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采访革命老人
采访稿
邱爷爷,男,华东九十师三团炮兵连的一名炮兵,他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解放而参军,为了维护新四军的光荣革命而参军。参军七年后因伤病而转业。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之后的剿灭土匪斗争。受三等功一次,解放之后部队改编为水利工程部队。
淮海战役中,新四军包围南门与西门。八路军包围东门与北门进行合围敌方,在战斗中物资缺少,没有粮食与弹药的补给。曾在淮海战役中因参与救火而致双腿受伤。
渡江战役中,跟着大部队一路解放全中国。
解放之后,参加大别山剿匪斗争,看押三百多名土匪,对土匪进行审问:弹药和粮食的藏匿地点。在安徽打土匪时,与连长等十三个战士与一百多名土匪周旋等待大部队的增援。在南渠州(现滁州)与当地的大刀会、小刀会在白茫茫的雪地中进行战斗,从战火中爬了出来,头部受伤后转移到军区医院救治。受三等功。
邱爷爷感谢中国共产党感谢政府一直照顾着他,邱爷爷双腿不便、现借助拐杖可以缓慢行走。党和人名一直没有忘记他们。他叮嘱我们不忘革命之苦,珍惜眼前的幸福美好的生活,要从那段历程中学习艰苦奋斗的精神。
邱爷爷共兄妹六人,其中兄弟四人参军,邱爷爷排行老二。大哥是一名光荣的新四军军人,在参加解放盐城的战争中被敌空军炸死而光荣牺牲。后因新四军曾在家中躲避敌人的追击,哥哥的烈士证和介绍信被抢走,后跟着部队参军。五弟是一名空军部队的教导员后转业成为一名政府工作人员。六弟参加海军解放之后参加解放台湾的战争。邱爷爷的二儿子继承了邱爷爷的老一代革命精神,光荣参军成为沈阳军区的一名导弹兵。 第二篇:采访稿
执着的追风少年 坚定的育人先锋
记上海师范大学特级教师——赵双成赵双成:男,1961年11月出生。1984年7月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体育系,学士学位。1984年8月参加工作,闵行区昆阳学校、闵行八中,历任学校体育教师、体育教研组长、教导处副主任、副校长、校长,1997年被评聘为体育高级教师。2002年8月调任闵行四中校长,闵行区教育局中级评审音体美组组长,闵行区体育骨干教师培养基地主持人,闵行区体育学科带头人。2008年8月调任莘松中学校长,2010年10月被评为上海市体育特技教师。2011年7月至今任上海大学闵行一分校校长(现为上海开放大学闵行一分校校长)、闵行区社区学院常务副院长。
追风少年,无怨无悔
初见赵双成老师正值炎炎夏日,赵老师关切地为我倒上了一杯水,他和蔼可亲的态度立刻拉进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依旧保持运动习惯的赵老师身材魁梧,笑容可掬的神态让我们的对话也分外轻松。
赵老师作为79届的高考生,从25:1的录取比例可以看出当时的课业压力也不小。但是作为一名全面发展的学生,赵老师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锻炼,成为了当时徐汇区数一数二的短跑名将,经常能在运动会上获得好成绩。在班主任体育老师的鼓励下,赵老师参加了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提前招生考试。在与其他少体校学生比拼体育素质时,赵老师与他们不相上下,在文化课的考试中他则更充分地发挥了自己全面发展的优势,稳稳当当地获得了预录取的资格。
那时的追风少年就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受学生喜爱的老师,赵老师在大学学习生活中保持了自己全面发展、刻苦钻研的良好作风。在学习和实践中积累了专业知识和教育经验,使他顺利地成为了一名中学体育教师,也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他鼓励在读的师范生们说:“做人做事要有目标,当初我还是个青年时就坚定了成为教师的目标,现在对我来说无怨无悔,更多的是对学生的感恩;同时,同学们还需要脚踏实地,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好,才能够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力。”
赵老师发自肺腑的感言让我记忆深刻,这对每个有志成为教师的学生都具有极大的启迪意义。不能只看到教师教书育人光鲜亮丽的一
面,更要能够承受住工作单位、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
育人前行,求新求变
采访赵双成老师时,已是他成为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的园丁的第三十个年头。三十年来的回忆,赵老师如数家珍,细细数来满是回忆和欢乐。在众多的回忆中,有一种回忆叫我们是一体;赵老师一直秉承着师生平等,师生融为一体的师生关系理念,所以在过去的三十年的教育生涯中,他一直和学生融为一体,不分彼此,平等对待。特别是在运动员培训方面,赵老师有自己的一套新办法。
说到运动员,赵老师脸上露出一分得意,他指出社会上对运动员总有“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偏见,然而优秀的运动员也是具有大智慧的。赵老师谈到了头脑灵活的聂卫平和在人际与生意场上风生水起的姚明。作为班主任,在学生眼中,他也是一本“万宝全书”,他对运动员们的要求是:“想要好好训练就必须把文化课成绩搞好,不懂的题目我来教你。”这样的要求不仅使得运动员们重视起自身的全面发展,也促使赵老师开始钻研数学、物理等等各种其他科目。作为副科老师,他又有着天然的优势,没有其他主课老师的压力,反而能更有时间和学生在一起,他了解每个学生的特长和缺点,并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
