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媒体与电视民生新闻转型探析

2020-03-16 来源:步旅网
第6卷第2期 2015年1月 新闻研究导刊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 V01.6 No.2 Janurary 2015 新媒体与电视民生新闻转型探析 王 佳 (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河南郑州摘450000) 要:新媒体的诞生给传统电视媒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它改变了受众的信息获取习惯,改变了传 播者的信息发布形式,亦撼动了传统的传者与受传者角色定位。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作为近年来备受瞩目的电视 节目形态,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也不得不开始寻找一条更能满足受众需求的转型之路。本文立足当下电视民 生新闻的发展困境,试图从议程设置、节目制播等方面探寻适应电视民生新闻可持续发展的媒介融合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民生新闻;媒介融合;转型策略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l5)02一【)(1l9—01 生新闻的选题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热线电话。 节目组设热线电话接线员,每天记录电话新闻线索。第二, 记者挖掘。记者在实践中通过自身的新闻敏感来寻找选 题,如从当下热点民生问题中发掘有价值的选题。第三。通 讯员提供选题。政府及各级企事业单位通讯员为记者提供 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民生新闻选题。第四,从中央和地 方政策、会议、内部参考资料中寻找选题。而新媒体环境 下,电视民生新闻的选题来源将更加广泛。网络可以为编 辑提供海量信息,编辑可以通过重点浏览、关键字搜索等网 络工具来挖掘有价值的新闻选题和新闻线索。当下,微博 在民生新闻选题获取中也起了积极的作用。记者可以通过 微博有目的、有选择地关注那些具有影响力的名人微博、政 务微博和优秀的草根微博,从而第一时间发掘有价值的民 生新闻线索。网络民意表达的隐匿性和畅达性可以帮助电 视民生新闻工作者发掘更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民生新闻 选题。 如今,电视民生新闻历经十多年的发展与演化,已形 成成熟的节目形态和运作模式,成为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 的主力军。然而,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传播内容同质化、琐碎 化、娱乐化等问题逐渐显露,业界对电视民生新闻追逐的巅 峰逐渐退去,节目收视率出现下滑现象。据调查,《南京 零距离》2002年的收视率是23%,2011年下滑至10%。民 生新闻由辉煌走向困境,使得学者对电视民生新闻的研究 也开始进入冷思考。新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的出路在哪 里?成为摆在学者面前不得不正视的研究课题。 新媒体对传统民生新闻节目的冲击 (1)受众信息获取习惯的改变。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一、改变最大的当数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与获取方式。传统 媒体环境下,受众对于新闻信息的获取是被动的,虽然电 视民生新闻在地方台的竞争十分激烈,观众对于节目的 选择余地较大,但是线性的信息发布形式已不能满足年轻 受众迅速获取信息的需求。新媒体时代,受众阅读时间的 碎片化导致其倾向于使用信息获取更方便快捷的媒介形 式,如电脑和手机终端。2014年7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CNNIC)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 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手机网民达5.27亿。因 此,受众迁移是电视媒体在新媒体时代需要面对的最严峻 的现实问题。 (2)传者信息发布形式的革新。新媒体时代催生了大 量门户网站和社交媒体成为新闻信息的搜集者和发布者。 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不但可以满足受众即时获取新闻信 息的需求,其基于地理位置的交互功能也将新媒体在新闻 信息传播中的地域接近性发挥到极致。受众只需拥有一部 能够上网的手机,便可以随时了解本地区发生的新闻动态。 而区域新闻正是民生新闻的主要构成形式。因此,基于地 理位置的社交媒体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电视民生新闻的 受众。 (3)传者主体的多元化。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 为信息的发布者,“拍客”、“播客”也是新媒体出现后才 派生的产物。拥有一部能拍照或摄像的手机,便可以把身 边发生的事公布至网络,通过网络的即时交互性完成新闻 (2)受众在民生新闻议程设置中的参号l生增强。传统 的电视民生新闻议程设置的主体是节目组,传播者进行新 闻选题与策划。而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已经开始由被动的 信息受传者演变为主动的传受合一的参与者,受众的主体 意识在不断提高,新媒体的交互性为受众提供了平等交流 的权利,大大提高了受众的参与意识,他们在议程设置过程 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在新媒体环境中,受众可以进行自 我议程设置。例如,一些微博名人和“大V”用户,其知名 度使其已然成为网络中的舆论领袖,一些个人话题通过微 博平台发布后,粉丝对其言论进行转发和评论,传播形式不 断扩大,影响力不断增强,进而演化成为公共话题。大多时 候这些网络自发议题往往更贴近民生,更能真实还原民生 现状和民众态度,常常能够推动传统媒体进行相应的议程 设置。因此,电视民生新闻在议程设置环节应为受众提供 信息的传播。大众传播者发布的信息往往与公众生活息息 相关,具备民生新闻的某些特点,而大众作为“草根”传播 者具有天然的“亲近性”,这种心理的接近性往往使得其传 播的信息能够引起受众较为广泛的共鸣。因此,新媒体革 命引发的传者主体的多元性已对传统电视民生新闻产生了 强烈冲击。 二、电视民生新闻的媒介融合策略 (1)新媒体拓宽电视民生新闻选题范围。传统电视民 互动性强的参与平台。例如,开设节目微博,可以将正在策 划的选题通过微博平台发布,广泛听取受众的意见,进而对 于受众感兴趣的题材进行深入策划。 (3)电视民生新闻制播环节的多媒体融合。电视民生 新闻的媒介融合还包括节目制作过程和播出环节的新媒体 融合。电视民生新闻的受众参与不仅局限于选题策划阶 段,节目制作过程也可以设置受众互动。当下有不少电台 的民生新闻节目将网友对已播出节目的微博评论作为说 新闻的素材编辑成电视民生新闻的评论版块,这种形式,不 但充分开发了节目的内容资源,同时也增强了节目的互动 性。还有些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设置网络出镜评论员,通过 网络视频,进行现场连线评论。网络评论员可以是官员、名 人,也可以是网络红人、市井草根,这些评论(下转第24页)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14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媒介融合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的转型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4一 QN一463)成果 作者简介:王佳(1983~),女,新闻学硕士,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人文财经系讲师,研究方向:新闻业务。 19 广电视角 保持三十秒左右,再将其缓缓地呼出,直至身体放松,这样 如,话筒失声、摄像倒塌或者是紧急事件的插播,这些突发 深呼吸几次能够有效缓解播音主持人的紧张之感。 事件都会对主持人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主持人不自 (2)赋予真实的直播情感。播音主持人的本职工作就 乱、保持冷静的头脑,思维活跃,积极应对,将突发事件对节 是进行信息的传播,发现社会发展问题,对其问题进行探讨 目直播质量的影响降到最低。 分析。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人在进行节目直播的时候保证其 四、直播后的心理调整 自身的真实直播情感,这有助于引起观众与直播内容的共 一场节目直播结束后,主持人要对其自身的直播语言 鸣,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节目直播效果。播音主持人在直 状态、心理状态、情感状态等等各方面进行自我总结,做到 播过程中,要不失严谨睿智,同时还要保持其轻松热情的语 心里有数。对于优秀的方面继续保持,对于不足的方面进 言状态,使整个节目不拘谨、不呆板僵硬。播音主持人在节 行改进。 目直播的过程中,不矫揉造作,说真话并且通过自身的语言 五、结束语 能力对直播内容进行真情流露,其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打动 播音主持人是我国传媒事业的关键所在,其通过语言 观众,引起观众的直播思想共鸣。 的魅力对节目信息进行直播,引起观众的共鸣,本文主要针 (3)直播注意力的张弛有度。播音主持人在进行节目 对主持人的心理状态调节能力的重要性以及直播前、直播 直播过程中,要保持其注意力的张弛有度,做到自我调节、 中、直播后三方面的心理调节能力进行探讨与分析,播音主 自我把握。