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年儿童十年发展状
况研究报告
篇一: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
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中国少年儿童的发展状况 作者:孙云晓、康丽颖执笔;孙云晓为课题组组长和主编出处:孙云晓网站
(一)少年儿童发展的优势 生理素质已有较大程度的改善
进入90年代,中国少年儿童主要的生理、心理发展指数呈正态分布,身体形态和素质均有明显提高。
1985年--1995年由国家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国家体育总局(原国家体委)、卫生部、国家民委和科技部(原国家科委)共同领导和组织的“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小学生在这10年期间,形态生长发育水平明显提高,发育速度仍处于长期趋势的快速增长阶段,发育过程也有明显提前的趋势,但体型和身体发育的匀称度有继续
1
向细长型发展的趋势。从身高增长来看,10年间,汉族学生中7岁--17岁的城市男生身高平均增长2.93厘米;乡村男生平均增长3.63厘米;城市女生平均增长2.26厘米;乡村女生平均增长3.10厘米。乡村男女学生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城市男女学生。从体重增长来看,10年间,7岁--17岁城市男生体重平均增长4.52千克;乡村男生平均增长2.60千克;城市女生平均增长2.98千克;乡村女生平均增长2.13千克。乡村男女学生增长幅度明显低于城市男女学生。从胸围增长来看,10年间,汉族学生中7岁--17岁的城市男生胸围平均增长1.99厘米;乡村男生平均增长0.19厘米;城市女生平均增长1.32厘米;乡村女生平均增长-0.11厘米,出现了负增长。在身体素质中,速度和下肢爆发力、女生的腰腹肌力量、小学男生上肢力量有所提高。以下的三项指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立定跳远:10年间,汉族学生中7岁--17岁的城市男女生立定跳远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城市男生提高幅度在0.7-14厘米之间,平均提高6.15厘米;乡村男生提高幅度在6.40厘米--15.80厘米之间,平均提高10.79厘米;城市女生提高幅度在2.24厘米--9.40厘米之间,平均提高5.74厘米;乡村女生提高9.30厘米-12.55厘米之间,平均提高10.88厘米。乡村男女学生提高的幅度明显大于城市男女学生。 一分钟仰卧起坐:10年间,汉族学生中7岁--17岁的城市
2
男女学生一分钟仰卧起坐次数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城市女生提高幅度在2.24次--9.60次,平均提高5.74次;乡村女生提高幅度在9.30次--12.55次之间,平均提高10.88次,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城市女生。 斜身引体:10年间,汉族学生中7岁--12岁的城乡男生斜身引体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城市男生提高幅度在9.82次--11.38次之间,平均提高10.48次;乡村男生提高幅度在12.61次--13.23次之间,平均提高幅度大于城市男生。
注重个人发展追求自我完善
——对自我发展充满信心。1996年,“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状况调查”表明,自我接纳程度比较高的少年儿童占总调查人数的75.4%。本次调查我们又发现少年儿童对自己的相貌、体型、健康、性格、学习等方面的满意程度都比较高。其中对自己的长相表示满意的占76.8%,;对健康状况表示满意的占80.5%;对自己性格表示满意的占71.3%;对自己学习状况表示满意的占70%。今天的少年儿童对自我的发展和自我的力量有较充分的估计,在许多方面能够接受自己、赞许自己、肯定自己,这对他们精神世界的成长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在自我接纳方面,城乡少年儿童风格各异。其中农村少年儿童对学习状况的满意程度高于城市少年儿童,27.4%的农村少年儿童表示出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完全满意,仅有20.3%
3
的城市少年儿童持相同的看法。城市少年儿童对自己的性格满意程度高于农村少年儿童,39.2%的城市少年儿童表示完全满意自己的性格,仅有30.4%的农村少年儿童持相同的看法。面对新环境和陌生的人,城市少年儿童比农村少年儿童更为自信。只有9.5%的城市少年儿童表示“碰到位陌生人,我常常感到他比我强”,而16.3%的农村少年儿童有相同的感受。自我期望方面城乡少年儿童也存在着明显差异。83.3%的的城市少年儿童表示对未来充满信心,相比之下,有73.9%的农村少年儿童持同样的看法。
——敢于维护个人权利。90年代以来,少年儿童的许多权利已经通过立法得到了保护,少年儿童也开始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个人的权益。本次调查表明:61.4%的城市初中生和55.6%的农村初中生认为父母或老师翻看自己的日记或信件是一种侵权行为。少年儿童权利意识觉醒之后,开始向成人社会发出挑战,他们在向成人索要个人权利的同时,更要求成人社会尊重他们的人格。本次调查还发现,城市 少年儿童维护个人权利意识明显好于农村少年儿童。有38.0%的城市少年儿童认为父母或老师翻看自己的日记是侵犯个人权利的行为,32.4%的农村少年儿童对此表示出异议。 —一在社会生活中展示个人的价值。少年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在发展过程中的不成熟性可能会造成对成人世界的依赖。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
4
时期内,少年儿童是既没有社会地位,也没有人格尊严的生命体。在家庭中他们要听命于父母的训诫,在学校里要任由教师来摆布,他们个体存在的价值完全被成人社会剥夺了,那时的社会是看不到少年儿童的社会。在工业革命之后,人们开始在社会生活中发现了少年儿童,但是少年儿童的个人价值还远没有得到社会的承认。我国是一个保留了诸多传统习俗的社会,对少年儿童的个人地位和个人价值给予肯定的历史也很短暂,而且就目前来讲,依然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少年儿童是怎样看待个人存在的价值呢?
