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安徽文综历史试卷评析 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 胡天宝
考试界有一句名言:“在骂声中成长”,2010年安徽高考文综历史试卷的“华丽转身”印证了这种骂声。但正式这些质疑的声音推动着安徽文综历史命题的日臻完善。
问题的症结不是否定安徽命卷人的学识和水准,而是如何正确认识地认识命题立意与视野的迷失、用更谨严的态度去回应质疑。这就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2011年安徽文综历史试卷,以其信息面广量大,难度大,区分度高而引人注目。整套试题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热点、生产发展和科技创新进步,关注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无论其体现的新课改理念,还是新高考的方向,无不都体现了命题者殚精竭虑、苦心孤诣地在寻找变与不变的契合点。
一、不变的是主干知识的考察,变得是命题的触角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大量大师经典的引用使试题变得厚重,其蕴含的思想变得更凝练,试题的历史味醇酽而让人沉醉其间,历史就应该有这种味道。
如第14题考查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对中西学的态度。提供不同派别的言论从中条分缕析,找出不同派别的主张的异同,很好地体现了史料教学的功用。
去年的安徽文综试卷有8幅图表,而今年在试卷中继续维持在9幅,图片数量的稳定给学生解题提供了有效地引导,这份试卷史料丰富,而且都来自教材之外,这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当然也增加了学生把史料和教材对接的难度。
今年安徽高考在选修上做了调整,将选修一第八单元的明治维新换为第五单元的宗教改革,因此今年高考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调整的方向。在第17题中,命题者借奥利维尔·克里斯汀的话“法国的宗教改革迈出了犹豫不决的步子。这时,对福音的向往、路德教的影响、激进派的诱惑等都交错在一起。”来考察法国的宗教改革的过程和结果。
在运用 “新材料、新情境”对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中,阅读量对考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基于今年难度增加这一考量,因此今年文综历史试卷适当减少阅读量,对考生来说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如第36题与去年相比减少了一段材料,只呈现了两段材料,设问的角度集中在两个问题之间的比较与思考,有利于考生以较充足的时间思考作答。分值也有调整,不再是两道大题在分值上平分秋色而是有所侧重,第35题由原来的28分增加到30分,第36题由原来的28分减少到26分。
我想高质量的高考试题所牵涉的具体知识不必过多,但情境与任务必须要新,只有这样,考生才能把精力真正集中到解题策略与方法的应用上,从而突出实现对能力的考核。这种试题考查的不再是简单的、对教科书进行“填空式”的回忆、死记硬背的能力,而是在新情境下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如第18题用恩格斯的一段话,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来印证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其主旨的是
二、经典的传承与理念的创新结合
经典材料入题是安徽新课程文综历史卷的不变情怀,前两年大量精选经典材料编制试题,赢得一片喝彩之声,大大提升了试卷厚重的历史味道。今年安徽文综试卷传承安徽高考两年来自主命题的一贯风格,精选经典材料,再如第35题用马克思的经典语言导入;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让考生在感悟经典中去体会历史发展的脉络。
在理念方面安徽卷则不断创新,好题迭出,如第20题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题与2010年第21题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题命题风格也是一脉相承,通过表格解读不同时期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但经典材料入题也使试卷难度有较大提升,如选择题中第13、14、15、17、18、19、22题都有一定的难度,尤其第19题。第19题关键是看懂漫画的寓意,注意设问的角度是“讽刺”,本题的立意是考查考生对德国君主立宪制特点的考查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帝国议会是 ‘一个没有政府的议会’,只好‘发表独白’”。
三、不变的是徽派情缘:变得是命题类型与方向
安徽自主命题本土气息浓郁,体现地方特色这将是新高考的一大亮点。历年试题以安徽元素为情境材料,多角度考察安徽的历史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如2009年第2题安徽在不同时期行政图题、2010年第12题六安双墩墓题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一如往年在第12题中,以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入题,选取4幅在安徽具有代表性的图片,考察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的了解,可谓匠心独运。
安徽文综自主命题一贯秉承通过图表材料的情境设计对历史空间概念的考查。问题的指向更侧重于考查学生对重要历史概念内涵的理解,而不仅仅是简单地记住教材的结论。如第16题展示一幅抗日战争某一战场的局部示意图,考查考生读图释图的能力,揭示其蕴含的学科知识。从而认识到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直接目的是为了确保滇缅国际公路的畅通。此题与2010年的第16题北伐战争示意图如出一辙.
四、不变的是对热点的考查,变的是从隐性介入到直奔主题
关注民生,突显社会生活史纳入试题的分量。近年来高考历史中一个显著的变化是,改变了以往以政治史为主,附带部分经济和文化史,而严重忽略普通而广泛的社会生活史的倾向,在探索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逐步改变了以往排斥或忽略社会生活史的误区,家庭史、人口史、社会结构变迁史、抗灾赈灾史等都进入了命题者的视野,涉及了更多社会下层人们的角度、体现了命题对“从生活走向历史,从历史走向社会”理念的执着追求。
今年是辛亥革命百年,命题者并没有刻意回避这一热点,而是出人意料的直接考到辛亥革命。
在第15题里,以代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的一句话,即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来考察辛亥革命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的局限性,而不是教条主义式的按照教科书给出结论。这种在试题中更融入了“历史问题现实思考,现实问题历史联系”的命题考向对安徽新课程的推动作用将是巨大的。
第21题更是直接以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切入,引导大家反思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认识科技发展与人类命运休戚相关。
三农问题是历史命题的永恒主题。今年安徽文综历史第35题也是直奔主题,考察中国从古代、近代到现代的农业发展的状况、特征、原因和趋势。
五、变的是对史论考查首次入题,不变的是史观
近三年安徽文综历史卷在史学观点、方法、史料等方面产生了重大突破,为自主命题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闻名的重要体现
其中文明史范式具有最大的包容量,既可贯通今古,又可关照中外,既有自身特点,又可吸纳现代化范式、整体史范式核心内容,注重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因而得到了命题者的青
睐。由于时代和立场的不同,对历史事物的解释和评价也会发生变化,解释的多样化和评价的多元化是历史学研究的趋势,因而提倡从多个不同的视角来认识历史。如第22题,引用了李大钊说的一句话“历史的真实,有二意义:一是说曾经遭遇过的事情的记录是正确的,一是说关于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喻是正确的。前者比较的变动少,后者则时时变动。”来考察人类知识不断增长与历史观的变化 。
命题的视野开阔,越来越突显新的史学范式的考察。
如第36题考察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及对当时社会政治影响;在此基础上比较不同政治制度变化以及所导向的社会观念的差异。
当然今年安徽文综历史双峰合璧,试题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虽然坚持了能力考查的方向,但是在能力的层次感和区分度上欠缺火候。剑走偏锋:少数题难逃偏、难、怪之嫌。今年的历史试卷主要是选择题中的个别题难度超出了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第19题,在安徽历史教研群上当天就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就是对于长期在高三一线多年执教的骨干把关教师来说要轻易得出正确的答案绝非易事。笔者通过对全国各地历史试卷的粗略浏览,惊异的发现在难度系数上全国各地历史卷恐难出其右。
结语:我们希冀在新课程背景下安徽高考试卷富有导向意义,命制出有质量、有分量的高考卷,推动我省新课程改革平稳有序发展,并在挖掘题型的能力考查功能,在坚持思维能力考查的前提下作出了更新的努力和探索。从今年安徽文综历史卷这一命题思路来看,需要学生具有相对广博的知识视野和较深的知识积累,这对今后高中历史教学是一个必须面对的研究课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