直播节目要求主持人保持高度的精神注意力, 持人较高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保证节目直播的质量,同时 不受外界的一切干扰,对其主持内容通过语言的魅力表现 促进我国传媒事业的持续发展。 出来。只有高度的精神注意力才能够减少主持人在直播过 程中错误出现的概率,才能够使整个直播节目流畅连贯;但 参考文献: 是过于高度的精神注意力同样会引起主持人的紧张之感, [1]肇燮.浅析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出镜记者的素质培养[J]. 这就要求主持人对自身的注意力进行适当调节,能够真切 大众文艺,2013(8). 地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注意直播过程的各个环节, [2]徐德兴.新闻直播节目中主持人的控制能力[J].西部 在节目直播中发生突发事件,要求主持人能够进行紧急应 广播电视,2014,6(11). 对,保证节目的直播质量。 [3]王瑷珲.新闻类播音员主持人镜头前的播报状态[J]. (4)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在进行节目直播过程 中国传媒科技,2014(2). 中,对播音主持人个人能力、个人素养最具考验的即为直播 [4]沙艳红.主持人在广播直播节目中的作用[J].管理学 突发事件的发生,在直播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突发事件。例 家,2011(10). (上接第14页)报工作中,将高职校报文化传播载体的作用 其他功能,形成信息交互性的文化传播新形式;通过重点信 完全展现出来。 息深度报道和资源链接,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的延伸性。 第三,加强对文化活动的支持力度。一般而言,高职校 高职教育发展历史较短,高职教育的理论研究还不够 报对学校文化活动的支持主要体现在文化活动的报道方 深入和系统,高等职业教育的结构和体系还在探索,现代大 面,没有与学校文化活动形成一个整体。高职校报要完全 学制度建设还没有完成。这些都影响着高职教育学校文化的 融入学校文化活动中,需要组织和发挥好学生记者团或者 成熟,制约着文化育人的功能的完全实现。高职校报作为高 学生通讯社的作用:一是通过学生记者团或学生通讯社的 职院校“文化育人”理念的主要功能承载者,必须明确自己 社团活动,直接进行文化活动。二是通过学生记者团和学 的使命和责任,将“文化育人”作为核心工作之一,明确校报 生通讯社的采访活动,增加文化活动的效果,扩大学校文化 的定位,确立具有职业特点的编辑方针,探索“文化育人”的 活动的影响。 新的方法和途径,才能更好地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 第四,开拓“文化育人”的新形式。高职校报创办的 历史较短、一般规模都比较小、编辑人员在数量和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上也存在不足,校报的编辑方针基本沿袭了本科院校,内容 [1]张亚林.高职院校校报文化育人探究[J].中外企业家, 和版式等方面没有自己的特色,而且在传播媒介方面基本 2013(26). 还是以纸质媒介为主,虽有电子版校报,但因为缺少网络交 [2]徐敏.新形势下高职校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湖北 互的特点,无论从内容的整合上还是从功能的延伸上,都 函授大学学报,2014(8). 没有形成真正的网络版。交互方式的欠缺制约了高职校报 [3]郑素洁.以校报为依托优化整合校园媒体的探讨[J]. “文化育人”作用的发挥。为了更好地发挥“文化育人”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的功能,高职校报必须以信息沟通互动为核心,实现校报网 [4]夏洁露.关于发挥高职校报教育功能的思考[J].中国 络化,拓展校报的交互功能。通过开发评论、论坛、社区等 职业技术教育,2008(20). (上接第19页)员作为来自网络的公共事务参与者,更能获 需要进一步尝试的发展方向。在激烈的市场经济浪潮中, 得广大网民的认同,而这种身份的认同感则使得电视民生 传媒产业经历了由“传者本位”向“受众本位”的过渡, 新闻更具“亲近感”。电视民生新闻的播出环节在媒介融 如何形成品牌个性,锁定受众注意力,并最终形成稳定的受 合环境下完全可以做到多平台发布。除电视播放平台外, 众群,显然已成为节目制作方争相努力的方向。电视民生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还可以进行同步以及事前、事后的网络 新闻节目可以建立品牌网站,开设热点新闻的网络专题,进 发布。网络平台不仅可以线性播放整期节目,也可以进行 行深度策划。通过品牌网站的建设来增强受众参与的长期 非线性的在线单条新闻点播,这种播放形式满足了受众的 性,进而形成稳定的网络受众群。 异质性,观众可以通过阅读标题或内容提要来选择自己喜 三、结语 好的新闻。对于手机客户端,电视民生新闻则可以利用微 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竞争日趋 博发布节目提要,短消息和微型视频新闻。 激烈,如何提升新闻生产力,吸引受众注意力则是媒体应关 (4)电视民生新闻的全媒体深度融合。