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电大开放教育法学本科《刑法学》(补修)模拟试题二Word版

2023-07-23 来源:步旅网


电大开放教育法学本科《刑法学》(补修)模拟试题二 2005年6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符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我国刑法第12条关于溯及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2、我国1997修定的刑法于1997年3月14日通过并颁布,其开始试行的日期是( )

A、1997年3月14日 C、1997年7月1日

B、1997年4月5日

D、1997年10月1日

3、被告人李某在缓刑考验期内犯罪,但在缓刑考验期满后才被发现,且未过追诉时效,对李某的处理应刻是( )

A、撤消缓刑将罪与后罪按数并罚的原则处理 B、撤消缓刑执行原判刑罪

C、对后罪处以刑罚原判刑罚不再执行

D、按照“先减后并” 的方法实行数罪并罚

4、某农民偷割了20米(约价值80元人民币)正在使用中的高架穿过铁路长途电话线,构成犯罪。其罪名是( )

A、盗窃罪

B、破坏通讯设施罪

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C、破坏交通设施罪

5、某甲与某乙有仇,遂寻机报复。一天某甲得知某乙一人在家,便身带匕首向乙家走去,半途中突然腹痛,便返回家中。某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中止 B、犯罪预备

C、犯意表示

D、不构成犯罪

6、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是( ) A、犯罪行为的个数 C、犯罪构成的个数

B、行为人主观上的罪过个数 D、犯罪结果的个数

7、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适用假释的法定条件是( )以上。 A 、实际执行20年 C、实际执行10年

B、实际执行15年

D、实际执行5年

8、甲发现出差的乙手提包内有大量现金,遂用欺骗的方法,用酒将乙灌醉,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在乙昏睡中,甲将乙的手提包窃走。甲的行为构成( )

A、抢劫罪

B、抢夺罪

C、盗窃罪

D、诈骗罪

9、李某欲到田家盗窃一稀世珍宝,进入藏宝室,正在开藏宝室保险柜,忽然听到屋外有多人脚步声,只好仓惶逃走。李某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既遂

10、美国公民甲乘坐开往菲律宾的中国轮船。在轮船驶入公海时,与日本公民乙发生争执,甲失手打死了乙。对甲的犯罪行为( )

A、适用我国法律 C、适用日本法律

B、适用美国法律 D、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11、民政干部某甲1998年7、8月间,利用职务之便,挪用抗洪救灾款2万余元,借给其堂兄经营服装。某甲的行为属于( )

A、挪用公款罪

B、挪用特定款物罪 C、职务侵占罪 D、挪用资金罪

12、某甲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盗窃了5000元人民币,对某甲以( ) A、以盗窃罪论处 C、实行数罪并罚

B、以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论处 D、不构成犯罪

13、非法拘禁罪属于( ) A、牵连犯

B、持续犯

C、连续犯

D、结合犯

14、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在犯罪构成要件中是( )

A、对任何一种犯罪都不是犯罪构成的要件 B、只能作为量刑情节考虑 C、构成某些犯罪所必须具备的要件

D、构成一切犯罪都必须具备的要件

15、对于又聋又哑的人或者言盲人犯罪的处罚原则是( ) A、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应当从轻、减轻处罚 C、可以从轻、减轻处罚

D、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犯罪的基本特征是( ) A、具有相当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C、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B、具有刑事违法性

D、具有应承担刑事责任性

2、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 ) A、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过失致人死亡罪 C、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贩卖毒品罪 D、不满14周岁的人故意杀人、放火的 3、下列情况中属于教唆未遂的是( ) A、被教唆的人犯被教唆的罪未遂

B、被教唆的人拒绝接受教唆没有犯任何罪

C、被教唆的人犯被教唆的罪构成预备形态、中止形态 D、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人罪,而实施了其他犯罪 4、在刑罚执行过程中,犯罪分子有哪些表现应当减刑( ) A、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 C、有立功表现的

D、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5、危害结果是( ) A、任何犯罪的必要要件 C、过失犯罪的必要要件

