的核心是人的本性的发展,这是因为()。
(A)
教育活动本身是人的本性的表现 (B)
教育活动的直接结果是形成人的本性
26
(
(C)
教育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
(D)
有了人的本性的发展,才产生了教育的政治功能、生产功能 2. 激活每一位受教育者个性潜能发展,学校除了在()等方面有计划地大胆创新
外,同时必须为此提供相应的服务保障条件。
(A)
课程设置 (B)
教学内容 (C)
教学模式 (D)
教学组织 3. 素质教育试验的一般要求是(),以及通过撰写论文学会对成果的总结提炼等。
(A)
以促进学生素质发展为最高目标
(B)
以兴趣为动力,以前人探索成果为起点 (C)
以问题的提出与求解贯穿始终 (D)
养成及时记录事件和体验的习惯
4. 素质教育概念应该把握的要点是()
(A) 它清晰地揭示了素质教育极其丰富复杂深刻的内涵,囊括了自素
质教育提出以来整个教育研究过程形成的主要共识性观点 (B) 把素质教育与以往各种教育从本质上区别开来,有助于化解和消除长期出现的各种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困惑与思想迷惘 (C) 从总体上为所有从事教育的人们今后“该做什么”和“该怎么
做”指出了重要的努力目标、方向 (D)
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外延
5.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联系乃至融合是一种日益显著的趋势,学校应当()。
(A) 改革教育部门封闭、垂直的管理体制,建立包括家长、社会居民
在内的社会参与、支持、监督教育的机制 (B)
认清趋势,主动加强与社会教育的联系
27
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主动地配合社会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对(C)
社区内全体成员进行文化知识、科学技术、道德品质、身心健康 以及文明生活等方面的教育 (D)
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整体素质,促进社区成员身心健康发展
6. 独立人格素质的地位作用主要表现在()。
(A)
独立人格是保证所有素质形成的重要因素 (B)
独立人格是立身取胜的必要条件 (C)
独立人格是充分发展自我的基础 (D)
独立人格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
7. 要做到严于律己,铸树典范,就需要教师做到()。
(A)
首先要充分认识教师的职业特点 (B)
追求目标必须崇高 (C)
克服阻力,坚持实践 (D)
竭力躬行,托以致远
8. 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沟通方面包括()等。
(A) 与家庭教育的联系、协调及给予适当指导,形成目标一致的素质
教育合力 (B)
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整体素质,促进社区成员身心健康发展
(C)
主动与学生家庭建立联系,在教育目标和方式方法上达成一致 (D) 对家庭教育进行必要的指导,帮助发扬积极因素和克服某种消极因素
9. 拓展关于身心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
(A)
在现有课程中充实新的教育内容
(B) 通过增设新课程或以非学科课程的形式来充实现有课程中难以容纳的内容
28
(C)
根据教学大纲充实大纲内缺少的内容
(D) 根据社会当前热点和焦点充实有关心理健康和日常生活方面的内
容
10. 高等教育研用有得的范围更是广泛,可以是(),还可以是某方面知识体系创
立的研用有得等等。
(A)
某学科、专业知识空白点补充完善的研用有得 (B)
对专业知识在专业岗位实际应用中的研用有得 (C)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用有得 (D)
11. 根据人类教育发展的总体走向,有学者将其分为()等阶段。
(A)
“本源”教育时代 (B)
“元教育”时代 (C)
“异化教育”时代 (D)
“复归教育”时代 12. 学校物理环境包括()等方面。
(A)
绿化范围 (B)
校舍设施 (C)
实验室设备 (D)
校园布置 13. 科学文化素质与其他素质之间密切的内在联系主要表现在()。
(A) 文化素质是学习素质的必然反映,是思维素质的重要内容,是科
学素质的深厚底蕴 (B) 没有良好的文化素质,个体的学习素质、思维素质以及科学素质都很难提高
29
(C) 科学素质,既是文化、思维素质的重要牵引,又是文化、思维素
质本身 (D) 科学文化素质是民族振兴和人们成才、成功的根本依靠和关键所在
14. 教育思想方法一般涵盖了()等。
(A)
施教对象 (B)
施教态度 (C)
教育思想 (D)
教育观念 15. 从严格的定义来讲,素质教育是指以()的整个教育活动。
(A)
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为基础 (B)
促使知识深刻内化为关键 (C)
激活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个性潜能发展为核心 (D) 促进所有学生共有和特有的精神品质和谐形成与不断提高为目
标
16. 在主体认识过程中起支配作用的“认知图式”,其中起核心作用的就是主体的()和信仰系统。
(A) 人生观 (B) 世界观 (C) 欲望 (D)
信念 17. 素质教育的“教”需要确立的基本观念是()。
(A)
教学服从教育观 (B)
教育服从人才观 30
(C)
人才服从质量观 (D)
质量服从人生观 18. 学校在学科专业设置上应有充分的自主权,(),使其个性潜能得以充分调动、
展现与发挥。
(A) 在课程设置上应有必修课、选修课、自修课、特色课、研究类课
程等 (B) 在教学安排上,应使每位学生都能自由选课乃至改换专业、学习方向和授课老师 (C)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应坚持国家教材,地方教材和学校教材,甚至学生自选教材相结合 (D) 将知识获取与个人兴趣爱好和优势潜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探索精神
19. 激活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途径具体到教学过程,应注意()等几个方面。
