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功夫但是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是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分析研究 引言
人教版小学语文新教材所选篇目,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非常适合朗读。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风格,受到熏陶感染。其次,朗读有助于语言的积累,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词、语、句、段、篇能够顺利地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能锻炼学生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以致能提高听、说和写作水平,加大语文为生活服务的力度。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认识水平和运用程度。所以,在教学中狠抓朗读,的确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 应重视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
1.
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阅读是由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智力活动,它不是机械地重复原文,而是要通过内部语言进行理解。朗读活动是发声的阅读,能够使学生更加集中精力地完成发声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课文理解能力。
1.
1.
课堂上让学生反复朗读,可以使学生在朗读的同时领悟到语言之美
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讲过一个极好的诱导学生情感、丰富学生语言的方法,那就是——给学生读书并指导学生朗读。他认为这样做不仅可以延长学生们注意力持续的时间,扩大他们的词汇量,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而且可以使他们领悟到语言之美。
1.
1.
朗读是学习语言文字、驾驭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手段
出声的读,方能读准字音;大声朗读,方能抑扬顿挫。读出语感,体会词语的妙用,悟出篇章结构的章法与机巧,锻炼当众发言的胆量,都会在朗读中得以解决,而且还会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1.
1.
朗读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
朗读是阅读最基本的方式之一。学生通过这种阅读方式可以获得更丰富的感性经验,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准确、得心应手的工具。他们可以用这些工具将自己的感受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与人交流,并通过不断的交流逐渐提高自己的水平,推动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的发展,加强智力的发展。
2 当前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
2.2 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朗读本来是抒发自己心底的感情,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溶入到朗读中,但是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没有明确的目的,那么朗读起来自然会陷入机械的僵局。
2.3 朗读的范围窄。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落实语文教育中最基本的会读?
3 实现有效朗读教学的几点策略 3.1 加强朗读教学,悟得更透
在课堂上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会使学生对课文理解更透彻,如在《春晓》一课教学中这样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1)结合彩图,让学生来了解诗意。
(2)导读第一句。春天的早晨,睡得这么舒服,一觉醒来听到这么美的鸟叫声,心情真舒畅。来试试看,第一句该怎么读。学生试读。
(3)导读第二句。诗人在回想昨晚听到的声音,要把“回忆”的感觉读出来,读得应轻一些,慢一些。
示范:夜来/风雨声。 学生跟读。
想象一下诗人此时心情。(想起花一定掉了很多,心里觉得……) 范读。 全班齐读。
(4)把1、2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 (5)男女生分组读
本课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春天的美好与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课文感悟的也透彻。教学《乌鸦喝水》一文。指导朗读“怎么办呢?”这句话时,让学生读的稍慢些,好像乌鸦在动脑筋、想办法。接着引导:“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把你划出来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在读“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这两句话时,其中“一个一个地”、“渐渐”要读得稍慢一些。“乌鸦就喝着水了”,这句要读出乌鸦高兴的语气。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乌鸦的聪明,爱动脑筋,明白了遇到困难要认真思考,仔细观察的道理,也对文章悟得更透。
3.2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认真理解内容把握感情。表示欢快的、赞美的、喜爱的要读得高昂、激动;表示悲壮凄凉的、具有沧桑感的要读得缓慢沉重。
认真分析特色把握速度。表示高兴、激动的句子,一般情况下都读得较快;表示悲愤、忧伤的句子,一般都读得较慢。
正确处理修辞把握重读。表示动态的动词,用来修饰语言的形容词、比喻词,具有强烈对比反差的对比词,以及表达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中心词组都应当重读。
古人云:“句读之不知,或知不解”就要求我们只有处理好文章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才能充分体现朗读的节奏美与和谐美。同时,在朗读中还要让学生注意朗读经验的积累,把握好朗读的语调的强弱,句读正确,发音清楚,字音准确,正确处理儿化韵等都是提高朗读水平的重要条件。
3.3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氛围,较大地提升小学生朗读能力。环境影响人,小学生对学习环境有着重要的依赖性,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时,应该重点关注教学环境。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应该积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给学生创造最适合学习的教学环境,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随着教学方式的优化升级,各种全新的教学形式不断出现,这些教学形式对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都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在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以多媒体技术为主要载体积极开展朗读能力活动,这既能消除传统教学形式的枯燥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进而提升教学质量。比如,教师在教《触摸春天》一文中“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一段时,可以播放小提琴曲《沉思》。教师先让朗读较好的学生示范朗读,再让学生配乐朗读。宁静悠远的乐曲令学生如临其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体会文章描述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形象。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有针对性地培养、引导学生的朗读欣赏能力,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朗读的音韵美、节奏美。学生体会到朗读的美妙之后,就会从内心深处激发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结语
朗读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小学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让学生在小学时期可以掌握良好的朗读技巧,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尤其是在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今天,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授课过程中加入朗读技巧的训练尤为重要。有读书声的语文课堂才是完整的,让学生掌握良好的朗读技巧更是教师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辅助学生对阅读的学习,让学生全面发展,自主地提高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宏优化小学语文朗读训练之策略.《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年1期。 [2]丁连军浅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策略.《新课程(教研版)》,2010年9期。
[3]刘桂英郝建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效果的研究.《北极光》,2016年10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