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如何充分发挥历史教科书在教学中的作用

2023-05-01 来源:步旅网


浅析如何充分发挥历史教科书在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历史的学科特点决定,历史教科书在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备课时、讲课时都要要以教科书为依据,依据教科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教科书建立知识网络结构,通过立足教科书、依据教科书,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教科书;备课讲课;学习效果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科书在一些人看来好像已不再重要。在反对“教教科书”、提倡“用教科书教”的新教材观下,教科书究竟在课堂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值得研究。毋庸置疑,教科书不是知识的惟一源泉,课堂教学当然要用到教科书以外的资源。但是,在传统教学媒体系统中,教科书是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教科书是根据历史课程标准表达课程内容的教学用书。既是教学的工具,又是学习的对象。对于学生,它是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来源;对于教师,它是传道授业的重要依据,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历史的学科特点决定,历史教科书可以提供稳定、可靠、真实的信息,容易进行评定和研究,使用教科书不需要特殊的环境,简便易用,而且不限时间和场合。

一、历史教师在进行备课时要充分发挥教科书的作用

历史教科书是历史教师实施历史教学的依据。备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准确把握教科书的基本要求。

教师要在教学大纲指导下,通过对教科书的深入钻研,明确章节的教学目标任务。其次,要求教师掌握课本每章开头的引言。引言主要讲与本章内容有关的国内外形势、本章内容

特点和历史发展概况,能帮助学生从宏观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因此,教师备课时一定要认真研究引言,准确把握引言的精神,这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一环。再次,要求掌握历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人类社会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历史事件都有纵横联系。因此,教师备课将所要讲授的内容形成知识网络。掌握历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依据教材备好课的科学依据。

2、精简和补充教材。

依据教科书备好课必须精简和补充教材。精简和补充教科书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来决定,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史实和理论进行透彻的分析,从而加深对教科书的理解。为了完成教学目的,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备课时可以对重点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补充,但补充的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并且是学生可以接受的。

3、明确重点确定难点。

所谓重点是指依据客观历史进程,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并影响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就要求教师把握教科书内容的主次、重轻、详略。明确重点后,要想方设法突破重点。一是多方强化。二是回忆复述。所谓难点,是指教科书中教师难以处理,学生难以掌握,需要教师启发和解惑的历史知识。这要求教师在备课中设计好解决难点的方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补充史料、幻灯映示、实地参观等。

二、教师在讲课时要以历史教科书为依据

教师讲课要以教科书为依据,但不是照本宣科。教师讲课要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网络。这就需要讲究教学艺术,该引伸的要引伸,该启发的要启发,该概括的要概括。

这样,教师教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

1、依据教科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特殊认识倾向,它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进而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化非智力因素为智力因素。(1)、灵活运用教科书中的小字和图表等。新教科书的显著特点是增加了小字和图表等,教师应视教学需要灵活运用。通过教师对小字部分有选择地讲解,从而使学生加深对大字部分的理解。(2)、适当补充史实。教师在依据教科书基本内容的前提下,适当补充史实,可以激发兴趣引起注意。补充的内容,能使课堂妙趣横生,气氛活跃,学生在欢快中形成历史表象和历史概念。(3)、引导参与获得成功。引导学生研究教科书知识,使学生成为历史知识、规律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让学生体验到自己亲自参与、获得成功的喜悦。

2、依据历史教科书建立知识网络结构。

人的认识轨迹是条螺旋式上升的曲线,是一个从整体现象出发,经过分析研究,深入部分,然后上升到理性整体系统的过程。历史教学也是一个引导学生遵循“整体—— 部分——整体”的过程。历史知识不是零乱的材料的堆积,它应该有一定的结构,这种结构就是历史知识间的必然联系。历史知识结构网络既体现历史知识间的必然联系,又体现和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所谓历史知识结构网络是指依据教科书,把知识用图形、图表、符号、数字和文字构成的知识框架结构。它要求教师围绕知识结构网络进行讲述,学生依据结构网络掌握历史知识及其内在联系。知识结构网络使繁杂的历史知识系统化、有序化、简单明了,有利于减轻负担、增强记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

3、依据历史教科书讲究教学艺术。

(1)、深入浅出。教师依据教科书深入浅出的讲解,变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在获取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进一步上升为理性认识。(2)、比较对照。历史比较就是把教科书中具有相同特征或性质相近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从现象到本质,找出历史事件之间的必然联系。(3)、注意衔接和照应。艺术的衔接表现为水到渠成,自然流畅,下一环节是上一环节的逻辑延伸,上一环节是下一环节的启发性开端。由于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必须通盘考虑,严密组织,处处有照应。

三、立足教科书、依据教科书、提高学习效果

1、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科书。

阅读是“学习之母”、“智慧之源”。课堂上,教师可以把重点、难点内容介绍给学生,然后由学生集体默读,或指定某个学生朗读,或教师朗读。之后,让学生复述重点、难点内容,再辅之以教师讲解、点拨、启发,帮助学生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课后阅读,要求学生依据教科书内容,注意“细枝末节”,并选择有关课外读物,拓宽知识面。这样做到了主次轻重各如其份,前后左右各得其所,对学生大有好处。

2、安排学生讨论,指点学生抓住表示历史发展的关键词句,辅导学生养成圈点批注做记号习惯。

教师布置学生阅读有关内容,设计出若干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科书内容,然后学生共同讨论,其间,辅之以教师的点拨、归纳和总结。对教科书中的关键词句要仔细推敲,这样,学生 读课文、思考问题、参加讨论、划出要点,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用圈点表示关键性的

字词、重要地点,做记号表示比较重要的内容。从而达到准确认识历史本质、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

3、通过加强对教科书的阅读,锻炼学生概括、归纳、分类、比较等提取信息的能力

在搜集到了一定信息之后,更重要的是面对如此丰富、庞杂的内容如何提取有效的信息,加强教科书的研读也可以提高提取信息的能力。(1)、通过加强阅读教科书的训练,提高概括归纳等提取信息的能力。(2)、区分哪些是事实的陈述、哪些是作者的观点。分清楚这些之后,对教科书内容进行分析、整理。

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科书的作用,该如何使用教科书并没有统一规定,最大程度的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能力提高是最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国家历史课程标准》 赵亚夫主编 《国外历史教育透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