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书籍:《逻辑思考力》
分享嘉宾:李小曼
扫码请教李小曼老师
图大狮思维导图学院讲师
网易云课堂、跟谁学平台开设思维导图课程
一级拆书家,拆书帮石家庄梧桐分舵宣传长老
本期读书会:爱读邦 - 幸福读书会
《逻辑思考力》的作者是日本逻辑思考大师西村克己,说它是个著作,我个人认为它更象一本漫画书,一个普及科学的小册子。
因为它的印刷版本是小开本,很方便我们随手携带,全书只有159页,而且,图书的设计是左漫画右文字,这样数一数的,就剩下69页文字了。在这69页文字里,作者把他多年来研究的非常复杂非常专业的逻辑学科,为我们读者以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普及和讲解。 它的内容也不是大而全,可以说是逻辑类学科的入门,整本书从头到尾始终保持着日本学者独有的敏锐洞察力和简单清爽的断舍离哲学,特别适合象我们这样的初学者阅读。
国内近几年出版的商业类图书,一般都会在书最前面不仅要作者写自序,还要邀请不止一位知名人士非常浓墨重彩撰写推荐序,当然这些推荐序都是非常中肯理性的,我估计那些受邀的大神呢,也不好意思写太差了,毕竟要考虑自己的品牌和光环,所以呢他们的推荐序也往往都会写上洋洋洒洒好几篇,除了赞美作者文章的高度和深度,顺便描述一下自己的高水准。 我印象中最夸张的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光推荐者就6位,推荐序+自序一共32页,以至于我看到第32页还没进入正式阅读里。而这本书只有作者西村克已自己写的不足400字的前言,非常简明扼要的写出自己出版这本书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记得,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先是被这本书的名字吸引到,打开第一页前言的第一句话是这样写的“请把本书当作圣经来使用”,我当时就乐了,在想作者是不是过于自大狂了。 那整本书读完后,我给它下的结论就是,它真的不是圣经,不过它倒是一门非常简明易懂的逻辑学初级入门书,当然如果你有专业方面的需求,还要在此基础去阅读更多同类图书。
既然要讲逻辑思考力,先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逻辑学,这要向上追溯到古希腊的分析学、古印度的因明学和古代中国的名学(辩学) 这三个学派是逻辑学的三大源流,逻辑这个词是舶来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语中,原意是事物的规律、秩序、思想和言辞; 在古印度的因明学中,是一门关于推理的学说,指推理的根据 、理由和原因。 在古代中国的名学中,是在先秦时代诸子百家争鸣、论辩之风盛行的时期,是指通过日常语言的思维逻辑和内在意义的分析,企图折服对方所进行的辩论。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汉字意义丰富,所以到了今天我们谈到的逻辑,就有不同的意义,并且会在不同语境中拥有不同的含义,比如:
① 生活中的逻辑、合乎逻辑的发展,这里指的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 这篇文章非常有逻辑性,说话写文章要合乎逻辑中,这里指的是我们思维的规律、规
则;
③ 辩证逻辑、数理逻辑中,这里的逻辑,指的是一门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律及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即逻辑;
④ 强盗的逻辑、人民的逻辑,这里指的是一定的立场、观点、方法、理论和原则。 那西村克已这本《逻辑思考力》,并没有按照教科书的风格,从一点一点理论知识的开始讲起,而是跳过这些理论知识,让我们不需直接面对晦涩难懂的高深学科,他把自己萃取出来的知识点直接放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场景中,方便我们一看就懂,一用就会。 有人把思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叫直感思维,也叫形象思维,另一种就是逻辑思维,也就是抽象思维。也就是说,我们认识世界主要借助这两种方式,前者借助我们自己的感官来感觉和体验 ,后者需要我们从已经获得的知识推论一些新的知识出来。