本次调查我们发现,66.0%的少年儿童认为“自己在各处都能起作用”,他们对自身存在的价值给予了肯定;有30.8%和19.2%的少年儿童表示“我的事情自己拿主意”这个提法“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自己的情况;还有36.9%和20.7%的少年儿童表示“父母遇事时,愿意听取我的意见”“比较符合”和“非常符合”自己的情况。以上的数据表明,相当多的少年儿童认为自己的作用能够得到发挥。
少年儿童认为在社会生活中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发生一些变化。1998年,在“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状况”课题研究中,研究人员设计了两道相关的题目,据此调查孩子与家长在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方面的差异。其一是“当你的
5
一个非常有用的意见没有被班级(或单位)采纳,你会怎么做?”统计结果表明: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无论哪个年级,都有为数不少的学生选择了“想办法说服同学”的对策,依次为32.2%、41.2%、40.6%。相比之下,选择“说服同事”的家长比例比各年级学生都少,仅占26.3%。由此可以看出有时成年人解决问题的态度比孩子要消极。其二是“你邻居家聚会,声音很大,一直到深夜,你会怎样做?”统计结果表明:有1/4多的学生和40%多的家长选择消极忍耐和强迫自己入睡的策略应付这种情况;选择“到邻居家请求小声些”孩子占47.0%,家长占40.4%。可以看出,孩子们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要高于成年人。
本次调查,我们还发现少年儿童在社会生活中展示个人价值时;表现出了相当强的社会责任意识。以环境保护为例,研究人员设计了一道相关的题目:“有人说,每印制4000张贺年卡就相当于砍掉一棵大树,在新年来临要寄贺卡的时候,你怎样做?”统计结果表明:43.7%的孩子选择了尽量少买贺年卡;12.9%的孩子表示自己不买贺年卡;还有29.7 %的少年儿童表示不仅自己不买,并要动员周围的人不买。这意味着在保护环境上,一些少年儿童不仅愿意身体力行,还主动承担了动员其他社会成员参与此项行动的社会责任。城乡少年儿童在个人作用的发挥上有一定的差异,其中73.6%的城市少年儿童和63.6%的农村少年儿童认为“自己在各处
6
都能起作用”,两者相差了10个百分点;有21.2%和35.3%的城市少年儿童表示“我的事情自己拿主意”这个提法“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自己的情况;18.5%和29.3%的农村少年儿童表示“我的事情自己拿主意”这个提法“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自己的情况。
——学历期望水平较高。在本次调查中,有76.2%的少年儿童表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们在设计自己的未来,对未来寄予了无数个期盼,其中获得高学历就是一重要方面。统计结果表明,14.8%的少年儿童希望获得大专学历;10.0%的少年儿童希望自己能够接受大学本科教育;10.2%的少年儿童希望接受硕士研究生教育;40.9%的少年儿童希望拥有博士学位。少年儿童的学历期望给我国21世纪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在学历期望上,城乡少年儿童也有一些差异。城市少年儿童的整体学历期望高于农村少年儿童。在希望获得大专学历的少年儿童中,城市占10.1%、农村占16.3%;在希望获得本科学历的少年儿童中,城市占10.4%、农村占9.9%;在希望获得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少年儿童中,城市占14.0%、农村占8.9%;在希望拥有博士学历的少年儿童中,城市占57.0%,农村占35.7%。 平等意识增强富有宽容精神
——奉行平等相处的交往准则。今天的少年儿童有较强的
7
平等意识,他们要求自己的人格能够得到尊重,要求老师平等待人,要求和家长平等相处,要求和同伴有相同的参与集体生活的机会。平等意识已经渗入广大少年儿童的心灵。传统的师道尊严和长幼有序对这一代少年儿童影响很小。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少年儿童奉行平等相处的交往准则对新型人际关系的建立有三个方面的影响:
①亲子关系趋向民主。在许多家庭,少年儿童希望父母能成为自己的朋友。虽然亲子关系与朋友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这一愿望却反映了少年儿童更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与承认。本次调查表明,有36.5%的少年儿童声称妈妈是自己的朋友,另外36.2%的少年儿童认为爸爸是自己的朋友。部分家庭中亲子关系演绎成为朋友关系不仅表明了成人权威地位的动摇,同时也表明了少年儿童的社会地位在不断地提升,这对少年儿童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现代社会是一个民主社会,少年儿童渴望平等,急于进入一个民主化的社会,正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②师道尊严的传统开始动摇。过去在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中,以教师为中心,师道尊严等陈旧的传统很少受到质疑和批判。在推行素
质教育的过程中,曾经被掩盖的师生关系问题突显,被披露出来的不尊重甚至侵犯学生人格和权利的事例、案件逐渐增
8
多,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师生关系浮出水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少年儿童自我意识觉醒,平等意识增强,开始向传统的师生关系挑战。据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1998年8月公布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小学生认为在课堂上老师“凶、厉害”的占八成;抱怨老师有时“不公平、偏心眼、嘲笑、讽刺、挖苦”,反映老师批评学生有时对“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接近六成。当学生用平等之尺去度量传统的师生关系,师道尊严的动摇和民主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就可能不再遥远。
