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前概念如何转化为科学概念的有效策略

2020-08-07 来源:步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前概念如何转化为科学概念的有效策略

作者:姚梅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2年第08期

摘 要:抓住学生错误的前概念进行分析,实施有效对策,使学生能清晰、正确地理解所学概念,从而为找到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方法、策略而发现规律,促成形成科学概念。 关键词:前概念;有效策略;科学概念;有效教学

前科学概念是指个体在没有接受正式的科学概念教育之前,对日常生活中所感知的现象,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与辨别式学习而形成的对事物的非本质的认识。这些前概念对新概念的学习肯定会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教师的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前科学概念,促成科学概念的转化。

一、错误的前概念对生物科学概念的影响

由于中学生的知识有限,辩证思维还不发达,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不成熟,考虑问题表面性,往往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物本质。所以易派生出形形色色的偏离了科学概念的想法——错误的前概念。“初中生的生物学前概念的调查研究”表明:45%的回答者认为菊花是一朵花;仅有98.6%的回答者认为一粒玉米是一个果实,68%的回答者认为癌症与遗传有关,他们认为癌症有传染性并对此表示忧虑,92%的人担心接触癌症患者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这些数据表明,用传统传授方法学习生物科学概念是低效的。所以教师要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化。 二、错误前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的有效策略 1.整理、收集学生的前概念,打开科学概念之门

由于前概念往往具有广泛性、隐蔽性,差异性等,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怎样的前概念,很难想出来。教师在课前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了解等方式了解学生前概念。由于不同的生活经历,使每个学生对同一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如玉米是果实吗?98.6%的学生认为玉米是种子。这与我们的生活习惯有关。有这些分歧其实这并不可怕。恰恰相反,通过课前调查、谈话使学生前概念充分暴露,这样为我们的后续课堂教学指明了教学的方向,是实现科学概念的前提。摸清了学生的前概念,并对它们进行一些分析、梳理和归类,课前做好充分准备,灵活应对学生的各种前概念。那么在真正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从容地应对学生的差异表现,打开科学概念之门了。 2.创设情境,引发内心冲突,纠正错误前概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要使学生放弃错误的前概念,教师应当呈现给学生科学的事实,诱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使学生对原有的前概念产生不满,并对建立科学概念产生期待。只有当新的概念带来更多的成功,才可能被学生接受。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使科学概念与学生的前概念产生冲突,当学生无法用自己已有的前概念来解释、回答看到的现象,就不得不对已有的前概念进行反思,经历思想上的冲突和震撼。

例如,对“玉米籽粒误认为是种子”,我是这样处理的:先创设生活情境,同学们吃煮玉米时是否留意籽粒最外面的结构?然后引导学生回忆果实的形成过程,受精以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种子的胚,受精的极核发育成种子的胚乳。胚珠被发育成种皮,继而总结果实的结构,包括果皮和种子。然后将“玉米种子”发给学生,以便观察其结构。在学生观察结构之前,用多媒体投影出“玉米种子”的外形和结构。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的实验,适时发问:玉米最外面的结构是什么?是种皮吗?它们结合的是否紧密?我们能否称之为种子?组织学生讨论,他们很快判断出玉米是果实。这样,通过挑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冲突,充分暴露自己前概念的不合理性,去思考事情的前因后果,然后运用事实来纠正错误的前概念,形成正确的新概念。 3.比较、相互辨析,促进形成科学概念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辨析,才能促使学生对原有的错误前概念与新信息之间的异同点作出判断,引发认识冲突。如蚯蚓是环节动物,学生却误认为是软体动物,这显然是错误的前概念。我是这样处理的:先出示蚯蚓和河蚌的实物,把它们分别放在少量潮湿的土壤中和水中,以观察自由状态的运动情况。先引导学生观察其外部形态特征,以便区分蚯蚓的体壁是裸露的,而河蚌有贝壳保护柔软的身体。接着再请学生观察二者的运动,很快得出,蚯蚓靠肌肉的收缩和刚毛的协助运动,而河蚌靠斧足插入泥沙中运动。多媒体投影出河蚌的内部结构,请学生分析河蚌的呼吸器官是什么?再与蚯蚓进行对比,自然而然得出蚯蚓虽然身体柔软,但不是软体动物。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如鲸是哺乳动物,学生的前概念是鱼,这样通过错误前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反复对比,揭示错误前概念的局限性、表面性,逐步形成科学概念。 4.自主探究,实现认知顺应,建立科学概念

在生物学教学中,帮助学生实现认知从前概念到科学概念的转变,就要帮助学生架起原有认知与现在认知之间的桥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为学生准备可供自主探究的观察、实验材料,让学生在与实物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观察现象、分析数据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信息,让学生将自己的探究结果与事先的猜想、假设加以比较,发现矛盾之处,从而去积极地建立新的科学概念。例如,蚯蚓是在粗糙的纸板上还是玻璃上爬得快?大多数学生根据直观经验,误认为在玻璃上爬得快。为此我安排了探究实验:同条生命力很强的蚯蚓分别在粗糙的纸板上和玻璃上进行运动。用计时器计时,用尺子测量距离。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进一步确认科学概念,并修改或转变原有的错误概念,实现认知顺应,建构了新的科学概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总之,学生具有的前概念各不相同,各有特点。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前概念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要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消除学生错误前概念,为新概念的最终形成提供巩固和系统化的机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