赵双成老师具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在闵行八中工作期间,他确立了“改革立校”的指导思想,组织并主持“初中学生自育承诺制”课题的开发与实践,促进了“新基础教育”研讨课向日常课的转化。
他感慨道:“时代在进步,过去的体育老师大都是部队专业,对文化素质要求不高,而现在的体育教师则要随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准,同时,学生的水平日益提高,只有德才兼备的教师才能使学生信服。”正是这样的忧患意识、进取精神指导着赵老师求新求变的教书育人路,也正是这样的精神使他走上了校长的岗位。体育教师成为中学校长在上海只有2人,不只是对赵老师往日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其不断调整不断适应新时代教育理念的认同。
育人有成,感恩社会
赵老师在2010年被评为上海市体育特级教师,不仅仅因为他在指导学生体育训练时获得的各种奖项,而且还因为他将学校体育教育与社区、家庭教育有机融合,并做了多方面的研究,还获得了全国体报会课题研究的三等奖。
赵老师是新基础教育积极而坚定的实践者和推广者,他身体力行“校长是师生主动发展的服务者”的管理理念,优化师生教学、教研、学习、实验以及生活条件,美化校园环境,以质朴平易的个性魅力感召人、凝聚人。
2011年,他由于具有创新精神的理念和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被调任至上海市开放大学闵行一分校担任校长一职,同时兼任社区学院常务副院长。他对学生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的独特认识使得他在工作中如鱼得水。在整个开放大学旗下还有13所社区学校,这是政府最关注的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板块,而就在去年,因为赵老师和他的同事们的努力,闵行区被评为了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
虽然从原来的校园走向了社会,教育教学的对象也从青少年变成了成年人,但是在赵老师眼里这份重任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更是对他能力的肯定,选择了教育这样一个岗位,他就爱这一个岗位。近期,闵行区又在筹备一个全区性的读书活动——“你读书,我买单”,整个区的活动策划都需要精心准备,有了数年校长工作经验的赵老师也不敢放松自己的神经,他笑称:“做任何事,只有把自己本职工作这道门守好了了,才能进一步向远大的目标进发。”这一借用世界杯的比喻在让人发笑的同时,更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成为一名教育工作所肩负的责任,不只是向前冲,更要有稳重的心态。
赵老师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乐得其所,只是少了叽叽喳喳的学生们的陪伴略感寂寞,于是,他怀着感恩之心,乐于走入到社区群众中去,了解社区居民真正需要的教育和活动是什么。更听取老年人的意见,将老年大学办得红红火火。刚下课的老爷爷老奶奶们都对学校的办学赞不绝口。赵老师在坚守岗位和本职工作的同时,三十年的经历让他对整个社会和我们党心怀感恩,并将自己的爱再回报给群众,不仅培育了一批批优秀的青少年,更让整个社会的公民都获益匪浅。
回首往事,心怀感悟
随着采访进入尾声,赵老师也对母校上海师范大学的发展情况十分关切,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给即将毕业参加工作的师范生们提出了许多的宝贵的建议。
虽然是体育老师,但是在教育过程中,赵老师一直以“德”字为先,在成为校长后,赵老师更是提出了“以德立校”的理念,注重学生的感恩教育、品格发展。特别是在体育课的授课过程中,赵老师结合比赛、游戏规则,给同学们讲起了做人要诚信、遵守各种规范;在篮球等其他团队运动中,赵老师更是以亲身的参与跟大家讲起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虽然比赛场上的团队是由一个个个人组成的,但是只有所有人拧成一股绳,才能发挥出团队最大的潜力。他的学生们都乐于接受赵老师结合实际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让人十分敬佩。
同时,在生活上,赵老师的侃侃而谈体现出他极深厚的文化修养,他告诉我们,生活中应
该注重个人修养的发展,多看书有很大的好处,一些有哲理性的东西会让人更理智。同时每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目标与志向,或小或大,或远或近,都应奔着一个明确的方向努力。我们做事不能盲目,理想不是幻想,但它会帮助我们走的更远。
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赵老师提出的做一个老师要有三颗“心”和三个“感”—— 走进学校要有“幸福感”;走进办公室,要有“责任感”;走近教室,要有“使命感”; 对待教师岗位要有“事业心”;对待教学工作要有“责任心”;对待班级和学生要有“爱心”; 这三颗“心”和三个“感”无不掷地有声,指出了作为一个国家未来的培育者身上所担负的重任,万事开头难,没有哪个老师能够从一开始就能从容不迫。只有经过长期的磨练、培养过硬的心理素质以及自己独有的授课风格才能够让学生开心、让家长放心。
他就是这么一个永远带着这么多爱的人民教师,用自己对学生的爱、对学习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对中国共产党的爱,书写着一个大写的人生,让我们祝愿这个塑造灵魂的师者,在以后的工作中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绩!
