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戏曲乐队变化发展与现状阐述

2022-05-30 来源:步旅网
戏曲乐队变化发展与现状阐述

作者: 郑磊

来源:《剧作家》 2012年第3期

在戏曲艺术的舞台上,戏曲乐队的作用无可替代。传统戏曲乐队大致由七八个人组成,三几个文场和几个武场,有的剧种甚至连武场面都没有。俗话说:“七忙八不忙”,三几文场注定它的演奏形式只能是“大齐奏”。

传统戏曲中这种状况的形成有特定的历史原因。我们知道,中国戏曲艺术重要的美学特征就是它的写意性。在传统戏曲音乐伴奏中,也会体现出相近的意思。戏曲乐队表演时,固定的、程式化的锣鼓经和一定数量的曲牌就是它的全部家当。舞台上达官显贵一出场,不管他们地位有多大差别,都可以用[慢长锤],元帅升账可以用[水龙吟],花旦上场用[柳青娘],武戏一开打就用[紧急风]、[砍马腿];一吹[三枪],千言万语一带而过,一听到[尾声],戏就结束啦。戏看多了听多了,这一切大家就都明白了。

在解放前的旧中国,国家贫穷落后,绝大多数戏班生存艰难,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走乡串巷,“七忙八不忙”的乐队就成为当时理想的选择。那时传统的戏曲表演中,以几个大件乐器为主要伴奏模式的小型乐队在民间比较普遍,全国著名的乐种如江南丝竹、南阳板头曲、广东音乐等也都是这种情况。他们的表演以齐奏为基础,因各类乐器的演奏技法不同,也融入了一些简单的支声复调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的指引下,一批思想先进的音乐工作者加盟到戏曲队伍中来,他们给传统戏曲音乐创作带来了新的生机。尤其是进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数戏曲创作都在反映现实生活内容,以写实主义为主要审美特征的现代戏这个时期大量涌现戏曲舞台。原有的曲牌音乐和锣鼓经由于难以适应现实艺术的需要而逐渐被新的音乐形式所取代。这些新的音乐形式无论在唱腔设计还是在伴奏方法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样戏曲乐队伴奏的作用又被推到了一个崭新而又至关重要的地位。这个时期传统曲牌代之以个性化的描写音乐,“七忙八不忙”的乐队代之以混合乐队,多声部以及和声配器的应用也大大丰富了戏曲乐队的艺术表现,特别是样板戏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乐队的重要性和它在戏曲中的地位。这一时期戏曲艺术的发展变革,是时代的需要,是与时俱进的必然结果。在变革形式的推动和影响下,这个时期戏曲艺术也出现了许多令人难忘的精品佳作。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国门开放,随着外来文化的渗入,艺术创作多元化的思想开始兴起,传统戏曲的发展又受到冲击,许多地方戏曲乐队又回到了原来的消沉状态。有的剧团虽然还保留着十几个人七八条枪,但专业训练上一无质量要求,二无严格调教。也有的团体想把音乐设计搞突出一些,乐队阵容搞大一些,但由于各种原因很难实现。可见戏曲发展过程中,一旦不景气的时候,往往总是先拿乐队和音乐这一块开刀。目前,老一辈戏剧工作者大多都到了退休年龄,中年工作者又因为剧团不景气有人开始选择跳槽,而新来的年轻人又接不上茬,很多戏曲团体都处在这种尴尬境地。比如说我们团吧,80年代末期,戏曲最不景气的时候,当时团里人员老化、行当不齐、乐队方面连“七忙八不忙”都谈不上,文场一弦一笙,武场只有三人,甚至连专职小锣、梆子人员都没有,很多的剧目无法上演。我记得有一次我团在演大型豫剧古装戏《情验》时,当时文场只有一把板胡、一个笙,就连最基本的琵琶、二胡都没有,更谈不上什么大型乐队啦。当演到“打神告庙”一折,剧情发展到敖桂英得知王魁中了状元后,抛弃前情另有新欢这一情节时,她满怀愤怒来到海神庙向海神爷倾诉冤屈。这场戏是该剧的主场戏,其中的唱段也是全剧的核心唱段,要表现好此时人物的复杂情感,需要各种乐器的娴熟技巧来配合演员表演,尤其演员唱到“自幼儿丧双亲伶仃孤苦,十岁上入烟花自卖自身----”一段时,这板唱腔是由紧打慢唱,转慢板,转二八板再转垛子板结束。抒情的慢板和二八板,需要低音部的和弦配器、大提琴的拔奏、二胡和琵琶的付弦律独奏与间奏、古筝颤韵的弹奏等

共同来烘托唱段动听的弦律,以此抒发敖桂英一腔冤恨。大板唱腔过后,当敖桂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面对无语的海神不能为她伸冤时,便愤而舞起六尺长的水袖表演,此时要以庞大的乐队齐奏和变奏快速的乐曲来表现敖桂英对众神的愤怒。可见,一部戏的情节内容对乐队表演来说是何等重要!一个戏曲乐队功能的强弱在伴奏中的重要性是何等重要!

如今,历史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人们的思想观念与文化意识越来越求新求变,因循守旧的思维模式已不被提倡。地方戏曲要发展,就要顺应时代的大趋势,符合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创造观众喜爱的艺术作品。我认为戏曲音乐要创新,首先要有一个与之匹配的乐队,因此,戏曲乐队的改制问题是目前创新的关键;其次吸收丰富的民族打击乐和西洋乐器来充实我们的戏曲乐队,也是戏曲改革的重要内容。在2000年的时候,我团参加了安徽省第三届艺术节大型古装新编历史剧《状元戍边》的演出,当时我们有幸邀请到著名作曲家吴博艺老师亲临指导。他不但在音乐方面表现出很高的艺术造诣,而且非常注重发挥乐队的作用。在器乐方面,他以民乐为基础,又增添了四把小提琴、单簧管、双簧管、大提琴、电子店、电子和声器等,打击乐也在应有的几大件中利用了木鱼、马铃、定音鼓等。那是一支30多人的混合乐队,他组织创作的主弦律、和声、配器让乐队伴奏的表演情绪激昂,发挥出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取得了很好的演出效果。

戏曲艺术只有不断创新突破才能发展振兴,戏曲乐队是戏曲剧团改革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只要我们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扎扎实实抓改革,认认真真谋发展,兢兢业业搞创作,那么戏曲发展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阔。

责任编辑 刘 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