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超声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2020-06-05 来源:步旅网
2012年4月第50卷第11期

·医学影像·

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超声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孙立娜胡月飞张旭刘青梅秦悦洋黑龙江省医院物理学诊断部,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

[摘要]目的比较研究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接受超声检查并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50例和子宫腺肌病42例。结果超声诊断的50例子宫肌瘤患者经病理证实46例,超声诊断符合率92.0%,超声诊断的42例子宫腺肌病经病理证实38例,超声诊断符合率90.5%。结论以二维声像图特

征为基础,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可提高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的诊断率。

[关键词]超声检查;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对比分析[中图分类号]R711.71;R737.3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9701(2012)11-0071-02

Thevaluecomparativeanalysisofultrasounddiagnosisofuterinefibroidsandadenomyosis

SUNLinaHUYuefeiZHANGXuLIUQingmeiQINYueyang

HeilongjiangProvincialHospital,PhysicalDiagnosisSection,Haerbin150036,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comparethediagnosisvalueofultrasoundforuterinefibroidsandadenomyosis.MethodsFromJanuary2009toJanuary2011inourhospital,ultrasoundconfirmed50casesuterinefibroids,adenomyosis42cases.ResultsUltrasounddiagnosis50casesuterinefibroidsinpatientswithpathologicallyconfirmed46cases,theultrasounddiagnosisratewas92.0%,theultrasounddiagnosis42casesuterineadenomyosiswithpathologicallyconfirmed38cases,theultrasounddiagnosisratewas90.5%.ConclusionBythetwo-dimensionalsonographicfeatures,combinedwithcolorDopplerflowimagingandclinicaldataanalysis,canimprovethediagnosticrateofuterinefibroidsandadenomyosis.[Keywords]Ultrasound;Uterinefibroids;Adenomyosis;Comparativeanalysis

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二者在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及超声声像图特征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易混淆。随着经阴道腔内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1]。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超声诊断价值,以提高术前诊断率,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二维声像图特征对比

42例子宫腺肌病的声像图主要特征为子宫体积增大、

形态饱满、肌层增厚,同声不均,可见散在分布的小暗区,内膜线移位(封三图7)。50例子宫肌瘤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子宫不规则增大,大小不一,可发生于子宫任何部位,如浆膜下、肌壁间、黏膜下、宫颈及阔韧带,以宫体为最常见。瘤体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以低回声常见,偶可见等回声或高回声,呈漩涡样改变,常可见子宫内膜线弯曲或偏移(封三图8)。2.2CDFI对比

子宫肌瘤CDFI示周边均有血流显示,血流呈环状或半环状,RI=(0.51±0.06),子宫腺肌病的CDFI示血管分布稀少,异常光团周围无环状或弧形包绕血流。RI=(0.72±0.04),二者比较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诊断符合率对比

见表1。子宫肌瘤有2例误诊为子宫腺肌症,2例误诊为卵巢囊肿;子宫腺肌病有2例诊断为单纯性子宫肌瘤,2例诊断为正常子宫。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接受超声检查并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50例,年龄27~54岁,平均(42±2.5)岁,肌瘤

大小4.0~16.0mm。子宫腺肌病42例,年龄28~52岁,平均(43±

1.9)岁。

1.2仪器与方法

仪器:日立EUB-6500型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3.5MHz。方法:患者取仰卧位,二维超声经中、下腹部多个切面进行扫查,仔细观察子宫大小形态、肌壁厚度、肌壁回声及有无包块、包块位置、大小、边界及有无包膜、子宫内膜线有无移位等。再应用彩色多普勒进行血流检测,观察子宫以及病变区域血流分布特点,并测量阻力指数(RI)。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

3讨论

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增生呈团块而形成,子宫肌瘤压

·医学影像·

表1

检查方法超声诊断病理诊断诊断符合率(%)

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对比子宫肌瘤(n)子宫腺肌病(n)

2012年4月第50卷第11期

绕,周边血供多于内部,频谱显示RI偏低(RI<0.7);腺肌病

P

χ

2

病灶周边血供不丰富,频谱显示RI值相对较高(大多RI>

504692.0

423890.5

2.156

>0.05

0.7)。本组资料显示,子宫肌瘤CDFI示周边均有血流显示,

血流呈环状或半环状,RI=(0.51±0.06);子宫腺肌病的CDFI示血管分布稀少,异常光团周围无环状或弧形包绕血流,RI=(0.72±0.04),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以二维声像图特征为基础,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可提高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的诊断率。

