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

2021-07-15 来源:步旅网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场逐渐成为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机制,社会上出现了大规模的打工队伍。据相关部门估算,我国当前的年流动人口已逾1.2亿,且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流动人口大军中,随同父母一起流动且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儿童、少年约有300万人数,“留守儿童”则远远超出这个数字。因为“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由此引发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

一、监护不力,现状堪忧

当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二是上代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上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的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 二、父母关爱的缺失导致学生心理问题和教育的无奈

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 “留守儿童”因为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差错,甚至会养成一些坏习惯。这些孩子犯了错误,经耐心教育效果不佳而需要家长配合时,费了很大力气请来的“监护人”,却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交往、性格特点等了解不够,无法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

针对以上现状,我认为解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理应引起家长、学校、政府、社会等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从当前当前来看,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本策略主要应从民工输出地即农村入手。

一、家长应转变观点,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

当前多数农民文化水准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差,由老师们去管教。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准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准确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班主任联系,增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

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另外,家长尽可能调整好外出方式,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父母之间最好留一个在家照顾和监护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气氛的完整存有。

二、学校应增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与管理

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各班级应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学校统一部署管理。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建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措施,把抓好“留守儿童”的校内外管理列入学校管理的目标,有专门的管理计划方案等。学校和老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注重、鼓励、协助。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在学习上,要多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

三、地方政府应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县、乡镇政府部门要努力整治好学校周边环境,增强监管直至取消学校周围那些接待未成年人的网吧、游戏厅等场所,增大危害学生安全和学校工作秩序的打击力度。针对“留守儿童”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攻击伤害的情况,应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给儿童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我相信在社会大家庭的共同水平下,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将会是一片崭新的天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