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自测血压,你准备好了吗?
心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首位死亡原因,而高血压是其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据统计,我国成年人中每5人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但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却分别只有30.2%、24.7%和6.1%。也就是说,大多数居民长期不测量血压,2/3的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大部分患者未定期监测自己的血压,有些患者仅凭感觉用药。
要改变这种现状离不开准确和方便的血压测量,因为这是了解血压水平、诊断高血压、指导治疗、评估降压疗效以及观察病情变化的主要手段。
随着技术的进步,各种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的电子血压计正在进入寻常百姓家,为在家中随时自测血压创造了条件,但也带来了许多观念上的混乱。有些人觉得很难掌握,而另一些人成了自己的医生,自己测压、自己调整药物。
为了进一步加强高血压的防治工作,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制定并颁布了《家庭血压监测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要介绍其主要内容并分析血压测量过程中常见的一些误区。
常用的血压测量方式有哪几种? 各有哪些优缺点?
常用的血压测量方式有3种,即诊室血压、动态血压和家庭自测血压,它们各有优缺点。
诊室血压通常由医护人员在诊室应用台式水银柱血压计进行测量,是较为客观、传统的标准方法,也是日常诊疗活动的主要依据。
动态血压由全自动仪器完成,24小时内测量次数较多,无测量者误差,可避免白大衣
效应,并可测量夜间睡眠期间的血压,因而可更客观地测量血压,还可评估血压短时变异和昼夜节律。
家庭血压由自己或在家庭成员协助下完成,因为是在熟悉的环境中测量,也可避免白大衣效应。家庭血压还可用于评估数日、数周甚至数月、数年血压的长期变异和降压疗效。
所谓“白大衣效应”是指诊室测压时,由于病人处于医院环境、面对医务人员可能产生紧张反应,导致血压反应性升高。血压明显升高时可达高血压诊断标准,而动态血压正常,称为“白大衣高血压”,这种情况预后相对较好,不应过度治疗。反之有些病人主要在家庭测量血压时才升高,称为“隐匿性高血压”,如果仅看诊室血压,则可能延误治疗。
为什么要进行家庭自测血压?
家庭自测血压更易普及,相对门诊血压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参与意识,相比动态血压更方便、廉价,可进行不同日和一日内多次测量,减少就诊次数,更适宜在人群中推广使用。家庭血压平均值的重复性好,与动态血压的相关性优于诊所血压值,对高血压预后的预测价值更大。
我国人口基数大、高血压发病率高、并发症多,通过家庭自我监测血压,方便快捷地反映血压变动,可辅助医生制定血压达标方案,能够更好地掌控血压水平,对减少急、慢性并发症,节省医疗资源,延长寿命有重要意义。
哪些人需要测血压?
凡有条件的高血压患者均应积极进行家庭自测血压。详细了解自己日常生活状态下的
血压水平和变化规律,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全面地评估病情,做出科学的诊断和治疗决定,以便更加合理用药,规范管理,提高血压达标率。
家庭自测血压尤其适合于白大衣性高血压和隐蔽性高血压的筛查(诊断依靠动态血压),血压容易波动的老年人,需要更严格控制血压的糖尿病、肾脏病人,以及血压控制不佳的继发性、难治性高血压。
选择什么血压计?
水银柱血压计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为普遍的血压计,许多人认为只有应用这种血压计才能准确测量血压,这是片面的。实际上,水银柱血压计在国外已逐渐趋于淘汰,因为会造成严重的汞污染。况且相对于电子血压计,正确掌握测量方法并非易事,医生测量也存在各种因素导致的误差和读数不够精确的问题,更不用说听力下降的老年人。
因此,家庭测压建议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电子血压计。公认的国际血压计验证标准有:美国医疗器械检测协会(AAMI)、英国高血压学会(BHS )和欧洲高血压学会(ESH)的标准。合格的电子血压计应该通过上述3个验证标准中的至少1个,购买时要问清楚。每半年至1年需要校正一次,可在销售网络寻求帮助进行校准。
家用电子血压计有上臂式、腕式和指套式3种。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可靠性较好,受到各国指南一致推荐。腕式电子血压计使用和携带方便,但测定结果受手腕位置及腕部解剖结构的影响较大,通常仅推荐用于寒冷地方或肥胖者没有合适袖带时。不推荐使用指套式电子血压计。
家庭自测血压的诊断标准与诊室血压一样吗?
