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2023-06-25 来源:步旅网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建设长久新农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用仅占世界9.1%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 20.8%的人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我国农业发展基本沿用粗放经营的增长方式。农业的发展伴随着资源的高消耗、污染物的高排放、物质和能量的低利用,最终导致农业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放在重要的地位,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意义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相对不足的基本国情;是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对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扩大就业、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农民收入,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求摒弃粗放式经营,根据“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这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要求和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实行集约化经营,进行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开发,采用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都会增加和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带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这既可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创业门路和就业机会,又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从而为农民增收,走向富裕开辟出新的途径。

2.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解决农业污染、保护农村环境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们的农业生产存在着明显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只有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才能有效地解决传统农业生产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一方面,农业循环经济提倡清洁生产,要求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有效地减少了农业生产废弃物的排放,减少了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农业循环经济要求农业生产遵守生态规律,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产品质量,杜绝了农产品污染问题。

3.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带动相应的加工业、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永续利用,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和本国利益,频频设置“绿色壁垒”,对农产品和加工食品的要求尤为苛刻,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境要求,而且规定从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到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利用等各个环节都要符合环保要求。对此,我们通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和加工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能,逐步使其符合资源环境方面的国际标准,从而突破“绿色壁垒”,增强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和内涵

我国传统农业早已有了农业循环经济的认识并付诸实践。例如桑-蚕-桑及养殖-种植-养殖的循环。又如用地与养地结合,就是从土地取走的物质通过施肥还田,使“地力常新壮”。 什么是农业循环经济呢?农业循环经济是科学地安排不同生物质在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或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环境条件,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得到更多更好的产品。 第一种是农业产业内部循环系统。如种植-养殖-种植。在我国各地有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循环模式。在种-养-种的基础上,还派生出猪-沼-菜、猪-沼-果、猪-鱼-菜等符合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模式。

第二种是农业-工业循环系统。如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造了多门类工业和

种植业相结合的农业循环系统:甘蔗园是起点,生产出工业原料甘蔗,由甘蔗发展出糖、纸、酒精、建材等产品的工业生产,最后酒精厂的复合肥车间生产的专用复合肥和锅炉的部分煤灰又作为肥料回到蔗田。

第三种是种植-养殖-工业-营销系统。如蚌埠丰原集团的主导产品是玉米,玉米加工制柠檬酸、制药、制燃料酒精、食品和饲料,饲料养殖家畜,肥料又返田。同时建立营销系统出售自己生产的各类产品,将种、养、加工、营销组合成一个系统。 第四种是农业-工业-旅游业系统。如沈阳市的辽宁亚洲红集团集葡萄栽培园、酿造和制药厂以及葡萄园观光为一体,形成农业-工业-旅游业系统。

当然,随着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还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循环系统。 三、当前农业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政策、经济和教育等多方面原因,目前我国农业循环经济面临着诸多问题,存在以下制约因素。

(1)农民循环经济意识薄弱

对发展循环经济缺乏足够的重视,很多地方仍然是采用传统的粗放性经营方式。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信息比较闭塞,缺乏市场理性,再加上资金缺乏、技术落后、地方政府管理不到位等多种因素,导致他们易受传统和现实条件的束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常常违背科学种田规律,盲目追求产量,而忽视了质量和市场的需求,不但不能取得很好的收益,更可怕的是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阻碍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严重背离了科学发展观。

(2)缺乏政府技术和资金支持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需要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能性和经济效益好坏,往往取决于技术体系和技术创新能力。但是我国农业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虽然,我国近些年来一直在强调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加强农业生产管理的投入力度,包括资金、科技服务、人力等。但就目前情况来看, “农”字企业贷款难、融资难,发展资金不足的矛盾相当突出。由于农业项目投资期较长、收益率偏低,商业银行不愿投资农业领域,而政策性银行的业务比较窄、职能单一,不能有效提供服务。因此,导致农业设备科技含量较低,技术设备落后,更没有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保障体系,发展循环经济缺乏技术支撑。另外,技术推广制度不健全,导致农业推广项目和科技成果脱节现象严重。 (3)市场机制的阻碍 现在是市场经济,市场像一只无形的手引导着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市场经济自身的局限性,导致其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常常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第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环境的外部性造成的资源使用浪费、环境退化;第二,资源与环境的价格严重偏离其真实价格,导致了资源无偿占有、无偿使用、耗竭加速、环境恶化;第三,生态环境的准公共物品性,生态环境消费中的非排他性,产生诸多的“搭便车”现象,最终导致生态产品的供给不足,生态环境恶化;第四,资源与环境市场一直由政府垄断,缺乏市场竞争机制,导致了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4)缺乏系统的政策和法规。