迫子宫周围的组织,形成假包膜,子宫肌瘤的血液供应来自假包膜血管。子宫腺肌症是由于子宫内膜侵入肌层所致,分弥漫性和局限性两种类型[2]:弥漫型为异位子宫内膜弥散于整个子宫肌壁,使子宫前后壁弥漫性增厚。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是育龄妇女的多发病及常见病,所致痛经、月经过多、子宫增大等临床症状常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但两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有很大差异,因此两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超声检查作为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具有准确性高且无创、安全、可重复性,现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以下鉴别要点:①子宫肌瘤在声像图上主要表现为子宫增大或出现局域性隆起,肌瘤结节一般呈圆形低回声区或等回声区以及分布不均的强回声区。等回声结节周围可见低回声晕圈。子宫腺肌病病理形态学特征在声像图表现为子宫多均匀增大,弥漫性肌壁增厚,回声不均匀,可见散在小暗区,多数内膜线前移,以后壁增厚为多见。子宫肌瘤与腺肌病鉴别最有价值的是假包膜[3-4]。子宫肌瘤界限清晰,周边为假包膜形成的暗带光环;子宫腺肌病仅在有时由于异位子宫内膜分布较局限时,显示出与肌壁界限较清楚,但周边无暗带光环。②病变周边血流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病变周边的彩环状或半环状血流信号可作为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主要鉴别特征[5-7]。肌瘤周边多见环状及半环状彩色血流环

[参考文献]

[1]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1274-1277.

[2]田英,凡燕.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对比分析[J].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5):3443-3444.

[3]王红.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50例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

药,2010,19(3):162.

[4]余建群,何霞.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的临床体会[J].国际

医药卫生导报,2008,14(14):53-54.

[5]魏晓怡,徐田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超声诊断分析[J].临沂医

学专科学校学报2005,27(3):181-183.

[6]刘桂苏,冯萍娟,蔡丽萍.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

的鉴别诊断[J].中国卫生产业,2011,8(5):8.

[7]李兰弟.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J].中

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7):89-90.

(收稿日期:2012-02-22)

(上接第60页)

发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蛋白C是重要的抗凝蛋白,直接影响抗凝机制的平衡,缺乏时凝血活性增强,纤溶活性减低。D-二聚体能反映纤溶活性。研究表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从发病24h开始,第3天血浆D-D水平升高,第7天恢复正常,出血量越大D-D升高越明显[5]。本研究显示继发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1]李霞,武静,刘杰.大鼠脑出血后血浆内皮素含量变化实验研究[J].神

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6,6(6):433.

血浆纤维蛋白原、P-选择素和蛋白C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由于例数较少,研究的指标不多,因此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广泛的研究。

[参考文献]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升高时反映继发

性纤溶活性增高[6]。FIB即凝血因子I。研究表明,脑出血时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脑组织损伤释放组织凝血因子引起凝血活性升高。本文结果显示继发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FIB均有显著性差异;继发脑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D-D增高有显著性差异,但与脑出血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综上所述,脑出血继发脑梗死使患者病情恶化,死亡率致残率增加,加重预后,预防脑出血继发脑梗死的发生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改善预后。检测脑出血患者的止凝血分子标志物能对预测继发脑梗死的发生,并尽早预防其发生具有实际意义。继发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

[2]武婕,张柏松.ET和NO在脑出血中的变化以及硫酸镁的干预作用[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4,14(1);33.

[3]孙博谦,李巍,葛华.急性脑血管病外周血血小板表面P2选择素阳

性表达率变化及药物干预[J].中国老年杂志,2004,24(9):800.

[4]米慧.急性颅脑出血及损伤后血清P-选择素、TNF-α的变化及意义

[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4):1035.

[5]胡晓芳,郑伟,孟冬娅.血浆D二聚体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中的

变化[J].血栓与止血学,2005,11(5):215.

[6]卢秋维.D二聚体测定在DIC诊断中应用价值探讨[J].广西医学,

2002,24(2):233.

(收稿日期:2012-01-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