上海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师范 顾圣哲 第三篇:采访稿
采访稿
“互联网+”时代,农业市场竞争力在何处?在于采购及流通环节中的成本控制。而贯穿于全产业链的信息咨询服务,越来越广受企业重视。南方农业利用电商平台使农产品大卖,我们也应奋力追赶,锦州农业要想走出去也要靠互联网+农业的模式。近日我们对锦州电 商基地的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以下是访谈内容。记者:请问您是怎么理解“互联网+农业”的?
XX:把“互联网+”的概念和农业产业进行融合,将先进的现代技术与传统农业相结合,依托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资源,通过提升农民互联网意识,流通大数据分析,农产品贸易对接等办法,解决攸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农产品滞销、价值低等问题。
记者:您为什么会想到在锦州实行“互联网+农业”的模式? XX:因为看到南方地区在这方面搞的特别好,并且当地的农业新产业链已经被串联起来,产业效益明显增进。那想到锦州的农业产量和质量都很高,但缺少桥梁和市场,所以农业产业效益较低。那互联网的推动和电商的发展可以缩短农业中间的流通环节,实现原产地直销,克服了传统上效率低,环节多的缺点,促进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双向互动。所以锦州也应该尽快实行这种模式。
记者:您认为在锦州实行这种互联网+农业的模式的优势是什么? XX:锦州一直都是辽宁省的农业重要地,黑山的玉米鸡蛋产量一直位居全国首列。那么目前锦州市也刚刚完成了农业综合开发计划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2016—2018年三年规划编制工作。政府也给了农民很大的支持。农业综合开发计划扶持农业优势特色项目共144个,2016—2018年三年我市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预计总投资37280万元。
记者:那基地都为锦州实现“互联网+农业”模式做出了哪些贡献呢? XX:我们基地专门为农业构建了四个平台,比如创新创业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工农企业大数据平台、锦州淘宝特色馆。通过平台将
少量的、单独的农产品交易规模化、组织化。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销售渠道,并且通过统一的包装整理,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让农民收益更多。
记者:您能不能给我们谈一下对于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您怎么看? XX:真正实现这种“互联网+”,不单要靠一个人的力量实现,而是要靠业界同仁共同努力,包括农户的支持,物流企业的参与,更多的优秀人才流入以及更多的资金投入,农业银行以及物联网的介入等。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未来三五年,大家所期望看到的“互联网+农业”的辉煌时代就将到来。并且在锦州会有很大的发展!记者:听到您的回答很自信,那也希望您的预言能够早日实现!XX:十分感谢 第四篇:采访稿
“社团有约——聆听您的心声”2013年第一期 走近旅行者协会
学生社团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力量之一,社团文化建设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为促进校园文化的繁荣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服务我校学生社团的良好发展,聚集优秀社团发展中的宝贵经验,同时为部分中小型社团的发展提供借鉴,许昌学院社团联合会新闻网络部于2013年4月18日开展了“社团有约——聆听您的心声”2013年第一期。
采访时间:4月19日16时 采访地点:社团联合会办公室
采访嘉宾:齐**真11级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旅行者协会会长王**莹12级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旅行者协会干事 采访记者:楚云菲社团联合会新闻网络部副部长
采访内容
采访者:欢迎两位的到来。首先,先请会长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旅行者协会的基本概况吧?