③同伴参与群体生活的机会均等。本次调查显示,74.9%的少年儿童表示非常愿意当少先队干部;47.5%和24.6%的孩子表示“非常赞成”和“比较赞成”同学们人人有机会做少先队干部。这一方面表明少年儿童渴望更多的参与群体生活,获得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也反映了少年儿童期待每个人参与群体生活的机会是平等的,施展才华的机会能人人共享。 ——富有宽容精神。今天的少年儿童成长于一个多元化的文化环境,面对着这个由多种声音、多重色彩构成的多元化社会,他们的心灵世界是否也会失衡,矛盾迭起?1998年“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状况”的课题研究发现,今天的少年儿童在与他人相处过程中富有宽容精神。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
①尊重不同意见。研究表明,小学生对不同意见的包容情
9
况最好。面对想法和自己完全相反的人,有62.7%的学生表示很愿意听听他的意见;28.6%的人表示比较愿意;初中生选择很愿意的占48.6%;选比较愿意的占38.6%;高中生选择比较愿意的占47.9%;选择愿意的占34.5%。对于不同意见,学生家长表示“不愿意”倾听的比例也比较小。 ③不排斥异己。一些少年儿童对自己所讨厌的人持非常宽容的态度。当问及“你讨厌的人向你求助,而且你能帮助他,你会帮他吗?”统计结果显示:小学生的宽容态度非常好,表示会和可能会的人分别占59.8%、31.2%;初中生占41.7%、46.2%;高中生占37.0%、51.3%。这意味着绝大多数中小学生能够尽力给处境不利同学以帮助。绝大多数家长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会鼓励孩子尽力帮助同学。
③能够原谅伤害过自己的人。有29.9%的少年儿童表示能够彻底原谅“欺负过你或严重伤害过你的人”;46.2%的少年儿童表示“原谅但不忘记”;家长中有16.9%的人表示能够“彻底原谅”;61.5%的人表示。“原谅但不忘记”。这表明少年儿童比家长更有可能对过去欺负自己的人表示出宽容和谅解。
④和而不同。多数少年儿童能对不同意见持容忍和接纳态度。在表示与自己看法不一致的人交朋友时,小学生表示愿意这样做的占51.9%;初中生占47.2%;高中生占36.4%。然而,家长似乎在这一问题上不如子女开明:坚持不和意见
10
相左者交朋友的家长比例远远大于学生,仅有15.0%的家长对此持宽容态度。
当今时代是一个合作化的时代,合作使地区间的经济发展趋于一体化,合作将使人类告别硝烟弥漫的战场,合作将为人类的文明史谱写出新的篇章,而合作的基础之一正是宽容。在少年儿童时代所形成的对于不同的习俗、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文化的包容态度将是未来一切合作的基础。 关心国家大事,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关心时事政治。今天的少年儿童对社会上发生的各种事件更为关注,他们或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感想,或投身于其中,身体力行。本次调查中,对于北约袭击南联盟这一重大国际事件,有31.2%的少年儿童表示非常了解;41.9%表示基本了解;回答说不清楚的和不大了解的各占6.6%和13.7%;很不了解的仅占6.6%。对于“知识经济”这个概念,有14.6%的少年儿童表示非常了解;基本了解的占34.7%;回答说不清楚的和不大了解的各占14.0%和25.0%;很不了解的占11.7%。在关心时事政治方面,城乡少年儿童的差异并不是很明显。
——在观念层面上多数少年儿童能够以国家利益为己任,其中城乡少年儿童的差异比较明显。55.7%的城市少年儿童和62.0%的农村少年儿童表示,“只要对国家、人民有益的事,我就会像对待自己的事那样做好”这个提法非常符合自
11
己的想法;有33.8%的城市少年儿童和25.6%的农村少年儿童表示这一提法比较符合自己的想法。另外,有42.1%的城市少年儿童和47.9%的农村少年儿童表示自己努力学习是为了在将来能够造福社会,在学习动机中,这个选择居各项之首。
----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有28.1%的少年儿童表示自己在上一个休息日参加了30分钟以内的社会公益活动,其中城市少年儿童占21.2%,农村少年儿童占37.9%;另有12.7%的少年儿童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时间在30分钟--60分钟之间,其中城市少年儿童占7.7%,农村少年儿童占12.8%。从总体上来看,农村少年儿童有更多的时间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的人生幸福观。在物质世界日益繁荣的今天,少年儿童在享用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还在多大程度上关注自己的精神需求的满足,关注个人心灵的成长,关注社会的发展?这早已是世人瞩目的话题。本次调查表明,少年儿童认为人生的最大幸福依次为:有温暖的家47.9%;为社会做贡献35.0%;有知心朋友28.5%;健康15.6%;事业成功14.0%;自由自在10.3%;受到尊 重6.9%;有钱4.2%;有权有势2.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少年儿童的幸福感表现在三个层面:拥有良好的精神成长环境——父母的关心。为社会作贡献得到社会的承认、朋友的
12
理解;个人发展需求的满足——健康、成功、自由、赢得尊重;功利性需要的满足——金钱与权势。在这三个层面中,精神需求所占的份额是非常大的。虽然今天的孩子不再视“金钱如粪土”,但还是把功利性需求放在了最后。 喜欢具有探索性和操作性的学习方式
——喜欢进行探索性的学习。1998年,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北京出版社等方面专家组成的“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状况”课题组,对10个省市的7474名10岁--18岁的中小学生及他们的父母分别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们对学习方式有自己的选择,在他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实验(25.9%)、用电脑(21.2%)和读课外书(12.3%)。本次调查中,我们又让少年儿童对“课余时间里自己比较喜欢的事情”做出选择,排在前五项的依次是:看电视(73.2%)、读书(72.8%)、与朋友聊天(54.3%)、听流行歌曲(41.8%)和看电影(40.2%)。
