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搏波传导速度应用研究进展
2020-03-16
来源:步旅网
2372 重庆医学2009年9月第38卷第18期 ・综 述・ 脉搏波传导速度应用研究进展 吴 艳综述,邓昌明审校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脉搏波传导速度 40O01O) 中图分类号:R5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48(2009)18 2372—03 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 明冠状动脉造影异常者59例,logPWV显著高于冠状动脉造 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随着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深入研究,医务 工作者现已认识到血管病变尤其是动脉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 的共同基础。因此,早期发现动脉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并 及时、有效地进行早期干预,是预防严重致死性心脑血管疾病 发生的根本措施之一。作为评估动脉硬化早期敏感指标之一 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正日益受到重 视。本文就脉搏波传导速度主要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脉搏波传导速度(PwVl简介 心脏每跳动一次向大动脉射血约70mL,从心脏射出血液 的冲击作为波动向末梢传出,这种波动叫脉搏波。脉搏波在一 定距离动脉节段上的传导速度即脉搏波速度(PwV)。PwV 决定于动脉壁的生物力学特性、血管几何特征(血管腔直径与 血管壁厚度)以及血液的黏滞性,PwV与动脉扩张性及僵硬度 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 症、肥胖等诸危险因素存在时,人体血管壁纤维组织不断增生, 相邻纤维层之间形成的粘连越来越多,血管僵硬度增加,扩张 性逐渐变小,大动脉弹性贮器的作用也就相应减弱,脉搏波被 血管壁吸收减少,因此脉搏波传导速度加快,这是测量PwV 以判断血管硬化的基本原理。PwV的测定是通过测量两个动 脉记录部位之间的脉搏波传导时间和距离求得,计算公式为: PwV(cm/s)一L/T。T为两记录部位之间脉搏波传导的时 间,L为两记录部位之间的距离。PwV值越大,表示动脉扩张 性越差,僵硬度越大。反之,动脉僵硬度低,扩张性好。目前 PwV测量大体包括颈动脉一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arotid-femo— ral artery PwV,cfPWV),颈动脉桡动脉脉搏波速度(carotid radial artery PwV,crPWV),颈动脉肱动脉脉搏波速度(ca— rotid—brachial artery PwV,cbPWV)和肱动脉一踝动脉脉搏波 速度(brachinal—anklle artery PWV,baPWV)。其中常用cfP— WV和baPWV。 2 PWV应用研究进展 2.1 PwV与冠心病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 最常见的类型。一项在美国社区人群中进行的冠状动脉钙化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流行病学研究来评价baP wV与CAC之间的关系,人选401例既往无心脑血管疾病者, 经多变量回归分析,校正年龄、男性、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糖尿病、吸烟、收缩压、体质量指数、服用抗高血压和他 汀类药物后,baPWV与CAC明显相关(P一0.011)。因CAC 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负荷的无创替代标记,并与冠状动脉造影 确诊的冠心病存在强关联,是未来冠心病事件的预测因子,故 baPWV与CAC的关系反映了baPWV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有关,并独立于其他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王延风等 对 n4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同时进行PwV检测,冠状动 脉病变严重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支数来表示。结果表 影正常组(0.938±0.161与0.851±0.106,P=0.007),校正年 龄、吸烟、体质指数、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收缩压、舒张 压、脉压等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 示, PwV是冠心病的一项独立预测指标(()R—1.36】,P=0.008)。 同时本研究表明,PwV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而增 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akuragi等 一的研究亦发现,3支 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较1支血管病变的baPwV明显 增高,多元回归分析显示baPwV与左室射血分数相关,表明 baPWV不仅可以评价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还可反映冠心病 患者左室功能状态。Tomiyama等 连续测量215例急性冠 状动脉综合征患者baPWV,在平均随访2.2年中有46例出院 后发生了心脑血管事件,其中18例发生了主要事件(如卒中、 心力衰竭或心源性死亡),28例行心脏介入治疗。受试者工作 特征(R0c)曲线分析显示baPWV预测出院后再发心血管事 件临界值为1 700cm/s,调整影响预后的传统危险因子后,出 院时baPwV大于临界值的冠心病患者出院后所有心脑血管 事件和主要事件的发生率分别增加5.47倍和9.22倍,表明 baPWV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之一。 