电视民生新闻 注的重要议题。当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应顺应多媒体融 的媒介融合包括基本层面的融合和深层融合。如今不少电 合趋势,积极拓展多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的选题、采集 视民生新闻节目已实现了采编和制播环节的媒介融合,迈 与编播功能。在初级融合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加强电 出了全媒体转型的第一步,然而深层融合是电视民生新闻 视民生新闻节目品牌力的构建,衍生新闻生(下转第93页) 24 第6卷第2期 2015年1月 新闻研究导刊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 Vo1.6 No.2 Janurary 2015 0.2%,占比仍然偏小。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 院长魏鹏举指出文化金融与十分饥渴的文化企业资金需求 相比仍然是杯水车薪,而客户选择难、风险评估难、业务操 作难等传统问题仍然在制约着金融资源和文化产业的对 接。主要因为一方面是文化企业在融资时存在版权资产评 估难、抵押资产不易变现处置等问题;另一方面是金融机构 在参与文化企业发展时存在风险难以防范等问题,从而使 金融机构对接文化产业面临较大障碍。建议以多种渠道、 多种形式的融资方式拓展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如通过资 本市场的文化产业股票流通、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创新 认可版权质押的融资产品等等。 (2)推动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文化产业要想得到 大力发展,人才是核心的要素。因此,必须大力培养高层 次、高素质的文化人才。民营文化企业当前尚未建立现代 企业管理制度,特别是分配制度、激励制度、社会保障制度 以及培养制度方面,民营文化企业存在着极大的缺陷,这就 导致大量管理、经营等复合型人才流失的原因。建议深化 文化人才职称评审改革,创新文化人才激励机制,梯队培养 领军型的专业人才队伍和复合型的基层人才队伍。 (3)强化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当前我国知识产权 保护的法律体系不完善,保护监管机制不健全。例如,动漫 产业、广告、时尚设计等行业由于作品同质性强,相关法律、 法规在商标权、专利权、版权保护的内容与范围以及如何界 定侵权等方面还留有空白,这就导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 创意产品自主研发性较差,文化精品少且竞争力低下。以 我国的动漫产业为例,国外动画片占据着我国90%的动漫 市场份额,国内多数动漫企业发展的重心并不是着眼点放 在民族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开采挖掘上,而是以仅依靠帮助 (上接第24页)产链,从而完成深层次的全媒体融合。然而, 在进行媒介融合的同时,电视民生新闻还需正视一些伴生的 问题,如大容量的网络信息环境中新闻选题价值的把关问 题;受众参与过程中正确进行议程设置及舆论引导等问题。 参考文献: 国外动漫公司加工的产业方式来赚取微薄利润。例如,《功 夫熊猫》《花木兰》等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题材却为 其他国家所用,并在中国的市场中大肆掠夺市场份额。要 加强文化产业法律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一方面要 加快文化立法工作,构建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法律环境;另一 方面要倡导民营文化企业诚实经营,苦练内功,以自身实力 增强产品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闫平.试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J].理论学刊,2007 (12):112—116. [2]何继良.关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 化权益的若干问题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7(12):5—10+78. [3]周晓丽,毛寿龙.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及其模式选择[J]. 江苏社会科学,2008(01):90—95. [4]杨永,朱春雷.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二三维视角分析[J]. 理论月刊,2008(O9):150—152. [5]吴理财.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的六个特性[J].