B、某些犯罪的必要要件 D、故意犯罪的必要要件 B、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6、下列哪些属于量刑的法定情节( ) A、犯罪动机 B、犯罪目的

C、自首

D、累犯

7、在下列各罪中,属于复杂犯罪客体的有( ) A、敲诈勒索罪

B、抢劫罪 C、刑讯逼供罪

D、盗窃罪

8、下列诸犯中不属于数罪的有( ) A、继续犯

B、连续犯

C、结合犯

D、想象竞合犯

9、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有下列哪种行驶可以构成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 )

A、斡旋受贿的

B、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

C、索取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 D、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 10、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 ) A、公司的人员

B、企业的人员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C、国有经济组织的工作人员 D、其他单位的人员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贪污罪 2、不作为 3、犯罪中止 4、自首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正当防卫的成立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2、侮辱罪与诽谤罪之间的区别有哪些? 五、案例分析(每小题8分,共16分)

1、李甲(23岁)因与一女青年恋爱遭到女方哥哥王某的反对,李甲便与其大弟弟李乙商量教训王某。李乙同意后,第二天就了解到王某的活动规律,并把王某骗到李甲埋伏的地点,李甲突然窜出用铁棍把王某的右腿打折,造成截肢。在此事发生5天前,李甲的小弟弟李丙(18岁)因该女青年与李甲中断了恋爱关系而心怀不满,先后两次打匿名电话给女青年,对其辱骂。李甲知道此事后,责怪李丙说:“不怪他,是他哥不好”。试分析:

第一,李甲、李乙、李丙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 第二,构何种犯罪?为什么?

第三,是否共同犯罪?如果是,谁是主犯?

2、砖木结构房屋的东端,依次向西有七户人家。1998年7月8日,吴某及其妻子因家事与其母、兄发生争执,遭其兄殴打,吴某怒从心起,感到屈辱无法忍受,决心自己焚房屋移居他处。吴某用火柴点燃屋内麦草堆后,携妻带子离家出走。火势很快蔓延将房屋烧着。当时正发东南风,西邻七户为避免殃及,纷纷将财物向外转移。由于众村民奋力扑火,才避免七家房屋化为灰烬。试分析:

对吴某的行为如何认定?说明理由。

法学专业刑法学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A

4、B

5、B

6、C

7、C

8、A

9、C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10、A 11、A 12、A 13、B 14、C 15、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C

3、BD

4、ABC 10、ABD

5、BC

6、CD

7、ABC 8、ABCD 9、BCD 三、名词解释

1、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2、不作为: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应该做也能够做而未做的情况。

3、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4、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已的罪行的行为,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

四、简答题

1、(1)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不法侵害的产生与存在。

(2)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或不法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的进行状态)。

(3)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只能对不法侵害人本人进行,而不能对没有实施侵害的第三者实行。

(4)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有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防卫意图。 (5)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2、(1)前者可以采取暴力的方法进行,而后者不采用暴力的方法进行。 (2)前者不要求捏造事实,而后者须捏造事实来损害他人格与名誉。 (3)前者要求对被害人当面公然侮辱,而后者并不要求当被害人的面。 五、案例分析 答案要点:

1、(1)李甲、李乙构成犯罪:李丙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构成犯罪。

(2)构成故意伤害罪(重伤):因为有伤害的故意;实施了侵害他人健康的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行为;造成了截肢的结果属于重伤。

(3)李甲、李乙是共同犯罪,尽管分工不同,但有共同故意和共同伤害他人的行为;李甲起了主要作用,是伤害他人的实行者,是主犯,李乙起了辅助作用,是从犯。

2、吴某构成放火罪

吴某为发泄个人怒气,故意纵火,虽然烧毁的只是自己的住房和财物,尚未造成危害他人的严重后果,但险些酿成火灾,对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已构成放火罪。火势蔓延,如不及时扑救必然殃及邻居,吴某对此明知其必然而不顾,足见其故意。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