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1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11

2024-02-09 来源:步旅网
2021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11

一、单选题(共30题)

1.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论演说家的教育》,其作者是()。 A:柏拉图 B:昆体良 C:夸美纽斯 D:苏格拉底 【答案】:B

【解析】: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 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属于教学中的()原则。 A:启发性 B:因材施教 C:直观性 D:导向性 【答案】:B

【解析】: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 3.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个名叫方仲永的少年,小时比较聪明,5岁时就能作诗,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及时的教育培养,12、13岁时写的诗已经不如以前的好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这说明()。

- 1 -

A: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B: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C:后天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D:社会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答案】:C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中,后天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方仲永之所以泯然众人。是由于后天缺乏良好生活条件和教育培养。

4.把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的这种教学形式叫()。 A:特朗普制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制 D:班级授课制 【答案】:A

【解析】:特朗普制是由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把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 5.下列表述中有错误的是()。 A:智商决定学习成绩 B:性格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 C:认知方式是习得的

- 2 -

D:不同个体间智力有质与量的差异 【答案】:A

【解析】:智商对学习成绩有一定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 6.观察学习理论是由()提出来的。 A:桑代克 B:奥苏伯尔 C:苛勒 D:班杜拉 【答案】:D

【解析】:班杜拉以儿童的社会行为习得为研究对象,形成了其关于学习的基本思路,即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最重要的形式.故选D。 7.在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之前提供一种引导性材料,它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建起认知桥梁的作用,这种教学策略是()。 A:先行组织者 B:认知结构 C:比较性组织者 D:固定点 【答案】:A

【解析】: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8.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 3 -

A: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B:最新的内容

C: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D:事例或材料 【答案】:C

【解析】: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具有广泛应用价值,因此更具有迁移价值。

9.三(1)班在“每周一星”评比活动中,将本周乐于助人的同学照片张贴在光荣栏上。这种德育方法属于()。 A:说服教育法 B:实践指导法 C:陶冶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答案】:D

【解析】:品德评价法又称奖惩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学生品德健康的形成和发展,包括奖励、评比、操行评定等。题干中的评比活动和张贴照片的奖励属于品德评价。

10.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 4 -

D:杜威 【答案】:B

【解析】: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作为教育科学的重要倡导者,他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 11.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 A:手工劳动 B:劳动与技术教育 C:基地活动与家务劳动 D:课外实践活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必修课程内容的把握,必修课程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12.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加里宁 C:夸美纽斯 D:苏霍姆林斯基 【答案】:C 【解析】:@jin

13.()的儿童常常对学习成绩、陌生环境反应敏感,担心害怕,显得很不安分。

- 5 -

A:诵读困难
B:过度焦虑
C:强迫观念
D:交往困难 【答案】:B

【解析】:儿童过度焦虑反应是儿童情绪障碍的一种表现,过度焦虑的儿童表现为对学习成绩、陌生环境反应敏感,担心害怕,甚至惶恐哭闹、显得很不安宁。

14.《学记》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相观而善”,相互切磋。这就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的方法。 A:谈话法 B:讨论法 C:参观法 D:练习法 【答案】:B

【解析】:“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相观而善”体现的是合作学习,讨论是合作学习的方式之一,与其他选项相比讨论法恰当,应选B。

15.三角形的重心是()。 A:三条高线的交点 B:三条边的中点

- 6 -

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D:三条中线的交点 【答案】:D

【解析】:由三角形的重心的定义可知,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即为三角形的重心。而三条高线的交点是三角形的垂心,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是三角形的内心。

16.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通过任务分解,责任分工,协同互助,已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方式属于(??)。 A:掌握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索学习 D:发现学习 【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关键词“共同”“任务分解”体现了合作学习。本题考查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17.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或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这是因为他们的道德发展处于()。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 7 -

【答案】:B

【解析】:权威阶段(5-8岁)也称作“他律期”。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对错。有人称该时期为道德现实主义或他律的道德。故本题选B。