从这两次的统计结果分析中,我们发现:今天的少年儿童热爱学习,他们在利用新的学习手段进行学习时,对书本仍然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是,许多少年儿童已不满足于学校为他们安排的某些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他们有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和休闲方式,这些方式通常具有探索性强,以学习者为中心、符合学习者个性特点等特征。由此可以看出,在学
13
习化社会到来之际,90年代的中国少年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已经表现出了学习化时代最为可贵的某些品质。
——具有良好的课堂学习行为。本次调查从遵守课堂纪律、集中注意力、主动学习三个方面对少年儿童课堂上的学习行为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半数以上的少年儿童基本上能够遵守课堂的常规要求,其中表示在课堂上从来不与别人说与上课无关的话占29.0%;上课时从来不看课外书的占68.7%;上这门课从来不做那门课作业的占64.7%;上课时从来不玩与上课无关的东西的占73.3%。38.0%的少年儿童表示上课时从来不走神;另有38.9%的孩子表示自己很少在课堂上想别的事情;39.0%的少年儿童表示自己在课堂上总是积极思考问题;回答经常积极思考的占35.4%;有时积极思考的占18.9%;从不积极思考的占6.7%。26.0%的少年儿童表示在老师提问题时,自己一向举手发言,积极提问的占33.7%;有时提问的占27.2%,从不举手发言的占13.1%。 三方面数据对比显示,少年儿童在课堂上遵守纪律、集中注意力方面整体状况比较好,从总体上来看,他们在课堂学习行为状况令人满意,但是部分少年儿童的学习的主动性还有待提高。
闲暇活动形式多样,活动内容日趋丰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闲暇时间增加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显著趋势。对中小学生来说,闲暇时
14
间里娱乐休闲活动增加的同时,利用课外时间学习提高比例依然有增无减。
本次调查表明,平日里,用于完成家庭作业和从事学习提高的活动,在少年儿童闲暇时间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89.7%的孩子要完成家庭作业,平均每天做作业时间57.88分钟;87.0%的孩子读课外书刊、报纸,平均每天26.50分钟;75.4%的孩子参加特长培训,平均每天19.55分钟:44.7%的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平均每天14.56分钟。
在娱乐休闲活动中,少年儿童与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比例最高,达到84.1%,但平均每天只有33.34分钟;有79.8%的孩子看电视、电影、录像,平均每天37.20分钟;有75.5%的孩子自己进行业余爱好活动,平均每天25.28分钟;有66.5%的孩子听音乐,平均每天17.16分钟;有75.4 %的孩子从事体育锻炼活动,平均每天22.43分钟。
从上述各项来看,少年儿童在闲暇时间里用于做作业的时间最多,其次是看电视,第三是与小伙伴玩耍。娱乐休闲时间是农村的少年儿童多于城市的少年儿童,低年级多于高年级,小学生多于中学生;而学习时间则相反,是城市的少年儿童多于农村的少年儿童,高年级多于低年级,中学生多于小学生、城市初中学生平均每天做作业时间99.37分钟,而与伙伴玩耍只有23.95分钟,两者相差4倍多。 少年儿童在参加少先队活动中提高了综合素质
15
中国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性组织。根据队的章程,凡是年满7周岁的少年儿童只要自愿申请加入,都可以成为队组织的一员,参加队组织的各种活动。年满14周岁的少先队员经申请,可以离队。由于少先队实行的是全童入队,加入少先队组织没有其他先决条件,因此,中国的7岁至14岁的少年儿童基本上都是少先队员,根据全国少工委1994年的组织统计显示,当年的少先队员近1.3亿, 占适龄少年儿童的85%以上。从总体规模上讲,中国少先队是世界上最大的少年儿童组织,是团结和引导中国少年儿童全面、自主发展的摇篮。
在本次调查中,有80.6%的少年儿童表示自己在8岁以前加入少先队组织,另有19.4%的少年儿童表示自己的入队时间在8岁以后。中国少先队之所以能吸引广大的少年儿童参与其中,有两个基本原因:一个原因是少年儿童是趋群性较强的群体,喜欢参加群体活动;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在少先队活动中找到了发展自己、展示自己的舞台。本次调查表明: ——队员们在少先队活动中感觉快乐。大部分少年儿童渴望在少先队活动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寻找表现自己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在回答参加少先队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时(限选2项),有70.0%的少年儿童表示自己要在少先队活动中学到知识;49.0%的少年儿童表示为了寻找表现和锻炼自己才能的机会;23.3%的少年儿童表示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爱
16
好;22.5%的少年儿童认为可以多交朋友。这组数据表明了众多的少年儿童对少先队活动寄予了高度的期望。75.1%的队员表示,”本学期以来,在参加少先队的活动中,”自己感觉非常快乐;另有19.4%的队员感觉比较快乐;感觉不太快乐和非常不快乐的队员仅占5.5%。两组数据对比显示,少先队组织的活动基本上能够满足少年儿童的多方面的需求。 ——广大少先队员们参加了形式多样的少先队活动。近年来,少先队组织把竭诚为少年儿童服务作为少先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实施“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广泛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保护母亲河行动”、“红领巾助残”等活动,吸引了众多少年儿童参与其中。本次调查显示,有52.7%的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互助活动;52.4%的少先队员参加了希望工程组织的活动;33.9%的少先队员参加了“雏鹰行动”;31.6%的少先队员参加了“假日小队”;23.7%的少先队员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在这些活动中,少年儿童不仅自身的素质得到了提高,同时也获得了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许多少年儿童渴望通过做少先队干部获得锻炼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在本次调查中的统计结果表明,少年儿童渴望做少先队干部的愿望非常强烈。表示非常愿意做队干部的占74.9%;比较愿意的占17.0%;不太愿意和很不愿意的仅占6.1%和2.0%。同时七成以上的少年儿童赞成同学们人人有