人民论坛, 201l(30):38—39. [6]江逐浪.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发展中的几个内在问题 [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05):11— 14+18. [8]甘丹丽,朱巧玲.公共文化服务与软实力的关系研究—— 个社会资本变迁视角的解读[J].改革与战略,2012 一(12):17—21+47. [9]黄振平.民营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以江苏省南通 市为例[J].艺术百家,2009(S1):1—5. [1]朱寿桐.民生新闻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版社, 2006. [2]石长顺,肖叶飞.媒介融合语境下新闻生产模式的创新 [J].当代传播,2011(1). [3]陈晓光,李洪状.新的媒介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的生产力 提升之路[J].保定学院学报,2012,25(2). f f f F (上接第57页)陆翠芬、敢于说真话善于提建议的陈舒代 表、医疗界权威专家钟南山代表……这些都是广东人大新 闻记者的良师益友。密切关注他们的动向,不仅能充分展 示人大代表履职的风采,同时也能通过他们,为广大人民群 众争取更多的权益。 第一,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联合起来,成为代表密切联系 群众的重要平台。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媒体联合起来,才 能让“明星”代表更为受众所熟悉,人大代表也能更好地 联系群众。建议省人大选联工委可以利用电视台网站、各 大报业集团网站,在经代表本人同意的基础上,将代表的邮 箱地址等联系方式公布出来,让每一个人民群众在有需求 时,都能与代表取得联系。媒体记者也可以通过参与代表 与人民群众的互动,报道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推动人大 代表监督政府部门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2013年12月 30日的南方电视台《南方报道》栏目播出的《代表四年呼 吁长洲岛终有了邮政储蓄所》这一消息,讲述的是陆翠芬 代表为长洲岛上千名退休职工鼓与呼,邮政储蓄所终于得 以落户长洲岛的故事。陆翠芬代表的这一建议能够顺利解 决,离不开四年里,包括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南方都市 报等媒体记者的追踪报道。媒体与人大代表“互相利用”, 最终获利的是广大人民群众。 第二,媒体充分参与,确保人大代表对国家机关工作的 监督落到实处。约见官员,是法律赋予代表的一项权利,按 照代表法规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提 出约见本级或者下级有关国家机关负责人。广东省人大常 93 委会在2014年的最后一天印发实施了《省人大代表闭会期 间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暂行办法》,这是近年来省级人大首 次专门出台人大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的制度。约见活 动原则上允许新闻媒体参与、报道和跟进。这对于广东的 人大新闻记者来讲,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媒体的介人,有 利于监督有关代表依法履职的情况,也督促有关国家机关和 负责人更加积极主动地解决代表反映的问题,减少和避免 “老大难”问题的出现。电视记者应该充分抓住这个办法实 施的契机,充分参与约见活动,用丰富的电视语言,让观众直 观感受到人大代表在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生动现场。 另外,作为传统媒体,电视台还应该利用“公益广告”、 宣传片等形式,成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义务宣传阵 地。负责采写人大新闻的记者,应该做人大代表和人民群 众之间的纽带,为代表更好联系群众,也为人民群众更好地 支持代表工作,为全社会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 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波.从新闻奖看人大好新闻的特质——兼谈当下人大 新闻写作的局限[J].青年记者,2014(15). [2]张兴劲.善用新媒体推进人大新闻宣传创新[J].中国 人大,2014(02). [3]汪闻生,孙钦伟,陈余泓,朱琦.新形势下人大新闻宣传丁 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上海人大月刊,201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