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学体育与健康课

2024-05-05 来源:步旅网
中学体育与健康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

曾庆良(深圳市滨河中学体育科组)内容提要:本文从体育学科的鲜明特性出发,说明体育与健康课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可行性。在教学中,统一规划初高中的体育教学体系,采用“321”的教学模式,提出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揭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教学途径,和发展学生创新素质的教与学的方法特征,收到良好的教学实践效果。关键词:创新能力体育学科中学体育与健康课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体育的创新是十分丰富和生动的,改变动作的形式、路线、时间、程序、数量和组合等,都具有创新的意义。现代教学论的精髓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育教学要重视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的结合,强调学生兴趣培养和自觉参与体育活动和意识培养,使体育运动贯穿终身。学生的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体育教师如何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体育与健康课自身的鲜明特性,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一、体育学科的鲜明特性创新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动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创造学认为,创新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需要内心的充分自由,良好的环境能够提高人的创造力,过多的限制与束缚,很难发挥个体创新潜力。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开阔的学习活动环境,和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体育学科具有极其鲜明、突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实践性:指的是“寓教于动”,需要通过身体进行实践活动。2.整体性:指的是课内外的有机结合。3.社会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本身具有显著的社会性。4.差异性:是指个人身体条件、性别、地域、气候、场地设施条件、学校体育传统等。5.复合性:体育与健康课程融知识、技能、身体、精神及各种能力的培养教育为一体,开发智力也是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6.非阶梯性: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手段的非阶梯式排列。7.交叉性:体育学科包含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类,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和各门学科的相互渗透,体育学科成为多学科汇集的交叉点。因此,我们借助体育学科的自身优势,在传授知识与技能中,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体、促智、审美、益心等多功能的教育性,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模式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和教学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上。在教学中,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统一规划初高中的体育教学体系,采用“321”的教学模式,见图1。教学组织形式是将初高中的体育教学分为三段,即初中三年采用“三基型”体育教学模式,高中二年采用“层次型”的体育教学模式,高三年级采用“一体化”的体育教学模式。第一教学阶段第二教学阶段第三教学阶段高三年级“一体化”教学模式高中二年“层次型”教学模式初中三年“三基型”体育教学模式初中三年高一和高二年级高三年级图1三段式教学模式图1.“三基型”体育教学模式的特征是:在教学指导思想方面,注重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增强学生体质,教学组织形式以原教学班为主,合理配置教学要素:1)2)3)4)5)确立教学的点:确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调控教学的量:调控课的信息量与运动量;把握教学的度: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容量、教学要求的难易、教学进度的快慢;遵循教学的序:一是学生的认识程序;二是课的教学结构程序;优选教学的法:包含教法与学法二个方面,以“讲”为“引”,开拓思路;讲在点子上,善于归纳总结;以“示范”为“导”,促进领悟;练习有度,讲究实效;6)7)调节教学的情:调节好情境、情绪和情感;充分利用教学的时:合理分配,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这种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在于: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较为扎实地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对促进教学规范化,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2.“层次型”的体育教学模式的特征是:从教学对象的实际出发,在总的教学体系下,建立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指导思想方面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体育能力,注重学生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兼顾两头,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出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真正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教学局面。教学组织形式是:首先按学生身体素质的综合评分,划分教学层次班;其次熟悉和掌握课程标准,把握教学总体目标;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生;合理地划分教学层次。在划分教学层次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各层次学生一视同仁。注意灵活性,不要将任何一个学生长期置于低层次学习。注意各层次的连续性,鼓励每个学生努力进入高一层次学习,正确地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各层次的学生水平、能力相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符合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重视适宜性和针对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各尽其能,加上教师的正确诱导,灵活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学生积极性,同时加强了学生的体育意识,促进了教学体系的改革,为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3.“一体化”的体育教学模式的特征是:在教学指导思想方面注重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教学组织形式是把早操、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对体育的认识能力;运动能力;自我锻炼能力;体育保健能力;体育创新能力和体育观赏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能够使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有机地衔接,增强了体育教学的整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增强体质,也能使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得到充分的利用。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途径教学实践离不开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和谐是培养的基础;教师创造性地教是培养的前提;激励学生创造性的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保证;及时反馈鼓励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得力措施。1、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外因条件1)建立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使教学各要素达到和谐统一即教学气氛的和谐、教学任务与教学方法的和谐、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以及场地器材布局的和谐。