17
机会做少先队干部,其中表示非常赞同的占47.5% ;比较赞同的占24.6%;不太赞同和很不赞同的分别占17.4%和10.5%。多数少先队员渴望做队干部,不仅反映了他们的民主意识与平等意识的增强,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广大少年儿童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试图通过做队干部锻炼自身能力的强烈愿望。
——城乡少年儿童在参加少先队活动上存在着差异。城乡少年儿童入队的年龄存在着显著差异。城市少年儿童6岁--9岁入队的百分比依次为10.8%、56.7%、24.9%、5.3%;农村少年儿童6岁--9岁加入少先队的百分比依次为11.1%、37.0%、28.6%.12.5%。从总体上来看,农村少年儿童入队时间晚于城市少年儿童。城乡少年儿童在参加少先队活动中的感受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农村少年儿童更渴望在少先队活动中获得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他们更愿意参加群体活动。有49.8%的农村少年儿童赞成少先队干部人人有机会做,而40.7%的城市少年儿童赞同这种做法;77.5%的农村少年儿童在参加少先队活动感到快乐,67.5%的城市少年儿童有相同的感受。在参加少先队组织的大型活动中,城乡也有一定的差异。参加“希望工程”的城市少先队员占63.1%,农村少先队员占49.0%;参加“手拉手”互助活动的城市少先队员占57.4%,农村少先队员占51.1%;参加“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城市少先队员占24.7%,农村少先队员占23.4%;参加“雏
18
鹰行动”的城市少先队员占44.4%,农村少先队员占30.5%;参加“假日小队”的城市少先队员占33.2%,农村少先队员占31.1%。
少年儿童对成人世界的影响能力在逐渐增强
今天的少年儿童成长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的剧烈变迁、社会体制的转变、价值观的冲突、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生活质量的迅速提高、传统文化的膻变对这一代少年儿童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在这个特殊的时代中成长起来的少年儿童感受到了更多的变化,也赶上了更多的机遇。相对他们价值观已定型的父辈来说,今天的少年儿童更容易接受各种来自环境的新影响,更能适应环境的快速变化,因为他们的价值观正是在对快速变化的社会适应过程中形成的。1998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云南晨光出版社组成的“向孩子学习”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今天的少年儿童已经有能力影响成年人,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和对新器物的使用以及对新潮流的了解等方面。研究中发现,少年儿童对成年人影响力的大小存在着城乡之间的差异,发达地区承认并接受孩子的影响的父母明显多于不发达地区。另外少年儿童对成年人影响的内容也存在着城乡之间的差异。农村父母认为孩子对自己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孩子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利益;二是处理问题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比自己灵活。而城市的父母则认为影响是多方位的。少年儿童对成年
19
人的影响改变了两代人之间的代际关系。这意味着现代社会正向着一个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社会迈进。在这个代际关系发生新变化的社会,成年人可以用自己比较稳定的价值观影响少年儿童的情感品质,在情感的理解力、情绪控制、表达方面给少年儿童以帮助,也可以在高新技能、灵活的信息、开放宽容的思维方式等方面向少年儿童学习,有效地达到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目的。在我们所处的需要终身学习的社会中,少年儿童与成年人在相互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互补性,必然使他们各自的成长轨迹发生历史性的变化。 篇二:当代少年儿童素质发展状况分析 当代少年儿童素质发展状况分析 米 靖 赵顺义
内容提要:本文依据全国抽样调查的数据结果,对当代中国少年儿童素质状况的发展优势与劣势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少年儿童成长与发展的建议。 目前我国有关部门掌握的少年儿童状况的基本资料大多侧重于反映卫生保健、计划免疫、营养发育、普及教育等方面的内容,缺乏素质状况的资料。中国儿童中心在2000年实施了“中国少年儿童素质状况抽样调查”。本文利用此次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当代少年儿童素质优势与劣势。 一、调查结果分析
中国少年儿童素质状况抽样调查涉及的指标较多,具体情况
20
和数据已经在《中国少年儿童素质状况抽样调查》一书中公布,现仅就中国少年儿童的素质发展状况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
(一)中国少年儿童素质发展状况的优势
1、肯定自我、相信自我。调查显示,少年儿童对自我充满信心。通过对家长的调查,发现少年儿童自我观感较好。在“我的孩子经常觉得自己各方面都比别人差”这一项上,完全符合的儿童只占5.6%。其中城市的孩子自我观感好于农村孩子。调查表明,遇事完全依赖父母的孩子只占6%,大部分孩子有自己的主见。