2.2 PwV与高血压 Najjar等 对449例血压正常或未经 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随访研究,测量患者的基线 PwV,平均随访4.9年,校正年龄、体质量指数及平均动脉压 后,回归分析显示PwV是收缩压升高的独立决定因素(P一 0.003)。在另一组306名血压正常的受试者中测量基线 PwV,平均随访4.3年中105例(34 )患高血压,通过逐步 Cox回归模型分析表明PwV是新发高血压的独立预测因子, PWV每增加100cm/s,新发高血压相对危险增加l_l倍(95 CI=1.0~1.3,P=0.03)。该研究显示,PwV能帮助鉴别在 血压正常的人群中哪部分人需要进行早期干预,以阻止或延迟 动脉硬化及高血压的发生。向小平等l_6 对560例原发性高血 压患者测量baPwV,并对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层,比较不同血 压水平及危险程度患者的脉搏波速度,结果表明1级与2级高 血压患者的baPw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 540±150)cm/s与 (1 630±16o)cm/s,P一0.298],伴有一种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 者的baPWV显著高于不伴危险因素的单纯高血压患者 [(1 645±138)cm/s与(1 584±16O)cm/s,P一0.001],研究表 明存在1种或1种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PwV 明显高于无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不 仅要使血压达标,更合理的治疗目标是要在降压的同时,选择 具有显著降低大动脉僵硬度的药物,以控制和逆转血管病变, 改善动脉血管弹性,逆转动脉硬化。目前的研究已经表明,他 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类和钙离子拮抗 剂都有改善动脉血管弹性的作用 _8_。因此,PwV作为反映动 脉弹性的指标,通过动态、定量的测量PwV,观察干预前后 重庆医学2009年9月第38卷第18期 PwV的改善情况,可用于判断干预的疗效,作为降压治疗的最 终目标,同时为探讨降压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为开发新的降压药 物提供参考依据。 2.3 PwV与糖尿病Ohnishi等 随机抽取社区232名健康 人群,测量空腹血糖,根据血糖水平分为3组:正常组、空腹血 糖受损组和糖尿病组。结果显示PwV在空腹血糖受损组及 糖尿病组均高于正常组。Hatsuda等[1 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 患者中心动脉的PwV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而外周动脉 的PwV与冠心病发生的相关性不大。Kimoto等 研究也显 示糖尿病只与中心动脉PwV独立显著相关,该研究表明2型 糖尿病对中心动脉PwV有着更重要的影响,并且不同因素对 动脉不同节段的PwV有不同的影响。Miranda等_1 报道中 心动脉的PwV与葡萄糖耐量水平相关,葡萄糖耐量水平越低 中心动脉的PwV越高,葡萄糖调节受损者PwV水平介于非 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之间。由此推测不同葡萄糖耐量水 平患者的PwV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程度 的相关性。 2.4 PwV与肾病lshikawa等口3_对328例存在尿微量清蛋 白和无尿微量清蛋白的人群分别测定baPwV、颈动脉内膜中 层厚度(IMT)和动态血压(ABP),多元相关分析表明,79例 (24 )存在尿微量清蛋白患者的baPWV和24h动态收缩压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一 0.006),两组间IMT与24h动态血压无明显不同。当调整多 种混杂因素后,回归分析表明,baPWV而不是24h ABP与尿 微量蛋白尿量独立相关(P一0.002)。研究表明baPWV比 IMT和ABP与尿微量清蛋白量有更明显的关系,它与baP— wV的关系是独立于ABP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一项在 日本进行的研究亦表明,尿微量清蛋白随着baPWV的升高而 增加,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baPwV每升高200cm/s,尿微量 清蛋白量即增加19 [1 。Kimoto等[1 研究发现,糖尿病。肾 病患者的PwV随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呈阶梯式上升。Safar 等_1 于1990年1月至2000年3月对180例ESRD(终末期肾 病)患者进行了追踪随访,平均随访期为(52±36)个月,有7O 例死亡(包括心血管和非心血管致死事件)。调整年龄、透析时 间以及从前的心血管事件等混杂因素后,PwV是总死亡率的 独立预测因子(包括心血管死亡率)。 2.5 PwV与脑血管病 Nakano等ll 对114例中风患者测 量PwV,结果显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脑梗死、脑出血患者 baPWV值均较高,研究表明baPwV与脑梗死、脑出血发生的 危险性密切相关,baPWV可反映脑血管硬度改变,是发生脑血 管意外的一个重要和独立的预测因子,提醒临床医师在诊疗时 如发现患者有高危因素,且baPwV超过2 000cm/s时,必须高 度警惕脑出血、脑梗死发生的可能,应尽早明确诊断和采取相 应干预措施。黄小芳等l1 也比较了脑出血、脑梗死时baPWV 的变化特点,脑出血和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相比,发现baPWV 值显著升高,在所有危险因素中,baPWV是脑出血、脑梗死最 敏感预测因子(P<0.O1),baPWV是反映大动脉弹性的敏感 指标,是与脑出血、脑梗死发生相关的一个重要而独立的因素 之一,可作为发生脑血管意外的一个危险信号,以指导早期进 行干预。 3展 望 心脑血管疾病的本质就是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异常,防治心 脑血管疾病的重点在于预防血管病变。