所谓思维,概括来说,就是我们动脑筋、想办法、找答案的过程,并且,它必须要和我们的认知过程相联系,必须要依靠我们的大脑去思考去活动。如果不和我们认知相联系,也不愿去浪费时间思考,那我们只能把它称为感知,而不是思维。 那两者怎么区分呢,我来举个例子: 我们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各种压力接踵而至,就象网上有个段子里说的,调侃说很多人都有最流行三大病症:拖延症、强迫症、选择困难症。 其中选择困难症是因为我们不好判断自己做出的决策是否真正确,我们会纠结,纠结自己现在选择了A,将来会不会为当初没有选择B而后悔。 我们会困惑,困惑虽然我们从一年级开始就在做选择题,但学校家庭老师父母从来没有人教给在生活和工作中如何做出选择。 如果你有选择困难症,或者觉得自己大脑里总是一片混乱,各种想法得不到整理。作者告诉我们,这很正常,因为我们没有掌握逻辑思考力,书中提到,所谓逻辑思考力,就是建立逻辑思维来对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 如果类似于买or不买?做or
不做?要孩子or升职?工作or创业?这样的问题总是回旋在我们的大脑里,对自己造成烦恼,事情就不可能有进展 。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说,我就喜欢随便,我就愿意原地踏步,反正不管怎么样,时间都会把问题带走,我不愿意这么麻烦,还要费脑子去思考。 是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不愿意麻烦,就是安静的等待僵局持续下去,以至于最后成了怎么样都行,从而放弃选择,将答案寄托给掷色子的运气。 这就是单纯的感知和思维活动的区别,思维就是需要我们的大脑对事物外部的所有素材资料进行加工整理,逐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而形成概念、建构判断和进行推理,这样的活动才能称为逻辑思维,这个能力就叫逻辑思考力。 其实,逻辑和思维是无法感知的,它们都很抽象的名词,打个比喻,它和我们每年在12月份都要去制定的年度计划一样,虽然它们都可以不必刻意去做,但有和没有的效果我们都很清楚是千差万变。 比如,年度计划就算不制定,2017年我们也照样会吃喝拉撒,也和别人一样很自然的被时间推着走。就象即使我们说话做事没有经过训练,就算没什么条理性或者逻辑性,似乎也和周边的人一样,也看上去很不错,也没有混乱无序呀。 但是,如果我们的年度计划经过系统的梳理、制定和分解,我们会在明年一整年里非常清晰自己该做什么,会直接影响我们在各个方面的行动,会让自己变得更高效和更从容。 同样,当我们知道什么样才是有逻辑的体现,怎样在思考、写作和表达时自如的应用逻辑思考,相信,很快你不仅可以成为别人眼里最有逻辑最有思想的人,还能把这种思考模式迁移到其他领域。 那么,逻辑思考力既然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我们怎么先来确定自己是不是有逻辑的呢,那么在这本书的最开始,西村克已把这12道测试题摆出来,小伙伴们可以有兴趣,可以去测试一下自己的逻辑性思考的能力分数。
12道测试题
我是一个思维导图和拆书爱好者,**惯看书的时候把拆书帮的RIA便签法和思维导图相结合,把书中的知识点打乱后重组,加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后,把关键环节和整体的逻辑进行梳
理,以自己看得懂的方式重新架构。
《逻辑思考力》思维导图
by 李小曼
好处:把书籍里的干货进行提炼,融入自己的想法后,把图书当成一张地图,清晰梳理全书的逻辑脉络,而不是按传统阅读线性笔记的方式,因为一般的作者在写书的时候,有些知识点会在同一章节里,有些知识点在不同章节不同内容里,并且每一个章节里都会传递作者的观点。
经过这样的阅读和消化过程,我可以不受章节的约束,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提炼总结,以便拆为已用,所以个人比较喜欢这样的笔记方式,推荐给大家。
1个核心 整本书的定位非常清晰,和书名一样,就叫逻辑思考力,书中告诉我们,逻辑不是非常深奥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作者也试图从如何做出逻辑性表达、逻辑性评判、逻辑性思考、逻辑性写作、逻辑性说话、逻辑性演讲等方面,帮助我们培养逻辑思考力。 书中认为,一定要首先思考目的是什么,这是最重要的问题,把“究竟为了什么”清晰化,以此做为逻辑思考的出发点。