18.人们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的个人特点是()。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意志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理智特征 【答案】:B

【解析】:意志对活动具有调节支配作用,包括对行为方式和水平的调节。

19.下列属于学校教育制度内容的是()。 A:修业年限 B:教学大纲 C:课程标准 D:课程设置 【答案】:A

【解析】: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及其相应的各项规定。学制具体地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 8 -

20.在人体各系统的发育中,最早发育成熟的是()。 A:生殖系统 B:心血管系统 C:神经系统 D:骨骼肌肉系统 【答案】:C

【解析】:人体各系统的发育是协调一致的,但在时间和速度上有所不同。各系统发育成熟的顺序是:神经系统最早成熟,骨骼肌肉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次之,生殖系统最晚成熟。 21.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 C:逻辑思维 D:发散思维 【答案】:D

【解析】: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22.老师在批评调皮不好好学习的学生时,常说:“你又不是为你父母学习的。”这是为了激发学生的()。 A:自我意识 B:学习需要 C:学习目的 D:学习动机

- 9 -

【答案】:D

【解析】: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23.在发生火灾时,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正确的步骤是()①将灭火器提到距火源两米左右的上风处②倒置灭火器,握紧压把③除掉铅封,拔出保险销④右手用力压下压把,左手拿着喇叭筒,对准火源根部喷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①③④

24.讲解“圆的面积和周长”时,运用“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思路,这属于数学思想中的()。 A:数形结合思想 B:可逆思想 C:类比思想 D:极限思想 【答案】:D

【解析】:事物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极限方法的实质正是通过量变的无限过程达到质变。在讲“圆的面积和周长”时,运用“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极限分割思路,在观察有限分割的基础上想象它们的

- 10 -

极限状态,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公式还能从曲与直的矛盾转化中萌发了无限逼近的极限思想。 25.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 A:积极作用 B:消极作用

C: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 D:没有作用 【答案】:C

【解析】:心理定势对后继的问题解决有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26.为了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各地可以对国家统一规定的中小学课程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体现了课程结构的()。 A:可操作性 B:可替代性 C:可转换性 D:可度量性 【答案】:C

【解析】:课程基本结构具有可转换性,同样的课程功能可通过多样的课程结构实现,课程的内部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可依地区、学校和学生等条件的变化而进行相应调整。课程结构的可转换性为课程模式多样化提供了可能。“可操作性”是指课程结构可以具体实施;“可转换性”是指课程结构可依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变动。##jinkaodian 27.班主任的工作是从()开始的。

- 11 -

A:组建班集体 B:评定学生操行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教育个别学生 【答案】:C

【解析】: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对班级群体和班级个体的了解和研究,是做好各项班级教育工作的前提。

28.“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一切措施要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这一儿童中心理念出自教育家()。 A:培根 B:康德 C:杜威 D:洛克 【答案】:C

【解析】:题干中这句话强调教育的中心应该转移到儿童身上,属于杜威“儿童中心”观点。

29.为了便于学生记诵,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多次重复背诵学习内容,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 12 -

D:阅读理解策略 【答案】:A

【解析】:从选项入手可排除D项,它不属于学习策略。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在学习中,复述是一种主要的记忆手段;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根据题干表述可发现,关键点为多次重复背诵内容,应属于复述策略。故选A。

30.通过儿童的日记、作文、绘画、各种作业等的分析以了解儿童的研究方法是()。 A:作品分析法 B:文献分析法 C:行为分析法 D:调查分析法 【答案】:A

【解析】:作品分析法又叫产品分析法,是对调查对象的各种作品,如笔记、作业、日记、文章等进行分析研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把握特点和规律的方法。 二、问答题(共8题)

31.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 13 -

【答案】:(1)从外部环境方面来说,它要求社会的发展为个体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前提,它依赖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包括家长的职业类别和文化程度、家庭的经济状况和自然结构;依赖于社会发展的状况,包括生产力水平、科技发展、社会环境、社会文化传统和民族心态以及公民整体素质等。(2)从教育系统内部来说,它依赖于教育自身的状况,包括学校的物质条件、师资队伍、教育管理者的水平等方面;依赖于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它要求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还要积极协调社会、家庭等各个方面的教育影响,使其成为一股适合儿童需要的合力。 【解析】:

32.习题课上,徐老师正和同学们讨论怎么写“最喜爱的一种玩具”,丁丁坐在教室最后排,低着头,专心致志地玩着手里的变形金刚。徐老师发现丁丁在开小差,就走到了他座位旁边,把变形金刚拿了过来,微笑着对全班同学说:“要写好一种玩具,必须知道怎么玩,并且把玩的过程说清楚,写清楚,下面请丁丁同学说一说变形金刚怎么玩。”丁丁红着脸跟大家讲了起来。[问题1][简答题]试评析徐老师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做法。(10分)[问题2][简答题]面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教师可以运用哪些教学策略?(10分)

【答案】:1、面对学生开小差的行为,徐老师没有直接批评,而是调动自己的教育机智,将这种行为与教育教学联系起来,一方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将一个原本开小差的孩子的注意力拉回到教学

- 14 -

之中。2、当学生出现课堂问题行为时,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第一,教师可以运用幽默的方式进行引导,这样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驱散学生的疲倦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学内容因幽默而趣味化,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第二,教师可以采取巧妙的暗示,比如,用目光和学生对视;边讲解边走到学生的身旁,拍拍他的肩膀或抚摸一下他的脑袋;提高讲课的声音或加重语气;等等。第三,妥善运用惩罚。如果学生屡教不改,教师则需要采取惩罚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当然,惩罚必须适当,教师惩罚时一定要公正客观,要表现出对学生的深切关心和爱护,帮助学生认清错误,帮助他们找到改善的方法。 【解析】:

33.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参考答案】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1)内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成熟与年龄特点;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学生的焦虑程度。(2)外部因素。外部因素通过内部因素起作用。具体而言,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教师的榜样作用。 【解析】:

34.材料:某小学四(3)班语文老师要求学生用“如果…就…只能…”的句式来谈谈自己的理想。学生甲:“我妈妈常对我说,如果你不好

- 15 -

好学习,就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只能去当清洁工”。学生乙:“我爸爸常教育我,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只能像我一样去打工”。学生丙:“老师经常告诉我们…”全班绝大多数学生的理想都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像电脑里设置的固定答案一样。问题:(1)你如何看待“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成为绝大多数学生唯一理想的现象?(10分)(2)针对这一现象,应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10分)

【答案】:(1)理想教育是小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材料中学生认为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这种唯一理想是片面的,是不科学的。造成这种理想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认为体力劳动要低于脑力劳动者,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下必须考上大学才能有个体面的工作,才能成为人上人;其次学习教育的影响,在传统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下,学校只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社会只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考试成绩、升学档次成了衡量孩子有没有出息的标准尺度;最后家庭的教育方式,在社会和学校的双重压力下,家长不得不强迫孩子学习考上大学。这样片面的理想会对学生产生很多不良的影响:首先繁重的课业要求超出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孩子天真烂漫的童年丧失;其次很多儿童无法对自己及时作出调整,并予以适当反应,导致自身情绪易产生剧烈变化,最终导致心理失调;最后儿童只成为了学习和升学的机器,不能全面健康的发展。(2)针对这一现象对学生

- 16 -

进行理想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了解分析,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全面的理想。教师要了解和分析学生理想的现状和成因。学生的理想总是通过一些具体事情的向往或态度表示出来的,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各种态度和倾向,加以梳理,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第二,从低到高,循序渐进,促使学生朝着理想不断奋进。由于学生年龄、经历和文化水平的差异,因而对理想的认识也有差别,教师要以高处着眼,从现实基础入手,积极地促使学生朝着远大的理想而奋进。第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避免板起脸孔谈理想。教师在进行理想教育的时候,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理想。第四,以德启智,德智相长,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渗透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把理想前途教育与各科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渗透积极向上,正确的理想教育。 【解析】:

35.筒述小学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答案】:(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 【解析】:

36.下面是一位教师执教《草船借箭》时的一个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师:同学们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刚才又自由读了课文。请同学们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课文主要讲了诸葛亮运用计谋,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事。生:周瑜想用三天造十万支箭

- 17 -

的办法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草船借箭,击破了周瑜的阴谋。师:读了课文后,大家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生:周瑜为什么要陷害诸葛亮?这对他们联合抗曹有好处吗?生: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要陷害他,为什么还要去借箭呢?生:鲁肃为什么会听诸葛亮的安排?生:诸葛亮为什么要向曹操去借箭?还那么有把握?(学生一共提了不下20个问题)师:同学们的问题都很有思考价值。老师觉得这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怎样认识文中的这些人物,把握了人物的特点,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大家有兴趣来研究这些人物吗?生:有!师:文中共出现了四个人物。请你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人物来研究,注意抓出他的特点。[问题1][简答题]问题:试评述以上教学片段。 【答案】: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学生由过去主要听从教师讲授,从学科的概念、规律开始学习的方式变为学生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小学语文的探究性学习主要体现在探究性阅读上,探究性阅读是学生在阅读中生疑,在探索研究和探寻追究中解疑的读书实践过程。语文的探究学习不同于科学探究,但在操作上也要讲究科学性,随意探究只会浪费时间。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明确了学生读书质疑的重要意义,并且能对学生的读书质疑进行梳理,但没有根据文本所要体现的内涵价值来恰当归纳、提升学生的问题,而是将学生引导到教师事先设定的探究人物的特点上来。《草船借箭》是一个历史故事,人物的特点也是在具体的情节中体现的,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的问题引导调整,以“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这个问题统领全文,贯穿整个读书探究活动,学

- 18 -

习的目标将更加明确,文本价值也会有效体现。另外,学生各自探究的问题过于分散,在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探究成果时,必然导致各自为政的局面。因此,在探究性阅读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要适时抓住学生的阅读发现,积极创设适于研讨的氛围,引导学生探究有价值的问题。 【解析】:

37.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答案】: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解析】:

38.美术花点心(1)说明美术语言的造型元素(2)指导低年级学生学习,制定教学目标(3)设计新授环节的活动和理由。

【答案】:(1)美术语言的造型元素?学生用揉、搓、捏、压等方法将彩泥和胶泥用点制作花点心,并装饰出好看花纹和颜色。因此本课所使用的美术语言造型元素有点、线条、形状、色彩。(2)低年级小学生学习的教学目标?根据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分学段设计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学生是1年级属于第一学段,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因此本阶段的学习领域目标是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美术课程教学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

- 19 -

个维度设定。因此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感受立体造型和色彩搭配的基本方法,用揉、搓、捏、压等方法将彩泥和胶泥塑造出花纹好看,色彩诱人的立体造型——花点心。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联想各种“花点心”的样式、色彩,大胆尝试能够将所感所想自由的表现出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到立体造型所带来的乐趣,体会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3)设计新授环节的活动和理由?在新授环节教师会开展我是小厨神评选表演活动,开展情境教学,和学生一起角色扮演,每个同学都是小厨师,看谁做的好,做出漂亮的花点心变成小厨神,首先教师陪学生一起选择材料:橡皮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学生直观感受彩泥的特性,在制作的时候更容易上手。然后学习制作方法:教师和学生开始比赛看谁能橡皮泥改变成各种形状,教师鼓励学生到练习各种方法。有团成大小不一的圆形、压成各种规则和不规则的饼、搓成粗细不一的条形、捏成形态各异的花样、划出各种条纹,这样学生们在比赛的同时相互学习,激发想象力创造力。做的好的同学大家一起分析总结方法经验。理由:此活动非常符合这一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热情、以及与熟悉的同龄人相互竞赛的激情。体现了新课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新的教学理念。 【解析】:

- 20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