2)改革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逆向思维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这些思维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3)发展学生个性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我表现,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和学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以点拨,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必须首先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和创新精神的人。2、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1)发现学习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积极思维。使用发现法时采用下列步骤:选题(如投篮动作技术要点)提问(提问过程中引导或鼓励)对比各种因素引导学生作出结论或总结学生的发现。从客观实际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引而不发,让学生自已去解决问题。使学生通过积极思维,提出新颖的创见,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发现法组织比较灵活,便于多种方法的综合使用,培养高素质的人,便于教师的导,充分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2)原型启发法。原型启发法的培养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教师提供一些范例作为创造的原型,打开学生的思路,同时积累知识经验,打好扎实基础。3)想象创造法。教师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观看体育比赛,体育录像、体育技术影片和电视,增强感性认识,扩大知识领域,积累表象储备,以利于学生再造想象得到正确和充分的发展。4)问题教学法。爱因斯坦提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同时有计划性、目的性、针对性,能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积极思维。让学生通过“观察提问假设推理验证”五步思维法,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去反复、持续地进行探究和实践。教师运用问题法采用四个步骤:选择问题明确问题寻找线索解决问题。5)合作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热烈讨论,自己找出正确的答案。具体操作如下:分组讨论和练习评定结果应用优势。教师要把握讨论的热点,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指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合作讨论法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是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乐中求学,在学中取乐”的教学方法。3、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是体育教育创新的途径(1)、体育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和不同的教学对象,都有自己特定的教学模式适用范围。体育教学大多在室外进行,活动范围广,活动内容多,为多种教学模式提供了舞台。(2)、体育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形式多样,手段灵活,培养层次结构多样化,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活动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感触中学习。(3)、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化。课程设置由单一的普通教学课向多层次的方向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实现“以运动技术为中心”为主向“以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活动、体育经验为中心”的转移,开发新兴运动项目,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吸引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4.培养学生素质的教学实践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教,进而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学,把创造性的培养自始至终贯穿于教与学之中。体现发展学生的教与学的方法实施过程如下:课的导入教师教法明确目标激发动机根据学生需要导入注重心理导入注重生理导入让学生建立运动表象课的进行让学生进行思维体验通过观察反馈针对性点拨设计练习反复评价课的尾声既要生理放松又要心理放松韵律放松故事导入放松逗笑放松游戏放松教师示范、利用图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用多种办法不断激发兴趣保持高昂的情绪,充分发挥小骨干、小群体的作用.针对差生采取补救措施综合运用阶段以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活动、体育经验为中心学生学法定向注意观察思考进行探究归纳总结巩固应用学生发展激起动机发展思维能力发展综合分析能力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创新能力自我推动自我劝导自我鼓励自我信任图2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教与学的实施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策略上做到:1)根据学生的需要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的学习需要,从而主动地进行思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2)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教学目标要求让学生乐学,加上技能的形成也需要让学生个性和能力有所表现的发展,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给学生选择的机会,选择自己有兴趣的项目,选择有利于实现自我创新的练习群体,用学生的兴趣激发创新。4)给学生充分展现的机会,展现其独立个性,展现学生自已实践中的创新成果,推动他们积极思考,不断创新的过程。5)充分发挥小骨干、小群体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分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良好的思想品德,有利于情感目标的实现。6)及时获得教学各个环节的信息反馈,采取“补救”措施,使学生掌握,学会、学懂,再验成功的乐趣,才能使教学活动有效地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三年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学实践结果如下:实验前、后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状况的统计结果如下(见图3),成绩得到进步的人数占46.6%,有所进步的占37.4%,16.0%的学生成绩变化不明显,说明教学实验效果明显。图3 教学实验前、后学生成绩的变化46.637.416.0百分S1比(%)得到进步有所进步成绩变化不明显学生成绩进步的状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实验结果见表1:表1“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实验结果考核指标时间递增初一年级初二年级初三年级高一年级高二年级体育与健康课合格率%实验组92.097.910099.599.3对照组91.697.210099.598.9实验组91.893.110098.299.5达标率%对照组91.191.910096.098.9达标优秀率%实验组22.329.651.636.922.3对照组16.726.148.235.319.3表中数据表明,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的三项考核指标实验组普遍高于对照组.比赛成绩:在近三年来的深圳的市、区级蓝球和田径比赛中,我们中学均取得团体前三名的优异成绩,真正达到了让优生拨出尖来,让差生赶上队伍的分层教学目的,让学生们充分体验了创新努力成功再努力、再创新再成功的良性循环,使教学活动有效地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四、结论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理想的教学效果离不开教学内容的选择及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是教学艺术的体现。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多种因素、多种方法的合力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实践要求高,要真正推广和进一步完善,不仅需要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而且要求教师本身具有高的素质和能力,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和提高。参考资料1.刘清黎主编,《体育教育学》,1994年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陈小蓉著,《体育创新学》,1994年同济大学出版社。3.吴志超等著,《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1993年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