面对复杂问题的时候 ,先别着急用非黑即白的推论或者1+1=2的简单结构来处理它,因为非黑即白的推论通常是错的,当有了明确的目的,我们就会主动寻找解决途径,这样就会找到很多备选方案。 在对多个备选方案进行切分、细化、整理和思考后,我们就能发现问题的本质, 逐一击破每一个小环节时,就会使我们的思维向前迈进了一步。 元素1 :区分事实or判
断 事实和判断是不同的,所谓事实就是客观的、能看见的、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一般来说,事实都是可以验证的。地点、人物名字、天气、细节、数据都是事实。日期、人数、地名、事件之间的前后次序也是事实。 举个例子:11月底,在微信朋友圈我和大家一样,都被一条公众号信息刷爆屏,这个信息就是《罗一笑,你给我站住》,在这个事件中,主人公是一个5岁11个月的小姑娘是事实,小姑娘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事实,她入住深圳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是事实,11万人打赏是事实,腾讯公众平台后台将该账号的打赏设限是事实,罗尔坐拥3套房2辆车是事实,深圳市小铜人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参与事件营销是事实。 除此之后,从最初我们大家认为罗尔是一个感天动地的有深沉父爱的男人,从被罗一笑短暂而脆弱的生命感到怜惜,觉得应该伸出手打赏,这是我们做出的判断。而爆料出现后,许多网友觉得自己“受骗了”,也有人在感叹:商业入侵了基本社交圈,这是些都是我们基于事实,自己做出的判断。 而想要理性的逻辑性思考,就需要把事实和判断区分清楚,不能单纯跟风去给罗尔点赞打赏,也不能180度大转变认定这一场骗局。 所以,书中告诉我们,所谓判断,就是我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掺杂了自己意识,并开始透过之前的经验和先入为主的观念来看待事物。而逻辑思考就需要我们从客观的角度去认识事物,去思考罗一笑事件中的证据是否客观,区别哪些是事实,哪些不是事实,然后才能得到属于你自己清晰的认知。
元素2:多元化思考
书中提到:平时要多问为什么,这是提高我们逻辑思考力的关键。我们所面对的问题,总是由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的,这些因素过多过杂,会让我们看不清事物的本质。书中以冰山为例子,说对于一些现象,我们看到的只是突出水面的表面情况,如果想解决这个表面化的问题就要探究其产生的原因。
举个例子,一向不懂什么是政治的我,却觉得今年国际上选举似乎变成了一场比中国好声音还好玩的综艺节目 ,在英国,3300万英国民众从“脱欧”支持率51.89%到412万民众请愿二次公投再到首相戴维·卡梅伦宣布拒绝二次公投。在韩国,朴槿惠在爆发闺蜜门事件后,即使国内支持率已经跌倒4%,130万民众集会抗议,仍然从容的不辞职,据说有专家表示朴槿惠的政治生命应该到明年7、8月份。再看美国的第58届总统选举,在持续1年多的美国大选混战刚刚结束后,居然会出现这个奇葩的事件,由于重计选票情况,连总统特朗普的宣誓就职都可能会延迟。 在这些更为复杂的问题上,如果只是单凭我们判断这是对的,那是错的,或者他是坏人,我是好人的孩子式简单的思考方式是肯定不行的。身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每天我们要面对的可能是前无古人的巨变,即使是那些总统背后的全世界顶尖的智囊团也有很多问题是不能预料的,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呢。 所以书中告诉我们,一定要学会经常问为什么,表面化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和产生不利原因是有必要的。
同时,要培养自己有逻辑的思维方式,首先要从水平思考着手,然后再进行垂直分析。水平思考可以帮我们看到事物的整体,然后找到重要的部分,进行重要性排列。一旦确定了重要的点,就可以运用垂直思考了,将能够顾及到周围大环境的水平思考和进行深入分析的垂直思考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不偏不倚,才能发挥它们的作用。