齐**真:好的。旅行者协会正式成立于2004年,隶属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团总支,以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为依托,有专业老师和专业学生共同的支持,强大的知识后盾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目前协会拥有会员近500人,会员遍布各个院系。采访者:那么请问贵社团的常项活动和特色活动有哪些呢?
齐**真:社团常项活动是假期出游、特色活动为导游之星大赛。导游
之星大赛目前已经举办了十届,在今年的11月份可能会升格为许昌市第一届高校导游之星大赛。除此之外,我们还举办了面向全校大学生的导游面试知识讲座,并与其他兄弟社团一起参加诸如素质拓展之类有助于增加社团干事会员交流的活动。
采访者:十年的发展足以让一个社团产生一些变化,随着时间的变迁和环境的改变,你认为自己社团的宗旨有没有发生变化?如果有的话,具体是那些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对贵社团的发展有哪些积极作用?
齐**真:我们社团最初成立的宗旨大致有三点:丰富校园文化、开发校园旅游市场、加强会员之间的沟通。但目前我们的宗旨更加扩大化,比如提供一些旅游咨询,宣传一些新颖的、健康的生态旅游方式以及为学生量身打造旅游路线等。就像我们现在新增的旅游方式有背包客和散客游。另外,我们在旅游知识的宣传方面会有新突破,我们准备办电子类的旅游期刊,向大众全面的介绍旅游项目、知识和各风景区的风光。
采访者:其实社团联合会会在电子杂志方面也有尝试,届时可以多加交流。与往年相比,会长你带领的这一届旅行者协会在工作上有什么特色的地方?
齐**真:在社团内部建设上,我们制作社团会徽,选定会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更加注重社团文化建设;在社团活动上,第十届导游之星比赛我们特别设置了专业组和非专业组,使比赛更加趋于公平化、规范化;在出游方式上有所改革,如经常性的带领大家进行外出实地
考察活动,丰富大家的知识层面,领略自然、人文的山水风景。采访者:旅行者协会确实活动内容丰富,我想问一下王**莹,你最初进入旅协是什么原因?
王**莹:我刚到学校对旅行者协会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首先,接待我的学长是旅协的会员,所以一开始我便对旅协产生了好奇;然后,学长送给我的手绘地图,里面融入的是旅协人的真情,它亦是旅协长久以来的一个传统。于是,心中的好奇就慢慢变为了热爱,促使我加入了旅协。
采访者:旅协在社团招新之前就已经宣传到位了,这方面值得其他社团学习。会长你在社团管理方面的管理原则是什么?能不能谈谈你为什么会坚持这样的原则?
齐**真:在管理方面我认为及时的沟通和良好的合作是极其重要的。有效的沟通能使工作者配合更加默契,工作进展也会更顺利;社团负责人各司其职,协调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采访者: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很古老的故事就是大禹治水“在疏不在堵”。王**莹在旅协也将近有一年的时间了,也参加过不少的活动,我想知道在工作量比较大的时候你是如何调节工作与学习的关系的?你在工作方面有什么收获?
王**莹:大学业余时间比较多,因此我感觉不会太耽误学习,在遇到工作与学习冲突时,我会权衡利弊,采取折中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我在工作上的收获就是认真的态度。我们会长很注重细节,比如说他每次开会都做笔记,这一点让我们社员都很佩服。
采访者:最初接手社团时,遇到了哪些难题?社团在发展中都遇到了哪些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又是怎样解决的呢?
齐**真:一是人员配置问题。在社团联合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把女生当男生用,把男生当牲口用”,所以我们在招新和后来的社团活动中会遵循这种原则,尽量的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二是资金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采取开源节流的方法,在节省开支的同时,寻求长期的合作伙伴给予我们经济赞助,以此缓解我们的经济压力。采访者:每个社团都会有一些工作认真的人,但也少不了一些心不在焉的人,人员流失已经成为很多社团的面临的问题。对此,你怎么看? 齐**真:每个人在一定阶段都会有自己的选择,所以人员流失是不可避免的。在面临这个问题时,我会让干事慎重考虑,留下来的人会尽
力让他们实现自己的价值。
采访者:说了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那么我想问下会长对旅协未来的发展做了怎样的一种规划?
齐**真:那我就谈谈对社团的期望吧。首先把基本工作做好,主要是从团队的包车旅游、团队的背包客游和徒步游这些方面着手;其次,做好旅游文化知识的普及,把旅协的电子期刊做好;然后,完善旅游服务,使社团发展功能更加全面;最后,更进一步地发挥社团凝聚力,使社团内部更加团结。
采访者:据我了解,旅行者协会平时与其他社团也有一些合作,那么除了本校社团旅协与其他学校社团有什么交流呢?