PwV可综合反映高血 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危险因素对血管的损伤,更能准确地对患 2373 者进行血管危险分层,是评估动脉僵硬度可靠而敏感的指标, 是诊断心脑血管早期病变的有效手段,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 预测因子。随着无创性脉搏波传导速度测定方法的普及和对 其临床价值认识的加深,其必将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早期 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Kullo IJ,Bielak LF,Turner ST,et a1.Aortic pulse wave velocity is associated with the presence and quantity of coronary artery calcium.A community-based study[J]. Hypertension,2006,47(2):174. [2]王延风,常志文,梁杰,等.大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 化严重程度的关系[J].中国综合临床,2007,23(3):195. I-3]Sakuragi S,1wasaki J,Tokunaga N,et a1.Aortic stiffness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J].Cardiology,2005, 103(2):107. [4]Tomiyama H,Koji Y,Yambe M,et a1.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is a simple and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prog— no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Circ J, 2005,69(7):815. [5]Najjar SS,Scuteri A,Shetty V,et a1.Pulse wave velocity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the longitudinal increase i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of incident hypertension in the Baltimore longitudinal study of aging[J].J Am Coll Car— diol,2008,519(14):1377. I-6]向小平,胡大一,宁新惠,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分级 及危险因素分层与脉搏波速度关系的研究[J].中国心血 管病研究杂志,2007,5(3):216. E7]Matsuo T,1wade K,Hirata N,et a1.Improvement of arte— rial stiffness by the antioxidant and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short—‘term stati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hy—。 percholesterolemia1'J].Heart Vessels,2005,20(1):8. [8]Pauca AL,Kon ND,Orourke MF.Benefit of nitroglycerin on arterial stiffness is directly due to effects on peripheral arteries[J].Heart,2005,9(11):1428. [9]Ohnishi H,Saitoh S,Tagagi S,et a1.Pulse wave velocity as an indicator of ather0sclerosis in impaired fasting glu— cose:the Tanno and Sobetsu studyI-J].Diabetes Care, 2003,26(2):437. [1O]Hatsuda S,Shoj1 T,Shinohara K,et a1.Regional arterial stiffness associated with ischemic heart disease in type 2 diabates mellitusl-J].Atheroseler Thromb,2006,13(2): 114. rl1]Kimoto E,Shoji T,Shinohara K,et al_Preferential stilfe— ning of central over peripheral arteries in type 2 diabetes [J].Diabetes,2003,52(2):448. r12]Miranda T,Ronald MA,Rob AJM,et a1.Increased central artery stiffness in impaired glucose metabolism and type 2 diabetes[J].Hypertention,2004,43(2):176. r13]Ishikawa T,Hashimoto J,Morito RH,et a1.Association of microalbuminuria with 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 locity:the Ohasama study1,J].Am J Hypertens,2008,21 (4):4l3. 