2、生活能力较强。经过对10—12周岁的少年儿童调查,结果表明:
具有必备的生活常识。调查表明,94%的城市少年儿童和90%的农村少年儿童知道饭前要洗手。84%的城市少年儿童和82%的农村少年儿童知道手电筒电池的正确接法;91.41%的城市少年儿童和83.19%的农村少年儿童知道火警电话是119;89.87%的城市少年儿童和88.74%的农村少年儿童知道在城市中迷路要找警察;72.7%的城市少年儿童和69.98%的农村少年儿童知道在公园或集市上迷路应该在原地不动等大人来找;90%的城市少年儿童和88%的农村少年儿童知道护士要用新的没用过的注射器给病人打针;64%的城市少年儿童和45%的农村少年儿童知道艾滋病可通过血液传染。
21
具有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92%的城市少年儿童和90%的农村少年儿童知道不要吃陌生人的糖果,也不进陌生人的房间;84%的城市少年儿童和73%的农村少年儿童知道女孩子不应让男人摸她的大腿。
具有一定的环境适应能力。从父母对少年儿童的评价来看,只有5%的少年儿童“一换新环境,就会闹毛病”,其余能较好地适应新环境,其中39%的少年儿童能完全适应新环境。可见,大多数少年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很强的。
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从父母对少年儿童的评价来看,有6%的少年儿童“很孤僻,很少有孩子跟他谈得来”,大多数儿童没有这种倾向。绝大多数儿童有很多好朋友。 3、了解和关心社会。
具有一定的社会知识。94.29%的城市少年儿童和94.73%的农村少年儿童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94.57%的城市少年儿童和94.61%的农村少年儿童知道我国的首都是北京;78.21%的城市少年儿童和81.08%的农村少年儿童知道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82.58%的城市少年儿童和66.79%的农村少年儿童知道2000年奥运会在悉尼举行;57.88%的城市少年儿童和43.43%的农村少年儿童知道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
具有一定的环保知识。83%的城市少年儿童和88%的农村少年儿童知道粪肥可使土壤更肥沃;94%的城市少年儿童和
22
83%的农村少年儿童知道要把废弃物品扔到垃圾箱内;95%的少年儿童知道植树造林可保护环境。
4、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务实的人生观。对7岁以上少年儿童的职业理想进行调查表明:
少年儿童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如图1,城市与农村少年儿童的职业期望,处于前四位的完全相同,依次是:“军人/警察”、“教师”、“医生”、“科学家”。只是对农村儿童来说,“军人/警察”和“教师”更为集中。 图1 少年儿童理想职业
城市少年儿童受主要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以外的其他人群影响的程度明显高农村。
图2 影响少年儿童理想职业形成的因素
影响少年儿童职业理想形成的自主性因素增强。如图2,从整体上看,父母、老师已不是影响少年儿童职业理想的最大因素。26.32%的少年儿童认为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之外的“其他”人群对自己职业理想的形成影响最大,这是少年儿童对社会现实的自主的回应,是他们对社会职业的自我评价后的选择。其次是“老师”的影响最大。在少年儿童的主要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以内,父亲对职业理想形成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母亲。从城市和农村的对比看,城市少年儿童受主要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以外的其他人群影响的程度明显高于农村。 务实和高尚的人生观。从图3可知,就整体而言,少年儿童崇
23
拜的对象依次是“英雄人物”、“文体明星”、和“科学家”,城市少年儿童选择的对象依次为“文体明星”、“科学家”和“英雄人物”,而农村少年儿童选择对象依次为“英雄人物”、“科学家”和“文体明星”,顺序正好颠倒。 图3 城乡少年儿童崇拜对象
5、闲暇活动形式多样,活动内容日趋丰富,课后时间是少年儿童生活的重要部分,调查结果表明:
用于完成家庭作业和从事学习提高的活动,在少年儿童的闲暇时间里占很大比重。平时,30%的时间用于完成功课,平均每天82.4分钟;7%的时间用于阅读课外书,平均每天18.8分钟。
在娱乐休闲活动中,周一到周五25%的时间用于玩,平均每天69分钟;21%时间用于看电视、听广播,平均每天57.4分钟;8%的时间用于体育锻炼,平均每天21.7分钟;6%的时间用于做家务,平均每天15.6分钟;6.4%的时间用于少先队活动,平均每天6.4分钟;1%的时间用于电脑游艺,平均每天3.8分钟。
由此可以看出,复习功课和做作业、玩、看电视与听广播是目前我国中小学生日常的三大主要活动。娱乐休闲的时间农村的少年儿童多于城市的少年儿童 ,
低年级多于高年级,小学生多于中学生。学习时间则恰好相
24
反。随着年级的升高,用于功课的时间直线上升。
6、领受着巨大的媒体冲击。少年儿童接触媒介时间长,就平均时间而言,城市少年儿童周一到周五每天平均接触四种媒介,大约花86.7分钟。其中,看电视、听广播平均为57.8分钟;阅读课外书22.7分钟;电脑游艺6.2分钟。周末则时间更长,大约花149.3分钟。农村少年儿童周一到周五每天平均接触四种媒介,大约花73.8分钟。其中,看电视、听广播平均为57.1分钟;阅读课外书15.1分钟;电脑游艺1.6分钟。周末大约花122.8分钟。
(二)少年儿童素质发展状况的劣势
少年儿童的学习兴趣需要提高。首先,中小学生对学校中的课程普遍不喜欢。通过对中小学生喜欢科目情况调查,发现中小学的课程中,除了象物理、化学这样的操作性、探索性较强的课程会受到学生的喜欢外,其它课程的喜欢比例在逐年下降。就连音乐、美术、体育这样极易引起学生兴趣的课程都使学生感到厌烦,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对中小学学生的课业学习感到担忧(见表2、3)。