齐**真:和其他高校的社团交流主要是通过QQ。我们加的全国高校
旅游联盟的QQ群,主要与信阳师范等比较近的高校社团联系比较密切;接下来我们会加强与本市高校社团的交流,与许职旅行社团合办一些活动。
采访者:我知道会长曾经也是社联的一份子,那么借这个机会我想问下你在社联待的这一年对你带领社团有没有什么帮助或者可借鉴的经验?
齐**真:我为我曾经是一名社联人而骄傲,因为我在社联学到了许多知识,比如策划书、简报、组织活动等等,不仅这些,在社联得到更多的是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谊,我正将社联的口号带入社团中,让它也逐渐成为社团的一种文化。
采访者:是啊,学到的东西或多或少都确实对自己有帮助,就像会议记录本不仅是记录了工作更记录了一个人的成长过程。社联社团的交集,仅在于纪律检查部的月评和社团活动材料的交接。那么,在你看来,两者关系是怎样的?
齐**真:我想说一下社联和社团之间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距离感,在社团遇到问题时,社团负责人更多的是寻求兄弟社团负责人的帮助。因此,我希望社联能作为一个平台不仅要加强同社团的关系,还要增加社团负责人和社联干部之间的交流。
采访者:社联上学期成立的四大类发展委员会起到的就是这样一个作用,让社团人社联人共同参与其中。我们部门计划开展一个全国精品社团活动推介会,即把我们所搜集的精品活动信息和社团负责人分享。对此,你有何看法?
齐**真:这个想法很好,为社团负责人提供了新颖的想法,毕竟一个社团力量是有限的。不过我建议按照社团的性质把活动分开来做,在保证数量的同时也达到了质量上的较高水平。
采访者:是的,既要保证活动数量上不减少,又要确保活动的高品质。我想问一下王**莹,对于社团将要换届,对自身有没有什么计划? 王**莹:我想竞选组织部部长,因为在这个部门呆了一年,对工作很熟悉。然后把工作经验传授给下届干事,同时也把社团文化传承下去。采访者:一年学习,一年回报。好的,今天我们的采访就到此结束,希望贵社团发展的越来越好,再次感谢你们的到来。
齐**真、王**莹:谢谢。同时也希望社联的明天也更加美好。 第五篇:采访稿
采访爱心社社长XX
记:非常感谢你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请问这么长时间以来爱心社的宗旨有变化吗?
王:作为逐步登上校园舞台的佼佼者——青海大学爱心社,始终坚持无私奉献、广播爱心的宗旨,改善在校学生的生活,让在校大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记:到现在爱心社有哪些成就?
王:现在,爱心社已经成为了一个青海大学的品牌社团,爱心社在小寨、西宁市聋哑学校设有服务站。在校内设立了校内组、手语组、办公室、社刊组等部门,形成了全方位的校内布局。爱心社的伙伴遍及全校,即使在最偏远的地方,爱心社也能将精彩带给每一个人。在社刊的发行量上,爱心社社刊连续两期全校免费发行,每次发行量超过两千。在社团实力排行榜上,爱心社位居前列。2010年,在青海大学第八届社团文化艺术节中评比第一名,荣获青海大学明星社团。
记:爱心社的公益项目如何?
王:分享校园的多彩来自爱心社的精彩,从出色的支教、手语出发,爱心社全面扩展公益项目。同时爱心社的后排娱乐文艺活动日益丰富,以可靠的品质服务企业与社会。爱心社描绘青海大学公益组织的绚丽与多彩。
记:怎样理解爱心社的“为本,专业服务”?
王:爱心社一直专注公益事业的发展,成立至今,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的常规活动与急救应急中心,使社员都能体验到公益乐趣与真实情况。未来,公益组织将是公益事业的主体。在传统政府公益组织的基础上,爱心社基于服务全新的定义,即向不同社会人士提供相应志愿服务,将爱心播撒得更远。这是爱心社新战略,也是未来公益组织的选择。
记:未来,爱心社怎样发展?
王:进入二十一世纪,为了更有力地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与公益事业的发展,爱心社确立了创新的爱心社、服务的爱心社、品牌化的爱心社的发展目标。传承过去,超越自己,爱心社将致力于以领先的发展理念,求真务实的态度,为青大校园创造一个更自由,更丰富的生活空间。
记者:XXX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