2374 重庆医学2009年9月第38卷第18期 [1 4]Munakata M,Nunokawa T,Yoshinaga K,et a1.Brachial— 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microalbuminuria in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cn sure andmortality 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J].Hyper— tension,2002,39(3):735. r17]Ohkuma NH.Assessment of vascular i ̄ury in patients a Japanese trial on the prognostic implication of pulse with stoke by measurement of pulse wave velocity[J].J Stoke Cerebrovasc Dis,2004,13(2):74. wave velocity(J—TOPP)[J].Hypertens Res,2006,29(7): 515. [18]黄小芳,黄慧芳,袁晓虹,等.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脑出 血、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浙江医学,2006,28(4): 255. [15]Kimoto E,Shoji T,Shinohara K,et a1.Regional arterial stiffnes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chronic kid— ney disease[J].Am Soc Nephrol,2006,17(8):2245. [16]Safar ME,Blacher J,Pannier B,et a1.Central pulse pres一 ・(收稿日期:2009—02—12) 综 述・ 红细胞存活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进展 杨 珊综述,李聚林审校 (广西血液中心,柳州545005) 关键词:红细胞存活;差异凝集法;同位素法;流式细胞术法 中图分类号:R446.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卜8348(2009)18—2374—03 龄的红细胞上,对人来说标记过程总是在体外进行,然后将标 记好的RBC立即注射人体内。研究证实,联合运用两种群体 标记,经过较短的时间间隔分别标记血液循环中所有的红细 胞,当这些细胞变老一些的时候,可以用以分离和研究一批同 龄细胞0 。 红细胞(RBC)在血液循环中存活的检测方法,经历了最初 的Ashby的差异凝集法到同位素法以及流式细胞术法的进 展。这些方法偶尔用于临床上,更广泛的用途是在许多重要的 研究领域,如评估输血医学领域新的红细胞储存介质,研究镰 刀形贫血,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学。本文就红细胞存活检测技 术的进展以及应用作一综述。 1红细胞存活的生物学 2.1 差异凝集法 Ashby在1919年和1921年最早进行红细 胞存活的评估。Ashby使用差异凝集法,将0型细胞输入到 A型或B型被试者中,然后从被输入0型细胞的A型,或B型 被试者中抽取血样,此血样分别用抗一A,或抗一B血清凝集,血 1.1红细胞的老化与年龄相关,被非随机清除 正常人红细 胞从骨髓释放到血液循环中后存活大约l15d。所有正常人的 红细胞都有大约相同的寿命,表现为被非随机清除。这表明存 在一种分子“闹钟”来测量细胞的年龄,最终产生的信号让网状 样中未凝集的红细胞数量就可作为红细胞存活时间衡量指标。 这个方法不能用于测定自身红细胞的存活。 2.2放射性同位素法 许多放射性同位素被用来标记RBC 估计它们的存活时间。包括同龄标记( Fe,“c甘氨酸)和群 体标记( Cr 99Tc和DF32P)。最常用的是 cr, cr所需细 内皮系统清除这些衰老的红细胞。虽然这一清除机制多年来 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且提出很多假设的机制,但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一个被普遍认可的红细胞衰退和从血液循环中被清除 的机制。 胞量少且可研究自身RBC。但此法也有很明显的缺陷,因为 1.2红细胞变老时其特性的改变 当正常人红细胞在血液循 环中年老后,缺乏明显的变化标志。从血液涂片看年老和年轻 标记物与血红蛋自以非共价键结合,在血液循环过程中很容易 从红细胞上脱离下来。 2.3非放射性同位素法 非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与”Cr具有相 红细胞形态一致,无法区分。但是许多与年龄相关的变化通过 某些作为显示衰老的标志(被标识)出现在衰老细胞上而显示 出来。当红细胞变老时,细胞蛋白质也会相应改变。例如血红 蛋白和葡萄糖通过一个缓慢的非酶促反应形成一系列的产物, 同的优点和缺点,但可能更适合儿童和孕妇。由于缺少可行的 分析方法使它的运用受到限制。 N一甘氨酸可以方便口服给 药,且不会从红细胞上脱离,但这一标记不局限于标记血红蛋 白也标记其他蛋白,标记会再吸收用以标记新产生的红细胞。 如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用于评估糖尿病,并作为评估长期 血糖控制的一个主要指标。反过来HbAlc的存在可以用来评 估分离出的红细胞相对年龄。 2红细胞存活的检测方法 2.4 CO产量测定法血红素的分解代谢是体内一氧化碳的 惟一来源,测量一氧化碳产率可以用来衡量血红素的数量,但 血红蛋白不是血红素的惟一来源,正常受试者的血红蛋白占有 8o 血红素。受试者被置于再呼吸仪中几小时清除cO ,吸人 氧气,在血液中和肺泡中可检测到CO产量的升高。用再呼吸 仪测定一氧化碳的产率似乎很准确。但不确定的非血红蛋白 来源的CO,及笨重的再呼吸仪限制了这个方法的使用。 2.5流式细胞术法最成熟的用于测定红细胞寿命的流式细 用于估计红细胞存活的大多数方法都需要在红细胞上放 置一个标记,这样可以追踪红细胞在血液循环中的老化过程。 有两大类标记,同龄标记(cohort labels)和群体标记(popula— tion labels)。同龄标记将在某一确定时间从骨髓中释放到血 液循环中的红细胞标识相同年龄,在随后的时间里所有这些标 记的细胞都有大约相同的年龄。同龄标识通常要注射一种药 物使它变成红细胞的一个或多个组成部分。如含放射性同位 素或稳定同位素的甘氨酸通过正常生物化学代谢途径并入红 血球中的血红素和球蛋白中。群体标记是将标记放在所有年 胞术法是细胞生物素法l3 。在动物血液循环中的细胞通过血 管内注射NHS-生物素而被标记,需要添加有机溶剂,或用水 溶的磺基一NH 生物素。在输人生物素标记后的血样中,被标 记细胞的消失率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标记的细胞所占比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