其次,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对好成绩的追求。统计结果显示,少年儿童对“为什么喜欢该科目”的原因作出解释时,选择“成绩好”的在70—80%之间,选择“老师讲解好”的在30—40%之间,而选择“有兴趣”的不超过30%。这说明,相当多的少年儿童学习的外在动机较高,而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
25
在观念上接受了学习要为
考试服务的事实。尽管考试成绩非常优秀,但并不是因为喜欢读书而学习。大部分少年儿童不能在学校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而是苦学完成学业。
少年儿童的闲暇时间过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状况的改善,少年儿童的休闲内容和娱乐方式本应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当前少年儿童的休闲内容和娱乐方式仍然是以家庭为中心,以看电视、阅读为主。本次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日常三大活动是复习功课与做作业、玩、看电视与听广播。周末,中小学生的闲暇活动时间会增加,但增加幅度最大的仍然是这三项。各种兴趣小组和专长班也已经成为少年儿童的重要闲暇活动,所占比重很大。而且,调查显示,在“玩”这项娱乐休闲活动中,少年儿童与同学一起玩耍的时间最长,占到55%,与父母玩的时间最短,只有5%,而一个人玩的时间竟然达到40%。此外,随着年级的升高,用于功课的时间显著上升,课业负担更加沉重。调查表明,城市初三年级用于功课的时间最高,平均每天152分钟,而用于玩的时间只有54分钟,农村初三年级最低,仅41分钟。因此,总体上来说,在闲暇时间里,少年儿童的负担还是很重的,能够从事自 己喜欢的活动的时间还是非常有限的。
少年儿童参加家务劳动时间较少。从调查中发现现在的中小学生并非像想象中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具备一定
26
的生活自理能力,调查显示,大多数的父母不用为孩子的日常穿戴操心。但前景不容乐观,14%的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都不爱劳动”。在中小学生的日常活动中,做家务的时间占到6%,平均每天只有15.6分钟。周末有所增加,达到25.7分钟。做家务方面的时间,城市儿童显著低 于农村儿童,尤其是周末做家务的时间,城市儿童还不到农村儿童的一半。 二、促进少年儿童素质发展
经过调查发现,当代少年儿童正在良好地适应着时代,他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已经有很大程度的改善,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都有明显的提高,但也有许多不容乐观的潜在的劣势,需要我们给以关注。
其一,关注少年儿童发展中巨大的城乡差异,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城乡与地区之间的差别,努力形成机会均等,公正公平的教育氛围。调查显示,城乡少年儿童在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教育支出、学习条件、娱乐设备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中国少年儿童大部分在农村,他们能否健康的成长、能否接受良好的教育,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与命运。保障他们充分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享有与城市少年儿童一样的教育、生活、娱乐条件,是一项艰巨而又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关注农村少年儿童,救助失学、消除贫困,继续为显著地改善农村少年儿童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而不懈努力。
27
其二,关注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观念,使其坚持素质教育方向,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校与家庭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合力。家长和教师深深地影响和决定着少 篇三:浅析中国未来二十年的发展状况 浅析中国未来二十年的发展状况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拥有5000年的文化历史,人口众多,各种资源丰富,很有利于中国以后二十年的发展,在未来的二十年中的发展可谓突出猛进,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将加速融入全球化,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地位不断提升,出现全球高端制造中心,但是在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健康问题,环境恶化,性别比例显著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1.城市化进程
未来二十年,城市化仍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主旋律。到2034年,有6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中国改革的主轴是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是城市化进程。因此,城市化仍将扮演核心角色,城市化不仅仅意味着农转非,更意味着在中华大地上,以人口集群和都市消费为核心的生活方式将渗透到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城乡结合部,地级市,县,中心城镇将成为城市化的主战场,县和城镇的居民消费升级将创造未来创业的重要机会,以地级市的为核心落地于各城镇的连锁服务商业模式将出现爆发性增长,蕴含巨大的商业机会。
28
2. 全球一体化
全球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的主流,未来二十年,中国将加速融入全球化,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地位不断提升,中国经验将更有影响力和案例价值,未来的全球化,是中国崛起的全球化,或者说,中国崛起将成为推动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贸易摩擦,汇率问题,资源争夺,金融安全,局部军备竞赛将成为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化的困扰。 3.健康问题显著,上升为社会问题