同时,运用图解进行思考,通过图形、箭头、关键词等元素可以整理思绪,提高思考能力,这样手眼并用的方式,可以边写边让大脑进行充分思考,这一点和视觉化思考以及思维导图的主张是完全相同的。
元素3:产量明确化 如果想从没有头绪的思考中解脱出来,不是仅仅思考是1还是0,而是寻找解决方案,不会运用逻辑思维的人,总是容易陷入工作没有头绪、毫无进展的状态中。
工作完成以后一检查,才发现留下很多尾巴,不得不对很多地方再次修改。于是越做越苦恼,留下的尾巴也越来越多,这就是因为欠缺逻辑思考。 为什么很多人在聊天时觉得自己是没问题,但在商务会话或者工作汇报时,就觉得自己没有逻辑性呢? 书中告诉我们,是因为聊天是以愉快地度过时间为目的,什么样的话题都可以谈,只在大家都很愉快,聊天的目的就达成了,是不需要太多逻辑和结论的。 而在工作场合,在职场里,无论是商务会谈还是工作汇报,都是会有目的和利害关系的,所以这时你没有逻辑性,就会感觉很难让谈话继续下去。
7个方法培养逻辑思考力
方法1:五步法
逻辑思考的基础,就是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一个透明清晰的认识。你一定听说过这句话,叫“完美的过程可以产生完美的结果”,这种观点就是过程主义。一旦将解决问题的过程透明化,再去解决问题或者进行工作,就会稳步接近目标。 透明化的过程就象我们建房子一样,先确立宏伟的目标,明确自己要盖的是什么规模什么样式的楼房,剩下的就是把砖头一块一块的垒起来。
这5步分别是发现问题-设定主题-分析现状-探究原因-解决问题。 第一步:要在整个过程中,培养我们在日常事物中发现问题的意识;
第二步:一旦发现问题,就要确立需要改善的主题和目标,并开始推进改善的步骤;第三步:需要分析现状,搜集反映现状原因和数据,并将它们进行归纳,明确找到问题点;
第四步:当明确问题点后,我们就要尝试探究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找到背后真正的根本原
因,而不要只看露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
第五步:针对根本原因,思考解决的方法,做实施改善方案的准备,并对改变方案持续进行监控和修正,直至达到目标。
方法2:三角逻辑
这个三角逻辑中,三角形的顶点是结论,三角形底边的左右两个点就是数据和论据。
结论是什么,就是我们说话的推论或者假设。 数据是什么,就是我们为了说明自己的主张而举的事例、统计数据等等。 论据是什么,就是大家普遍认同的观点,比如原理、法则、公理等。 我们都知道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会给人力量感。
所以,在这样的三角逻辑里,你的结论、数据和论据相互佐证,相互证明,就会让别人感觉你的逻辑很严谨,听上去很有道理,这样就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
方法3:归纳法
方法4:演绎法
两者都是在上一个三角逻辑的基础上延伸的。
归纳法是在三角逻辑的基础上,通过对积累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分析,以数据反映的趋向进行类推,加上一般法则,就能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听上去是不是很象大数据理论?是的,我
们现在生活的大数据时代里,随时随地会受到各种数据的“轰炸”,有限的注意力被各种碎片化的内容“瓜分”。
那些海量的原始数据只有经过分类、加工、整理、分析才能满足不同的要求。就象这个归纳法里提到的,要在分析事物发展规律中得出最终的结论。而演绎法则是在三角逻辑的基础上,对趋势做数据上的证明,从而确立假说,最终推出结论。
我们来看一下作为假说之一的达尔文进化论,它的论据是“自然环境是不断变化的,那些无法适应环境变化的生命就被淘汰了”,当听到这样的观点,我们通常会有疑问“啊?是这样吗?”这时就需要用很多事实对论据做出证明。 达尔文列举的事实就是“在对加拉帕戈斯岛的生命做研究时,根据当地的化石搜集到了生物灭绝和进化痕迹的数据”,他运用这些作为论据,证明了所谓的“生命是和自然一同进化的”,从而提出了达尔文进化论。 我们平时很熟悉的三段论法,也是演绎法的一种,比如“所有的鱼都能游泳(大前
提)。鲤鱼也是鱼(小前提)。所以,所有的鲤鱼都能游泳。(这是结论)”
