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理解乘法与除法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习利用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乘除法算式中的未知 数。在探究乘除法关系及求解乘除法算式中未知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及计算能力。
3、使学生会应用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过程与方法:在分析过程中,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并会把所学知识在实际中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解答和良好的验算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难点:明确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夯实基础
1.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四则运算》中的两个好兄弟“加法”和“减法”运算,谁能说说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减法?
2.你还记得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吗?
9 + 11 = 20 20 - 9 = 11 ( ) ( ) ( ) ( ) ( ) ( ) 3.根据21+5=26,78—43=35,完成下面算式。 26 —( )= 5 ( )- 5 = 21 ( )— 35 = 43 43 + ( ) = 78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今天,《四则运算》中的另外两兄弟也来了。(板书:课题)
三、探究新知,层层推进。
(一)教学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
1.教学乘法的意义
(出示课件)展示教科书 5页例题2的问题(1)。
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
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 (1)出现问题:
①你们从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②你们是怎么计算的? 比一比,谁做得快。
师:在刚才的计算中老师发现有的同学特别快,我很想知道你怎么会那么快呀?
生汇报,师板书
用加法计算:3+3+3+3=12(枝) 用乘法计算:3×4=12(枝) (2)引导提问,小结乘法意义
①观察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4个加数是相同的,都是3.) ②比较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哪个算式比较简便?(乘法简便) ③想一想,乘法是一种什么样的简便运算?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课件出示乘法的意义) 2.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也就是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3 × 4 = 12 因数 积 (二)探究除法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
师:刚才你们学得很棒!现在还有一个任务等着大家。
1. (课件出示)你能结合情境和这个乘法算式改写出用其它运算方法计算
的问题吗?(小组合作完成)
汇报:(1)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
(2)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 谁能说说这两个问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答案预设:(这两题分别是已知两个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
列式计算:(2)12 ÷ 3 = 4 (3)12 ÷ 4 = 3
分组讨论:根据上面除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联系看,除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呢?
12 ÷ 3 = 4
12 ÷ 4 = 3
两个因数的积 一个因数 另一个因数
2.学生讨论得出除法的意义
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12 ÷ 3 = 4
12 ÷ 4 = 3
被除数 除数 商
(三)教学除法和乘法之间的关系
1、观察讨论,思考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出示:3×4=12 12÷3=4
2、归纳: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利用这个关系可以对乘法、除法进行验算。 3、探究乘法、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小组合作完成) 出示: 10×11=110 110÷10=11 10=110÷( ) 10=110÷( )
11=110÷( ) 110=( )×( )
观察这组算式并填空,再根据这两组算式说说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讨论归纳得:(板书)
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求因数用除法) 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求被除数用乘法) 除数=被除数÷商(求除数用除法) 四、巩固训练
(一) 完成练习二第1题 (二)完成练习二第2题 (三)能力提升:我努力 我成功
1、在A÷8=30……B中,当B最大时,A是( )
2、已知△+□=○,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 ( ) (2) ☆×◇=◆( ) 五、课堂总结
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 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3 × 4 = 12
12 ÷ 3 = 4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12 ÷ 4 = 3
商=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