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能行》教学案例

2023-11-25 来源:步旅网
(扬起自信的风帆)

紧贴真实的生活 展现自信的美丽

——《我能行》教学案例

一、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课堂教学也逐渐的变化着,由“教了学生什么”变为“发展了学生什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紧贴生活,注重激发学生大胆的观察、思考和说话,积极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帮助学生找到开启自信之门的金钥匙。促进学生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健康素质等多面健康发展的需要。

二、案例描述

《我能行》是一篇儿童生活小故事,文章描写了九岁的贝贝在玩球时被大孩子把球抢走,最后自己巧妙处理的事。展现了一个充满自信,善于与人交往、沟通、合作的好孩子。在语S版《我能行》的教学中,我利用课文这个“例子”,充分展现情景教学、体验教学、探究性学习的新课程理念,采用学生体验、合作探究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方法,并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引导学生掌握自信的含义和表现。

师:同学们,当你们在打球时,球被别人抢走了,你们会怎么办呢?

(学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

生:我自己把球再抢回来。

生:我回家告诉爸爸,爸爸会帮我把球要回来。

生:我会告诉老师,老师会说他们的。

生:我会和好朋友一起去找别人把球要回来。

(这时,我听到一个急切的声音,“老师,老师,我会自己想办法和他们一起玩,我的球不就要回来了,这样还有人陪我玩,多好呀!)

师:说说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呢?

生:老师,因为我觉得我可以自己想办法,不用麻烦别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么办法好不好?

(这时,底下议论开来)

生:老师,他的办法非常好,还有伙伴一起玩,真好。

生:他真行,都不用别人帮忙。

生:我也要像他一样,自己想办法。

……

师:嗯,这是一个好办法,贝贝也是这样做的,因为他很自信(板书:自信),同学们,

大家说说自己都能干什么?(板书:我能_______!)

生:我能打扰卫生!

生:我能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

生:我能帮助别人!

生:我能飞上天!

生:我能打赢老虎!

……

(听到孩子们的回答,我灵机一动,想起了一个小故事)

师:同学们,你们的回答都很好,现在,我给大家讲个小故事:从前森林里举办了一个“比一比,谁更大”的比赛,有很多动物参加。狮子上台了,很多动物在说“大,好大啊”,大象上台了,台下都说“太大了,这是最大的”,青蛙也参加了,它的好朋友都劝它,你这么小,肯定没有狮子、大象大的,还是别参加了。

青蛙不高兴了,“我能行的,我就是比他们大,我要参加”。青蛙上台之后,别的动物都说“好小啊”,青蛙很不服气,跳上一块巨石,鼓起肚皮,神采飞扬地高喊:“我大吗?”“不大!”传来一片嘲讽之声。 青蛙继续鼓肚皮,嘭的一声,肚皮破了。青蛙至死也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同学们,你们觉得青蛙自信吗?

(学生思考片刻,议论纷纷)

生:老师,青蛙太自信了。

生:老师,这个青蛙不是自信,它好蠢的。

……

师:那么,什么才是真的自信呢?

生:我觉得自信应该要相信自己能行。

生:老师,我觉得自信不是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

生:老师,我觉得自信要是真的,不能乱想。

(教师总结)

师:你们总结得太棒了,自信就是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结果上验证“我能行”,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判断,不断给自己加油鼓劲,这就是自信。 我们都要有一颗自信的心,不怕困难,勇敢的挑战,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

三、案例反思

一、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乐”字道出了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根源。要乐学就要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而要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激情离不开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真诚的表扬他们,给予他们无尽的动力。时刻保持微笑面对学生,增强了和学生之间的亲和力。并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多发言,培养他们相信自我、勇于探索的品质。

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规定,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教育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把课堂的主人公角色完全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探究,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在讲完小故事之后,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自信是什么,而是让学生自己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怎样才是真正的自信。

三、紧贴生活的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不是纸上谈兵,美国教育家华特曾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他告诉我们,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的能力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把语文由课堂引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更新语文,又用语文理解生活、感受生活,让

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现实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时时是语文,平时生活离不开语文的大语文观。

案例中正是有了学生对生活的理解,才会得出“青蛙不是自信,它的做法是错误的。”的结论。有生活的感悟,才会有思维的迸发。而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敞开心灵,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