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已无张居正
作者:熊召政
来源:《领导文萃》2010年第22期
张居正是湖北荆州人,从23岁进北京,到58岁躺在棺材里离开北京,在京城土地上完成了一个知识分子从政的理想,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事业。
张居正36岁时,他在翰林院的顶头上司徐玠进入内阁当了次辅,利用权力安排张居正担任时为储君、日后成为隆庆皇帝的朱载垕的老师。徐玠看中张居正,认为他日后可当重任。嘉靖皇帝去世时,徐玠已经是内阁首辅,为了让40岁的张居正能尽快进入内阁,徐玠一年时间内给他升了四级。
隆庆皇帝在位的六年里内阁换了四任首辅,辅臣们斗得驴嘶马喘,隆庆皇帝是一概不管。一心想改革的张居正,给隆庆皇帝上了改革建议书,却被置之不理,只得隐忍着寻找时机。 六年之后,隆庆皇帝死去,他的儿子朱翊钧继位,是为万历皇帝,朱翊钧只有10岁,选中张居正当了首辅,到这时,改革的机缘才得以成熟。
张居正的整顿标准是,贪官不能用,渎职官员不能用,这些人都是肯定要罢免的。他又加一条,庸官也不能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也是坏官。因为朝廷的官员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多一个庸官就挤掉了一个干事的人。他就按这样一个标准整顿,三个月后裁了三千多名官员。 整顿完成后,腾了一些位置出来,第二步是要举荐干部。万历皇帝下旨让每一个省级干部向朝廷推荐三个人才,后来吏部汇总起来,被推荐的人得票最高的是海瑞。吏部尚书就问张居正:“海瑞这个人你看怎么用他?”张居正回答说:“我说这个人不能用。”
海瑞是有名的清官,但历史中的他与文学作品中的他,还是稍稍有一点出入。海瑞当过南直隶巡抚。南直隶府建苏州,管辖的地方是国家粮赋重地,明朝财政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自于这个地方。结果海瑞在那里当了三年的一把手,地方的财政收入少了一半。国库的税银收不起来。海瑞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简单的杀富济贫,他不抓生产,国民经济、GDP的增长,都跟他没关系,他就是抓廉政。这样一来把国家的财税重地搞得一团糟,跟他一个班子的人都纷纷要求调动,不愿意跟他共事。
张居正对吏部尚书说:“海先生是一个好人,个人清廉,而且有气节,这都是好的,但是我现在要选用能臣为朝廷做事,是要选好官而不是选好人。好人就是大节不亏,不贪不懒,做事有规矩。好官不一样,上要让皇帝放心,下要让老百姓得实惠,上下通气才叫好官。” 张居正最终没有起用海瑞,他的标准就是重用循吏,慎用清流。循吏是什么意思呢?用小平同志的话解释再恰当不过了,就是不管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人才并不一定全是君子,有的时候人才也是小人。真正会用人的人是君子也要求,小人也要用。我们今天看电视剧老是说这个人是一个奴才,我说奴才是最好的人才,“奴”是忠诚,“才”指能力。对国家不忠诚,有能力更坏事。对领导、对国家很忠诚,没有才华,根本担不起重任,所以品学兼优才是奴才。
仅以道德取人会妨碍执政者的用人思路。孔孟之道说立德,立功,立言。如果国家的重要部门全是想立德的人,要那么多圣人,国家就乱套了。国家要的是大量的立功的人。想立功的人就是循吏,想立言的人多半是清流。张居正抓住了用人的这一点,一盘棋都活了。改革的团队建立了,改革的推进速度就快。张居正开始向所有的贵族利益集团开刀,对社会利益集团重新定位,打破旧的平衡点寻找新的平衡点。既考虑到各个集团的心理承受力,也考虑到国家不至于付出更多的改革成本。
这个问题上,张居正也是做得非常出色的。孟子说了一句话:“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这实际是告诉当官的,当官要当得好,把方方面面的代表人物全部照顾好,政权就长治久安。
但是人的基本的性格是趋利的,最后强势越来越强,弱势越来越弱。政治家管理国家就是让强势这部分得到遏制,为弱势这部分增加社会福利与权益。政治家平衡各种利益集团,不能像孟子那样谦谦君子不得罪于巨室,而是必定要得罪于巨室。
张居正1572年当上了首辅开始推行改革,即万历新政,到1582年他死在任上,前后十年时间,万历新政堪称一场成功的经济改革。
明代的第一代领导人是洪武皇帝,第二代领导人是永乐皇帝。张居正认为洪武永乐创立的国家制度、治国主张不必改变,只从经济入手。现在看起来,他这样做充满了智慧,从不在政治上做伤筋动骨的事。用现在的话说,叫一门心思搞经济。从他接任到他离开这个世界,官员的工资实际上增加了5倍,而老百姓的生活也实实在在得到提高,整个社会的财富都在迅速增加。
在万历新政期间,整个社会组织在发育,各种新的职业、新的工作岗位出现,农民安居了,城市化的进程也空前快速地发展。朝廷的行政系统办事效率显著提高,每个官员都必须努力工作,整个大明帝国像一个高速运转的机器。
作为万历新政的总设计师与总工程师,张居正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他死后一年多,万历皇帝开始对他进行清算,长期受到压抑的皇权突然感觉到能够自由地发挥了。由于对张居正的清算,万历新政的大部分改革成就都丧失了。但是,不少朝廷官员顶住压力,站出来为张居正讲话。
其中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邹元标的事迹。这个人在万历五年上奏章,骂张居正是衣冠禽兽,他被打断腿送到贵州。张居正死了以后,他回到朝廷,看到张居正之后的官场,又开始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行贪污,官员又开始享乐,党同伐异,世风日下,邹元标很痛心,终于醒悟张居正所作所为全是为了国家。于是,他一再呼吁要给张居正平反。
到了崇祯一朝,作为三朝元老的邹元标已成为朝廷最有影响力的大臣,崇祯皇帝听从他的建议给张居正彻底平反。但此时大明气数已尽,邹元标拄着拐棍在紫禁城里长叹:“可惜啊,世上已无张居正!”
一个当年因反对张居正被打残的人,最后如此怀念并推崇张居正,这给我们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启示啊! (摘自《美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