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关系研究
2022-06-18
来源:步旅网
是新农村建设中被改造的对象,同时也是 改造的主体,生产发展依赖于生产力的提 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 高。其次,农民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农 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决定了其主导 地位,在改造中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再次, 互动关系研究 ■ 肖利群(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沈阳 110034) ▲ 本文为辽宁和谐社会建设研究基地项目《城镇(县域)经济、社会 发展的全域性研究》,项目编号:2011l sljdzl ◆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略地位,具有地域性和功能完备性等特点。 内容摘要: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 县域经济以政府主导和市场导向相结 的途径和出发点,新农村建设是解决 “三农”问题的继承和创新。县域经济 合为发展原则。县域经济是以县行政区域 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奠定物质基础,优 所划定的范围为管理对象,必须服从国家 化产业结构,提供新技术新人力以及 宏观管理和调控,但是只有突破县级行政 新空间布局,新农村建设为县域经济 区划的约束,才能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 发展提供发展动力、新的发展空间、新 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 的人力资源、产业支撑,两者相互联 “三化”是县域经济发展方向。工业化、 系,相互促进。 城镇化、现代化是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工 关键词:县域经济 新农村建设 互 业化是产业工业化,推动县域产业集聚城 动关系 镇化是使农村城镇化,建立城市;现代化 白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 是农业现代化,发展设施农业、科技农业、 农村的历史任务后,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 产业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不 解决“三农”问题是县域经济发展的 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发展目标,“推 主要内容。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促 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进城乡统筹发展。在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工 已纳入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但“三农” 作中,解决“三农”问题是关键也是难题。 问题仍然存在,城乡矛盾仍然突出。 发展县域经济,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 县域经济的内涵及发展意义 发展,正确协调农业和其他各业之间、县 乡村三个层次之间以及城市和农村之间关 县域不仅是地理空间,而且涵盖县域 系;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 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县域经济是国 过县域经济连接全国大市场和国际市场; 民经济的基本单位,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 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解决人民群众最关 地理空间,以政府调控与市场导向相结合 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饮水、住房、 为发展原则,以县域“产业工业化、农业 用电等利益问题;有利于实现县域经济全 现代化、农村城镇化”为发展方向,以统 域发展,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 筹城乡发展为主要目的,以解决“三农”问 可持续发展。 题为核心内容,涵盖一、二、三次产业的 县城经济、乡域经济、农村经济的区域经 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济。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县域经 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 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 面建设,最终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腹地的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 县域经济处于总揽全局的战略地位。 其实质内涵是“三农三化”。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层次,处于沟 (一)新农民——农民新市民化 通上下、联络城乡、总揽农村经济全局的战 首先,农民需要掌握现代技术。农民 农民需要转变生活方式。村容整洁要求农 民改变各种生活陋习,倡导健康、科学、文 明的生活方式。最后,农民需要提高受教 育程度。在新农村建设中,现代技术的掌 握和观念的转变都依赖于他们所受的教育。 (二)新农业——农业现代化 首先,要求发展设施农业、产业农业、 科技农业。把现代技术引入农业生产,加 强农业生产设备的研发能力,能够实现农 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其次,要求发 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培育当地特色农 业龙头企业,建立高效生态农业区,是实 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和践行低碳理念的出发 点和途径。最后,要求优化劳动资料。加 强种子、化肥和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新品 种的研制和推广,能够优化劳动资料,促 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三)新农村——农村城镇化 首先,需要优化环境卫生、改善居住 房舍。村容整洁对农村提出新要求,要搞 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垃圾处理、治理乡 村污染、搞好村庄规划、加强农村社会基 础设施建设。其次,需要建设与经济基础 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管理民主要求扩大农 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在农村普遍 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使广大农 民群众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 监督权,真正让农民当家作主,不断推进 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建设新农村,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缩 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 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农民群 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有 利于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拉动农 村潜在需求,消化当前过剩生产力;有利 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农村经济、政 治、文化、法制、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 的互动关系 从地理空间上讲,“县域经济发展”是 以县为空间单位,“新农村建设”是以村为 空间单位,前者包含了后者的全部内容从 内涵上讲,县域经济发展重点是“三化”, 进而解决“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的重 点是“三农”的新改造,进而实现新农村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131 基础、新产、 l结构、新技术新人力、新卒问粕局 展,如农产品、林产品、畜牧产品、水产 品的加工等。最后,县域经济发展能够催 生新农村服务业发展。县域城镇化进程中, 豳一 固 I固 ili i【; lI 能够拉动如商业、地产业、餐饮业、运输、 仓储、销售等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 3.