未来二十年,将有超过半数的中国国民被健康状况困扰。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医院日渐忙碌。中国人的健康状况在未来二十年将急剧恶化。主要原因有:
a环境污染,中国的粗放型加工经济破坏了沿海生存环境后,在基于成本考虑的内迁过程中,将给原本就脆弱的环境造成更大的负担,再过20年,由于长达50年的污染物累积和环境持续恶化,中国将有三分之二的国土不适于人居。环境污染残留经由食物进入人体造成人体病变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
癌症,新生儿畸形,高血压,极端气候引发的急病等疾病发病率将不断走高。
b生活方式,暴饮暴食,富营养化,缺乏锻炼等因素将导致亚健康人群不断增加。到2034年,80后人到中年,他们的
29
健康问题将更加凸显,由于小时候为升学读书缺乏锻炼,工作后为买车买房疲于奔命,这一代人将成为健康状况让人堪忧的一代,90后估计要好一点,但缺乏锻炼的生活方式会让这代人付出巨大代价,人到中年后一切问题将凸显。 c老龄化未来二十年中国的老年人口会突破3亿,他们的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这些因素将导致健康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与之相关的医疗服务,医保制度,食物安全,水源安全等将持续成为社会热点。健康将成为社会问题。 4.出现全球高端制造中心
中国的出口加工业并不像媒体所描述的那么一无是处,事实上加工业解决了中国很重要的就业问题,这是一个巨大的贡献。同时由于中国制造的优势不断富集,配套不断完善,在“替他人做嫁衣裳”的过程中中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技术,人才,项目,管理流程。 未来的20年,小商品,服装等初级产品的加工制造将逐步萎缩,而在电子微电子,汽车,飞机,高速列车,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中国将在全球扮演举足轻重的地位。
资本,技术,人才,环境,配套,产业集群等力量的聚集,将让中国诞生几个全球顶级的高新技术及尖端产品制造中心,在芯片,消费电子产品,通讯设备,高速列车,物联网,软件开发等前沿领域。
中国都将具备全球领先的技术和制造能力,并通过制造走
30
向研发,到2030年,中国制造的附加值将进入全球前列。并将彻底改变初级加工的产业结构。未来20年,中国的制造业将全球领先。
中国的电子商务由于有大量外贸企业的支撑,发展很是迅速,如今,内贸外贸都更加依赖电子商务,随着物流体系及金融配套的完善,未来中国的电子商务将发展迅猛,并形成强大的电子商务产业集群。
电子商务领域将越发热闹,电子商务的发展,将给中国的零售业及商超等业态带来巨大影响,传统商超所扮演的终端角色将受到巨大的冲击,未来,百货商超的功能将逐步由产品销售转化为产品体验和客户服务终端,而产品的销售将主要由互联网来完成。 5. 环境极端恶化
中国环境破坏之严重,可能远非我们可以想象。年复一年的极端天气,西南的大面积干旱和夏季的毁灭性洪水,都是明证。北方荒漠化,全国性洁净水资源枯竭,固态垃圾处理,固体废弃物污染,将成为严峻挑战。
未来的二十年,中国的环境污染还将进一步恶化,主要原因有:
a.我国的GDP经济决定论,以破坏环境换取GDP的粗放型经济将长期存在。
b.基层领导干部管理水平低下,缺乏环境责任意识,为求官
31
位不择手段。
c.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过于依赖环境不友好的工业企业,这就决定国家决策层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过程中将左右为难,举步维艰,保护环境将长期成为不折不扣的口号,这是今天中国内部利益集团博弈的必然结果。
走出困境看来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增加环境指标在各级官员考核的权重,甚至一票否决,但是,执行此项措施的结果极有可能是环保数据造假泛滥成灾,而环境问题仍旧日趋严重。 中国老百姓以及所有生活在中华大地的各族儿女们,将共同承受环境破
坏给自己生活带来的种种痛苦和折磨,包括恶劣天气,极端气候,特殊疾病,不孕不育,不干净的水和食物,空气污染等等。
6.性别问题显著
中国长期以来的重男轻女思想将让中国未来的男人付出高昂的代价,性别鉴定,选择性人工流产女性胎儿,计划生育政策,让男多女少成为残酷的现实。
有数据表明,中国男女婴儿出生比例长期等于或高于116比100,(有专家认为问题没有数据所示那么严重,肯定存在女婴性别漏报问题,这个看法笔者持保留意见)。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将长期保持3500万或以上光棍的
32
庞大人群。这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必然结果是: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犯罪率增高;男子的娶亲成本增高;性产业持续发达;性传染疾病发病率增高;艾滋病控制难度进一步加大;离婚率上升(持有“是女人就可以,管她已婚未婚”观念的男人将不断增加)。
未来十年,90后及00后男性的择偶压力是最大的,很多90后不得不接受80后剩女,或者将婚姻大事寄希望于2000后。90后及00后男性注定要成为父辈“选择性堕胎”行为的最大牺牲品。而那些自以为聪明的实施了“选择性堕胎”行为的父母,将为自己家公子的老婆问题操劳终生。
他们必须努力劳动,这样才能为自家公子创造更具吸引力的家庭条件和择偶筹码,而这些努力劳动的成果,将直接变成女方父母的额外收获,因为他们的女儿是追求者众多的稀缺资源。社会,往往以让人啼笑皆非的方式愚弄我们的自作聪明。
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仅要致力于城市化,全球一体化,教育文化的发展,更要注意环境恶化,性别比例严重不足,老人养老问题等,今后的发展要多方面的考虑问题,已达到经济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我们多考虑人们的切身问题去发展,那么环境恶化,性别比例不足,资源匮乏等问题将得到很好地解决,未来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加美好。
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