方法5:MECE
这个词是麦肯锡的第一个女咨询顾问巴巴拉·明托在金字塔原理中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MECE分析法,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MECE可以使遗漏和重复降到最低,如果出现遗漏点,就会影响逻辑思考。如果考虑不到位,可能就会丢掉来之不易的机会。如果分不清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那么就会产生混乱,没有条理性。 我们要想把握事物的整体就要考虑好先后顺序,运用MECE不仅可以理顺整体和部分关系,还能对事物的认识逻辑化,对机会大、费用
小、效果好的点进行重点研究,这样就可以花费较少的力气使成果显现出来。
方法6:逻辑树 逻辑树又称问题树、演绎树或分解树等。是把问题的所有子问题分层罗列,从最高层开始,并逐步向下扩展。 是把一个已知问题当成树干,然后开始考虑这个问题和哪些相关问题或者子任务有关。每想到一点,就给这个问题(也就是树干)加一个\"树枝\",并标明这个\"树枝\"代表什么问题。一个大的\"树枝\"上还可以有小的\"树枝\",如此类推,找出问题的所有相关联项目。逻辑树主要是帮助我们理清自己的思路,不进行重复和无关的思考。 MECE和逻辑树它们都是对复杂的混乱的信息进行整理,通过关键词和层级顺序进行分类,将整个问题以更清晰完整的结构呈现出来,这一点和思维导图和视觉化思维都非常相似。
方法7:5W2H
我们熟悉的耳朵都磨出茧子的5W2H分析法来了,它是二战中,美国军方首创的,也叫七何分析法,由于它简单、方便,易于理解和使用,无论是我们要罗列计划还是信息传达都非常适用。 如果说话的时候论据不够完整并且有跳跃性,就不能很好地向对方传达自己的论据和结论,5W2H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尽量不缺少一个要素,验证信息是否有遗漏,确保可以向对方正确地传达信息。 以上就是书中提到的培训逻辑思考力的7种方法,有人可能会嗤之以鼻,说原来以为会有什么高大上的招式,现在一看我以前都知道,它们也太简单了。 这7个方法,我们都熟悉得不能熟悉,简单的不能再简单,而正是这简单的招式,却很少有人能坚持把它们做好。这是因为大道理都是很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明白。 这就象我们从小就知道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要早睡早起,饭前便后要洗手,一样简单,但真正做到却不那么容易。 所以说逻辑思考力的培养并不难,只是你愿不愿意去培养罢了。
那么,逻辑思考力可以应用在哪些情境呢,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图解逻辑思考力的35个基本点,并介绍了20个小案例,我把它们打散重组后,总结成4个类型,分别是逻辑表达、逻辑思考、逻辑判断和逻辑看问题。 有逻辑的人和没有逻辑的人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所谓有逻辑,就是要建立逻辑结构,从而得出结论,使结论的正当性有理可循。 所以,尽管通常被认为没有逻辑的人,他总是在跳跃式的思考,于是,我们就会说“这个人呀,他总是说不清楚”,那么,他真的没有说清楚吗,其实他是说清楚了,只是因为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把论据讲得七零八散且没有先后主次顺序,虽然他自己说得很投入说得很认真也很嗨,但就是没有办法很清晰的向对方传达。
那么什么是有逻辑的表达呢?首先,不要得出急于得出结论,因为结论需要论据去支持,我们要提供可以让对方信服的论据,也就是可以说服对方的事实材料,才能让对方接受你提出的结论。 在日常生活只要去尝试着使用逻辑思考的方法,转变以往杂乱无意的思维模式,在不断使用这样一种思考方法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能提高逻辑思考力了。 逻辑思考是一种推理科学,它可以使我们认清状况,抓住事情的本质。无论是我们想识别逻辑圈套,不被那些使用诱导性语言,或者偷换概念和混淆概念的商家所忽悠,或者想系统建立逻辑思维,都离不开概念、判断和推理,因为逻辑认证是由论题、论据和论证三部分组成。 