由于消除了白大衣效应,家庭自测血压一般低于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白天平均血压)5毫米汞柱,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135/85毫米汞柱,降压的目标值也相应要比诊室血压低5毫米汞柱。
发现家庭自测血压高于标准以后,不要自行服药,而是要及时就医,由医生来作出诊断和治疗建议。因为高血压的诊断除了看血压是否升高外,还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对可能已经合并存在的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靶器官损害(如心室肥厚、肾功能损害、血管斑块)进行综合评估,才能判断是否需要立即启动药物治疗,更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降压方案。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①. 测量前1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进食、吸烟,喝含咖啡的饮料或浓茶。
②. 排空小便,放松精神,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
③. 上臂裸露或者着一件薄内衣,手臂肌肉放松,手掌向上平伸,不要紧握拳头。测
量前将气囊袖带排空气体后平整舒适地缚于上臂,袖带下缘距肘弯2个横指,松紧度以能伸入两个指尖为宜,过紧或过松均可影响测量的准确度。切忌衣服太厚,或者全部挽起堆积于上臂。
④. 袖带大小合适,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如果购买时未能根据自己的臂围选择合适
的袖带,肥胖病人测出的血压可能偏高。
⑤. 如果不是使用全自动电子血压计, 袖带放气减压的速度应均衡,约每秒2~3 毫
米汞柱,速度过快易使听诊产生误差,速度过慢可造成上肢淤血,使舒张压偏高。测压时保持安静,不讲话,不活动。
⑥. 每次连续测量3遍,间隔1分钟,计算后两遍血压的平均值。要尽量避免尾数
偏好(如往往记录0或5 毫米汞柱),应精确到偶数,即取0、2、4、6、8 毫米汞柱的尾数。
⑦. 详细、如实记录每次测量血压的日期、时间和血压读数,心率也一并记录。带有
储存功能的血压计更好。
选择哪一侧手臂?
初诊病人最好能测量双手血压。左右上臂血压可有10毫米汞柱差别,常常为测量误差所致。每次测压宜采取同一姿势和同侧手臂(一般选右臂),以便对比。 如果总是某一侧较高,选较高的那一侧手臂。如果相差达20毫米汞柱以上,提示存在血管病变狭窄,应观察两个手臂的血压。
选择什么体位测量血压?
除非卧床病人,一般选择坐位。坐于有靠背的座椅上,双脚自然着地,避免双腿交叉。对于老年人,尤其怀疑有体位性低血压者,应同时测量仰卧位和立位血压。方法为平卧半小时后先测量仰卧位血压,然后取站立位,分别测量1分钟、5分钟的立位血压,如收缩压下降达2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下降达10毫米汞柱,可诊断体位性低血压。
多少时间测量一次为宜?
人体的血压存在昼夜节律,多数人早上的血压较高,晚上的血压较低。如果能在早上
测量到一天中最高的血压,而在晚上测量到一天中的最低血压,有助于全面了解血压情况。
诊断和治疗初期:每日早晚(早餐和服降压药前,晚上睡觉前)各测量1次、连续1周,去除第1天血压值,计算后6天的平均值。
病情稳定者、长期观察中每隔3个月同上方法观察一周血压平均值。
平常随访:血压稳定控制者每周选1~2天,早晚各测量1次。血压未控制、波动大,或服药不规律,增加次数,如每天早晚各测1次,或每周自测几次。
测出血压不正常该怎么办?
高血压的诊断需要多次反复测量,偶尔一两次“超标”不能“定罪”。若一天中测量的血压都不在正常范围内,可再继续测量观察两三天,仍无改善及时就医。出现明显头痛、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时,可临时测量血压,以便复诊时为医生提供调整治疗方案的依据。如果没有症状,通常不必临时加服降压药,也不要短时间内反复测量血压。
心率很快、很慢或存在完全没有规律的心律失常如房颤时,电子血压计测量将不可靠或测量无结果,应及时就医。
是不是所有高血压病人都适合家庭自测血压?
对于精神焦虑或根据血压读数常自行改变治疗方案的患者,不建议自测血压。因为血压本身的变异性和测量误差可能影响情绪,使血压升高,形成恶性循环。
测出血压不正常时不要太紧张,可观察几天后记录下来供医生调整用药方案时参考,
如伴有明显症状则要及时就诊。切忌血压高了就自行加药、低了就减药,“成为自己的医生”,以免导致用药混乱,加剧血压波动。
只有高血压病人才需要进行家庭自测血压吗?
家庭血压测量是提高高血压知晓率的有效手段。因此,建议没有高血压的家庭成员也应在家中定期测量血压。血压正常者,每年测量1次;如果诊室血压或家庭血压未达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但水平较高,比如≥130/80毫米汞柱,则应增加测量血压的次数,每月、至少每个季度测量一次血压。
在临床实践中,家庭自测在一定范围内逐步替代了费用相对昂贵的动态血压监测。随着电子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型、高灵敏度传感器和专用芯片组成的硬件,配合血压测量的智能软件,给电子血压计提供了准确、多功能、远地传输和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良好基础和广阔前景。电子血压计已被越来越多的高血压患者所接受和使用,从而有助于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控制率、达标率,使广大患者从中获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