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9年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精品教育.doc

2023-02-23 来源:步旅网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过程与方法:

课前指导学生收集红军长征的英勇故事,课堂上分组推荐代表演讲;课堂中播放有关长征的影视资料,学生观看后分组讨论;指导学生深情地朗诵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加深学生对长征的理解和崇敬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教学难点:

1.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 2.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教学方法:

1.讲解法。对于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历史及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主要靠教师讲解。

2.比较法。把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战略战术和第五次反“围剿”的战略战术作一个对比,有利于学生对红军长征原因的理解。

3.情景教学法。通过对地图的充分利用,让学生自己去“重返长征路”,找到中央红军经过的省份,越过的山脉、江河,真正体会红军经历的万水千山的艰难历程。

4.讨论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故事穿插法。通过讲红军长征的故事加深学生的印象。 6.音像辅助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法和学法只有通过课堂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合理而有序的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本节课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程序的。 一、 情景导学,营造情感氛围

边播放视频剪辑《长征》片头,教师边讲解毛泽东创作《长征》的由来。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略加解释,指出毛泽东在诗中提到的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岷山等地,只是红军长征经过的万水千山的一部分,设问“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地方?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激发兴趣,启动思维。从而导入新课 点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1、这样采用多媒体交互演示法法,调动学生的情感,营造情感氛围,增加感染力,2、导语中的问题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好奇心,为突破难点打下基础。)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 红军长征原因

学生带着“红军为什么要长征”这一问题, 观看展示动画《工农武装割据示意图》,后播放视频剪辑《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反围剿》,并展示《五次反围剿双方人数图表》。教师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回顾“工农武装割据”的知识,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前4次红军的反围剿都取得了胜利而第5次反围剿却失败了呢? 中央红军为什么要放弃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长征)呢?并解决问题,问题导学的运用,起到了有的放矢的效果,而资料片的运用更真实的再现了当时的历史,为学生设置了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并培养了从材料中选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 红军长征路线

长征经过是本课的主体,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我分为三个步骤:问题导学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讨论及重难点突破。 A 阅读课文——问题导学自主探究

⒈红军是什么时候开始长征的?红军长征的出发点在哪里?

⒉我们的红军战士从“瑞金”出发之后遇到了哪些困难?红军要冲破多少道敌人的封锁线?

3渡过“湘江”之后,红军改向哪里前进?渡过“乌江”之后红军占领了什么地方?在“遵义”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件事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什么影响?

4红军为什么要四渡“赤水河”?之后红军来到了什么地方?从什么时候起红军才算“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5抢渡“金沙江”之后,红军下一站来到什么地方?在“大渡河”发生了什么战役?

6红军在“飞夺泸定桥”之后来到了什么地方?当红军“翻过大雪山”后又来到了什么地方?当红军“过完草地”之后,下一站来到什么地方?1935

年10月红军来到什么地方?1936年10月红军到达了什么地方?和哪些人胜利会师?

7红军长征是什么时间结束的?这时候红军到达了什么地方?“三大主力”指的是什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标志着什么?

用8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结合地图自学教材。边掌握教材,边完成所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做随堂指导。

B 探究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把班级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若干人,以组为单位,对上述问题进行组内合作交流,探究解决,小组再以成果的形式向全班展示。 C重难点突破——师生互动共同完成目标 对中央红军长征这一重点的解决,我采用多媒体课件长征动态路线图的形式重走长征路,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降低了学习难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立体、动态的概念。

在使用长征动态路线图的同时,在以下关键点播放视频资料,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积极性。

在长征开始时播放视频资料后,让学生以组为单位选发言人对第一问和第二问进行发言。

在遵义这个地点时播放视频资料后,让学生以组为单位选发言人对第三问和第四问进行发言。

在大渡河这个地点时播放视频资料后,让学生以组为单位选发言人对第五问进行发言。

在草地这个地点时播放视频资料后,让学生以组为单位选发言人对第六问进行发言。

在会宁这个地点时播放视频资料后,让学生以组为单位选发言人对第七问进行发言。

教师在学生发言时,要及时进行引导和归纳总结。 由于初中生对历史事件意义的理解过于机械化,为使他们有更深刻的逻辑推理认识,对遵义会议这一难点的处理,我选用了对比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设想如果没有遵义会议而让王明继续领导,中央红军遭受的结局,同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后的历史史实做出对比,得出结论。并从语文的角度对意义的句式,即排比句的运用和形容词的恰当,进行分析,既体现了学科间的渗透,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遵义会议在我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 长征精神和历史意义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前边使用了视频资料,到此环节让学生结合自己以前学习过的有关长征的故事,师生共同探讨以下问题

1、红军在长征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2、既然在长征中红军遇到了那么多的困难,为什么红军还能够取得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

3、红军依靠什么克服了长征中的种种困难? 4、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5、我们要学习红军哪些精神?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弘扬“长征精神”? 6、长征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先由各小组的学生自主讨论,然后派学生代表发言,最后由教师小结,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三、活动与探究 (课堂练习)

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和自己收集的资料,通过长征组歌的每一个片段说出中央红军长征路上度过哪几条江河,在这些江河上发生了什么事?

点评:这部分,主要运用学生主动探究,质疑问难,师生互动,情感升华等方法,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更好的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成功的破解了教学难点。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红军长征的历史史实,通过学习同学知道了红军经历怎样的苦难才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今天我们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这篇课文,就是要学习红军的“长征精神”,学习红军“有坚定的革命理想和革命信念,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同时还要学习红军“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学习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精神,学习红军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搞好自己的学习,学好各种本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五、课外延读:阅读一篇与长征有关的书籍,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

瑞金---突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卢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宁

点评:板书贯穿整个教学程序之中,简明扼要, 一目了然,体现了历史课的特点,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