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问题和心理护理探讨
阐述心理护理的概念及意义,评估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问题,包括恐惧﹑焦虑﹑急躁、孤独寂寞感、绝望抑郁五个方面,分析其心理问题产生原因,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
标签: 机械通气; 心理问题;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22-0108-02
在机械通气期间,患者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迫切需要得到理解和同情,渴望获得帮助和支持。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关心患者的心理问题,提供有效的心理措施是目前护理研究的重点之一[1]。所以,心理护理对机械通气患者有着重大的意义,绝不可轻易忽视。本文对笔者所在科ICU近年来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措施。
1 心理护理的概念及意义
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能,通过护理手段,控制一切消极影响,帮助患者保持最佳身心状态的过程[2]。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核心,贯穿临床护理的全过程,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心理护理能较好地解决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负性情绪及心理问题,起到药物达不到的作用。
2 评估患者在机械通气期间的心理问题的性质及原因 评估是护理程序的一个部分,只有准确客观地评估患者的心理问题的性质及原因,才能针对性地选择护理对策,从而有效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提高心理护理质量。机械通气患者主要有恐惧﹑焦虑﹑急躁、孤独寂寞感、绝望抑郁五个心理问题,其产生原因如下。
2.1 恐惧和紧张心理
(1)环境方面:ICU异于普通病房的特殊设置,监护仪的声光设置,呼吸机及吸引器的噪音,报警器的鸣叫及工作人员匆忙的脚步声,病室内长时间不灭的灯光等;(2)治疗检查方面:由于病情危重,往往要实施各项检查及治疗项目,护理操作较频繁,身上往往有很多导联线并置有多条管道包括胃管﹑尿管﹑引流管等,这一切也导致了心理上的紧张和恐惧;(3)亲人不在旁陪伴及病室内其他患者病情的突然变化,更加加剧了患者的恐惧心理。
2.2 焦虑
由于病情危重,患者担心预后不良;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导致的暂时性失语,患者担心今后将不能说话。这些因素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情绪。
2.3 急躁
语言是人们表达情感和需求的重要途径。在机械通气期间,由于暂时性失语,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不适和要求,使护患沟通障碍,患者会拍床﹑摆头动脚﹑皱眉﹑鼓腮﹑递眼色来设法与人沟通,使用事先没有统一规范的手势语,患者的这些动作往往不易被注意和理解,使得患者奋力挣扎﹑躁动,甚至自行拔管,拒绝治疗。
2.4 孤独﹑寂寞感
这与ICU的特殊制度-限制陪伴有关,家属人少,认为被冷淡,无人关心﹑
安慰;因工作繁忙,医务人员往往注意力集中,表情严肃,忽略了自身情绪反馈给患者产生的消极影响,难免使患者有冷漠之感。
2.5 绝望、抑郁
疾病反复发作,病情加重,加上长期依靠机械通气维持呼吸,患者容易失去治病的信心,认为无药可救,日渐绝望。久而久之,心情持续低落,慢慢地发展成为一种神经症-抑郁,表现为疲惫不堪,目光呆滞,整日唉声叹气,对任何人不理不睬,这就使得护患沟通困难,成为患者一个致命的因素。
3 心理护理
3.1 减少不良刺激,减轻或消除恐惧心理
许多患者是在意识丧失的情况下进入ICU,一旦清醒,就会发现自己身处一个陌生的环境,因此,首先要让患者尽快适应环境,自动介绍监护仪器的使用目的,减少噪音,报警器鸣叫时应立即处理,并予解释;在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治疗护理操作尽量在短时间内集中完成,保证患者充分休息,耐心地向患者解释留置各种管道及各种导联线的必要性;亲人不在旁陪伴时经常巡视,观察病情,消除其不安全感,其他患者病情突然变化或濒死患者,尽可能屏风遮隔,避免恶性刺激。
3.2 鼓励患者密切配合,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疾病,解释暂时性失语是治疗的需要,待病情好转,拔管后,将会恢复说话能力,解除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以美好的语言﹑礼貌诚恳的态度鼓励患者配合治疗,让患者感到真城、信任和关心,向患者列举机械通气患者恢复良好的成功病例,让患者看到希望,及时告知病情好转消息,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有利病情的好转。
3.3 运用思想交流技术,加强护患沟通
机械通气患者常因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为维持患者和外界的信息交流,护理人员需掌握一些特殊的思想交流技术,学会用眼睛去听,采用会意性“会话”方式,如细心观察患者面部表情,手势所表现的各种反应和要求,还可用实物照片﹑会话卡﹑字母卡或笔写等,若能利用小型键盘在显示器上打出完整的句子则更好,在临床上,笔写是患者最容易做到,最能及时、准确地将信息传递给医务人员的思想交流方式,护理人员在看不清楚字迹或看不懂其表达思想时,要鼓励患者重新写好,直到掌握患者的信息为止,决不能表现出不耐烦,打断患者重写的念头,这样就不能及时满足患者的需求,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及配合,只有让患者随时表达自己的思想,满足其需要,才能实现有效性沟通,使医患关系融洽,才能保证心理护理疗效,提高护理质量。
3.4 做好家属工作,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1)从护理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家属陪伴对患者精神状态起极大地作用,家属是患者最亲近的人,他们的言行直接影响患者,如给予正确指导,可成为护理方面的有力助手,要求家属探视时更衣换鞋戴帽子及口罩入内,对其家属进行卫生宣教,介绍患者生活﹑治疗﹑饮食等情况,告诫他们不要在患者面前表现出波动情绪,以免影响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并允许家属为患者作生活服务,亲人的到来会使患者得到很大的安慰,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2)护理人员自身情绪的稳定对患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护士热情微笑服务,举止文静,态度谦和,操作认真,无形中给患者一种圣洁的温馨和心理安抚,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其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护理。反之,护士情绪不稳,喜怒无常,表情严肃,易使患者造成心理错觉,加重心理负担。因此,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是对患者的
一种心理护理。
现代科学证实,情绪好坏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3-4]。长期使用机械通气,患者身心备受折磨,易出现心理障碍,产生消极念头,甚至出现自杀观念,因此,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韩卉,马辉娜.心理护理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8,140(5):22.
[2]刘晓红.护理心理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8:269-289. [3]项安凤.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2):68.
[4]王秋玲,刘文权,焦芳.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护理管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0,5(10):190.
(收稿日期:2012-04-18) (编辑:田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