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听评课记录

2022-02-13 来源:步旅网


《角的初步认识》听评课记录

为了提高我校教师的执教水平,在本学期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人一节优质课活动。活动的主旨是要求大家把暑期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体现到自己的课堂上。我所执教的青岛版小学二年级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本堂课由我校教研室和本年级的数学老师共同聆听的。徐老师经过精心的准备,我也听的非常的认真。我把老师们对我这节课的点评做了如下的整理。

我自己的说一说自己对本课的认识和反思:“角的初步认识”是青岛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角在生活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二年级的孩子对角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尖尖的一点”这一个层面上,很难抽象出数学中角的形象。因此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就放在帮助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确表象,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的。为此,我将整节课分为四个环节:一是通过指一指活动,初步感知角的形状;二是通过找一找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角”中抽象出“数学角”,认识角的形状和各部分名称;三是通过摸一摸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四是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巩固角的知识。在整堂课中,我创设了直观、生动且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通过“操作——探究——交流”的研究方式,促进学生将丰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本节课的优点:

角来源于生活,成功建立角的表象

在认识角时,我借助学生熟悉的五星红星借助PPT导入,先让学生指一指五星红旗上的角,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接着让同学们拿出教具三角尺指一指三角尺上的角,通过学生指三角尺的顶点,充分利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这一知识“盲点”,通过三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而且这三次指角逐渐渗透了“角是从一点引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这一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做好了铺垫。然后让学生从剪刀、红领巾、钟表上找一找角,给了学生一个抽象知识的过程,准确过渡出角的几何形象。再用一组判断题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角来源于生活用充满了数学味。 本节课有待改进之处:

1.在每个环节结束之后,我的小结语不多,没有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环节与环节之间过于零碎。

2.没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比如在钟表上找角时,有学生比划出了一个圆形,我预设时没有想到,因此我只是问了一句:“这是角吗?”然后让其他学生来找角。其实我可以在学生认识了角的特征后再回过头来看看,说说为什么圆形不是角,可以帮助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体会角的边必须是直直的。 徐芳老师的点评:

1、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2、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3、充分利用创造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获得感性知识,形成对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PPT,使练习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徐茜主任总评:

1. 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滕海青主任的缺点点评:

1、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太多,可以适当的给同学们语言引导,让同学

们自己去探索新知。

2、教师利用了信息技术,但是板书没有。不利于引导同学们认真的书写。

3、可以把学生的作业在展台上,多展示展示,给同学们多的展示机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