对大部分**来说,由于对很多事物都已经**以为常,所以很少会再去仔细推敲,因此形成许多思维上的定式,而如果想形成逻辑思考,就要突破原有的思维,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寻找多种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思维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交织在一起混杂状况,这样就要求我们通过多视角来调动大脑机能,需要调动左右脑,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把排除、演绎、归纳、收敛、发散、类比、侧向、博弈等多种思维进行组合,并不断尝试应用。
为了培养客观看待事物的**惯,我们就要学会从实际出发,只有认真的去观察事实,才能
使我们的五感发挥作用,当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综合使用的时候,我们就会更接近事实本质,这样就可以提高我们的判断力。 对于要做的事,大部人都想着用最快的、一劳永逸的办法来解决,于是去崇拜权威,滥用权威和迷信权威,却不知道,权威具有相对性、多元性和可变性,而且具有时效性。 在今天,我们的生活中同样存在很多来自权威的谬误,举个例子,关于吃苹果到底是带皮吃好呢还是削皮好?有专家说果皮上含的维生素含量高,营养好,不要去皮,去皮就等于丢失营养;另有专家说一定要去皮,现在的果蔬农药用的多,根本清洗不干净,不去皮等于吃农药。怎么办呢?好吧,那我就削一半留一半吧。
关于宝宝一哭就要抱吗?有专家说,不要一哭就抱,要等一会,要让宝宝得到锻炼;还有专家说,一哭就要抱,要让宝宝得到安全感,否则将来他的幸福指数就不会高,未来他的家庭就非常不美满。那么,我该怎么办呢?好吧,那我抱一次不抱一次吧。 再比如说,为什么社交网络上总有些观点周期性反复出现,大家调侃这种刷屏叫月经式刷屏,这是因为许多信念相互之间并不兼容反而永恒冲突,比如“人人生而自由”和“人人都要遵守法律”,再比如有人坚持服从是天职,还有人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授。 所以我们要想培养逻辑判断力,就需要在自己的头脑里形成思考,不犯小马过河的错误,尝试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形成自己思维独特性。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那个常听到别人说到,自己也经常说的词,那就是“问题”。我去问了下度娘,它说问题就是:要求回答或解答的题目、是需要解决的矛盾,是事故也是麻烦,是关键也是要点。 对于这种教科书式的解释,它通常对我只有一个功效,就是让本来不明白的我听完之后更糊涂。 而在这书里,作者给它赋予了不一样的说法,他认为从逻辑思考力的角度来看,所谓问题,就是自己期待的理想或者目标和现实或者现状之间的差距,如果这个差距是偏离基准值的状态,这个时候就被认为产生了问题。
当发生了问题怎么办呢?因为突发的差距可能比较容易处理,比如头痛医头,脚疼医脚。
但是,这不能解决问题根源,强行把这些病象消灭掉,反而可能会导致病症加重,那对于这些慢性的问题,只有时刻保持发现问题的意识,设定新的基准目标,只要差距偏离了基准线,就要采取一系列的纠正措施,努力回到基准值,这才是逻辑思考力应用在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最好的方式。 其实,逻辑和逻辑思考力背后还有很多知识,以我的能力是不能完全讲透的,所以今天的读书分享仅供大家参考,也希望对你培养出提高逻辑思考力有所帮助。 当然,逻辑思考也只是一种方式一个工具,它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比如那部我们看过N遍的大话西游,500年后至尊宝喜欢白晶晶,白晶昌喜欢500年前的孙悟空,500年后紫霞却喜欢上为了救白晶晶而穿越过来的至尊宝。 当阅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逻辑思考能力其实在任何领域都很重要。 这是一本教我们学会思考的书,虽然里面夹杂着漫画似的图片,可它却不是一本幼稚的书,我看过,觉得它还不错,所以推荐给你。
— END —
▼点击阅读原文,读好书,遇高人,会众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