县域经济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带来新 科技新人力。主要表现为: 动力、新宅间、人力资源、厂 业支撑 首先,县域经济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带 图1县域经济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 来新科技。县域农业现代化建设,对科技 的五个目标,这是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 农业、设施农业的大力研发投入,为新农 建设的区别。“三农”问题的解决是县域经 村建设带来了新科技,这对于农业发展至 济发展的结果,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关重要。其次,县域经济发展为新农村建 但两者都是为了缩小我国二元结构,荬现 设带来新人力。一是,县域工业化的进程 城乡统筹发展,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县 中,不仅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而且农民 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是~脉相承的。 在县城就业消费过程中,能够学习知识、积 在发展中,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县 累资金、开拓眼界、改变观念,这些能够 域经济发展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基 为农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及转变传统 础,优化升级农村产业结构,为农业发展 生活方式奠定基础,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动 带来新的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源,为农村带 力源泉。二是,县域城镇化的过程中,必 来新的空间布局等,而随着新农村建设的 然推动新农 ̄,l-;bn大基础教育和农村职业教 逐步展开,它能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新 育的力度,做好劳动力转移前的培训,为 的发展空间,提供更多优质的人力资源以 新农村建设带来新人力资源。 及新的产业支撑等,其互动关系见图1。 4.县域经济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带来新 (一)县域经济发展对新农村建设的 的空间布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带动作用 首先,县域农业现代化建设,使点状 县域经济发展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 的传统农业变为块状的现代农业。这不仅 物质基础,县域经济发展对新农村建设的 利于科研,而且节约土地,便于农村的合 带动作用主要通过“三化”带“三农”的途 理规划布局。其次,县域城镇化和工业化 径实现,其主要表现在: 建设,带动新农村城镇化。县域经济城镇 1.县域经济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 化对新农村的辐射作用,以及县域工业化 质基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促进产业集聚推动城市产业的发展,使新 一方面,“三化”使县域经济实力增强, 农村不断具备城市特征,空间布局升级。 县域财政能够部分用于新农村建设。实践 (二)新农村建设对县域经济发展的 证明,凡是经济比较发达、财政实力比较 促进作用 强的县域,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就比较迅速,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bnt ̄,农村公 如浙江、江苏、广东、辽宁等,相反,凡是 共服务建设、基础设施的完善、农民素质的 发展滞后的县域,新农村建设也相对缓慢。 提高以及新农村建设工程的陆续上马,必 另一方面。农业人口众多的中国,新农村 将改善县域投资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建设的资金仅依靠国家投入显然不够,目 1.新农村建设是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 前阶段必须走内生性发展道路,大力发展 强大动力。首先,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基础 县域经济,促使县域经济实力增强,这对 设施建设的投入助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新农村建设的反哺能力也强。 根据凯恩斯乘数理论:基础设施建设具有 2.县域经济发展优化新农村产业结构。 “乘数效应”,即能带来几倍于投资额的社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会总需求和国民收入。这在一定程度上说 首先,县域经济发展能为农业产业化 明了新农村建设能助推县域经济的发展。 拓展空间和市场,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 其次,新农村建设中对“三农”提出的新 最显著的特征。其次,县域经济发展能够 要求能够助推县域“三化”进程。新农村 促进新农村工业发展。县域经济工业化,能 现代农业的发展,能够拉动整个县域的工 够辐射新农村经济工业化,促进农村乡镇 业需求,助推县域工业化,新农村城市的 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实现农村工业 建设能够为县域城镇化协调发展出力。 大发展,能够拉伸和农业相关的轻工业发 2.新农村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 132商业时代(原名《商业经济研究》)2Ol2年6期 发展空间。我国许多地区已经进入工业化中 后期,工业化中后期应该怎样发展一直是国 家关心的问题。根据2009年的数据,我国 农村土地占国土面积的95%,全国县域经济 的地区生产总值达15 05万亿元,占全国 GDP的50.05%,这说明我国农村仍有广阔 的发展空间。但是资金、技术、人力资源不 能简单地投向农村,必须借助一个平台,农 村必须具备一定的接待设施才能发展,新 农村建设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 的发展空间,新农村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 使项目引进具备了基础性条件,新农村农 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县 域经济的发展服务,具备一定城市特征的 新农村能够容纳多样化的产业投资。 3.新农村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 力资源。物质资料和人力资源是现代生产 过程中必备不可缺的要素。新农村建设中 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包括加强农村义务教 育,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 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等等,这 些都提高了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了有 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对 县域经济发展中解决人力资源问题带来了 重大机遇,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县域经济发 展中人力资本不足的问题。 4新农村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产 业支撑。一个区域的发展一定要有相应的 产业支撑,要么是以高效的农业为基础,要 么是以先进的工业为支撑,要么是以现代 的服务业为支撑。如果没有相应的产业支 撑,那么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只能是空中楼 阁。县域经济以农业经济为基础,农业生 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县 域经济的基础。新农村建设在推进农业和 经济结构调整中,发展高产高效现代农业, 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 产业集群园区基地,为绝大多数的县域提 供基本的产业支撑。 1.李晶晶.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研究[7】. 东北财经大学,2o06(1 2) 2.李健,张建诚.五个文明目标的和谐 统一——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涵的 新解读[I】.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8(1) 3.王爱萍,韩淑芬,王立红,赵艳 萍.县域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互动研究『_I1.商业时代,2009(7) 4.黄慧微,康庆庆,郭慧敏.刍议县 域特色产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商业 时代,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