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脑血管自动调节潜力探讨
目的: 探讨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征的患者的脑血管自动调节能力。方法: 选择在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在保山市人民医院治疗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伴低通气综合征的患者99例,根据患者相关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患者在夜间的最低血氧饱和度分度对患者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选取同一时期在保山市人民医院行健康体检的打鼾人员39例,对患者的睡眠情况进行评估。同时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其脑血管血流情况,同时患者在体位变化时血压和平均动脉压的恢复快慢。结果: 观察组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呼吸暂停通气指数明显较高(P<0.05),但是夜间睡眠期间的最低血氧饱和度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的脑血流状况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体位变化时,实验组的血压和平均动脉压恢复时间明显慢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伴低通气的综合征患者中其脑血管调节功能明显受损,主要是由于夜间的血氧浓度低、同时血中碳酸水平高,使得患者的血压受到明显影响。
标签:气管插管; 护理干预; 非计划性拔管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征简称OSAHS,是一种上呼吸道解剖性狭窄以及某些生理功能降低的疾病征象,出现呼吸道的通气障碍[1],重者甚至呼吸暂停,对患者的心脑血管系统有一定的损害,其中最为有代表性的为冠心病、高血压及其他脑血管疾病。本研究针对OSAHS患者的脑血管调节能力是否受损展开研究,通过睡眠仪以及多普勒超声对患者进行检测和相关分析,主要包括患者的血氧、脑血流速度以及血压随体位的变化情况,本文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在保山市人民医院治疗的OSAHS患者99例,病例诊断标准为:睡眠时有口鼻处10s以上的气流暂停;睡眠过程中的呼吸暂停通气指数不低于5;呼吸气流的强度较正常水平低以及动脉血中血氧饱和度降低。患者选取标准为:患者年龄30~50岁;有多年的打鼾史,伴高血压且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够有效改善;研究前一天开始无吸烟、喝酒史。9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1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4例,两组人员的男女比例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首先对所有研究人员采用睡眠仪对其睡眠进行相应检测,观察分析其AHI和夜晚睡眠期间的血氧最低饱和度[2]。根据其AHI指数对OSAHS进行分级,分为轻、中、重度,99例患者中轻、中、重度分级分别有29例、37例、33例。在轻度患者中有3例有高血壓指征,中重度患者中有26例患者有高血压指征。同时监测其微觉醒指数(MI)。再者对患者进行多普勒超声诊断,根据其脑中的
血流信号判断其脑血流速度,记录患者从卧位转换为直立位的血压和平均动脉压恢复90%所用时间,重复三次试验,间隔15min。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所有统计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检测,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实验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AHI明显高于对照组,晚间睡眠的最低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同时在经颅的多普勒超声结果中,实验组与观察组相比其BHI明显降低,同时脑血管血流速度及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患者的体位变化中,随着OSAHS患者的AHI分度加重其血压和平均动脉压恢复时间增高。
3 讨论
在脑动脉血管中,动脉压力的变化可使血管壁发生变化,压力增大,血管扩张度增大,所以动脉管壁的弹性有一定的特质。随着脑血管的调节功能障碍,这将是脑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基础。利用多普勒超声对脑动脉的相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对相关疾病的减少和预防有明显的临床意义。同时血液中的氧浓度及二氧化碳浓度都影响着其生理作用[3] [4]。
在OSAHS患者中,由于上呼吸道的有效通气官腔狭窄,吸气时气流受限,对于气流受阻而导致的觉醒中断,患者可在短时间里继续入睡,依然有相应症状产生。本研究中相关数据显示,在OSAHS患者的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受损,在不同的刺激下,血压的应激性升高导致脑血流的压力也随之升高。同时血氧饱和度的不同也显示了血管的阻力会随之改变,同时血管中的相应感受器也会对脑血管扩张情况有明显反应,进而影响其相应的生理功能[5]。
综合以上报告内容,在OSAHS患者中,其脑血管的自动调节能力明显受损,因此,在OSAHS的病情监测中也应考虑由此导致的脑部供血不足等情况,避免不可逆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林其昌,丁海波,陈公平,林晓,师广斌. 长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J]. 中国临床康复,2005,23:108-110.
[2]胡玲,殷凯生,张希龙,刘扣英. 睡眠体位对不同睡眠阶段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睡眠参数及其结构的影响[J]. 中国临床康复,2005,31:22-23.
[3]何丽霞,李树华.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现象[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2:2337-2340+2344.
[4]刘军祥,祝岩. 比较两款自动调节气道正压通气设备干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治疗压力参数与患者症状的改善[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09:1675-1678.
[5]包海荣,余勤,刘晓菊,汪小亚.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变化[J]. 中国临床康复,2005,31:71-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