(A)
在教学模式上,推行普及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B)
在教学组织上,实行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相结合 (C)
教学保障上要努力提供相应措施
(D)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上,实行统一性、多样性和自主性相结合
20. 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同时列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因为两者间存在着不可分
割的内在联系,这表现在()等方面。
(A)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全面发展个性品德的功能
(B) 实践不仅是能力培养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创新精神萌芽和成长
的沃土 (C)
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心智操作提供了交流机会
(D)
实践活动的丰富性能有效地调节大脑功能,充分挖掘大脑潜力 三) 判断题:如发现选项为A和B,则正确选A,错误选B 1.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根本的是使学生开拓、创造性地学习。
(是)
31
(
(否)
2. 人才是一切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础,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基本依托,是
所有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是) (否)
3. 课程之所以需要“开发”是因为存在着“个人潜能”的原因。
(是) (否)
4. 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建立师生信息共享平台,为他们通过这个平台实现深入便捷
的信息交流、沟通服务。
(是) (否)
5. 有人认为教育教学重在技巧、方法,这种观点是完全正确的。
(是) (否)
6. 素质教育只是一种教育思想、观念或理念,不是一种教育方式,不存在什么素
质教育模式。
(是) (否)
7. 良好的学习素质,是现代人的第一需要,也是时代的迫切要求。
(是) (否)
32
8. 义务教育的目的就是激活每位学生的个性潜能发展,培养他们形成各具特色的创造性。
(是) (否)
9. 地方课程开发主体主要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时应根据实际需要授予区、县、
学区以一定的权力,调动其参与开发的积极性。
(是) (否)
10. 个性潜能只是个体发展的重要内因和可能趋向,是不会被漠视的个性、埋没的
潜能,能自然发展成为有重要作为的巨大动能。
(是) (否)
11. 素质教育试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与素质教育过程的共通性。
(是) (否)
12. 教师和学生是素质教育的主导力量和基本元素。
(是) (否)
13.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提高学生健康素质作为重要长远的追求目标,把实现学生
健康作为最基本的任务。
(是) (否)
14. 提高人的一切素质,首先要从提高其生活水平开始。
33
(是) (否)
15. 校舍布置是构成校容校貌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状
态。
(是) (否)
16. 设计素质教育目标首先应当依据教育理论和未来学说。
(是) (否)
17. 人才综合培养是社会对人才综素质要求提高的必然趋势,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
个基本目的。
(是) (否)
18. 赋予素质教育以终身性特征是基于对社会和历史发展的新认识。
(是) (否)
19. 所谓文化的博大精深、文化的恢弘气度、文化的传统力量和文化持久的生命力,
都植根于文化的底蕴中。
(是) (否)
20. 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揭示事物本质,反映内在规律,
符合客观实际。
34
(是) (否)
21. 对家庭来说,应在孩子的启蒙教育时就鼓励他们养成不等不靠的独立意识以及
自主自觉探索、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是) (否)
22. 构建素质教育目标必须遵循青少年儿童身心素质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保证目
标的科学性、可行性。
(是) (否)
23. 家庭教育对新生一代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所难以
完全代替的。
(是) (否)
24. 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这是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的。
(是) (否)
25. “复归教育”是教育发展史中必定要经历、也必定会超越的历史阶段。
(是) (否)
26. 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一系列过程。
(是)
35
(否)
27. 校风,包括教风、学风、考风、科研风气和整个学校领导工作作风等。
(是) (否)
28. 教育内容中的综合和分科是严重对立,无法统一的。
(是) (否)
29.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内化需要充分挖掘和积极发挥学校的综合育人功能。
(是) (否)
30. 教材首要功能是传递人类文化知识的精华,努力反映现代科技发展水平,因而,
科学性和逻辑性是教材最重要的特点。
(是) (否)
36
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