循环经济在我国提出并被重视的时间不长,在农村具体如何规划,如何推行和落实,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何管理和引导等,均没有统一的规划说明。虽然,近年来循环经济引起了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但是发展速度还是相对缓慢的。目前为止,我国有关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尚比较欠缺,而仅有的相关循环利用资源的政策和法规,也仅仅体现在环保法律和法规之中,其他方面很少涉及。国外经验表明,循环经济的长久发展需要相配套的政策和法规体系作支持,这些问题在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有些领域甚至还没有开始。发展循环经济是个复杂、系统的问题,如果不加快相关领域研究工作的步伐,将不利于循环经济的快速

发展。

(5)缺乏广泛的社会参与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但目前我国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和改进。(1)农民方面:许多农民缺乏循环经济意识,没有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意识。为了盲目追求产量,忽视了牺牲资源环境所带来的严重后果;(2)政府方面:政府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地方政府宁可把资金和技术花费在工业和其他业绩明显的方面,也不愿意在成效不是很明显的农业方面下功夫;(3)社会各界:社会各界对农业的关注也相对较少,社会教育和宣传程度不到位,没有从娃娃抓起,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也没有鼓励社会上人人参与环保建设,形成人人参与循环经济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对策

1.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农业循环经济体系

从农业产业和农村消费的可持续与整体推动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以“无害化、低排放、零破坏、高效益、可持续”的思路,推动农业生产技术范式的变革。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在农业资源利用方面,实行节约化利用,以提升水资源、土地资源和农业投入利用效率为切入点,从节水、节地、节能、节肥、节药、节劳等方面赋予传统型农业新的成本节约理念,提高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农业废弃物处理方面,实现种植业生产所积累的生物资源全程化利用,尤其对秸秆的副产品除传统的沼气利用外,要探索生物质能、微生物资源经济利用的新思路,实行循环利用和资源化开发。在农业产业链延伸方面,实行清洁生产,使上一环节的废弃物作为下一环节的资源,增加价值链条,拓展农业产业化空间。重点关注农业产业循环链的内生延伸与产业联动,加强农业产业循环链整合思路、途径与模式,拓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在农村社区建设方面,着力建设循环型社区,开发沼气、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实现农村社会生活的“清洁化”消费。 4.做好技术、资金、政策等三大保障工作

(1)技术保障。我国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必须做好技术保障,在推广农业循环经济的同时,加强农民的理论培训和技术支持,构建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如对区域农业发展模式进行合理的规划,对套种、节水农业等技术推广给农民进行培训等。 (2)资金保障。循环农业建设的启动和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如沼气池的建设、节水工程建设、规模化养殖场的建造以及优良畜种的引进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必须构建完备的资金支持体系。一是要加强政府财政支持。政府要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的投入,在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农作物秸秆与畜禽的粪便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理、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以及农村社区“清洁化”建设等方面开展若干个示范工程建设,促进循环经济的理念深入基层和农村社会的日常生活。二是银行提供信贷支持,群众自筹,积极引进外资及民间资本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广开财路,支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3)政策支持。要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完善有利于循环型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法律体系。一方面,建立循环型农业推进组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环境管理,为循环农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建立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法律保障体系,制定相应的政策保障体系与扶持措施。近期应尽快启动循环农业促进法的前期工作,从税收、金融保障、财政补偿等方面制定循环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提出切实有效措施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制订并颁布农业清洁生产管理办法,制订乡村环境清洁标准和农业清洁生产标准,把发展循环农业、建设节约型农村社会依法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轨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